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顯仁藏智的人生智慧,心境超凡脫俗

2020-12-06 據事說理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是南宋宰相趙普說過的一句名言。《論語》是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作,它既是歷朝歷代讀書人科舉考試、修身養性的必讀經典,也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的一部治國良策。

孔子被後世尊稱為孔聖人,萬世師表

孔子,本名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國儒家的先祖,教師的祖師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史稱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子被後世尊稱為「孔聖人」,「萬世師表」。2500多年來,孔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是至高無上的。

孔子的地位如此崇高,得益於孔子為人師表,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也得益於一部經典著作《論語》。《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的語錄,其中有無數經典的至理名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就是其中的一句。這句話飽含著濃縮的人生智慧,我們認真地參詳領悟這其中深刻的內涵和哲理,心境必定會有一個的巨大提升,到達超凡脫俗的境界。

孔子為學生講學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幾乎是所有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出自於《論語》雍也篇。原文是這樣的,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有的人望文生義生硬地解釋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這種粗淺的解釋是不對的。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的。用現在通俗的語言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孔子將山水形象而生動地比喻為智者和仁者,智者就是聰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樣不停地活潑靈動,反應敏捷,思想躍進,性情好動。仁者就是仁厚的人,有仁德的人像山一樣穩健安靜,安於義理,仁慈寬容,不易衝動,性情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健康長壽。用水來比喻智者,用山來比喻仁者,這是十分恰當的。

山水相依,互為襯託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為什麼「仁者樂山」呢?,孔子說,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鳥獸群集,人們生產生活所用的東西山上都能產出,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山產出了許多對人們有用的東西,可是山並不從人們那裡索取任何的回報。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取其所用,山都慷慨給予,沒有厚此薄彼,山還興風雷做雲雨,貫通天地,調和陰陽二氣,降下甘霖惠澤萬物,萬物因此得以生長,人民因此得以溫飽。這就是仁者之所以樂於見山的原因。

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為什麼智者樂於見水呢?孔子說,水擁有一切生命的物體而出乎於自然,就像人的美德一樣。水流向低處,蜿蜒曲直,卻有一定的方向,豪情正義,勇往直前,洶湧澎湃,沒有止境。所以人們開掘堤壩使之流淌,它就會一瀉千裡,即使水跌入萬丈深淵的山谷,它也毫不畏懼。水無所不達,萬物出入於它而變得新鮮潔淨,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生命之水最具靈性

所以說,智者像水一樣活潑而充滿靈氣,仁者像山一樣穩健和大度,這就是儒家追求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

智和仁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就像山離不開水,水離不開山一樣。我們應該深刻地領悟到,動靜結合,剛柔相濟,這是濃縮了的人生智慧。要像水一樣深邃寬廣,像山一樣高瞻遠矚,智而懂得變通,仁而心境平和,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人生中會遇到各種的苦處,具有樂觀豁達的智者和仁者的心態,就能正確面對,超越自我。

處世的最高智慧:顯仁藏智

水的深廣,山的高遠,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孔子正是用這種對比的方法,告訴我們一個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顯仁藏智。有仁德的人,要像山一樣偉岸、崇高、穩健,才能更好廣播於天下。有智德的人,要像水一樣深藏不露,波瀾不驚,才能更好地積蓄成長的力量,像水一樣活潑自在,瀟瀟灑灑。

有人說,《論語》是一部內聖外王的經典。學好《論語》,內可以修身養性成聖賢,做一個才華出眾、品德高尚的君子;外可以治國安邦定天下,做一個建立功名、成就事業的精英。多讀《論語》成為智者,成為仁者,既是瀟灑快樂的,又是穩健永恆的。

自古以來,中國有許多著名的畫家都鍾情於山水。為什麼他們要如此專注於畫山畫水?因為他們深刻地領悟到了山和水蘊含的深刻哲理。山是獨立無畏的,只要它存在,它就堅定的獨立,不依附哀求別人,更不會為私利、為五鬥米向別人折腰屈膝。山穩重,並且懂得自持,山在原則上固守節操,具備「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高尚情操。

儒家先祖,教師的祖師爺

畫家畫水,他就是要體現水一樣的靈性,以及圓融通透、上善大度的智者氣度,要體現山水相依,體現仁和智不可偏廢。智者首先必須是仁者,不是仁者,就沒有真智。水的特性在於柔和多變,遇事忍讓,有容乃大,水的特性貫穿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想和處世之道上。

晉代末期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有這麼一首經典之作,詩文曰:「智者樂山山如畫,仁者樂水水無涯。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細雨朦朧小石橋,春風蕩漾小竹板。夜無明月花獨舞,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首詩正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和聖人君子的標準寫照,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飽讀經書、學識淵博,便會自然地表現出文人君子的優雅舉止和翩翩風度。

巍峨泰山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僅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而且已經走出了國門,儒家思想在中國、在世界得到了發揚光大,世界眾多國家大力支持設立孔子學院,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據說有多位西方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建議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們讚美自然的山水,崇尚人性的仁智,就要把仁和智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既充滿活力,又穩健大度,這樣就能描繪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讀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讓你明白原來人生可以這樣活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寓意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1、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智者和仁者?孔子最初提倡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大意是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敏的人愛動,仁慈的人愛靜。聰明的快樂,仁慈的人長壽。知,同智。智慧,聰明,可引伸為有智慧的人,聰明的人,覺悟的人,開悟的人,賢人,聖人,天人師,佛,菩薩。仁,仁愛,仁慈,仁德,慈愛。可理解為有仁愛心的人,有仁慈心的人,有慈愛心的人。聰明人愛水,好動,快樂;仁愛的人愛山,好靜,長壽。水則動,動則樂。仁則靜,靜則壽。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為什麼?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出自孔子《論語.雍也》知者:智者。知通智,即智慧。理解:智慧的人以水為樂,仁厚的人以山為樂。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厚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厚的人長壽。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篇,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zhì)者動,仁者靜;知者樂(yào),仁者壽。」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明代大儒湛若水是這樣理解的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段話很有名,不少思想家都討論過。例如,朱熹認為,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
  • 「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鞠秀賓國畫《樂山圖》欣賞
    孔子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聰明的人喜愛水。水有滋潤萬物而不爭,默默奉獻而甘願位居低下的品質。水有因勢利導,隨遇而安,運動不止的性格。水有滴水穿石,不畏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田穩強山水畫欣賞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田穩強作山水畫,和他是一名水務工作者有密切的關係,也和他豪爽仗義的個性緊密關聯。青山的氣魄,綠水的氣韻,在他的山水畫中盡情抒發。他畫山水,實際上是寫意他的人生。這是四本班門弄斧對一個長者作品的妄議。孔子說:「智者像水一樣靈活多變,仁者像山一樣堅守;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桂林山水
    子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而現在,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都希望去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來安放我們這個躁動的心,這個地方就叫作桂林。
  • 孔子說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包含了什麼哲理?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一種濃縮了的人生智慧,是一種瀟灑的人生境界。孔子概括的很到位,這句話讓人浮想聯翩, 心馳神往,好不羨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寫,很形象,充分說明了山水之間的樂趣。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呢
    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愛人的人。」看得出子夏說的就是親賢人而遠小人的智慧了。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還有一種釋義理解為 「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中國有句俗語,水邊的人聰明,大山溝溝的人愚笨,大概是孔老夫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演變吧……其實的確有其道理,古代人飲水都要去河裡,河邊人肯定很多,加上用水交通,常在水邊的人,就不免經常和人打交道,久之見慣各色人等,心眼自然會多,肯定會聰明了,市井之人,狡猾多端,見識廣博,反之在大山裡長大人,見識不過幾裡地,人不過親屬,導致思維狹隘,頭腦單純,保守規矩,不願冒險
  • 反彈琵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從古以來,對於這句話,從它的讀音到它的解釋,學者們都發出了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讀音:第一種讀音就是我們常用的:智者樂(lè)水,仁者樂(lè)山。楊伯峻先生根據《論語》裡的另一句話「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推斷,在這裡「樂」字也應該讀「lè」。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語出《論語·雍也》第23章,原文如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從字面理解為:孔子說:「擁有智慧的人喜歡水,擁有仁德的人喜歡山;擁有智慧的人,靈動,擁有仁德的人,恬靜;擁有智慧的人,快樂,擁有仁德的人,長壽。」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為什麼說「仁者樂山水則是多變的,具有不同的面貌,沒有像山那樣固定、執著的形象,柔和而又鋒利,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難於追隨,深不可測,不可逾越。水有德,恩澤萬物,水有仁,惠及生靈,水有容,海納百川。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結果。像山一樣堅忍不拔,像水一樣勇往直前,這就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長壽的人。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信者樂安
    近年來,樂安縣堅持「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信者樂安」的發展信條,精益求精優化投資環境,引來了一個一個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實現了工業經濟「三大板塊」無中生有。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產業從零到全產業鏈。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究竟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夫子怎麼說?
    子曰:「智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生於2500年前的孔夫子向後世拋出了這個至理名言,在千百年的社會演變過程中,此讖言逐漸成為生活中亙古不滅的真理。孔夫子01字字珠璣,真知灼見言簡意賅,句子雖短,卻蘊寓人生大智慧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子怎麼說?
    《論語·雍也第六》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其大意是:智慧的人,因其無所不知,思路通達流暢,與流水相似,故而喜歡水。高尚的人,因其厚重沉穩,品行藏而不露,與高山類似,故而喜歡山;水反應敏捷、活躍靈動,山平靜穩定、寬容仁厚;水利萬物而不爭,無私無畏,其樂融融;山深沉平穩,不為外物所搖,因此不憂不懼,能夠永恆。
  • 瑜伽2|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 .mp307:05來自行攝南埜配音 | 閔 劍盛夏時節,驕陽似火,鳴蟬聒噪,動輒汗流浹背。「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人為萬物之靈,修正行為,合於天道。釋放身心,能有一個開放的天地,為何要囿於一個封閉的空間 ?人與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中,讓心靈更加純淨、開闊。向內意識與天地連接中,實現自我重建。內心更多地包容、接納、和平,將外在形態與社會、自然以及所有一切的連結,更深入的探尋內心。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東風悅達起亞KX5樂於山水之間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一輛SUV最好的試駕路線莫過於山水之間,這次KX5將試駕活動安排在了大理不得不說是個上佳的選擇。剛剛抵達的那個下午,陽光正好,洱海的水面在遠處蒼山的映襯下清澈無比,讓我們對第二天的環洱海試駕路線心生嚮往。新一代的KX5以「科技、愜意」為設計內涵,車體的視覺效果更加寬闊,腰線設計也更顯流線,視覺上呈現出「穩重」與「躍動」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特性。
  • 儒家的「山水之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主張「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原文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儒家對自然萬物的愛,是從「仁」的人際道德向生態道德擴展的。孔子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論語別裁》、《論語集注》、《經典釋文》、《禮記》等經典都做出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