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任何一種蘑菇輕易丟進嘴裡!

2020-12-18 新京報

作者|[丹]託馬斯萊瑟斯

整合丨安也

每年的七八兩月是吃菌子的季節,特別是在雲南、貴州一帶,吃鮮菌更是當下的不二選擇。而對於身在這些地方以外的人來說,最近在朋友圈曬珍貴食用菌的鮮吃照——特別是松茸等,被羨慕等級可能堪比《三十而已》裡愛馬仕鉑金包的規格。

能夠獲得額外關注的不只有松茸,比松茸、乾巴菌、雞樅菌要便宜很多的見手青因為生吃中毒致幻也意外成了熱議的話題。特別是7月中下旬開始,除了傳統的老饕外,不少人在淘寶等網絡平臺主動詢問起了賣家食用後是否可以出現幻覺,一些賣家甚至直接將「致幻蘑菇」「致幻菌」之類的字眼放入商品名稱之中。

「吃完能看見小人跳舞嗎?」

「吃這個能看到小精靈嗎?」

「怎麼吃才可以看到喜羊羊?」

「生吃可以看到藍精靈嗎?」

「味道無所謂,主要是想見小精靈,請問沒吃的時候打救援電話還是吃完了打?」

……

野生菌好吃,但這些看似開玩笑的買者,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奇怪想法和舉動而遭遇危險。因為見手青屬於「條件食用菌」,要避免發生危險,必須合理烹飪、適量食用,並且留意個體差異。

據《健康時報》報導,7月27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公告顯示,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這一公告還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中毒起數下降了33.90%,發病人數下降了35.64%,死亡人數減少了17人。

雲南、貴州衛健委發送的拒絕食用有毒菌類的提醒簡訊。

由此可見,每年因為野生菌中毒的案例並不在少數。正如《DK蘑菇大百科》的推薦語所言,除非你是真菌學家或極有經驗的採集者,否則不要把任何一種蘑菇輕易丟進嘴裡。

神奇的蘑菇世界裡,有美味的羊肚菌和牛肝菌,也有會化成墨汁的毛頭鬼傘,長得像鳥巢的蛋巢菌,籠子狀的籠頭菌,軟糖狀的潤滑錘舌菌,佔據昆蟲屍體的蟲草,靠蒼蠅和小豬帶路採集的松露……這些從土壤裡、枯枝上、樹樁上,甚到其他蘑菇上靜悄悄地冒出來的蘑菇中,當然有一流的美味,有可以入口卻不甚美味的普通品種,也有會讓人腸胃不適乃至中毒的危險分子。

在童話故事中可愛的蘑菇因為色彩豔麗而在日常生活中格外令人警惕,因為既往得到的經驗告訴我們:豔麗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果真如此嗎?有毒的蘑菇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多。比如色彩並不鮮豔的肉褐鱗小傘、白毒鵝膏菌、秋盔孢傘等菌類都毒性極強,一旦誤食就可能致命。

《DK蘑菇大百科》,[丹]託馬斯萊瑟斯著,郝豔佳譯,博集天卷丨湖南科技出版社2020年4月版。

顏色是辨別有毒蘑菇的標準嗎?

蘑菇的世界是複雜的。在大自然中,蘑菇從形狀、色彩、生活習性等各方面都比我們通常以為的要豐富和複雜得多。有資料顯示,世界上的蘑菇共約有36000種左右,其中可以食用的只有2000餘種。辨識蘑菇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好吃的蘑菇,避開有毒的蘑菇,但實際做起來遠比想像中要難得多。

硫磺騎士(硫磺口蘑)。《DK蘑菇大百科》插圖。

不要把任何一種蘑菇輕易丟進嘴裡!

很多人說顏色格外鮮豔的蘑菇多半有毒。比如經常出現在童話裡的經典毒蘑菇「毒蠅鵝膏」,還有其他幾種色澤嬌豔的紅蘑菇,比如毒紅菇、血紅菇、辣紅菇,又比如著名的ICU菇大青褶傘和外號「毀滅天使」的鱗柄白鵝膏都白得不太正常。

穿靴子的鵝膏。《DK蘑菇大百科》插圖。

毀滅天使(鱗柄白鵝膏)。《DK蘑菇大百科》插圖。

被稱為毒蠅傘的毒蠅鵝膏是童話故事裡的經典毒蘑菇,這種蘑菇並不像大家通常認為的那樣致命,但也有劇毒,因此無論如何都應該避免食用。

毒蠅傘(毒蠅鵝膏)。《DK蘑菇大百科》插圖。

但也有一些鮮豔的蘑菇,比如松乳菇,緋紅溼傘,紫晶蠟蘑;茶色香蘑,紫丁香蘑等是能吃的。牛肝菌裡面有不少可以食用的,但這些能吃的蘑菇裡也不乏顏色鮮豔貌似有毒的品種,比如紅柄牛肝菌,菌蓋是橘紅色,柄切開後還會迅速變成灰藍色。

顏色看著很不善良的美味蘑菇還包括灰褐紋口蘑。另一種顏色跟它差不多的醜乳菇卻又分泌辣味的白色汁液,可能致癌。

反過來,有些模樣和顏色都老實敦厚的蘑菇實際上卻是低調的刺客。比如毒粉褶菌,歐洲大約有 10% 的真菌中毒是由該種引起的。又比如潔小菇,長相軟萌,像是小紅帽戴的西瓜紅小軟帽,也不妨礙它有毒。

潔小菇。《DK蘑菇大百科》插圖。

氣味和科屬是辨別毒性的精準標準嗎?

也有人說氣味刺激或難聞的蘑菇多半有毒。那麼,氣味是辨別毒性的精準標準嗎?比如撒旦牛肝菌,不僅從名字上看來就有毒,成熟子實體還會有難聞的氣味,實際上撒旦牛肝菌會有輕微的毒性,會引起腸胃不適。

老鼠尿粉褶。《DK蘑菇大百科》插圖。

紅菇和乳菇裡面有好些有辣味,有毒的不少,但也有食用種,比如銅綠紅菇,紅乳菇。

那以科屬這樣的類別來分可靠不?其實也不可靠。比如以毒菌出名的那些xx鵝膏中間也有能吃的,而包括很多美味蘑菇的牛肝菌中間也不乏有毒的。

那拋棄這些規律,只採書上說能吃好吃的蘑菇行不行呢?

藍腿巧克力蛋糕(藍柄裸蓋菇)。《DK蘑菇大百科》插圖。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際上,有些毒蘑菇會和能吃的蘑菇長得很像。比如紋緣盔孢傘就跟能吃的庫恩菇長得很像。紋緣盔孢傘又名喪鐘,這種盔孢傘真菌外觀和可食用的庫恩菇非常接近,但菌環以下的傘柄無鱗片,而庫恩菇的傘柄上覆蓋著尖角鱗片。食用紋緣盔孢傘會引起嚴重的中毒事件。

喪鐘(紋緣盔孢傘)。《DK蘑菇大百科》插圖。

總的來說,蘑菇們的外貌是很具有欺騙性的。有張揚的毒蘑菇,有軟萌的毒蘑菇,也有低調腹黑的毒蘑菇;美味的蘑菇也可能長得像個壞蛋。用類別分類也不很靠譜。即便知道了那種蘑菇能吃,也可能被長相相似的毒蘑菇騙過去。

古巴自由帽。《DK蘑菇大百科》插圖。

所以,最有用的還是跟緊了經驗豐富的真菌學家和採菇人,沒有這樣的老手把關,我們別把任何一種蘑菇輕易丟進嘴裡。他們的經驗都是用無數教訓堆積出來的。在保命這件事上,經驗比理論更可靠一點。

本文主要內容依據真菌學博士、蘑菇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託馬斯萊瑟斯所著的《DK蘑菇大百科》一書,文中所用菌類插圖均來自於該書。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書作者丨託馬斯萊瑟斯

整合丨安也

編輯丨張婷

導語校對丨危卓

相關焦點

  • 雨後樹上長的蘑菇 不要輕易食用
    人行道綠化樹「變樣」專家提醒: 雨後樹上長的蘑菇 不要輕易食用   暴雨過後,成都蜀漢路、龍安街等多個地方的綠行樹上長出了蘑菇,小的蘑菇傘蓋有硬幣大小,大的足足有羽毛球那麼大。
  • 母女倆吃野蘑菇中毒送醫 專家:誤食毒蘑菇或致死
    趙銀珍說,9月6日晚,其中一家人採了一些蘑菇,邀請其他兩家人來吃飯。巨羅彥帶著大女兒和小女兒過去,她和6歲多的大女兒吃了蘑菇,小女兒沒吃。沒想到,晚上她和大女兒就開始上吐下瀉。9月8日,母女倆住進甘肅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巨羅彥的門診病歷顯示,臨床診斷為野蘑菇中毒。巨羅彥病情稍微得到控制,但女兒病情很嚴重,趙銀珍讓家裡安排孩子轉到西安市兒童醫院,9月9日,他從大同趕往西安。
  • 野生蘑菇不要採
    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
  • 幸福是一種能力,不要讓別人的一句話就輕易打擾到
    幸福是一種讓人愉悅,滿足的心理感受。幸福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它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的一個參考指數,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幸福指數不一樣。期望值不定的過高,就容易獲得幸福感。發現其中有一條評論很扎眼,原話忘了,大體意思就是:一看就沒穿過貴衣服,一件衣服高興成這樣,我連著買了好幾件,有羊絨大衣,羽絨服,任何一年都一千八九,也沒象你這麼高興。我看了這條評論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評論真討厭。
  • 女人總是口是心非,男人可不要輕易相信她嘴裡的「這四個不」
    不要相信女人嘴上說了什麼,要傾聽她內心的想法。如果輕易相信了她說出來的話,把那些不要當真,結局就會慘不忍睹。女人不喜歡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說出來,因為她覺得這樣不夠矜持,太直接的話,會不會就不被重視了。女人有一對彎彎繞繞的小心思,男人自然也要跟上她的想法。不能只會打直線球,還要學會聽從她真正的意思。
  • 農村樹上有一種蘑菇,很珍貴,看到了一定不要錯過
    農村就好似一個蘑菇的聚集地,各種各樣的蘑菇「相聚」在此,野生蘑菇雖然吃起來非常美味,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能食用的,這也導致了可食用蘑菇的珍貴和稀少,蘑菇的價格是到導致其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因為人們的過度追捧,導致了人們的採摘,現在野外的食用蘑菇少之又少,但是有這麼一種蘑菇是生長在樹上。
  • 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組圖)
    為此,廣州市食安辦和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天晚上聯合發出預警: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誌,品種多達上百種,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部分毒蘑菇見右圖),非專業人士不易鑑別;提醒廣大市民和在廣州工作的外來工,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 《月亮與六便士》:永遠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每一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塊隱秘的角落,因此,不要輕易去定義和評價別人,是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覺悟。1、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定義一個人的生活前段時間,俞飛鴻在一則訪談節目中談到了關於婚姻和自由等問題,她的回答很戳中我的內心。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啊!不要採!附華南華中華北常見毒蘑菇圖片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氣溫適宜,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容易發生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自然界中的蘑菇種類繁多,但並非均可食用,據悉,我國的毒蘑菇約有100種。毒蘑菇又稱毒蕈,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以春夏季蘑菇生長繁殖季節最為多見。
  • 美味背後的危險:路邊的蘑菇你不要採 青島已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
    記者在該綠化帶及其它區域內,還找到了多種各種形態的菌類,其中還有一種類似靈芝的菌類,經過專家鑑定名為樹舌靈芝。隨後,記者又聯繫到了山東省應用真菌重點實驗室、青島農業大學藥用真菌研究所的田雪梅博士,作為碩導的她經常帶領學生們採樣研究,有豐富的經驗。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因部分劇毒蘑菇食用後72小時可進一步出現肝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自行催吐後也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但是如果患者已經昏迷,則不能再進行催吐,應及早就醫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 追蹤:吃了頓蘑菇一家三口病危 全國多地讀者紛紛伸援手
    這是一種劇毒蘑菇,嚴禁食用。「這種黃蓋鵝膏長得特別像另外一種黃蠟鵝膏,黃蠟鵝膏是可以食用的,兩種蘑菇顏色、形狀都差不多,很容易被誤食。」魯東大學農學院劉宇博士告訴記者,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大型真菌資源與分類,「鵝膏類的蘑菇大多數都有毒,我也把這些照片傳給了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真菌研究室陳作紅教授,請他來進行判斷,陳作紅教授是我們國內毒蘑菇研究方面的權威。」
  • 「夜讀」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原因,外地客商進不了村,父母辛苦一年種植的臍橙因此滯銷。不得已,我們兄妹幾個發動起身邊一切資源開始推銷。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微信群裡發布消息,沒想到有許多人主動加我購買,還推薦給身邊的朋友,這讓我有些意外。
  • 十堰夫妻倆吃野生蘑菇進了ICU 專家提醒:不要隨意採摘、食用
    時下正是野生菌菇生長的好時節,但也是蘑菇中毒的高發季。在我市,近期也有蘑菇中毒的情況發生,城區一對50多歲的夫妻上山摘來蘑菇食用,引發中毒,並因此雙雙住進重症監護病房。好在經太和醫院急診專家的搶救,均脫險出院。
  • 怎樣科學的辨別有毒蘑菇
    因此對於不認識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辦法是絕對不要採食。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到底怎麼分辨有毒蘑菇。有不科學說法,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事實上這是有關蘑菇的謠言中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為了逐條粉碎這條謠言,我們讓大名鼎鼎的「毀滅天使」白毒傘( Amanita verna)現身說法。
  • 純愛小說:《小蘑菇》異種蘑菇VS審判者陸上校,我只是想找到孢子
    相逢即是有緣,今天這本小說大家可不要錯過啦!《小蘑菇》啦啦啦啦,就是這本啦,可以說設定非常新穎了,一起來看看吧!┃簡介安折是朵普普通通蘑菇,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養一個屬於自己的孢子,然後悠悠然度過漫長歲月。
  • 炒蘑菇前要不要先焯水?原來一直做錯了,難怪蘑菇不香
    蘑菇是人人都愛吃的美食,無論用來燉湯,還是烹炒,味道都很不錯。日常生活中,炒蘑菇是人人喜愛的家常菜,它的味道鮮美,蘑菇汁還可以用來下飯,不過新手朋友卻有這樣一個疑惑,在炒蘑菇前,到底要不要先焯水呢?其實在炒蘑菇前,焯水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蘑菇長期生長於潮溼環境,容易滋生一些其它細菌,若是在炒之前進行焯水,可以有效清理蘑菇上面的髒東西,並去除大部分細菌,不過在焯水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時間。若是時間過長,則蘑菇上面的營養物質容易流失,若是時間太短,又會達不到效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炒蘑菇的烹飪方式。
  • 今日書推《小蘑菇》: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但人類嘔心瀝血建立的基地並不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甚至一場雨就可以輕易將其摧毀,誰也不知道危險是會在這一秒還是下一秒來。而在這樣一個設定下,人類社會內部更是矛盾重重。無論是《審判者宣言》還是《玫瑰花宣言》,這些為了人類生存而制定的條文卻面臨諸多人的質疑和反對。譬如《玫瑰花宣言》,它規定有分娩能力的女性要提供子宮使用權。
  • 漂亮的蘑菇有毒?毒蘑菇經過高溫可以去毒?安全吃蘑菇請您這樣做
    事情並非如此簡單,食物僅僅是一種食物,對於大蒜、蔥、生薑來說同樣如此,大蒜等具有刺激性味道的食材在動物實驗中的確可能存在對於細菌等微生物病菌起到殺傷的作用,但是對於毒蕈並無作用;更何況我們單日的食用量非常有限,大蒜素對於熱並不穩定,一旦加熱就會降低其生物活性,所以靠大蒜蔥姜烹食毒蕈來去毒純屬「玩笑」。
  • 路邊的蘑菇你可不要採
    無獨有偶,近日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也報告了多例毒蘑菇中毒病例,多是由於市民朋友們外出遊玩時在野外隨意採食野生菌造成的。好在經及時救治,均無生命危險。在此,北京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的王超醫師提醒大家,近期京城降雨頻繁,野生蘑菇大量生長,切勿隨意採摘野生菌,謹防毒蘑菇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