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舉行「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

2020-12-19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2日,微風習習,晴空萬裡,迎著煦暖的日光,「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汕頭市龍湖區西南小學舉行。會議由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孫恩樂教授主持,廣東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湯耀平和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十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討論生活美學,傳承非遺文化。

  湯耀平在致辭中表示,讓美學點撥非遺,讓生活與美學共生,必將在引領非遺新觀念、探索研究新方法、踐行非遺美學新路徑方面結出豐碩的果實。這次研討會在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擁有潮劇、潮樂、潮菜等具有世界影響的「非遺」文化重鎮汕頭舉行,進一步凸顯「非遺美學」的學術價值與文化意義。

  毛思慧作為承辦方代表之一,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歡迎和感謝。同時,他介紹了汕頭大學文學院在非遺研究、古村落和古建築保護與修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介紹了潮汕地區的文化底蘊和宗族傳統。

  本次學術研討會,以「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為主題,圍繞非遺技藝保護、非遺與生活、潮汕僑鄉與僑民非遺文化、非遺活化傳承與美育教育等研究視域展開學術討論。與會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從不同領域不同視角探討非遺美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傳承,有探討有交流,有爭論有分享。會議分為三個主題:

  一、文化尋根:非遺的歷史性與現代性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王廷信教授認為,一些非遺藝術門類的技藝瀕臨滅亡,導致這些藝術門類出現衰勢。因此,以技藝為視角討論中華非遺藝術的當代傳承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

  汕頭大學文學院高小康教授表示,·「非物質」是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生態的關係:「活化」所有的歷史遺蹟、遺物和文獻都是過去經驗的遺留物,只有在今天仍然可以被理解、感受和產生興趣的才是 「真歷史」,也就是非遺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理念的核心——活化的歷史。

  隨後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彭修銀教授結合現代人的文化尋根,探究民族民間藝術的深刻意義。中山大學中文系宋俊華教授強調以非遺保護為核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耿波教授進行了 「傳統習俗與節日的生活美學意義」的發言。鄭州大學宗教研究所喬學傑研究員發表了「喪葬禮俗的非遺價值」的主題報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袁瑾教授以以廣州東山建築遺產為例尋找被遺忘的城市記憶。汕頭大學文學院張豔豔副教授圍繞李子柒非遺類短視頻《蜀繡》、《馬奶酒》等討論「李子柒想像」的美學旨趣。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張娜博士以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提出手工藝面臨著在二元張力的流動空間中再造「地方性」的挑戰。汕頭大學文學院周潔博士介紹了產城人文融合的文化生態保護。

  二、觀念教育:非遺進高校、進中小學

  南京農業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季中揚教授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分析「非遺」進校園的觀念缺失現象較為突出,強調開展一種觀念教育。

  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孫恩樂教授提出從激發學生興趣出發,傳承人手工藝傳授、教師組織教學、志願者三者組合進課程,傳統與時尚審美培養相結合。以潮汕抽紗進校園為例,將抽紗審美融入校服文化中,同時將四季色彩變化與抽紗髮夾頭飾相結合,突現校服地域特色。

  另外,中山大學哲學系羅筠筠教授以「通萬物而考理——古琴琴器之美」為題發表了報告。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曹鳳霞教授分享了廣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嶺南灰塑」建設情況。佛山科技學院嶺南文化研究院謝中元副研究員藉助文獻考索和田野訪談,對醒獅的戲劇性及其創新發展問題進行闡述。廣州美術學院人文與藝術研究院李紅博士介紹了「佛山彩燈的保護與傳承」 。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樂雲副教授從「文化基因」的角度,概括並分析佛山大旗頭古村的文化基因譜系。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廖建榮副教授透過「非遺的『舞』與『武』,將非遺的許多舞蹈類項目與武術類項目緊密聯繫起來。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卜亞麗副教授通過訪談甘肅隴東影子腔國家級傳承人劉滿倉,研究皮影戲傳承的特點。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梁為老師從地方元素、合唱藝術基本框架和新的手法與手段三個方面介紹合唱藝術中非遺元素的創新創作。

  三、校長論壇:美育浸潤行動

  會議特設「校長論壇」,邀請汕頭市龍湖區新溪一中謝維民校長、官一小學鄭蘇賢校長、十一合小學謝勇輝校長、西南小學陳映秀主任一行四人,探討非遺活化傳承與美育教育。幾位校長和主任圍繞鄉村學校美育如何創新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難題等問題,與參會的專家學者開展深入對話。 現場氣氛空前高漲。各方一致認為,讓非遺文化融入校園美育,對創新傳承非遺文化意義重大,並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廣東工業大學「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的具體實施提出了多樣化的操作建議。湯耀平教授在總結髮言中指出,項目要紮根鄉土,就地取材,探索差異化發展模式,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力爭做到「一校一品」,為穩健提升鄉村學校美育水平提供精準幫扶服務。

  通過此次學術討論會,專家學者們交流和分享了非遺保護的研究現狀與研究前景,從理論、實踐、田野調查多方面多層次探討生活中非遺美學的保護和傳承,推廣嶺南技藝的文化魅力,讓嶺南非遺文化更美,讓非遺更好展現中國文化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通訊員:曹鳳霞 田渝 孫菊芬 溫華俊)

相關焦點

  • 中國書畫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中國書畫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9年12月03日 11: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杰 曹麗 尚曉暉 字號 內容摘要:12月1日,中國書畫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翰墨儒林
  • 中華美學的復興:從東方美學到當代珠寶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12月6日下午,由琪·藝術館與TTF高級珠寶共同舉辦的「從東方美學到當代珠寶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第一座當代翡翠藝術館——琪·藝術館隆重舉行,本次學術研討會由TTF高級珠寶品牌創始人兼藝術總監吳峰華先生主持。
  • 「勵志:為夢想而奮鬥才是幸福生活」理論研討會在廣東工業大學召開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講話精神,5月21日上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東工業大學聯合舉辦的「勵志:為夢想而奮鬥才是幸福生活」理論研討會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行。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參會人員合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中國手藝網、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四川大學非遺研究中心承辦的「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2月5日成功舉行。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 |「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中國手藝網、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四川大學非遺研究中心承辦的「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2月5日成功舉行。本次學術論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批覆,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的「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的專項學術研討。
  • 中國非遺保護與高校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西安召開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青)11月29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在草堂校區學府城學術報告廳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高校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工作站2020省內外20多所高校的「非遺」領域知名學者和領導出席並參加了會議。此次研討會由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社科中心、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
  • 西工大與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舉行航空航天雙邊學術研討會
    西工大新聞網10月15日電(記者 王凡華 攝影記者 郭友軍)10月15-16日,我校與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TUBS)航空航天雙邊學術研討會在友誼校區舉行。來自兩校的40多名教授、學生代表,共同圍繞航空、航天相關主題,深入交流。
  • 《普及美學原理》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
    9月12日,《普及美學原理》學術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和北京市美學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美術學院、黑龍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十餘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邱偉傑先生所著《普及美學原理》一書,併兼及《美的人》《味的人》兩部美學著作,就普及美學學科體系建構、普及美學的發展源流、普及美學的實踐路徑、普及美學與「後浪」的關係等學術前沿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北京市哲學會副秘書長張立波主持。
  • 客家學術研討會在廣東河源舉行
    客家學術研討會在廣東河源舉行 2015-12-22 22:48: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河源12月22日電(顏新陽 徐南科)22日,來自中國各高校、文化研究機構及北京、臺灣、福建等地100餘名專家學者匯聚在廣東河源市,參加徐旭曾客家學術暨《豐湖雜記》發表200周年研討會。
  • 書畫與中華美學精神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教授書畫展開幕
    書畫與中華美學精神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教授書畫展開幕 2021-01-15 22:19:00 廣州美術學院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審美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在集美大學舉行
    導報訊 (記者 吳舒遠 通訊員 羅旻敏/文)10月25日,福建省美學學會,集美大學文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福建社科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中心,東南學術雜誌社聯合舉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審美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七十餘位學者參會,共同探討如何立足於當代中國的審美文化實踐,進一步發揮審美文化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助力新時代的審美治理。
  • 絕色窯寶---石灣釉彩陶藝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在石灣舉行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鄒錫蘭)在《嶺南園林陶藝的解構》三個回合中山小欖鎮菊園陶屋、肇慶高要回龍鎮陶一峰、肇慶四會地豆鎮彩明窯的「石灣釉學術研討會」後,絕色窯寶--石灣釉彩陶藝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11月30日下午在石灣南風古灶舉行。
  •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2020年12月4日至6日,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澳門社會科學學會主辦的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當代美學與人類學:時尚研究」研討會在杭舉行
    、創意產業在全球的發展,時尚創意廣泛應用於文學影視創作、服裝、建築、工業設計和城市文化研究等領域,時尚與審美的關係在美學研究中也日益佔據重要地位,時尚研究成為當代美學與當代人類學共同關注的研究課題之一。
  • 湖北民族大學舉辦第四屆鄂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與保護學術研討會
    12月5日,第四屆鄂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與保護學術研討會在湖北民族大學召開,該校黨委書記吳建清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羅翔宇教授主持開幕式,院黨委書記楊光宗教授致歡迎辭。吳建清代表學校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 2016海峽兩岸工藝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暨工藝美術設計教育圓桌會 在...
    10月19日,2016海峽兩岸工藝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暨工藝美術設計教育圓桌會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濟南長清校區舉行,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委會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以及海峽兩岸眾多專家學者出席會議。開幕式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苗登宇教授主持。
  • 深入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學
    來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全國十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二十餘名專家學者與會,就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王月清教授首先致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學研究」課題成功申報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表示祝賀。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泉州舉行
    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研究員在開幕式上如是說。研討 專家學者在泉暢談送王船民俗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劉品三吉州窯陶瓷藝術博物館開館暨學術研討會盛大舉行
    2020年11月14日上午,劉品三吉州窯陶瓷藝術博物館開館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吉州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盛大舉行!,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尹祥明先生,浙江雲和縣匠心博物館副館長梅雄先生,中華文化促進會非遺辦副秘書長、中華非遺網執行總編輯朱勝利先生,中國新聞社江西分社姜濤先生,中國藝術報新聞部副主任鄭榮健先生,中國文化報編輯中心主任王連文先生,景德鎮電視臺攝影記者於興武先生,景德鎮陶瓷大學校友龔龍水先生,景德鎮陶瓷大學校友楊曙光先生,景德鎮陶瓷大學校友羅學正先生,中華文化促進會非遺辦編輯陳蓉霞女士,吉安市民政局局長李金花女士
  • 首屆中國鐵路遺產專題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產委員會...
    近幾年,工業遺產的概念越來越多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特別是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對於盤活舊動能有著特殊的意義,也因此頗受學界關注。 4月21日,首屆中國鐵路遺產專題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產委員會鐵路建築遺產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將在山東建築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