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自律,明天失自由

2020-10-20 周振興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點點的小惰性,不想工作,能去看這繁華的大世界。

這是一種理想的生活,但也僅僅是理想罷了。

今天,興哥想要跟你聊的話題是

今天越自律,明天更自由

自律和自由到底存在著什麼關係呢?

一、什麼是自律

沒有人給予你束縛,完全靠自己,把每天的工作做完,這同樣具有挑戰性。

舉個例子:

比如每日寫文章這件事情,沒有人會逼你這麼做,靠的是自己逼迫自己。

簡而言之,自律是自己主動做好每天設定的工作,不會因為一些外在誘惑而放棄。

三、為什麼你要自律起來

如果你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你應該具備自律。

原因一:為什麼今天越自律,明天更自由

為了讓你更好的理解,我舉個例子來為你解釋:

柳傳志是也算的上是個傳奇人物

他對每一件事情都是嚴格研究自己。列如在某一次去人民大學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30分鐘,然後靜靜地在門外等候,直到會前的10分鐘才開始進場。

照理說,他也是一個知名人物,完全沒必要這麼早就進入會場,誇張一些說,就算遲到個幾分鐘,都能欣然接受。

但,他沒有,不管自己身份如何,都嚴格要求自己,該做事情的時候就做事情,聯想在他的帶領下,確實走上過很輝煌的路。

這是自律的一種表現。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原本今天有3件重要的工作,完成了就可以輕鬆享受生活,但由於種種不自律的原因,只完成了其中1件工作,另外2件工作,被積壓到了明日的工作當中去。

每天設定的工作狀態,是完成重要的三件事就夠了,這下要一天之內完成5件事,工作變多了,於是就完不成了,就這樣一天積壓一點,到了若干天后,你再也沒有往日的輕鬆生活,只為了完成積壓的工作。

反之,能夠完成每天設定的工作,不積壓,那麼你的每一天都是很輕鬆的。

原因二:沒有自律的人,會怎麼樣

不自律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比如我小時候,放暑假就過度放縱自己,不做暑假作業,結果在臨開學的兩三天急了,通宵達旦的開始寫作業,可想而知作業的質量有多麼的差,開學後受到老師的批評。

嚴重不自律的人,通常只能去一個地方

它的名字叫做「監獄」,因為嚴重沒有自律,所以在只能到這個地方來學習自律。

自律能給我們自由,相反面的自律能摧毀我們的自由。

從此刻開始,你有自律的感覺了嗎?

四、如何練就自律的本事

做到自律,我只給你兩個建議:

1、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今天安排了多少事情,就要在當天做完,切勿因為某些原因而不做,或者推遲到明天去做。

做到這點,你比你的同齡人開始進步了。

2、做完一件,在啟動下一件

5年前,我做事總是多件事一起做,所以效率很低,總是在做第一件事情的時候,想著做第二件事情,做來做去,怎麼也做不好。

心理層面上會出現負擔,這種負擔擠壓的時間越久,你就會策底失去信心。

做完第一件事情,在去做第二件事情,這是我多年的感受,雖然簡單,但它管用。

每天寫一篇文章,更多文章盡在我的微信公眾號:z58589584

相關焦點

  • 自律的人生,究竟有多自由?
    自律即自由,不自律的人,不配談自由其實你也不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只是你一直在做一個美好的白日夢,期待著總有一天自己會突然變優秀,被身邊的人刮目相看,幻想著自己以後的生活肯定是美好的,幸福的,自由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的你卻是這樣的:
  • 自律等同於人生開掛,越自律越自由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憤怒,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自律就是根本途徑。要知道,自律等同於人生開掛。越自律,越自由,自律的人生有多可怕康德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我們渴望自由,但常常混淆了自由與隨心所欲的界限。每個人都討厭被束縛,但自由與自律並不矛盾。
  • 自由是相對的,自律給我自由
    經常鍛鍊的人會理解「自律給我自由」。在我看來,自律是實現自由的途徑。自由的本質不是放縱自己,不是無所不為,而是自律之後的舒暢,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生活中,唯有能做到自律的人,才可以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在別人出去玩樂的時候,一個人窩在那裡看書;在別人享用著美食的時候,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周末的時光,很多人慵懶地睡到中午,你依舊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看書、工作……這樣,不僅看起來無趣,甚至感覺有自虐傾向,活得一點都不灑脫和自由。
  • 曾毅:自律與自由——讀顧群業的《自律》有感
    十七年前的SARS和今天的疫情,是中國、世界、甚至是全人類的一場空前的災難。黨中央一聲令下,軍隊和全國的醫護工作者紛紛奔向湖北、走進武漢,在抗疫第一線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全國的文藝工作者也像戰士一樣拿起了手中的筆來記錄和描述這場歷史性的人民戰"疫",就象當年黃河大合唱一樣,這些作品彰顯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鼓舞著全民族的鬥志,並將永久載入中華民族史冊而留傳後世。
  • 從中國抗疫看「自由和自律統一」
    中國傳統文化以孔子為代表,雖然著力強調人的自律,如「不學禮,無以立」「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但並非缺少「自由」之論。除佛教「修行無礙」、道教「寡慾歸真」之自由追求,莊子「無待」「無己」「坐忘」之自由意境外,孔子也講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是這種「自由」,在孔子看來,須符合「禮」的要求、達至「仁」的境界,以發自內心的道德認同為前提。
  • 自由即自律
    這是我見過的最經典、最自我、最深刻的自由定義。很顯然,自由不是絕對的,但我們往往忘記所謂自由的局限和邊界。很多人眼裡的自由,是他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自由。一個人的絕對自由,往往和另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自由是相衝突的。所有的人對各自的絕對自由的主張,就是衝突和紛爭的開始。
  • 平臺的重要性——你想要多自由,就需要多自律
    圖文/因為慈悲所以冰清同樣的人,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位,可能結局也就不一樣。最近沒有怎麼更文,今天看了一下百家號後臺粉絲數據統計,各種算法比較清晰。比如一旦趨勢逆轉,你不可能去反趨勢行動,那樣只能接刀子了。唯一能做的就是順勢,小的止損換取大的收益。其次就是做好充分的準備,各種不可能發生的情況都需要考慮到。哪種可能來了都能淡然處之。多數人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包括我也不例外。有的時候陷在其中無法自拔,等事情過了,回頭再去分析總結,覺得自己好傻。
  • 自律和不自律之間,差的是一整個人生
    邱吉爾有句話,被很多人印在牆頭:「在人生的頭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來的25年,我渴望自律;後25年,我意識到自律就是自由。 」自律,就是自由。簡簡單單6個字,囊括了人這一生的命運。有人靠自律一步一個腳印,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
  • 獨處第一課: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想到了KEEP 的 slogan :「自律給我自由」若想要擁有足夠的自由,首先要學會自律!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一個人獨居,應該如何保持自律?何為自律,先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說法: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 偽自律,給不了你真自由
    姑娘拿著一個啞鈴,裝模作樣地做著運動,李筱懿老師就幫她從各個角度抓拍,完了,她拿過手機就發朋友圈,配文說「自律才自由」,瞬間收穫很多點讚。姑娘說她住的地方離健身房並不近,是為了拍照特意開車過來。當李筱懿老師問她:「又不鍛鍊身體,就為了拍照專門跑過來,不會覺得痛苦嗎?」
  • 上遊夜雨丨朱玉:自律與自由斷想
    自律是自由的基礎,自律是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前提。因此,自律具有內外兼修的人格彰顯,自由具有靈魂的外在流露。自律是自覺、自願、自發、自警、自省、自勵的行為,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思想與行為的人性彰顯。只有絕對的自律,沒有絕對的自由。因為絕對的自由會導致絕對的自殘。一個不會自律,只會自由的人,是很可怕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唯有通過自律,才能獲得更多、更久、更長的自由。
  • 要自由,先自律
    我的理解是,自由就是過上自己希望過的生活。自由可以分解成三個部分,即財富自由、身體自由、精神自由。 渴望自由是人的天性。但真正能實現自由的人並不多,因為自由並不是免費的(Freedomis not free)。
  • 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世間紛擾,誘惑不斷,自律,則顯得頗為珍貴,年少時,我們以為隨心所欲才是自由,直到現在才明白,自律,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康德說:如果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欲望,逃避痛苦,我們就成了欲望和衝動的奴隸。自律,才是一個人自我救贖的開始,唯有一個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讓其各安其位,穩當妥帖,串聯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輕盈的人生。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配擁有心中的遠方《嚴歌苓:寫作是自律並堅持的日常生活》一文提到我國華裔女作家嚴歌苓的自律生活。
  • 慎獨:從自律走向自由
    如「慎獨」,作為一種核心特質,它可以派生出諸如:自律、自我約束以及嚴格要求自己等人格特點。  我上「人格心理學」科普課,重在培養學生對健康人格的嚮往,並通過討論、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具備一些主要的核心人格特質:如責任感、共情、自信、問題解決能力、慎獨等。以下便是在中學生中所做的嘗試。  選擇慎獨,是希望學生因此而能從自律走向自由,這是一個人能夠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一。
  • 遇見|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這和我一直以為的自由相距甚遠。但我很快發現,我那種「每日回家就倒在床上,休息日恨不得一天都在床上度過」的生活,使我變得異常懶惰而不快。我意識到,自己有相當一部分的不快樂正是來自於這種空虛的「自由」,它讓我的生活不受控制地走著下坡路,限制了我想成為更好之人的能力,阻礙了我想獲得的那種生活方式。
  • 自由的背後,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恰恰相反,他們之所以這麼成功和優秀,背後是令人可怕的自律。哲學家康德說: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自律是對自我身體、心理的控制,通過管理自己,用嚴格的作息控制生活不斷提升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掌控力。自律決定著你的執行力,更決定你是否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自律決定著人生,一個人有多自律,他的人生就有多自由
    一個人如果連自我都克制不了,一味的沉淪,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什麼事情都不做,想著享受,這樣的人是根本不會有什麼好的人生和成就的,遲早會被現實淘汰。就像你所看到的那些光鮮亮麗的人,那只不過是別人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的蛻變。其實他並不是天生就那麼完美和優秀,都是背後不為人知的努力和自律。
  • 自律成就真正的自由——道德經金句解人生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是我們追求和嚮往的,如何能實現真正的自由呢?01第一重法律上的人身自由。遵紀守法,不做奸犯科。這是大家都知道了,不妨礙別人的利益,才能達到人身的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這也是自律為前提。所以行為上的自律獲得法律上的自由。
  • 越自律,越自由,兩者並不矛盾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一個人學會了自律,將會受益終生。一個人越自律,往往越能獲得自由。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人們總以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就是自由,卻不知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往往要付出代價。如果晚上熬夜刷劇,結果第二天起不來上班遲到了,才後悔。手機玩得昏天黑地,耽誤了工作,業績下滑,錯失了調薪晉升,才知道遺憾。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康德哲學系列:「自律即自由」,為什麼自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大哲學家康德的倫理學思想。前面的文章,我們介紹了兩種主流的倫理學思想,一種是以亞里斯多德和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德性論,一種是今天西方社會主流的功利主義倫理學。接下來,在康德哲學系列視頻的最後,我們來聊聊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