無意間看了江蘇衛視播出的挺重要的一場國際PK競賽——最強大腦節目——看完之後,心裡完全亂了。
兩個同是12歲年紀的小男孩,一位來自中國叫李雲龍,另一位來自義大利叫安德烈。兩個孩子都長得好,小男孩,還有些羞赧。主持人訪問安德烈時問他,功課忙嗎?周六周日怎麼渡過?安德烈表示,功課不怎麼忙,周六日都在和小朋友們玩球,平時下了課也有時間玩球;但問到李雲龍時,他表示每天都忙著念書補習做功課,根本不可能有玩耍的時間。
他倆的題目,就是要在51對新人裡,把所有排列安插隊伍攪亂,他們仔細記憶排列男女的順序,然後回座背著身把人偶按照記憶所得重新排列一遍——看誰記憶得最快同時還排列得正確無誤,是為贏家!
——我做不到!所以也很緊張又興奮地跟著模擬。李雲龍夠厲害,他用了一分多鐘就完成了記憶,而安德烈卻用了兩多分鐘才記完。主持人先檢驗安德烈的排列,才測試幾行,身邊的李雲龍竟在此時大哭起來,嘴裡一直喃喃地喊著:[我記對的可是排錯了——我記對的呀!]——現場所有觀眾一陣譁然。
安德烈的排列檢驗完畢,完全正確無誤,全場報以掌聲。——我發現一件事:安德烈在落後記憶一分鐘的時間裡,他完全沒有任何慌亂,心平氣和地慢慢記憶著。場邊人員檢試他的排列時他也一直微笑以對;但看到李雲龍哭得竟至癱坐在椅子上時,他開始難過得流淚了。
李雲龍的父親走上臺,走到兒子跟前勸慰他,並叫他站起身來,可李雲龍哭得傷心至極,竟聽不到父親的話仍癱坐椅子上哭著重複那句話:[我記對的,但是排錯了。]——此時主持人來賓及全場觀眾為他打氣,鼓勵著他站起身來。最後他終於滿臉淚水地站起身仍倒在爸爸懷裡——可是場上工作人員也已經檢驗完他的排列,發現李雲龍並沒有排錯任何丁點的順序——他贏了。
安德烈走上來緊緊抱住他。
後來看網上評論這件事的熱度太強,大多數人都說:[我們贏了比賽,卻輸了人氣!]
說句公道話:李雲龍沒有錯!他是他的家庭裡父母教養出來的產品,是他的學校培養出來的成績,是這個社會環境捏把出來的孩子——還是國際前列的最強大腦!——沒有人有資格批評他,該是反過身來好好檢討自己的觀念偏差到哪裡去了!我們給這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教育?心理輔導諄諄善誘?不當且過度的壓力與偏窄的價值觀?——都是大人給的呀!!
華人的兒童教育一定出了問題!!——而且,很久以來就是這樣了!
我早年負笈美國,兢兢業業念書,拼死拼活地苦讀,把每學期的課程可以拿到全A,當我開心地告訴一位室友時,他卻不屑地撇撇嘴角嘲弄地說了一句:[你們這種人真是無趣且無膽識與胸襟:就沒有膽子把不喜歡又無聊的科目,拿個B過關即可,再要有本事把最難最好的科目拿個A+++,讓教授都欣賞你的不得了!——臺灣出來的小孩太乖只會聽話聽命令,沒創意!無趣!]——說實話,這句話我記了一輩子,對我啟發甚深!!
我們只重課本成績理論知識,缺乏務實教育。同時把孩童期測驗孩子自然本性內涵天賦的過程,完全給抹殺掉了。有人說中小學時,華人學童的成績可以秒殺歐美同齡孩童,但是到了大學換他們來秒殺我們!!太多華人青年以為考上大學後,所有學習即告終止,不再拿書進修——而自己心底裡到底喜歡什麼?想研發什麼?真正想從事什麼?——一片茫然無知!真是可惜!
我一位同事當年帶著她在臺灣上小學的女兒移民來此,即在此給她女兒辦了小學入學。才上了一個月的學不到,就緊張地打電話告訴我:[哎呀!這裡的學校不能上了:早上到學校竟是先上體育課,再中午圍著學校大樹吃午餐野營會似的,下午還遊泳,然後上一堂課不到三點就放學了——這樣下去,將來回臺灣怎麼和別的同學競爭呢?我想把她送回去念書,可是這丫頭愛這裡要命,說什麼也不肯回去了!怎麼辦呢?]——她不知道,孩子這段時間要學的是:潛能挖掘,EQ訓練,認識實物,懂得提出問題,學會用腦子思考……待到中學以後,理論知識的輸入才會加強——這是正確的教育程序。
我記得大學時看過一段紀錄片,演示美蘇兩國學童的上課情況,蘇聯孩子上課非常認真聽講與作實驗;但美國學童上課寫情書的化妝的神遊夢幻的偷吃零食的坐沒坐像很是糟糕。美國學者憂心地問:[這樣下去怎麼得了?!]教育學者說:[菁英份子不如蘇聯多,但是有創意,發明第一個的人材,一定在我們這裡。]——他主要指的是:終身興趣被挖掘出來,學習有成自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還想起清末時,日本與大清都派了聰俊的學子赴英學習深造。中國去的是位狀元,可惜今日不留名姓,雖然他在英成績斐然卓越;而日本派的學生成天花街柳巷玩耍作樂,到處遊山玩水,成績平平——那人名叫伊滕博文。回國後日皇責問他為什麼課業荒疏?他表示,借著學生身份掩護,已把英國的地理人文民俗……都做了掌握,將來做革新時有了藍圖!(所以伊滕博文後來帶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而中國那位狀元,回國後向李鴻章報到。李鴻章正在吸鴉片吃大雜燴,見狀元來隨手指著鴉片與雜燴火鍋問道:[這兩個東西英文怎麼說?]——狀元一聽全蒙了,楞在當地無法作答——可想見其下場如何,以致現在名姓不知!
學問是活的,活學要活用;道理是通的,一理通萬理達!讀死書的人不如無書——這就是老子的看法!!華人父母在形體上過度保護子女:不可以碰尖東西燙東西,不可以到河邊玩耍……許多人一腦袋知識卻煮一鍋飯都不會,這仍是體殘加腦殘!
另外,家長與師長要培育孩子的胸襟寬和,還有遇事淡定的氣魄,懂得用思想才可能成事。學問面要寬要博,一問三不知,只會自己門前一畝地,這種偏窄的見識,最會造成愚蠢的偏狹與小農似固執,則將永遠誤判誤事,毀自己一生!
人太多競爭太大是重要原因,教育學者請快快想個好方法,教教華人孩子拓展胸懷氣度,走出真實的自己,走進興趣的人生。——僅有了最強的記憶大腦,是萬萬不夠的。我們需要最強大腦的完備配套才行!如膽識,如胸襟,如淡定,如親和,如善良,如圓融,如大度,如熟練的生活技能,如統籌組織分析事理觀察現象的識別能力……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
大家來為我們的下一代好好反思一下,尤其有孩子的父母親們!!(摘編自紐西蘭聯合報 作者:景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