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允許孩子在家裡的牆上畫畫嗎?我會的,而且我還鼓勵孩子在牆上自由地創作。從孩子第一次拿起色筆在客廳雪白的牆上留下他的傑作開始,我就把這一面牆留作他的創作之地了。
記得孩子第一次在牆上作畫,大概是三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孩子特別喜歡拿著色筆亂塗亂畫。一天,他趁我沒注意,就在牆上創作了一幅線條畫。
那幅極為抽象的畫作與雪白的牆壁顯得很不協調,想過用其他壁畫去把那個位置覆蓋,但最後還是決定順應孩子的天性。他愛畫,就讓他畫個夠吧。於是,這一面牆便成了他的塗鴉之牆,成長之牆。
閒來無事,孩子就會在牆上塗上幾筆。有時,他是認真地創作;有時,他只是隨意地塗上幾筆;有時,他又會修正原有的畫作。幾年時間下來,這一面牆真真正正成了孩子成長的塗鴉之牆,上面載滿了孩子成長的印記。
有一次,朋友到我家來,看到客廳的塗鴉牆大為驚嘆,她說這絕對是孩子們夢想中的塗鴉之牆。據說,每個孩子都曾夢想有這樣一面可以無所顧忌地亂塗亂畫亂、亂塗鴉的牆。
我想,她說的是對的,愛塗愛畫是孩子的天性,尤其進入繪畫敏感期的孩子。很多孩子的繪畫啟蒙正是從塗鴉開始的。
繪畫啟蒙一個不可忽略的關鍵時期
繪畫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語言表達方式。愛畫的孩子,他的內心世界也一定是豐富多彩的。父母要保護好,並引導孩子把這一份天賦發揮出來。
3-4歲是孩子對色彩的敏感時期,也就是繪畫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變得愛塗愛畫了,他們開始迷上了之前毫不感興趣的塗色書。開始愛拿著色筆在塗色書隨心所欲地亂塗亂畫,愛拿著剪刀把書上的可愛圖畫剪下來,又貼在本子上。
我兒子大約4歲的時候,繪畫敏感期到來,那時候他去哪都會帶上筆和畫本。隨時隨地他都會停下下來畫,有時候把畫本按在地上畫,有時候就直接趴在地上畫。
看到他專注又痴迷的樣子,真的不忍心打斷他。我想最好的啟蒙教育,就是在敏感期保護好他的創作欲望,並給予他適當的引導。
如何對孩子進行繪畫啟蒙引導?
父母教孩子畫畫,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畫。有時看到孩子在作畫,父母就站在旁邊指指點點,「不是這樣畫的」「這個畫得太小了」「這樣畫不對」,說著說著就差搶過孩子的筆代他畫了。
可以想像到,孩子的繪畫熱情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被消耗掉的。繪畫啟蒙,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畫」。讓孩子大膽地畫,無所顧忌地畫,讓孩子盡情地畫,比孩子「畫得像」更重要。繪畫啟蒙,就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讓孩子去感受繪畫的樂趣,從而愛上繪畫。
我和孩子常玩的兩個繪畫啟蒙遊戲,分享給大家:
①手腳並用的「掌掌」創意畫
4歲多的兒子迷上了著色,常常用色彩畫把自己的手上、腿上、臉上塗得「五彩斑斕「。我真心稱讚道:「兒子你太會配色了,真好看!現在你手上腳上都是色彩了,我們可以創作手掌腳掌畫啦。」
我把顏料調在色盤上,然後在地上鋪了幾張大大的畫紙。讓孩子在手掌和腳掌上塗上顏料,然後引導他手腳並用地在紙上創作「手掌腳掌畫」。
孩子開心地笑著、跳著,又玩又畫的,非常開心。孩子的身上、地上、紙上,全是色彩繽紛的顏料。最後成形的作品只有一兩張,其他大多是雜亂無章的腳印。孩子卻玩得很開心,他說:「媽媽,我太喜歡這樣作畫了。」
望著孩子心滿意足的樣子,我也開心地笑了。我想,最好的啟蒙就是把這份快樂的種子播進孩子的心裡,讓它生根、發芽、成長。
②就地取材的生活創意畫
有一次,孩子和我說:「媽媽,我的顏色刷壞了,可以幫我再買一個嗎?」
當時我正在洗菜,我就隨手把一根青菜莖交給他說:「要不,你先用這個當顏色刷吧。」然後引導孩子用菜莖醮上顏料,印在畫紙上。
沒想到孩子這一用,竟一發不可收拾,他說:「媽媽,用青菜莖作畫太有意思了,我還想試試其他植物的莖。」
於是,我們又用了辣椒、蘿蔔、洋蔥、蓮藕、檸檬等等植物用來作畫。再後來,我們又把範圍擴大,使用了更多生活中順手取來的工具(如飲料蓋)作畫。
每一次孩子都樂在其中,每一次他又好像深受啟發一樣,不斷調整自己的繪畫方式。現在正在上學的他依然很愛繪畫,很多時候,他「靈機一動」的畫作往往會得到老師的點讚。我想,他的這份創意正是受了幼時那個毫不設限就地取材繪畫經歷的激發。
繪畫啟蒙,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遊戲的方式,把繪畫的快樂帶給孩子,把孩子的創作熱情和天賦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