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屆駐華大使軼事:洛德娶了華裔女作家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作為第一位華裔駐華大使,駱家輝的身世背景讓人浮想聯翩。他的的前任們雖然沒有一個是華裔,但很多人在任大使前,早已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喬治·布希:捨不得讓他走

  1973年,中美兩國互設聯絡處,名義上低於大使館,但由於中美關係敏感而重要,毛澤東評價:聯絡處比大使館還大使館。

  1974年9月喬治·布希被福特總統任命為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替換第一任主任布魯斯。本來,福特有意讓布希到英國或法國當大使,但布希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當時在美國人看來遙遠而神秘的中國。

  布希後來在自傳中回憶:出使英法固然讓人垂涎,但去中國更富挑戰性,中國正在崛起,美中關係將在今後幾年進入關鍵時期,這對全世界都影響重大。後來的歷史證明布希的確目光遠大,他喜歡出奇制勝。

  1974年10月21日,布希夫婦到了北京,住進了建國門外使館區的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官邸內。一開始布希外出坐的是豪華的克萊斯勒轎車,不到一個月他就騎上了自行車,在風沙大的日子,他也像許多中國人一樣,戴上口罩,可以方便地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喜歡打網球,是國際俱樂部網球場上的常客,後來又與喜歡打網球的中國領導人萬裡成了球友。每到星期日,布希夫婦都到崇文門教堂做禮拜。1975年夏天,布希的兒子喬治、尼爾和馬文以及女兒多蘿西都到北京過暑假,多蘿西甚至在8月18日自己生日那天在崇文門教堂接受洗禮。

  布希在自己的《北京日記》中寫到,「我的精力有些過剩,政治上的直覺告訴我,這一工作的有趣之處就在於要儘量多幹些事,儘量多建立一些聯繫。」1975年,他籌劃舉行7月4日美國獨立日招待會,由於美國國務院沒有撥這次活動的經費,他就自費舉辦這次活動。結果第一次美國獨立日北京招待會順利舉行,參加者有500人左右。

  1974年11月毛澤東會見基辛格時,曾專門向參與會見的布希打招呼:你一定要來見我。1975年12月1日,美國總統福特訪華,布希有機會再次見到了毛澤東,並幾次見到鄧小平。當毛澤東與福特會見時,布希被任命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消息已經公布,因此毛澤東對參與會見的布希說:你高升了。接著又轉向福特總統說:我們真不願讓他走。

  布希在離任前向中國領導人辭別時,鄧小平會見了他,並設午宴招待,布希擔心中國政府對他到中央情報局任職可能不滿,但鄧小平對此坦然處之,並對布希說:無論你什麼時候來訪問,我們都歡迎,即使以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身份,我們也歡迎。緊接著的玩笑話嚇了布希一大跳,鄧小平低聲對他說:你是不是在監視我啊?說完還衝他神秘地笑了笑,布希急忙連聲否認。

  1977年,布希以私人身份訪華,歷史性地參觀了西藏,在他的隨員中有一位82歲的老記者勞維爾·託馬斯。在布希一行參觀「西藏革命展覽館」時,牆上居然出現了勞維爾·託馬斯的照片,解說員告訴布希,這是一名美國中情局間諜,布希非常尷尬,問講解員:「你們憑什麼說他是間諜?」講解員當場拿出一本勞維爾·託馬斯寫的書《在這世界之外》,並解釋說:「這是託馬斯父子1950年來西藏活動後寫的書,看後就知道他是什麼人了。」布希把書接過去,繼續參觀。當天布希把書還給工作人員,並表示,對託馬斯的指控是有一定根據的,他本人事前並不知道。中方人員表示,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作為歷史只能實話實說,但是訪問不受影響。《在這世界之外》中,託馬斯將自己到西藏活動行前如何與情報部門取得聯繫,接受任務,到西藏後煽動西藏地方政府武裝對抗中央等活動「交待」得清清楚楚。此後老布希一路青雲直上,直到入主白宮,成為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美「駐華大使」。

  伍德科克:在北京喜結良緣

  倫納德·伍德科克是第四任聯絡處主任,他是工會領導人出身,諳熟中國當時流行的「無產階級」思維,憑藉這一點,他被認為「善於和中國領導人溝通」,卡特總統把他派駐北京。

  伍德科克到北京任聯絡處主任前,已與妻子分居15年之久,到北京後,他與在聯絡處內工作的護士姍倫相識,不到一年就互訂終身。伍德科克遂於1978年1月初返回美國,一方面是述職,並且辦理離婚手續。他於2月中旬返抵北京,立即到美國聯絡處附近的中國民事機構辦理結婚手續。他通知外交部,將於4月22日舉行結婚慶宴,邀請外交部及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此事在北京外交界尚屬首次。黃華外長贈送伍德科克夫婦咖啡具1套,外交學會會長郝德青、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王耀庭、外交部副部長王海容等都贈送了禮品。因在北京喜結良緣,他曾稱北京是其「第二故鄉」。

  中美正式建交後,伍德科克成為美第一任駐華大使。1979年1月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美,伍德科克在9天行程中全程陪同,打破了國際通行的外交禮儀。1981年裡根在大選中曾一度表示要「恢復與臺灣正式關係」,伍德科克異乎尋常地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批評裡根「言辭不當」,一個國家的駐外大使公開批評本國的元首,這同樣打破了外交慣例,因此,裡根上臺後伍德科克幾乎第一時間收到離任通知。

  恆安石:出生在中國的抗日遊擊隊員

  1981年5月底,經新上任的國務卿黑格大力推薦,美國政府物色到一位新任駐華大使——恆安石。恆安石於1920年6月1日生在中國山西省汾陽縣,是第一位出生在中國的美駐華大使。他的父親中文譯名為恆慕義,於1910年到山西汾陽,為基督教教會辦學,擔任汾陽「銘義中學」的校長。恆安石8歲時回國,1940年又來到中國,在「輔仁男子中學」教英文,因喜歡北宋時期銳意改革的宰相王安石,於是取名「恆安石」。

  1941年12月美日進入戰爭狀態。侵華日軍將恆安石及在華工作和居住的美英等國僑民1500多人關押到山東濰縣樂道院集中營。在遊擊隊的幫助下,恆安石與英國海軍退役上尉狄蘭於1944年6月成功越獄,加入了當地國民黨的一支抗日遊擊隊「山東挺進軍第15縱隊」,不久,援華美軍總部出面,贈送第15縱隊一批機槍、彈藥、藥品,一臺收發報機,一億元法幣,同時指示恆安石就地參加中國抗日部隊。恆安石住在當地老鄉家,備受關照。他們飲食比士兵略好,每日多一樣素菜,另加一份香菸、茶葉和糖果。兩人每天讀書看報,經常同附近中學師生閒談、打球或下棋。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兩人赴他們渴望已久的解放區參觀,受到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將軍的親切接見。

  恆安石任駐華大使的4年間,最大的功績就是推動了《八一七公報》的籤署,他自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洛德:娶了華裔女作家的中國通

  1985年11月,美國第六任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到達北京,時年僅48歲,是美國歷屆駐華大使中最年輕的一位,他還是美國著名的精英組織「骷髏會」會員。在他來華履任前,已隨同尼克森、基辛格和福特等美國領導人11次訪華,洛德的夫人是華裔女作家包柏漪,著有《春月》一書,這些都讓他成為美國外交界的「中國通」。

  早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時,洛德就是基辛格的特別助理,當飛機越過中巴邊界上空時,洛德正坐在專機的前列座位,他因此常自誇說:「我是中美22年隔絕後第一個進入中國的美國官員」。在與基辛格會談前,周恩來和美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輪到洛德時,周恩來對洛德說:小夥子好年輕,我們還是半個親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國人,在寫小說,我願意讀到她的書,歡迎她回來訪問。洛德驚訝之餘連聲稱謝。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一行抵達北京,當天下午,毛澤東和尼克森在中南海會見。在美方陪同會見的人員中,除了基辛格,就只有一個洛德做記錄,連國務卿羅傑斯也無緣出席。可能考慮到會見是高度機密,基辛格希望中方不要告訴美方國務院的人,洛德參加會見的事也不能講出去。中方在發表會見照片和電視轉播時,按美方要求把洛德的鏡頭蓋掉了。對於這件事,周恩來一直想找個機會彌補一下。1973年2月17日,基辛格又一次來華,毛澤東當晚會見基辛格,周恩來特別點了洛德之名,要他一同去陪見。第二天報紙上果然登出了洛德參加會見的照片。在所有美國外交官中,除了基辛格,洛德是見到毛澤東次數最多的人。

  李潔明:曾是中情局對華情報員

  1989年1月20日,老布希成為美國第41任總統,上臺伊始,他就任命自己的外交政策顧問李潔明接替洛德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

  1928年,李潔明出生於青島,父親是美孚石油公司駐華營銷代表。1940年李潔明回國,10年後,他加入中央情報局。他回憶說:「當時我年僅23歲,便投身美國對抗中國的秘密戰爭……不過,我的武器不是炸彈,而是傳單、攔截無線電訊和特務間諜。為了掩護我的真實身份,我在朝鮮戰場以空軍人員出現,離開戰場,我又成為陸軍部的文職僱員。」他奔波於日本和臺灣島之間,訓練臺灣特工,與臺灣「保密局」毛人鳳聯繫,交換情報,發展特工人員,並設法將特工空投到中國東北地區。

  李潔明在1953年5月以學生身份潛入香港大學,暗地裡發展特工、刺探大陸情報。當時港英當局不願意美國利用香港搞特務活動,因此對李潔明多方限制。有一次他發展的一個特工向香港偷運武器被港英當局查獲,按法律判處死刑,李潔明怕此案暴露自己的身份,逃之夭夭。此後他一直進行反對中國的隱蔽工作,但始終沒有進入中國的機會。

  基辛格訪華以後,李潔明看到了進入中國的機會,可是美國國務院極力反對中情局派人到中國。1973年中美互建聯絡處,李潔明毛遂自薦,沒想到基辛格竟表示同意,但指示不得開展隱蔽活動。

  1973年7月,李潔明跨過深圳羅湖橋,成為1949年後第一個合法進入中國的美國特工。1974年10月,《華盛頓郵報》內幕專欄作家公開洩露李潔明的特工身份,這讓李潔明無法待在中國也無法再為中情局工作。1975年3月,李離開中國,從此脫掉「秘密」外衣,而變成公開的情報分析官。2009年11月,李潔明在華盛頓去世,希拉蕊稱李潔明是美國「最佳外交官之一」。

  摘自《文史參考》2011年第7期 作者:曜歌

相關焦點

  • 澳前駐華大使認了:指望不上美國
    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繫鈴人」。話說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 許甘露會見美國駐華大使
    許甘露會見美國駐華大使
  • 馬克斯·鮑卡斯或為新任美國新任駐華大使
    原標題:馬克斯·鮑卡斯或為新任美國新任駐華大使   美國民主黨官員18日稱,歐巴馬有意提名現年72歲的民主黨資深參議員馬克斯·鮑卡斯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  回應  鮑卡斯打起「太極拳」  美聯社和路透社18日分別援引不同的匿名消息來源報導了歐巴馬準備提名鮑卡斯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消息。  到目前為止,白宮還沒有對上述報導發表評論。鮑卡斯本人在國會山莊被問及這一問題時打起了「太極拳」:「我本人對此無可奉告。這樣的情況偶爾會發生,名字滿天飛。」
  • 美國駐華大使,拜登考慮讓他出任
    美國Axios新聞網剛剛消息,知情人士告訴該媒體,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正在考慮提名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報導稱,現年38歲的布蒂吉格曾是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市長,拜登曾將其與他已故的兒子博·拜登相提並論。
  • 駱家輝辭職駐華大使 就任期間體現僕人式領導力魅力
    本周三(11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宣布已向歐巴馬辭職,將於明年初正式離任。作為首位美國華裔駐華大使,他的突然辭職和2年半前低調上任一樣都引發華文媒體的巨大效應。無論是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印刷線媒體,還是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或FT中文、財新網等評析性網站,都對駱家輝的離任進行了重點報導。
  • 聽說他要成為美國駐華大使,有人急了
    這個材料是:有來自美國好萊塢的消息稱,曾於2011年時來中國為上海迪士尼樂園奠基的美國迪士尼公司現任執行董事長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也被稱為鮑勃·艾格),可能會出任美國下一任政府的駐華大使。
  • 精通中朝事務懂3門外語 韓國下任駐華大使是他?
    韓國前外交部第一次官林聖男(韓聯社)海外網1月9日電昨天(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敲定新幕僚團名單,原駐華大使盧英敏被任命為青瓦臺秘書室室長,任命於9日零時生效。目前,韓國駐華大使一職出現空缺。由於中國是韓國「四強外交」的重要一環,加上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中國角色至關重要,所以誰來接手駐華大使,就成了韓媒關心的熱門話題。韓媒《亞洲經濟》認為,新任駐華大使人選最早將在3月份公布。韓國原駐華大使盧英敏,日前接任文在寅幕僚長。
  • 巾幗不讓鬚眉——蜚聲海內外的華裔女作家
    著名英籍華裔女作家,社會活動家 。韓素音生於河南信陽,祖籍廣東五華縣。曾先後在燕京大學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習。1952年,韓素音用英文創作的自傳小說《瑰寶》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奠定了她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取材於20世紀中國生活和歷史,體裁有小說和自傳。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的作品陸續被翻譯介紹成中文等17國文字。
  • 下任美國駐華大使,可能是他
    來源:中宏網官微據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消息,知情人士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正在考慮提名皮特·布蒂吉格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男,1982年1月出生於南本德市,美國政治家,畢業於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曾任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市長。報導稱,布蒂吉格的名字仍在考慮擔任其他國內職位的人之列,包括運輸或商業。但消息人士告訴阿克西奧斯網站,布蒂吉格已向拜登過渡團隊表示,他對外交政策或國家安全領域最感興趣。
  • 世博會美國館鋼結構封頂 駐華大使毛筆"點睛"
    開工89天後,上海世博會美國館今天迎來了鋼結構封頂,標誌著該館已經完成了主體結構的建設。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與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世博局局長洪浩在工地用毛筆為美國館的支撐橫梁 「點睛」。  這是洪博培今年8月11日宣誓就任美國駐華大使以來首次訪滬。
  • 中美關係惡化,兩位美國前駐華大使發聲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美媒稱,兩位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前州長洪博培和駱家輝說,惡化的中美關係對他們所在州的貿易、旅遊、就業和人員交流造成很大損失。他們認為,從地方層面恢復中美交流對各州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 80後華裔女作家伍綺詩走紅歐美文壇
    原標題:80後華裔女作家伍綺詩走紅歐美文壇    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華裔女作者憑藉長篇小說處女作《無聲告白》擊敗史蒂芬·金、村上春樹等文壇名家,斬獲2014年底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榜第一名;《無聲告白》在不到一年時間裡,不僅橫掃美國各大圖書榜單的年度最佳圖書桂冠,還迅速輸出到20多個國家……
  • 探訪張純如紀念館:追憶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華裔女作家
    吳侃 攝中新網淮安9月8日電 題:探訪張純如紀念館:追憶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華裔女作家中新網記者 吳侃在風光旖旎的淮安市古淮河北岸,有一棟莊重典雅、樸素沉靜的小樓,這裡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紀念館。記者近日走進這座紀念館,探尋張純如的人生歷程。張純如祖籍江蘇淮安。
  • 美國暫時降格駐華大使為代辦?臺灣「駐美代辦」卻號稱「大使」,被嘲諷
    美國前任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宣布離任第二天(9月15日)的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明確透露,他的副手、美國駐華使館二號人物傅德恩為接任者,出任駐中國臨時代辦。有分析認為,中國可能也將駐美使館大使召回,並降格為代辦。美國現在對華打牌越來越「大」,中國的對等反制也越來越硬。
  • 兩位美國前駐華大使發聲:「貿易戰給美國造成嚴重問題」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美媒稱,兩位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前州長洪博培和駱家輝說,惡化的中美關係對他們所在州的貿易、旅遊、就業和人員交流造成很大損失。他們認為,從地方層面恢復中美交流對各州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 美前駐華大使:美國對南海主權爭端不持立場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孝儉表示,美國對南海主權爭端不持立場,讓那些聲索方自己去解決。  此次年會為期兩天,其中一天半為閉門研討,半天為面向公眾和中外媒體的公開論壇。出席年會的有原國務委員、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名譽院長戴秉國、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教授、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韓國前外長金星煥、日本前外相前原誠司等。
  • 美駐華大使離任前提醒川普:TPP對美國最重要
    11月的美國大選,當屏幕上的計票數字越來越確定川普即將當選下任美國總統時,正在大使館內舉行活動慶祝美國選舉日的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Max Baucus)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不自然。「這就是民主,這就是民主。」博卡斯來回囔囔著。
  • 前美駐華大使:望後會有期,回美國幫助川普大選
    自從中美關係惡化以來,兩方就發生了多次的交鋒,撤銷總領事館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決定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之後,中美之間的問題就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境地,近期前美國駐華大使的離開,更是被認為是一個階段的結束。
  • 呈現美國移民故事 華裔女作家獲榮譽國家書卷獎
    呈現美國移民故事 華裔女作家獲榮譽國家書卷獎 2008年09月12日 10: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華裔女作家湯亭亭10日被宣布榮獲國家圖書基金會榮譽獎章,以表揚她對文學的傑出貢獻。圖為她的檔案照。
  • 美國駐華大使人選浮出水面,美媒:未來或成為總統候選人
    日前,美國政府的換屆工作正在緩慢進行當中,其中許多職位的任命也在逐步公布。這當中有一個職位便引起了大眾的關注,那麼便美國駐華大使一職。 根據美國相關知情人士的透露可以知道,當前拜登正在考慮提名當時在民主黨初選時的競爭對手,也就是是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市長—皮特·布蒂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