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經營、衛生隱患、誘騙營銷……美容養生館如何成了「作死」館?

2020-12-04 每日經濟新聞

如果說大城市的美容養生院多存在不正規、證照不全的問題,鄉鎮美容院更是連基本的衛生問題都堪憂。

從北上廣深到二三線城市再到各色縣城,人們對美麗健康的追求越發普遍,也不分年齡階層。這給美容養生館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美容養生機構散布於街頭巷尾,或藏身於社區小院,或掛牌於商場超市,或棲身於大型購物商場,可謂遍地開花。

在廣州某中小型券商工作的雯雯(化名)對21新健康記者說:「我平時工作壓力大,平均每季度會在這方面花費2000元左右。在養生館裡碰見來消費的白領人士不在少數。」

經絡理療、拔罐刮痧、面部保養護理,成為都市人養生必備。

但大多數美容養生機構並「不正規」。近日,21新健康記者走訪了位於廣州市越秀區附近7家小區美容養生館,發現只有2家懸掛了工商營業執照,1家懸掛了衛生許可證,至於證照齊全的店面,一家都沒有。這些店面的服務範圍可謂保羅萬象,從美容、線雕到修腳、按摩再到豐胸、打耳洞無所不有。

根據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美容分為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大類。普通美容院的經營範圍只限生活美容範疇,即皮膚護理、修眉、浴足等項目。

醫療美容則是指通過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或其他部位進行修復與改造,包括豐胸、文眉、穿耳洞等項目。這要求操作者在進行文眉、文唇、穿耳洞等刺入性服務時,必須具備醫師資格證以及醫師執業證書,所在機構必須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養生變成「養生意」,多數「不正規」

在廣州越秀區五羊邨附近某家中醫美容養生會館中,店員詳細地向21新健康記者介紹了近期活動,包括380元可以任選項目6次。

當記者問到做這些項目的人是否專業時,該負責人回應:「我們這裡都是『老手』,做了很久了,經驗很豐富的,手法你就放心就好了。」辦卡方面,有2800元、6800元和9800元三種,充卡的錢越高,折扣越高。

但這家店既沒有懸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場的工作人員也沒有佩戴載有本人姓名、職務或者職稱的標牌。

對此,該負責人對21新健康記者表示,「我們只需要取得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就可以,並不需要取得與醫療有關的任何許可證。」

然而衛生部早有規定:

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在疾病診斷基礎上,按中醫理論和診療規範等實施的中醫推拿、刮痧、拔罐等項目,認定為醫療行為,必須在醫療機構內進行,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

非醫療機構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動,應取得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及人員執業資格認證;在營業場所主動懸掛相關從業人員的資質、工作履歷等告示;在機構名稱、經營項目名稱和項目介紹中不得使用「中醫」、「醫療」、「治療」及疾病名稱等醫療專門術語,不得宣傳治療作用。

據記者觀察,這家店的按摩師均沒有佩戴載有本人姓名、職務或職稱的標牌。按摩師對21新健康記者解釋,「如果要進入一些比較大型、正規的美容院,就需要考相關的資格證書;但如果是這種街邊店,要求就不會那麼嚴格,有技能就好了。」

21新健康記者以想要加盟的名義詢問該店負責人,對方表示,開店的話,加上裝修和員工工資以及各種器材費用,大概30萬-40萬就可以。「現在做這個的特別多,沒有剛開始的時候好做,我們只能打價格戰,相對於旁邊幾家店,我們的價格是比較低的了。」談到生意,該負責人對記者補充,「這兩年的經濟形勢不好,店面成本已經很高了,再加上人力成本,去年都沒怎麼賺錢,今年相對好一點。」

「做這個大概多久能盈利呢?」記者問道。

「短期內盈利是比較難的,需要積累客源,基本上盈利要三年之後。」負責人對記者說道。

當前,國內美容院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大型醫美機構渠道商的形式,為大型機構帶去客流來獲取盈利,也有部分美容院把賭注壓在醫美等大項目上,期望一夜暴富。然而隨著醫美市場的發展,大型醫美機構比起從實體店引流,已從網際網路APP找到了更多的掘金機會,因此,實體養生店也開始尋求更多的盈利增長點。

衛生堪憂, 美容養生項目邊界模糊

如果說大城市的美容養生院多存在不正規、證照不全的問題,鄉鎮美容院更是連基本的衛生問題都堪憂。

21新健康記者來到粵西地區的一所鄉鎮美容院,看到四五名服務人員坐在店內,藍色的毛巾在外面晾著,裡面有一個小客廳。這裡主要做按摩,價格由60到300塊不等,視具體套餐而定,一次按摩耗時一個小時左右。

一般在這種美容院裡,60塊錢是最普通的服務,僅按摩半身也不添加其他藥物,如果需要加精油並全身按摩,價格則在100塊以上,全身按摩需要把顧客的衣服脫了,換成一次性褲子進行,店員稱「不同類型的精油效果有所差別,價格也自然不同」。

類似的美容養生館在市面上並不少,也不需要購置什麼儀器、工具,美其名曰美容養生,也只提供推拿按摩服務。在監管到位的區域,這樣的美容養生館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而在監管不力的地區,這些美容院大多無牌無證。

絕大多數來這些地方的人,只是想尋求身心愉悅放鬆,並不在意衛生問題,更不會考慮按摩技師的資質。他們更關心價格,相比聚集在購物中心大型的美容養生館,這些小商鋪裡的服務消費更便宜,但衛生問題卻令人憂心。

為了省錢,這些美容養生館一般不會有專門消毒的儀器和工具。根據衛生標準,美容院所用的毛巾、美容衣、床單等必須經常消毒,僅用清水洗滌不能達到要求。但這些美容院未經消毒的毛巾等用品卻依然每天如常使用,衛生條件極差。

一些更為「高端」的美容院則項目繁多,價格不菲。在廣州越秀區的某美容養生館內,一位負責人向21新健康記者推薦胸部按摩套餐,3980元可以按摩十次,並且會贈送三個含有功能因子的文胸,據稱對副乳、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幫助。

而對於胸部按摩,有關專家早已表示,按摩並不能達到治病目的,更不能寄望於三無機構和民間土方,相信醫生才是王道。

籤約治療是騙人手段還是賺錢奇招?

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健康養生大數據報告》指出,我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超過萬億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於健康養生。造就這個萬億數字的,並不只是保健產品,還有美容養生行業那「神奇」的盈利方式。

21新健康記者在走訪中就發現多家美容養生館,稱可以籤約治療,無效退款。

如上圖中這家隱藏在居民樓二樓的美容養生館,可以做身體和面部護理,其主要項目是卵巢護理等,據稱採用的是有幾十種中藥結合而成的一款產品,護理過程中,只需坐在儀器上蒸燻。這裡的員工表示,治療的療程數量以及是否需要其他產品輔助,主要看個人情況,但基本一個療程是免不了的。

當記者問到這種調理方式是否有效果時,老闆十分自信地回應:「當然有效果,要不怎麼敢籤約治療呢?」

事實上,此前就早有專家指出,這種籤約治療方式涉及欺詐和誘騙,只是商家或者醫院用來吸引消費者的手段,但只要是雙方自願籤訂的合同,就具有法律效應,也是合法的。對於這種籤約治療的說法消費者應該謹慎,有幾個點需要注意:

1、籤約治療,無效退款。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誘導性,讓消費者覺得治療有所保障,故而投身進去,但商家不會做賠本生意,往往會先讓消費者交押金,籤訂合同後需要按照療程進行,消費者自身稍有不慎,便容易被對方抓住把柄,錢依然要付。

2、商家先讓消費者籤一份合同,治療過程再增補其他產品,在療程過後如沒有效果,會勸說再買一個療程。

在這些地方進行治療,如果需要服用藥物,要看清楚是否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要輕易嘗試對方推薦的產品。

21新健康記者接觸到的美容館的卵巢護理蒸燻,一次大約300塊,一個療程需要做20次,也就是6000塊。這種蒸燻確實能緩解疲勞,但對婦科問題是否真能起到治療作用?

另外,這些美容養生館在賣產品的模式上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記者了解到,下圖這種雪蓮滋養貼在市面上大約9塊錢一片,30貼大約270塊錢,但在這裡購買卻需要將近600塊錢,更有100貼一盒和200貼一盒規格的雪蓮滋養貼。據聞200貼為一個療程,在這款產品上一個療程需要花費將近2000塊錢,並非一筆小數目。

也有消費者對21新健康記者表示,養生館收費標準層次不齊是常態,甚至偶有出現開了卡,養生館攜款消失的情況。

「小氣泡1千多一年,帶儀器的美容2千多只能做15次,去了就開卡,每次不花個大幾千都不會停。」一位美容院消費者對21新健康記者說道。

我國養生雖然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但長期以來大都是易、儒、道、醫、武、佛等各大學說的附庸,一直缺乏全面、獨立、系統的思想、方法和實踐體系,以至於傳統養生始終處在有名無學或有術無學的鬆散發展狀態。

20世紀50年代,以劉貴珍為代表的氣功養生工作者,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大力支持下,推廣氣功養生,掀起第一次氣功養生熱,讓氣功養生和保健養生深入人心。20世紀70年代末—21世紀,社會上又形成了第二次氣功養生熱。但目前來看,熱潮已褪去。

同時,中醫養生逐漸升溫。然而迄今為止,我國的傳統養生、氣功、保健、中醫養生、健康管理行業,都處在有術無學、術大於學、劣幣驅逐良幣的發展階段。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養生機構處於監管盲區。

業內人士表示,衛計委主要管醫院和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單位,對這些非醫療機構的養生館沒有執法與處罰權;工商部門主要負責企業主體資格審核、經營行為規範及消費糾紛查處,很難對其經營項目的專業性進行有效監管;而館內的保健品、藥品歸食藥監部門管,但也不是所有養生館都出售藥品。看似誰都能管,但其實誰都沒法真正管。

21世紀經濟報導 唐唯珂,閆曉麗(封面及內文圖均來自攝圖網)

相關焦點

  • 投資中艾堂艾灸養生館加盟 讓美容養生加盟在市場快速崛起
    投資中艾堂艾灸養生館加盟 讓美容養生加盟在市場快速崛起來源:華聲在線 發布時間:2017-11-06 14:30:00字體:大 中 小  身體是一切的本錢想要找一個好的養生品牌進行養生的人們可以選擇中艾堂艾灸養生館,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艾堂艾灸養生館,一起看看這個神奇的養生品牌是如何崛起的。
  • 耳目初想採耳養生館:「四個統一」讓店業績倍增的營銷秘籍
    在總結了很多耳目初想店面成功經營的基礎上,也凝聚著全體耳目初想採耳養生人的關愛和智慧,「統一的店面設計+統一的服務體系+統一的衛生管理標準+統一的銷售體系」的四個統一,是我們在全國各地合作店的培訓課上推廣的重點。耳目採想採耳養生館「統一的店面設計」是專業化管理重要的第一步。
  • 「中醫養生」亂象:「三無」養生館把針灸當保健項目牟利
    中新網記者發現,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近幾年來,「中醫養生館」和「中醫按摩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大街小巷,「中醫養生」、「中醫保健治未病」等打著各種中醫旗號的養生館吸引了眾多市民青睞。僅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上述養生館就有數百家之多。
  • 「三無」養生館把針灸當保健項目牟利,記者上門親身體驗!
    幾名市民(左)正在位於石家莊一社區民居改造的養生館內做保健項目王天譯攝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近幾年來,「中醫養生館」和「中醫按摩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大街小巷僅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上述養生館就有數百家之多。記者隨機走訪了約30家養生館,這些養生館均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其中半數以上設有「針灸」項目,此外,不少養生館還增設了艾灸、小兒推拿、治療鼻竇炎、慢性胃炎等診療項目。對此,石家莊市新華區衛生計生監督所副所長張毅稱,凡是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而對顧客採取針灸等醫療行為的,均涉嫌非法行醫。
  • 別讓養生館亂象壞了中醫名聲
    近年來,各地「中醫養生館」遍地開花,大量從業人員湧入,個個號稱養生大師,張口閉口中醫理論,說得頭頭是道。然而拔罐燒傷、燻蒸燙傷等事故卻時有耳聞。此次新聞中的涉事機構,就是一家號稱能提供足療、拔罐等中醫養生服務的養生館。然而據有關部門調查,該保健室屬無照經營,員工並無上崗證和醫師資格證。  面對這些沒有任何資質的養生館,消費者在遭受身體傷害的同時,也面臨著維權困境。
  • 無證「黑牙醫」隱患重重:鹽水消毒 補牙幾十塊
    無證「黑牙醫」隱患重重:鹽水消毒 補牙幾十塊 2017-06-09曾在這裡就診的市民楊婆婆說出了大多數患者選擇無證攤點看病的原因。記者了解到,在治療過程中,柏某某僅用自來水兌成的鹽水為醫療器械消毒,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本次專項整治行動,市、區兩級共出動執法人員48人,覆蓋非法行醫點位7個。其中,涉嫌非法開展口腔診療活動的點位5個,人員5名;涉嫌非法開展其他診療活動的點位2個,人員1名;現場共收繳藥品器械8箱。
  • 西安一女子做美容,卻被查出有婦科病,花費幾萬元治療後……
    今年25歲的小李在西安解放路一家美容養生館做面部美容結果卻被店裡工作人員告知有婦科疾病......這美容店裡怎麼就能給小李看出婦科病呢?小李:「有一次我去做項目的時候,她們告訴我店裡來了一名婦產科專家,可以看看我婦科方面的問題,她在腹部按了兩下,就說我子宮卵巢有問題。」
  • 女子做美容糜爛留斑 南京香南肌研無證經營一年多
    近期,南京市民嚴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在新街口一家連鎖美容機構做美容,誰知道非但沒能美起來,反而毀容了,在這背後還有更氣人的事情。【臉部清潔補水後 女子鼻子糜爛留斑】嚴女士說,9月初,她在南京新街口天安國際大廈內,一個叫做香南肌研皮膚管理連鎖大洋百貨店的機構做美容,結果進了醫院。
  • 重慶嚴打非法醫療美容行為
    而現在,市民只需掏出手機,各種醫療美容服務項目在第三平臺應有盡有。但看似諸多團購優惠,卻並不一定代表物美價廉。不少缺乏醫療美容資質的美容機構和人員也渾水摸魚,讓愛美市民花了錢的同時,也可能花了臉。6月30日,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聯合渝北區衛監局、渝北公安部門對渝北區紫薇路一家涉嫌非法醫療美容的機構進行了查處。
  • 美容院成非法行醫「重災區」 如何斬斷「毀容」黑手
    「三無產品」冒充美容針劑 監管處罰難起震懾作用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生活美容機構非法行醫大多為無證行醫,有些在機構內部設超範圍經營內容,還有的無行醫資質美容工作人員私自攜帶玻尿酸、肉毒素等微整形藥品,通過熟人介紹、網絡預約等方式上門注射,不乏有求美者因此感染毀容、生病住院。  整形藥品中也不乏「三無產品」。
  • 假期學生成整形美容生力軍 八九歲孩子割雙眼皮
    假期學生成整形美容生力軍 八九歲孩子割雙眼皮   時值寒假又趕上春節,一些地方的醫院美容整形科吸引了大批學生,更有甚者首飾店竟成了兼職醫院,前來扎耳洞的學生也不鮮見。
  • 無照無證餐飲整治正式啟動 網絡訂餐需索證和實名
    通州逾9成無證小餐飲關停  昨天(13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市通州喬莊北街,這條曾經遠近聞名的「燒烤一條街」已經煥然一新。這條約1000米長的街道上一共有118家商戶,曾經近一半都是無證經營的燒烤店,每天都充斥著嗆人的油煙味,持續到半夜的喧鬧吵得附近居民睡不著覺。
  • 海口公布十大行政處罰案件 華潤萬家經營不合格
    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靚湯料 海口家樂福被警告經海口市食藥監局調查了解到,海口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靚湯料;同時,未遵守查驗記錄製度。海口市食藥監局對海口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靚湯料的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沒收扣押的靚湯料;沒收違法所得1782.00元;處以6000.00元罰款。
  • 廣東潮州娛樂場所亂象:無證經營屢查不倒誰撐腰?
    「無證歌舞廳」學校旁敞開經營,「最牛夜總會」令家長提心弔膽  國家和廣東明文規定中小學校200米範圍內不得設立娛樂場所。然而,位於潮州市湘橋區南郊西路上的海悅酒店,與潮州市城西中學相鄰不足百米,其二樓整層被改造成豪華歌舞廳。  記者近日來到現場,沿著寬敞的旋轉樓梯進入海悅酒店二樓,一群服裝妖豔的迎賓小姐列隊迎候。
  • 無證飯館成了學生「小食堂」
    「店外沒有牌匾,店內看不到食品經營許可證和健康證,各種食材亂堆,地面髒亂,有不少學生在裡面用餐。」近日,一位家長反映,在順義一中附近,有幾家飯館衛生條件差,每天有不少學生在裡面用餐。他非常擔心食物的衛生狀況,希望有關部門為了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整頓學校周邊的飯館。
  • 足療店、洗浴中心應符合哪些衛生標準,如何識別黑牙科診所,您對...
    足療店、洗浴中心應符合哪些衛生標準,如何識別黑牙科診所,您對通遼市衛生監督所的答覆滿意嗎?作為消費者,應該具有安全意識,要到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去接受服務,可以要求其出示《醫療機構許可證》,查看登記的項目是否有醫療美容科目。同時,還要對服務的醫生資質進行查驗,必須是註冊到本機構的外科美容醫生才能實施醫療美容手術。市民諮詢:近年來,補牙、鑲牙的市場行情一直水漲船高,如何區分正規診所和黑牙科診所?
  • 經開分局網安大隊聯合區文化部門取締轄區無證經營「黑」網吧
    2020年8月11日下午,經開分局網安大隊接轄區群眾舉報,稱英雄開發區金牛社區附近有一家無證經營的「黑」網吧,接到舉報後,大隊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展開部署,派出警力前往摸排調查。人前往英雄開發區金牛社區附近雲軒酒店進行排查,因舉報人描述的具體位置並不清楚,大隊民警冒著酷暑,在雲軒酒店附近摸排了整整一個小時,最終在雲軒酒店和與雲軒酒店相臨的御福酒店中間,發現有一家不起眼的無招牌小店,大隊民警進入小店後,發現店內櫃檯上擺著一臺收銀電腦終端,民警立即上到小店二樓進行排查,發現二樓正是「黑」網吧的所在,窄小的場地內有電腦終端33臺,上網人員10餘人,其中未成年人5人,該網吧內設施極為簡陋,環境極其惡劣,房間內垃圾成堆
  • 壽寧查處一起聚眾堂食、無證經營行為……
    壽寧新聞網訊 龔劍鋒 陳志宏2月11日凌晨,壽寧縣市場監管局南陽市場監管所在例行巡查商戶關停情況時,在南陽三角坪某飯莊發現一起疫情期間開展聚眾堂食、無證經營行為,對疫情的防控工作造成極大的隱患。執法人員立即勸離現場堂食聚集人員22人,並且該餐飲店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屬無證經營,相關人員告訴筆者,下一步縣市場監管局將儘快立案處理。
  • 中醫「黑診所」無證經營 他說「無證行醫是在做好事!」
    「無證行醫是在做好事!」... ...這些話句句驚雷,而說出這樣誑語的,就是下面這位黑診所的經營者!中醫「黑診所」無證經營 聯合執法現場取締 為規範我市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切實保障好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6月23號上午,昆明市衛生健康委綜合監督執法局,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衛生監督綜合檢查整治行動,著力打擊查處黑診所等非法行醫行為。
  • 西湖區整治朝陽新城大江物流園 38家公司無證經營停業整改
    14日上午9時30分,聯合執法隊來到大江物流園,依次對園內每家物流公司詳細排查,經過排查發現38家物流經營場所存在無證經營現象,當即下達了停業通知書。同時,對無證流通的貨物進行詳細檢查,對存在問題的貨物由工商部門下發暫扣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