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藏書機構漫談:老子當過「圖書館館長」?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今年是國家圖書館建成110周年,如今,圖書館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圖書館是近現代的產物,它是收藏圖書,並供人借閱的機構。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近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但是藏書機構卻早已有之。

作者 李學樸


寧波天一閣藏書樓 黃永順攝

據文獻記載,周代的藏書機構叫「藏室」,而據《史記》記載,古代思想家老子就擔任過周代的「守藏室之史」,相當於現在的圖書館館長。

春秋時代,諸子百家著書甚多,就更需要藏書之處。當時,各諸侯國把藏書之處稱為「府」或「藏」。

西漢初年,隨著官家藏書逐漸增多,高祖劉邦令蕭何收集秦朝官方所藏圖書,建立了第一所「國家圖書館」——石渠閣。後來,又建立了天祿閣,收藏各地文獻圖書。武帝時,宮廷內外,都設有藏書處所。學者劉向奉皇帝之命對天祿閣的藏書進行校正整理,並寫內容提要。他死後,其子劉歆在他研究的基礎上編出了第一部國家藏書目錄《七略》。

到東漢時,朝廷設有最大的「圖書館」——蘭臺,它設校書郎負責管理。著名史學家班固曾任「蘭臺史令」, 寫出歷史名著《漢書》。班固還根據國家藏書,編成華夏第一部「書志學」——《 漢書藝文志》,後人譽之為「不通《漢書藝文志》,不可讀天下書」, 說明這部書對學習研究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魏晉時代,社會動亂,但圖書搜集、整理仍有推進。魏秘書郎鄭默曾對皇家藏書進行了校定、整理,編出了《中經》(國家藏書目錄),開創了圖書分類上的「四分法」。晉元帝時,著作郎李充造《四部目錄》,確立了經、史、子、集四分法體系,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

隋文帝時期,秘書監(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牛弘,還派人到民間搜集書籍。每卷賞絹一匹,校寫完畢,原書歸還主人,牛弘先後搜集了三萬餘卷書籍。隋代還在東都建立觀文殿,下詔訪求書籍,積累了豐富的藏書。

唐代,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圖書進入了大發展時期,藏書機構不斷擴大,書籍也更加豐富。唐代時,擁有豐富藏書的藏書機構有弘文館、崇文館。崇文館是當時最著名的藏書機構,著名史學家劉知幾曾任該館學士。

宋代出現了活字印刷,圖書出版數量不斷增加,並出現了多種大型書(如《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北宋初年,最大的藏書機構是史館、昭文館、集賢館三館,宋太祖時藏書4萬多卷,隨著收藏圖書的增多,宋太宗時期,修建了新的三館,並賜名「崇文院」,當時藏書量達8萬多卷。後在崇文院裡建了密閣,收藏曆代名家書畫墨跡。

明清時期,紫禁城裡的文淵閣、皇史宬等處收藏文獻古籍。清代在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編成後,還在全國各地修建了收藏《四庫全書》的館閣,它們和紫禁城的文淵閣合稱「七閣」(文淵、文津、文源、文溯、文宗、文匯、文瀾)。

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從宋代開始,民間刻書事業發展起來,私人藏書比以前更多了。明代從事刻書的著名人物之一毛晉,其私人藏書多達8萬多冊,所藏建築叫汲古閣,大部分是宋元刻本。

明代範欽的藏書樓——天一閣是現存最老的私人藏書機構,建於嘉靖末年,在寧波月湖之西。原有藏書7萬多卷,其中包括明代地方志和登科錄等,現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珍藏《四庫全書》的幾座館閣,都是以天一閣為模板修建的。

「圖書館」一詞直到清朝末年才正式使用(古代常稱閣、殿、院等,個別稱館,但並不叫圖書館),維新變法運動之後,許多學堂、報館、書局紛紛設立藏書室,傳播新思想。1904年,浙江進步人士徐樹蘭仿效西方圖書館的章程,開辦了向社會開放的古越藏書樓,開創公辦圖書館之先河。同年,第一所公共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誕生,它正式使用了「圖書館」 的名字。1910年,清朝政府頒布了《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並正式宣布成立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它於1912年正式開放。之後,各省紛紛建立了公共圖書館,其名稱也都統一叫「圖書館」 了。

(原標題:古代藏書機構漫談)

來源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圖書館館長漫談《孟子》
    1月7日下午,學院「傳統文化系列」專題講座之《國學經典<孟子>漫談》在學術報告廳舉行。圖書館館長、副教授陳偉主講,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趙昂主持,在校師生100多人現場聆聽。陳偉館長從孟子其人其世說起,以《史記·孟子列傳》及王安石的《孟子》一詩導入,著重講述《孟子》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 一分鐘學堂 | 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
    現代社會,圖書館是一個常見的機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面向全體市民的公共圖書館,每個學校也都有圖書館,連一些大的企業也有圖書館。那麼,在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其實,早在周朝就已經有圖書館了,當時稱為「盟府」,也叫「故府」。而當時的圖書館長則稱為「柱下史」。
  • 中國首位「圖書館館長」是誰
    尋知故紙  名家軼事、國學掌故、藏書常識……歡迎來「尋知故紙」,看故事、長知識。  我國圖書館的雛形始於周代,那時不叫圖書館,叫「盟府」,《左轉·僖公五年》曰:「勳在王室,藏於盟府。」意思是說,有功之臣受到王室封賞的記錄,都收藏在盟府裡。盟府是當時保存盟約、圖籍、檔案等與皇室有關資料的地方,可視為最早的王室圖書館。
  • 誰來做高校的圖書館館長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知道這個常識,於是提出了考核標準,像要求每個在校生有幾平米宿舍一樣,他們要求每個學生平均有多少本藏書。大學擴招以來,有的學校招生人數幾年內增長了一倍,有的甚至增長了2倍。我最近去了一所地方大學,招生人數已經達到前幾年的4倍。行政部門考評的時候,要求他們圖書館的藏書也相應增加到原來的4倍。圖書館館長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在採購過程中,很快出了經濟問題。
  • 湖南圖書館啟動「藏書於民」活動
    湖南圖書館啟動「藏書於民」活動符合條件的社會機構可免費申請共建藏書點華聲在線12月1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昊)將庫存圖書免費提供給符合條件的社會機構今天,湖南圖書館啟動「江河通貫 藏智藏書——湖南圖書館『藏書於民』活動」。有志於為百姓提供公益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可向該館提出申請。「全國各大公共圖書館每年都有大量新書上架,但開放架位有限,一些以前出版的圖書往往只能呆在倉庫中。如我館,部分5年前的圖書會下架入庫。『藏』與『用』的矛盾是各大圖書館普遍存在的難題。
  • 115年前成都已有公共圖書館 館長皆為一時大家
    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的兩州和英國率先立法設立公共圖書館,才有了現代公共圖書館在世界的普及。中國古代有皇家、官府、書院、寺廟和私家藏書樓,等同於西方的圖書館,但晚清前並無向民眾開放的公共圖書館。中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並非公辦,而是浙江紹興士紳徐樹蘭於清光緒廿六年(1900)籌建的古越藏書樓。這座藏書樓仿照東西各強國公共圖書館制訂章程,無償向社會公眾開放書籍借閱。
  • 裘開明:美國首位華裔圖書館館長(圖)
    1927年,受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柯立奇的委託,開始負責整理該校圖書館中的中日文藏書,從此開始了他在美國長達40年的圖書館生涯。為了更加準確地反映圖書館的藏書範圍和性質,1965年漢和圖書館正式更名為「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其圖書館的中文藏書最早可以追溯到1879年。
  • 京師圖書館:最初選址在後海 梁啓超曾任館長
    京師圖書館——就是後來的北京圖書館、現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最初館址就選在後海邊上的廣化寺。國家圖書館曾經歷過哪些變遷?又有哪些學術大咖和它結下了不解之緣?讓我們走進國家圖書館的百年歷史。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張之洞調任軍機大臣,以體仁閣大學士兼掌學部,次年為籌建京師圖書館購湖州姚覲元「咫進齋」和揚州徐乃昌「積學齋」私人藏書入京。宣統元年(1909年),設立京師圖書館的奏摺上奏到了攝政王載灃手裡。
  • 春秋末期老子在周王室的職務是什麼?
    《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子生於「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今人考證為兩個地點,一是河南鹿邑縣,一是安徽渦陽縣。其實這兩個縣緊鄰,在古代並沒有劃分開,是一個地方。老子,姓老名聃。《老子列傳》記載了他是「周守藏室之史」。這是個什麼職務呢?有人說相當於現代的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個說法比較接近,但還不完全準確。「守藏室」不只是藏書,藏王室典籍,許多竹簡;還藏有王室的禮器、祭祀的祭品,許多青銅器、漆器、絲織物等。
  • 湖南圖書館啟動「藏書於民」 推動館藏資源再利用
    12月15日,「江河通貫 藏智藏書」——湖南圖書館「藏書於民」活動啟動儀式在該館舉行。湖南圖書館「藏書於民」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啟動儀式上,湖南圖書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湘鋼一中3家單位現場籤約,分別調撥3000冊圖書,合作建立藏書點。
  • 從藏書閣到多元化空間,如何打造一所面向未來的圖書館?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擁有藏書六百餘萬冊,其中中文藏書就有十餘萬冊,甚至包括商代甲骨、宋元明及清代各類版刻書籍、各種抄本、繪畫、拓本以及其他文物等。這一點在東西方發展比較相似,更多都是以私人或皇室藏書,而最早的公立圖書館則在20世紀初才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圖書館的設計,是在空間規劃出整齊劃一的書架,後來又演化成了矩陣的方式。但不論形態如何演化,都還是以藏書作為最主要的功能。這一點切換到學校圖書館,其早期設計也主要是作為學校儲藏書籍和信息的專屬地,並不是為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存在的。
  • 省圖書館館長劉偉成來羅田縣圖書館調研
    8月15日下午,湖北省圖書館館長劉偉成在黃岡市文化和旅局局長王建學、市圖書館館長李凱的陪同下,到羅田縣調研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情況。劉偉成一行先參觀了駱駝坳鎮文化站圖書館分館,隨後來到縣圖書館,查看了少兒閱覽室、成人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地方文獻和資料室、多媒體報告廳等服務窗口,以及電子書借閱機、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24小時還書機等數位化和業務自動化設備。
  • 2020年長沙市公共圖書館館長暨縣域圖書館總分館交流會召開
    2020年長沙市公共圖書館館長暨縣域圖書館總分館交流會召開 2020-05-24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周圖書館館長,道家思想創始人,哲學家老子
    黃指的是上古傳說中我們的祖先黃帝,老指的就是老子了。關於老子是有一些傳說的,幾千年的事情也無法考證,畢竟道教尊他為祖師,將他神話是極其正常的事情。根據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老子姓李,名耳,具體的生卒年不詳,他是生活在我國春秋末期的人。當時的老子在東周王朝統治的國家中,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一職。
  • 構建圖書館智能服務理念——湖北省圖書館館長劉偉成調研襄陽市...
    構建圖書館智能服務理念——湖北省圖書館館長劉偉成調研襄陽市圖書館工作 2020-12-15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韋力:中國古代書院及藏書
    但今天,我們對於書院的藏書卻少有關注,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書院已經成為講學場所,現代書院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基本上講到書院,都會想到它是一個教育性質的學習機構,跟藏書沒有太大關係。我從四個方面來講述古代書院與藏書。
  • 嘗試化解圖書「藏與用」矛盾 湖南圖書館啟動「藏書於民」
    湖南圖書館為解決日益突出的館藏圖書資源「藏與用」的矛盾做出了有益嘗試。12月15日,「江河通貫 藏智藏書——湖南圖書館『藏書於民』活動」啟動儀式在長沙舉行。湖南圖書館館長賀美華介紹,全國各大公共圖書館每年都有大量新書上架,一些品相尚好、具備繼續閱讀功能的圖書因為架位不夠只能下架入庫,各大圖書館面臨著「藏與用」的矛盾與難題。對此,有的圖書館再建專門的藏書庫,有的則是租借庫房存放「舊書」。
  • 董酒傳承之旅:當圖書館館長遇上博物館館長
    4月1日,萬祥圖書館創辦人、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在拜訪馬未都後表示,期待萬祥圖書館與觀復博物館一道,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上能夠有所作為。傳承歷史文化,共同致力民族復興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歷史是文化基因存續之本,文化基因是民族存續之源。
  • 中國古代圖書館的發展,由單一到豐富,從官府專有到普及大眾
    在現代,能夠讀書的場所也很多,甚至人們的手機上也可以進行閱讀,不過大多數的人們還是去圖書館享受翻閱紙質書籍的快感。圖書館是承載精神食糧的倉庫和寶箱,從古至今一直都是,那麼,在中國古代,圖書館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又是怎麼演變到外面、、我們今天圖書館的樣子的呢?
  • 古代官府藏書的由來與發展
    西周至戰國是官府藏書的形成和發展時期。藏書處所先後有天府、盟府、策府、周府、公府、府庫、室、秘室等稱呼。掌管藏書的史官也細分為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不同職務,反映了周朝官府藏書管理機構的規模和分工細化。而且許多諸侯國也都設立了藏書之府,各置史官書事記言,其目的是為了在諸侯列國中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以爭奪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