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初,黨中央的上海秘密印刷廠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承印了黨的許多文件、報刊和宣傳材料。由於白色恐怖籠罩,印刷廠曾先後5次搬家。這從側面說明當時那些印刷品是多麼來之不易,印刷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才可。
以綢布莊作掩護
1931年初,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主張,發動並組織群眾,黨中央決定派毛澤民(毛澤東的弟弟)、瞿雲白(瞿秋白的弟弟)和錢之光等同志赴上海籌辦秘密印刷廠。他們幾經篩選,最後選定齊物浦路元興裡的兩幢樓房。
房子緊緊挨在一起,分上下兩層,門牌號是146-148號。房前是個工廠,每當工廠開工,機器的轟鳴聲正好可以掩蓋印刷機開動的聲音;旁邊是塊空地,平時行人極少;後面則是稻田,很少有人走。錢之光他們還用磚塊把印刷間四周的牆壁加厚,用木板把門窗加厚,以增強隔音效果。
印刷廠對外宣稱是兩家:一邊是秘密印刷廠,一邊是一家綢布莊。瞿雲白負責印刷廠的工作,錢之光改名為徐志先,表面上管理綢布莊的生意,實則主要負責印刷廠的對外聯繫。
錢之光一家住在綢布莊,以夫妻店的形式,經營批發各種綢緞布匹,以掩護印刷廠的內外活動。綢布莊裡裝有電鈴開關,電鈴安在印刷間。當外面有人進店鋪時,就會按下電鈴開關,印刷間的人聽到電鈴響,就會停止印刷,以免被人聽見印刷機的聲音。如有突發情況,他們也會根據約定的電鈴暗號,通知印刷間採取緊急措施。
通常,印刷所需的紙張都是偽裝成綢緞布匹運進綢布莊,然後再送到印刷廠。印好的文件材料則經偽裝,再從綢布莊運出去。印刷廠那邊住的是瞿雲白夫婦,他們儼然一副平常居家的樣子。房間的格局也很普通,一進房門是個小天井,往裡面是客堂,客堂後面是後堂,再往後面是灶批間。後堂被用作印刷間。
說這裡是印刷廠,他們卻只有一臺四開的腳踏印刷機,與排字房還不在同一個地方。即便如此簡陋,地下印刷廠還是克服重重困難,為黨印了不少文件和報刊。
新廠址選在國民黨眼皮子底下
好景不長,這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科領導人顧順章叛變。國民黨根據顧順章提供的線索,展開了一場瘋狂大搜捕。一時間,上海灘殺氣騰騰。沒過多久,錢之光他們就發現,有一個叛徒在印刷廠附近的安國路菜市場觀察溜達,黨組織上馬上決定,讓錢之光他們進行轉移。
他們迅速從元興裡搬出,分散住在幾個旅館,由錢之光負責尋找新的落腳點。錢之光很快看中了梅白克路上一幢新式的紅磚3層樓房。房子外面有一道橫拉開關的鐵桿門,裡面是一道木板門。錢之光他們租來後,又加了一道鐵柵欄。這樣,三道門就如同三重保險,把印刷廠隱蔽得嚴嚴實實。
房子後面不遠的地方,是正在新建的國際飯店,整天不停地施工,機器聲、打夯聲、號子聲連成一片。此外,這裡地處鬧市區,靠近繁華的南京路,交通四通八達,進退十分方便。印刷廠搬到這裡後,規模漸漸大起來,人員也多起來。國民黨做夢也想不到,中共竟將印刷廠開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在梅白克路的兩年裡,「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淞滬會戰相繼爆發,印刷任務也隨著時局的變化不斷加重。後來,印刷廠購買了一臺兩相電動機,把腳踏印刷機改裝成了半自動的電動印刷機。這大大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能夠為黨組織印刷更多的文件材料。
一搬再搬
1932年夏季的一天,印刷廠的一名同志外出,無意中聽到附近弄堂裡的幾個婦女在七嘴八舌地議論,說最近似乎聽見了機器的聲音。此事立刻引起大家的警覺,便迅速報告黨中央。黨中央決定暫停印刷,立即疏散人員。
接下來,印刷廠又搬了家。這一次,他們將廠子搬到了位於麥特赫斯脫路386號的一幢3層樓的新房子,但他們在這個地方並沒有待多久。因為印刷機安裝完畢開始試機印刷時,印刷廠的工作人員到房子周圍去測聽機器的聲音,發現機器振動的聲音很大。
原來,這座房子是整體設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很容易傳遞聲音。印刷廠想盡辦法採用了各種隔音措施,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無奈之下,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地方。
第4次搬家,他們來到了武定路181弄12~14號的一幢西式洋房。房子質量很好,裝飾也很講究。身居豪宅,周圍的鄰居都以為他們是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印刷廠開始運轉,規模越來越大,人手也越來越多。但是沒過多久錢之光發現,新調來的一個交通員老是擅自行動,尤其是夜裡常常外出,很晚才回來,不知道到底幹了些什麼,讓人很不放心。而對地下工作者來說,是絕對禁止擅自行動的。由於這名交通員違反紀律,組織上決定把他送到蘇區。
人事的變動給印刷廠帶來隱患,導致他們得再搬一次。1932年冬,印刷廠第5次搬遷,去了北京西路張家宅路73弄48號。這幢房子地勢很好,一出門便是大路,其餘三面都是空地,後邊是很大的一片田地。對印刷廠秘密開展工作來說,實在是一處難得的好地方。
春節臨近,錢之光和大家一起趁著到處張燈結彩、爆竹聲響的機會,抓緊時間印了不少東西。等到除夕這一天,他們也和周圍鄰居一樣,買了鞭炮回來放。就在這時,錢之光發現,隔壁人家有位婦女似曾相識。仔細想來,錢之光記起,她曾在一個地下轉運站住過,應該也是地下工作人員。在當時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這樣的情形是相當危險的。
由於情況複雜,印刷廠無法開展工作,組織便決定,印刷廠暫停活動,人員疏散,將印刷設備轉移到別的地方。考慮到已在上海工作了好幾年,熟人太多,容易暴露目標,錢之光向黨中央提出,不便繼續留滬從事秘密工作。組織上批准了錢之光的請求,他於1933年春夏之交離開上海,去了蘇區。
黨中央的秘密印刷廠在上海前後3年的時間裡,總共搬了5次家,在動蕩與危險中,印刷了大量黨的文件、雜誌和宣傳單,為黨的宣傳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文/章世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