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在總結一生的時候,說自己「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從此中國人的世界觀裡,什麼年紀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成就之類的觀念就開始根深蒂固。在大眾的普遍看法中,人到四十歲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不再為生活與生命中的那些事情感到困惑。
只是如果已經四十卻已經一事無成,仍然有很多困惑又該怎麼辦呢?那麼就不妨來讀讀鬼谷子的這3句話,若是能夠真正領悟其中的智慧精髓,並且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徹底接受並控制自己的生活,那麼後半生自然能夠順風順水。
首先是「轉眼無情,貧寒夭促;時談念舊,富貴如頤」,意思就是說需要去珍惜生命中的那一些舊人與舊情,那一些能夠在短時間裡翻臉無情的人往往生活貧寒,而那一些經常念舊的人則更有可能獲得富貴。秦朝末年首先領導起義的第一支農民軍領袖陳勝,本來就是一個苦出身,後來稱王以後卻把自己「苟富貴勿相忘」的話語給忘了,把去投奔自己的窮苦朋友給殺掉了,他也因此失去人心最終起義失敗。
其次是「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苦命自來,己迎而御之」,這是在對待命運的態度上,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都是人們自己所無法控制的,所以我們就不必去為那一些無法控制與影響的東西發愁,這就是「外不留」,同時需要做好自己,不管面對什麼,都能夠安然地接受並且改變,也就是「內自得」,這就要求我們的生命能量足夠充足,我們的精神修養也足夠超脫。
再次是「黃金不為貴,安樂值千金」,人在年少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去追逐,那一些被世俗定義為「成功」的東西,財富與名氣之類的,但是人生到了四十歲以後就會發現,那一些世俗的成功基本都有一些縹緲,真正屬於自己生命的是發自內心的那一些安寧與快樂,擁有了內心的這一份安樂,才算是真正擁有並且享受著自己美好的生命。
孔子是被人們尊稱為「至聖、萬世師表」的大思想家,他也是在四十歲的時候才能夠做到「不惑」,對於常人來說,「四十有惑」乃至於無成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若是我們能夠遵從鬼谷子的教誨,友好面對自己的生活關係,接受並努力命運中賦予自己的苦難與喜悅,享受自己的生命,那麼人生自然會變得更加美好。
人到四十仍一事無成,不妨讀讀鬼谷子這3句話,後半生會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