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融合緣於情,升華了人們的美好情感。美好的瞬間會跟隨著時間流逝,而偉大的詩歌就是把一瞬之間的美好、一瞬之間的天人感應、物我相契凝固下來。」中國當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日前在「酒城」瀘州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時表示。
中國當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在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上發言
11月16日-18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四屆中國酒城·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在四川瀘州舉行,數百位中外詩人、學者和翻譯家齊聚中國酒城瀘州。大會開展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奮鬥時代、走向小康與詩歌精神研討會」等一系列詩酒文化活動,傳播中華詩酒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古往今來,詩與酒是不可分割的存在。阿來表示,詩酒融合緣於情,詩歌以文字的方式抒情,酒能夠催化情感,改變人們含蓄、拘謹的狀態,從而放鬆地進行自我表達,於是有了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思念寄託、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喜悅抒發、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苦悶流露。借詩酒抒發情感的同時,情感也在詩酒的作用下得到升華,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意蘊。
今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特別提出「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主題,以強烈的時代感知和創作使命,帶領大眾透過詩歌、透過豐富的文藝作品,去感知時代的脈搏、銘記時代的故事、弘揚時代的精神。
中國當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
阿來強調,詩和酒都具有治癒人心、撫慰人心的作用,能夠釋放壓力,排遣痛苦。正因為如此,面對現實中的種種無奈,「詩聖」杜甫發出了「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的感慨。
「文章合為時而著」。阿來認為,社會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文學也要跟隨時代步伐,創新是必然的。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聚焦脫貧攻堅,開展了「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活動,組織詩人、作家等文藝界人士前往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涼山昭覺縣三河村以及瀘州古藺縣向田村採風創作,將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走向小康的動人故事傳遞給更多人。
「歌詩合為事而作」。阿來說:「彌合社會不公平,脫貧攻堅是最好的行動。『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活動讓文藝界人士能夠深入脫貧攻堅現場,去體驗、感受、創作,為當地群眾帶去文化關懷,為脫貧攻堅貢獻文學力量。」
阿來表示,從古至今,文學體裁和內容隨時代演變,情感表現空間也越來越大。我國詩人要深植於《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意識,勇擔創新重任,發揚工匠精神。
他提到,很多作家堅持以文學反映生活。四川涼山的幾個貧困縣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最後戰場,條件艱苦,然而很多詩人、作家前去那裡長期生活,在實踐中汲取營養,並反映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阿來也是如此。在對故鄉與生活的審視下,他創作出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展現了濃鬱的民族風情,不僅獲得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還被譯為英、法、意、德、俄、日和西班牙等數十種語言在海外出版。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由瀘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是一項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詩歌的公益性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至第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