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售藥APP調查:無處方可買處方藥,分分鐘在線開處方

2020-12-10 新京報貝殼財經

「在線醫生諮詢時,找個理由,或者在網上找個處方單子提交,基本都能通過。」曾多次在網上購買藥品的小林這樣告訴記者。

新京報記者近日對20家在線售藥APP測試發現,在經過多次被曝光及平臺自查後,仍有個別平臺涉嫌無處方售處方藥,同時,平臺對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真偽的審核機制也存在漏洞。曾因用戶使用過量導致死亡,引發社會關注的秋水仙鹼片,也有平臺不需要處方就能一次性購買多瓶。

「線上購藥痛點和亂象的根源在於病患上傳處方的真實合法性難以鑑別。」多年從事網際網路醫藥行業的張丹(化名)表示,「多家平臺都是患者自行描述或勾選線下已確診疾病情況,醫生僅是簡單地諮詢幾句就能開具處方,這種流程不能確定患者病情真偽性,並不合規。」

醫藥行業專業人士趙亮(化名)認為,網際網路醫藥未來趨勢肯定是由國家來主導,構建一個從地方到全國性的處方共享平臺。「處方從醫院上傳後形成電子處方,每個電子處方有唯一的識別碼。由國家機構來搭建一個信息系統對處方進行審核,審核後再傳到藥店或者電商平臺。用戶可以自己選擇去藥店取,或者由藥店配送。」

在線購藥成趨勢 有平臺「曲線」銷售處方藥?

7月28日,新京報記者收到一個來自江蘇徐州的貨品。一天前,記者登錄在線售藥平臺「風友匯」,在沒有任何詢問病情、是否持有處方的情況下,買到一盒主治痛風的處方藥秋水仙鹼。

網上提交購藥申請,無需處方,或者簡單和在線醫生溝通,就可購買處方藥。新京報記者近日在多家網上購藥平臺體驗發現,網絡售藥流程存在漏洞。

「如今在線購藥成為年輕用戶買藥新的趨勢,這一龐大的市場引得多家網際網路企業湧入。」7月23日,多年從事網際網路醫藥行業的張丹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網際網路醫療,特別是藥品方面,國家監管一直很嚴格。」張丹說。

1999年1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流通管理暫行規定》,禁止網上銷售處方藥和非處方藥;2014年5月,《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允許網際網路藥品經營者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這一政策的發布引燃市場,醫藥電商發展迅速。

「處方藥進入網絡銷售,核心之一正是如何設立規範的管理制度,以確保電商平臺所銷售的處方藥都基於真實的處方。」一位醫藥市場從業者王飛(化名)表示。

多位業內人士稱,此前多個平臺曾不設置任何審核過程,直接銷售處方藥,在線購藥市場亂象頻出。

「相對線下醫院以及藥房購買需要處方不同,線上平臺的審核並不嚴格。」7月23日,曾多次在網上購買藥品的小林告訴記者,「在線醫生諮詢時,隨便找個理由,或者在網上找個處方單子提交,基本都能通過。」

「所有直接銷售處方藥的平臺都是違規的。」王飛說,「如今為了避免違規,更多的平臺在顧客購買處方藥時都會要求出示處方,以及在線醫生溝通交流。但不少平臺所採取的模式把關並不嚴格,甚至不排除看似設立醫生檢測關卡,實則『曲線』賣藥的平臺存在。」

5月,武漢馬應龍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採用郵售、網際網路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遭到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2018年時,廣東健客醫藥有限公司因通過郵售、網際網路交易的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被廣東省東莞市藥監局警告並處以罰款。

有平臺沒處方也可買秋水仙鹼等處方藥

7月22日-25日,新京報記者下載了20款在線購藥APP測試發現,此前多次被媒體曝光,曾引發社會關注的秋水仙鹼、注射液等處方藥如今仍有部分平臺繼續銷售,甚至有平臺無需出示處方可直接購買。

在一個名為「風友匯」的在線購藥APP中,記者以「秋水仙鹼」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時,平臺彈出兩款不同廠商、價格的藥品。在選擇其中一款標價為8元的藥品後,購買頁面上除了藥品圖片,以及描述藥品的作用外,再沒有任何風險提示。

在點擊「立即購買」後,新京報記者發現平臺並未彈出任何醫生溝通頁面,也沒有要求上傳處方等證明,對記者所填寫的姓名、地址也沒有任何真實性審核。而記者嘗試一次性購買20盒共計400片該藥品時,系統直接轉跳到支付頁面。

「秋水仙鹼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抗炎作用,為高效抗痛風藥。」7月23日,在國內某醫院多年從醫的王弈(化名)解釋稱,「如果一旦超量服用的話,很容易出現低血壓、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等情況,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據媒體報導,2018年5月,江西九江一位年輕女性通過網購APP購買秋水仙鹼片劑,在陸續服下198片藥後搶救無效死亡。同年11月,上海一位年輕女性同樣通過網絡購藥平臺購買了18盒秋水仙鹼片劑,因過量服用導致死亡,隨後家屬將第三方購藥APP以及進駐該APP的商家告上法庭,認為其在未獲取處方情況下隨意大量出售處方藥。

「如果有患者來藥店買秋水仙鹼,我們通常都不敢多賣,還會反覆叮囑患者隨時注意身體變化,一旦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就立即停止服藥,並去醫院檢查。」一位線下藥店的營業員說。

另一家知名售藥APP「平安好醫生」也在銷售這一藥品。7月24日,記者登錄「平安好醫生」發現,有多款不同品牌的秋水仙鹼在平臺上銷售。

當記者選擇其中一款購買2盒共計40顆藥時,系統先是轉跳到一位「導診醫生」處,在簡單諮詢了患者年齡、性別以及是否在線下醫院就診後,系統再次轉跳到一位在線醫生的頁面當中。在線醫生對記者提出「姓名」、「此前是否使用過該藥品」、「有無不良反應」以及「有無過敏反應」等問題後,並沒有要求出示任何線下醫院的處方證明,很快彈出一份由平安(合肥)網際網路醫院所出示的電子處方箋。

在記者下單後,接到平安好醫生打來的電話,詢問了姓名、年齡、是否是醫生建議吃的、為什麼吃、有無不良反應等問題。

2019年5月,「平安好醫生」曾一度下架該藥品,其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處方藥在該平臺出現原本只是為了展示和科普,並非售賣。

記者發現,除了秋水仙鹼外,不少在線售藥平臺還有注射液售賣。

「注射液屬於注射劑的一種,按照規定,所有注射劑需嚴格憑處方購買且不允許網上銷售。」王弈說。

記者登錄「360健康」APP搜索發現,平臺銷售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玻璃酸鈉注射液」等3種注射液均來自進駐的網上藥店。在「風友匯」APP中,銷售有「複方清帶灌注液」,當記者嘗試購買時,同樣沒遇到限制。

記者隨後聯繫風友匯平臺客服,就該平臺「不需處方直接售賣處方藥」提出諮詢時,對方表示並不清楚「不可以直接售賣處方藥」的規定,同時稱其平臺都是合法合規、處方藥可以不需審核直接售賣。當記者問及所謂「合規」的規定時,風友匯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不太清楚,並提供「另外同事」的電話,之後記者多次撥打該號碼但無人接聽。

「360健康」平臺客服則表示需要反饋法務後再進行對接。記者嘗試向「平安好醫生」發出採訪問題,截至發稿時暫未收到回復。

審核粗糙:平安好醫生分分鐘在線開處方

「作為電子處方,只要上面清楚地記錄著藥品名、相應醫生、藥師的籤字,就能在售藥平臺內通用。」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多家APP在患者購買處方藥時需要通過在線醫生溝通後給出該藥品的處方,但新京報記者測試發現,這些措施仍有漏洞可尋。

7月22日,記者隨機在「平安好醫生」平臺上選擇一款「阿莫西林」進行購買,系統顯示需要和醫生溝通並開電子處方。在線醫生僅是諮詢了記者姓名、年齡、性別後,彈出「確認近期是否使用過該藥物」、「用藥後有無不良反應」、「本身是否有禁忌症」、「是否有藥物過敏」等問題。當記者逐一回答後,對方很快彈出一張電子用藥單,上面詳盡地列有診斷結果和用藥建議,以及醫師和藥師的名字。

但意外的是,記者使用該帳號購買另一款處方藥秋水仙鹼時,頁面再次彈回此前同一位醫生對話的界面中。此次記者所使用的姓名、性別均和一分鐘前不同,但對方並沒有提出任何疑問,同樣提出類似問題,並很快開出一張列有購買秋水仙鹼藥品的電子用藥單。根據其下方的支付連結,記者順利進入支付頁面。

而記者在「微醫」APP中以「B型肝炎」為由購買「拉米夫定片」時,平臺在線醫生也僅是諮詢了患病時長以及腎功能是否正常,就開出病歷和處方。

「感覺很機械,一板一眼地詢問你問題,只要你滿足了對方所列出的問題答案,就能拿到處方單。」7月23日,一位曾在「平安好醫生」購買過一款抗精神病藥「奮乃靜」的網友稱,「一度懷疑是否是電腦客服自動應答。從和醫生交流諮詢到下單買藥,全程沒超過2分鐘。」

除在線諮詢開具處方外,多家平臺採取人工電話審核。7月23日,記者在「好藥師」APP上以「拉米夫定片」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平臺上有多款不同廠家和價格的藥品售賣。記者選擇一款價格為410元的藥品購買時發現,系統顯示需要填寫姓名、地址以及電話號碼等登記,平臺對患者進行人工電話審核。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填寫資料時發現,平臺內有「上傳處方箋」的要求,但其後標註著「非必填」。

記者很快接到平臺審核電話。在工作人員詢問「是否有醫生處方」時,記者表示處方已丟失,但一直在吃這個藥且沒有不良反應,對方不再詢問,而是問記者一次性需要多少盒,並表示一盒藥價格在45元,如果買上10盒則能享受410元10盒裝的優惠價格,但一次最多只能買10盒。

而實際上,記者並沒有患B型肝炎。

記者還在多個購藥APP上嘗試購藥,並分別接到來自這些平臺的電話審核,但溝通中少有平臺客服主動提及要求出示處方證明,同樣僅是諮詢記者是否購買了該款藥品以及姓名、詳細地址就表示通過審核。

7月29日,記者聯繫上健康160平臺。「我們會有專門的藥師審核患者處方的詳情,並且必須將處方證明照片上傳,之後門店進行發藥。」記者再次登錄該平臺嘗試購藥時發現,頁面確實有「上傳處方」選項,在沒有上傳處方直接點擊「提交登記」後,記者很快接到來自平臺審核人員的電話。對方僅是告知記者購買的是處方藥,是否有醫生開具處方,記者回復稱一年前曾開具過,沒有任何過敏反應,對方則表示已經通過審核。記者問及收貨時是否需要出示處方,其稱只要將藥費給快遞員即可。

「滿減」促銷處方藥

「這很讓人質疑平臺的審核能力和機制。」7月23日,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讓他擔憂的是,如何確保病患所上傳處方以及在購藥時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

記者在調查時曾多次使用化名和虛構病情,和線下醫院以及部分藥房購買處方藥需要出示身份證不同,這些平臺幾乎沒有對記者真實信息以及病情做出審核。

「部分醫藥電商平臺其實不太會關注客人信息真偽性,只要能賣出去藥就行。」7月24日,一位曾從事過醫藥銷售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很多平臺所銷售的處方藥都是長期服用的藥品,患者買得越多越好。」

一些平臺對處方藥的銷售數量沒有設置限制,還有平臺打出「滿減」、「滿贈」、「套餐」等促銷行為。

7月24日,記者登錄「健客網上藥店」APP時發現,平臺在阿莫西林等處方藥下標註著「滿399減40」、「滿199減20」的優惠信息,而在「1藥網」APP中,原本價格為23.5元的阿莫西林處方藥標註著「3件單價低至21.5元」,同時還推出「滿199減10」的促銷信息。

據《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規定,藥品廣告應當宣傳和引導合理用藥,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慫恿任意、過量地購買和使用藥品。

「利用顧客佔便宜、囤貨的心態對處方藥進行促銷,很容易引發因囤積藥品而導致藥品過期,不排除用戶服用後引發病患的可能。」王弈稱。

「網訂店取」、「網訂店送」或成趨勢

2019年4月,《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

「如今草案還沒有落實。一旦通過的話,會(對行業)形成很大的衝擊。」7月25日,醫藥行業專業人士趙亮向記者表示,「(這意味著)電商平臺沒辦法銷售處方藥了。」張丹則認為,政策是否最終落實並不清楚,但未來的網際網路醫藥市場勢必會越來越往網際網路醫院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趙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條款更多可理解為只是禁止特定的模式下的處方藥的銷售,條款規定下,網售處方藥仍可能存在兩種方式——一是藥品的上市許可人、藥品經營企業不通過第三方網絡,而是自建網絡平臺、配送的系統進行銷售;二是藥品通過第三方平臺展示,消費者最終到線下實體藥店進行相應的結算。

「線上購藥痛點和亂象的根源在於病患上傳處方的真實合法性難以鑑別。」張丹解釋稱,「多家平臺都是患者自行描述或勾選線下已確診疾病情況,醫生僅是簡單地諮詢幾句就能開具處方,這種流程不能確定患者病情真偽性,並不合規。」

2019年4月,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薛海寧表示,將繼續推動「網際網路+藥品流通」,推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鼓勵提供「網訂店取」、「網訂店送」服務。「一些大型的藥品流通企業依託第三方提供藥品倉儲配送等優質高效的服務,群眾買藥用藥更加便捷」。

這被張丹看為未來的趨勢,「只有引入網際網路醫院後,或許才能更規範在線購藥市場。」

「網際網路醫藥未來趨勢肯定是由國家來主導,構建一個從地方到全國性的處方共享平臺。處方從醫院上傳後形成電子處方,每個電子處方有唯一的識別碼。」趙亮說,「由國家機構來搭建一個信息系統對處方進行審核,審核後再傳到藥店或者電商平臺。用戶可以自己選擇去藥店取,或者有藥店配送。」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副研究員曾表示,從政策角度看,非處方藥是允許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但處方藥和患者之間,必須隔著醫生,由醫生來決定患者該不該用、該用什麼,而非自由選購。

「除了政策的監督,更多還需要企業平臺的自律,不然很容易會再次引發行業亂象。」王弈說,「如果未來因為個別玩家而導致電商平臺被禁止銷售處方藥的話,將會對市場帶來巨大的打擊。」

新京報記者 覃澈 實習生 徐子林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張彥君

qinche@xjbnews.com

相關焦點

  • 在線秒開處方、傳圖即發藥……你敢這樣買處方藥嗎?
    作者:張尼網上提交購藥申請,簡單和在線醫生溝通甚至無需經過醫生,就可購買處方藥。近年來,網絡購藥因為方便快捷受到不少人青睞,但因為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審核漏洞,也讓網絡售藥多了幾重風險。醫生如何判斷患者病情?
  • 網上買抗生素,一分鐘「秒開」處方?
    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新的現實情況,不少網絡售藥平臺都增加了用戶健康信息登記,以保障購藥安全和效率。然而,也存在諸如處方藥物「秒開」、諮詢服務「不在線」等問題。嚴格 留個人信息,假信息無法通過「昨天在網上買體溫計,發現有個新變化。
  • 在線問診不到一分鐘生成處方,網上買藥到底安不安全?
    圖片來自網絡△最近,長沙的劉女士出差時蕁麻疹復發,便在網上藥店購買治療過敏的藥物,「一開始還擔心這種在醫院開的處方藥會比較難買,沒想幾分鐘對方就開好了電子處方,然後就發貨了。」她說。近日,記者在多家網上藥店和電商平臺嘗試購買處方藥,結果也是「一路綠燈」。無需上傳醫生開具的處方、在線問診不到一分鐘生成處方、購藥者甚至不用實名認證……記者發現,網絡售藥流程確實有諸多漏洞。市民經歷 「問診」並非醫生在線諮詢「在外地也不方便,就懶得跑醫院去掛號看診了,想著在網上買算了。」
  • 秒開!電子處方多處空白、不問診自動開、處方藥當普藥賣……網售藥...
    「外賣平臺網購處方藥,處方卻問題不少!」近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向媒體爆料稱,他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而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
  • 記者體驗零售藥店開電子處方 在線醫生開處方很謹慎
    一位顧客在開電子處方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記者張毅偉)過去市民去藥店買處方藥,必須先到醫院開處方,現在,西安市食藥監局在零售藥店推行電子處方,市民可以通過藥店的電子處方共享平臺,讓在線醫生開具電子處方。
  • 電子處方多處空白、不問診自動開、處方藥當普藥賣……網售藥還有...
    近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向媒體爆料稱,他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而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 事實上,隨著網絡售藥的逐步放開,網上問診買藥打破了時空限制,惠及著越來越多的人群。然而媒體調查發現,不少網際網路醫藥平臺都有意無意忽視了處方藥「無處方不零售」的規定。
  • 網際網路醫藥平臺亂象:美團「自動開處方」叮噹快藥處方藥當普藥賣
    然而,支點財經記者調查發現,處方藥「無處方不零售」的規定,受到網際網路醫藥平臺有意無意的忽視。譬如,在美團買處方藥,記者尚未回答醫生問題,「自動處方」就開出來了;在叮噹快藥,購買部分處方藥像買普通藥品一樣簡單,無需經過填寫病情、醫生問診、上傳處方等流程;平安好醫生(01833.HK)則存在處方箋不嚴謹等現象。
  • 寵物照片可當處方下單,網絡售藥該「吃藥了」
    ■ 來論網絡售藥流程存在的諸多漏洞,不僅觸碰了藥品管理的紅線,更是對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不負責任。近日,有記者在多家網上藥店和知名電商平臺體驗購買處方藥,發現網絡售藥流程存在諸多漏洞——無處方銷售處方藥、在線問診不到一分鐘生成處方、用藥人不用實名認證,甚至寵物狗的照片充當處方下單,也能通過線上審核……在「網際網路+零售」的模式逐漸在各行業普及的今天,網上購藥也像外賣一樣,給消費者帶去了相當大的便利。
  • 網售處方藥有望「開閘」,你會選擇在網上買處方藥嗎?
    你可能覺得「網絡售藥」離醫院很遠。最近網上流傳這一張圖:圖中說,「只有你想不到,今天門診出診,過敏性鼻炎要給患者開某某品牌鼻噴劑,患者當著我的面打開某某線上藥店直接買,不讓我開了,這難道就是未來的醫藥模式嗎?」
  • 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等App可買處方藥 漏洞在哪裡?
    2018年11月,一名22歲女孩通過網絡購藥平臺購買了18盒秋水仙鹼片劑,因過量服用而亡。同年5月,一名21歲女孩通過網購App購買秋水仙鹼片劑並陸續服下198片藥後搶救無效死亡。記者調查發現,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丁香醫生、尋醫問藥、平安好醫生、健客等App均可買到處方藥,甚至有App在幫消費者造病情開電子處方。記者在無處方的情況下,居然也能從App上購買到一些處方藥。記者發現有App在對處方藥進行促銷(5月22日《南方都市報》)。悲劇令人痛惜。
  • 網際網路平臺可買處方藥?無處方單不能下單
    測試  兩大平臺試購處方藥均未成功  昨日,記者點開京東藥房,輸入「施慧達」,試圖從網上購買此款心腦血管病人常用的降壓藥。網頁顯示有三四十餘家藥房銷售此藥。隨後記者點擊進入京東大藥房慢病用藥店,看到展示的藥品下註明:本品為處方藥,請憑處方購買;只對處方藥品作信息展示,不提供交易。
  • 處方藥網上隨便買,在線「話診」現開藥方誰把關?
    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今年 12月 1日起生效,屆時網售處方藥將正式 「鬆綁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多家網上藥店和藥品交易平臺早就在銷售處方藥,工作人員與顧客在線聊天簡單「話診」後就能開出處方。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為顧客現開藥方的人資質如何?能否為消費者把住用藥安全關?
  • 審核空白,接單秒開!網上竟可購買處方藥?
    6日,市民馮先生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不過處方上有著多處空白,這讓馮先生生了疑。 馮先生表示,他買的藥屬於處方藥,彈出一個對話框,要求其對症狀描述,他就輸入了「頭有點疼」幾個字。一個處方秒傳了過來,臨床診斷一欄寫著:傷寒感冒。 「這處方開得也太快了,頭疼難道只是傷寒引起?」馮先生說,電子處方上藥物過敏史、審核藥師、發藥藥師等欄目,全是空白,這令他有些生疑,這樣的處方可信嗎?
  • 秒開!處方上不少留白 網售處方藥靠譜嗎?
    電子處方多處空白處方藥可以輕鬆下單「外賣平臺網購處方藥,處方卻問題不少!」6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不過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網售處方藥提供便利的同時,還存在哪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 沒有處方也可買藥?網上買藥靠譜嗎?
    不過,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在沒有提供醫生開具的處方時,用戶也可以在部分APP買到處方藥;部分APP對處方藥搞「滿減促銷」,鼓勵消費者多買;買藥APP的「在線醫師」和「病友」隨意提供用藥指導……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時,APP買藥也存在許多亂象亟待整治和規範。
  • 購買處方藥更便捷
    「遠程電子處方」服務系統。按照規定,藥店需憑處方才能銷售處方藥,但醫院不會輕易讓處方「外流」,廣安市民想要購買處方藥並不方便。「開通『遠程電子處方』服務系統後,替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市民周長祿今年65歲,患有高血壓,需長期服用降壓藥。
  • 網上可以買處方藥嗎?網上購藥,這些事項要注意!
    然而,在購買藥物的時候,如果遇到藥店沒藥賣的情況,又懶得往醫院跑,有的人就會通過網絡途徑購買藥物。特別是處方藥,由於買藥需要出示醫生處方,有的人就乾脆上網購買處方藥。然而,網上可以購買處方藥嗎?   生活中,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個頭疼發熱的小毛病,生病了就吃藥,這是人之常識。
  • 叮噹快藥上海、國藥攜手推動處方外流、送藥到家便民服務
    來源:創商網5月15日,中國醫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國藥") 與醫藥新零售企業叮噹快藥共同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打通藥品供應鏈、提升藥品流轉效率,推動處方外流、提升網際網路醫院在線問診以及送藥到家服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處方藥類目最豐富
  • 「網際網路+電子處方」,舟山岱山試點「電子處方」藥店
    原標題:「網際網路+電子處方」,岱山試點「電子處方」藥店 8月26日15時40分,舟山岱山縣新區的順康藥店內,市民李女士帶著女兒來配處方藥「頭孢克肟顆粒」,在該店執業藥師指導下,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進入到「藥盟電子處方平臺」,從平臺的「網際網路醫院」唐醫生處順利開出處方,配到該藥。 這是該藥店運行「電子處方」平臺以來開出的首張處方。
  • 網際網路+電子處方=方便!溫州有2530家藥店已連接電子處方平臺
    近年來,溫州探索「網際網路+電子處方」新模式,搭建消費者、醫師、藥店、監管部門間的安全用藥平臺。截至去年底,溫州已有4個第三方電子處方平臺,直接連接藥品零售藥店2530家,參與率達95.3%,開出電子處方69.8萬張,日均電子處方量7411.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