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食品的健康安全也越來越注重,於是家庭烘焙開始火速流行起來,我便是其中一員,因為家裡的孩子特別愛吃麵包,所以為了讓孩子吃的健康安心,我毅然決定加入家庭烘焙大軍;初入烘焙的時候,簡直困難阻阻,對於麵包知識一竅不通的我,只有網上查資料,再加上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試做摸索,最終終於摸透了麵包的理論知識,甚至可以自行調配麵包的配方,家裡的孩子可愛吃了,自從學會麵包後,就再也沒有吃過麵包店的麵包了。
我知道可能有不少烘焙新手對於製作麵包,也是一頭霧水,經常失敗都找不出原因,那麼今天猴妹就把自己這長時間摸索出來的麵包理論知識分享給你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起來。
做麵包,你不得不知道的一些理論知識,掌握後,你也能成功!
1、關於麵包的液體用量,通常麵包的液體量是麵粉用量的60%,假如麵粉的重量為200克,那麼就用200乘以0.6即可,得出來的數字就是液體所需的含量,當然可以適當增加到70%左右,這需要看麵粉的吸水率; 製作的時候可以先放入60%的水,然後根據麵團的軟硬程度適當增加水量,另外這裡的液體含量是包括雞蛋在內的
2、如何讓做好的麵包如同麵包店般柔軟?有兩種方法可解決,第一就是食材的選用,比如可以將部分液體量換成淡奶油、沙拉醬,因為這二者油脂含量比較大,用來揉面的話,可以使麵團非常柔軟,從而更易揉出套手膜,這樣一來做好的麵包自然柔軟可口。第二種是製作手法,比如可以採用中種法、燙種法、波蘭中種以及冷藏發酵等,這些製作方法也都可以讓做好的成品十分柔軟,但這些對於烘焙新手來說可能有點難,所以新手們初次接觸麵包製作,建議還是選擇第一種比較靠譜,等以後熟練了,再來慢慢嘗試其它的
3、酵母和麵粉的比例,通常麵粉100~200克之間的話是2克酵母,麵粉200~300克之間是3克酵母,以此類推,但是冬天的時候,因為室內溫度比較低的關係,酵母的用量可以在原基礎上,適當增加0.5克,這樣更有利於麵團的發酵
4、麵包必須二次發酵嗎?其實並非如此,我做麵包向來都是一次發酵,只要麵團揉到位,材料用得好,哪怕是一次發酵,成品也柔軟好吃。而且一次發酵不僅可以縮短製作時間,同時還降低了製作難度。不過很多人對於麵包有沒有發酵到位,並不是很懂,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小方法,用手指輕輕按壓麵團表面,如果按壓過後,可以慢慢回彈回來,那麼就代表發酵好了。
5、做麵包,不同的季節,所用液體的溫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冬天的時候,因為溫度低,為了輔助酵母發酵,液體溫度最好在20多度,而夏天的時候,因為溫度偏高,為了防止酵母在攪拌過程中提前發酵,液體最好用冰的,以此來幫助降溫。春秋兩季,液體的溫度就用常溫即可。
以上這5點麵包理論知識,如果你充分掌握好後,以後做麵包就能手到擒來了。下面順便給大家分享一款我自配的麵包食譜「雙色蜜豆吐司」,成品柔軟香甜,特別好吃,用來當早晚餐和小零食都OK,非常值得一試。
【雙色蜜豆吐司】
所需食材:高筋麵粉255克、鹽2克、糖35克、雞蛋1個、椰漿55克、純牛奶75克、耐高糖酵母3克、黃油26克、抹茶粉10克、蜜豆適量
1、先將高筋麵粉、鹽、糖、雞蛋、椰漿、純牛奶和耐高糖酵母倒入廚師機面桶內,先用低速攪拌1分鐘,然後再轉中高速攪拌15分鐘
2、15分鐘過後,我們加入軟化的黃油,繼續選用中高速攪拌,直到麵團可以拉出大片不易破的薄膜為止
3、揉好的麵團,將它分成2份,把其中一份麵團加入抹茶粉揉勻,如果揉的時候覺得麵團有點幹,可以加少量的牛奶或者水進來。
4、然後把白色麵團和抹茶麵團分別擀成長一點的薄片狀,都擀好後,將抹茶麵片疊放在白色面片上,接著再用擀麵杖輕輕擀一下,讓它們貼得緊實一些。這裡建議大家將面片最好擀長一些,因為擀得越長,卷好的層次也就越多,到時候切開切面會很漂亮,我這次擀開的長度在50cm左右,大家參考一下
5、將抹茶麵片表面塗抹少許水,然後鋪上一層蜜豆,家裡沒有蜜豆的也可以用其它食材替代,比如蔓越莓幹、葡萄乾等。不過我還是覺得放蜜豆最好吃
6、接著將其由左往右的捲起來,卷的時候一定要卷得緊一些,否則到時候切開麵包,蜜豆會比較鬆散,容易掉下來。卷好後將它橫著擺過來,收口處朝下
7、然後送入吐司模具內,今天做的麵包,剛好可以做一個450克的吐司模
8、吐司模具表面蓋上一層保鮮膜,然後送入烤箱中下層,烤箱內再放碗溫熱的水,關上門後選擇發酵檔即可
9、發酵至8分滿,即可取出,此時烤箱預熱160度上下火,預熱3分鐘,3分鐘後將吐司模蓋上蓋子,送入烤箱中下層,先用上下火160度烤8分鐘,再轉140度上下火烤30分鐘即可。溫馨提示,不同烤箱,溫差不同,大家請根據自家烤箱實際溫差來調整合適的溫度
10、做好的吐司脫模後晾至餘溫,就可以切片享用了。看這切面,是不是很好看?
好吃又好看的雙色吐司,教你在家輕鬆做,柔軟香甜,百吃不膩,快來收藏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