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方鳳嬌 徐芸茜 北京報導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衝鋒號角已經吹響!
響應中央的部署,按照中國殘聯的宣傳要求,8月28日,華夏時報社將聯合華夏出版社、中國盲文出版社、《中國殘疾人》雜誌社、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促進會,全面開啟「殘疾人脫貧攻堅大型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時間自8月份持續至年底,重在講述殘疾人脫貧攻堅、奔向小康生活的先進事跡和典型故事,宣傳推廣精準扶貧的社會力量和經驗模式,以獨特的視角和感人的故事謳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時代精神,力爭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出媒體的力量。
本次活動在華夏時報及報社所屬全媒體平臺設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的脫貧故事」和「精準扶貧的力量」三個主要欄目,以內部配置、外部聯動單位的形式組成報導小組,重點圍繞承擔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任務的河南、吉林、湖北、廣西、甘肅、寧夏、湖南、河北、安徽、陝西、江西、山西、內蒙古、貴州、黑龍江、海南、重慶、四川、雲南、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展開宣傳報導。
其中,作為首站的河北省,內環京津、外沿渤海,是京畿重地、首都政治「護城河」,承擔著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北京冬奧會「三件大事」。而河南省則是我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戶籍人口和農村人口均居全國第一;農村貧困人口698萬,總量居全國第3位。8月份,本次宣傳活動選擇從河北、河南、吉林開始。在此之前,報社記者已深入河北南皮縣採訪,並有系列稿件刊發。
從貧困狀況來看,吉林省具有片區貧困人口分布面廣、貧困發生率高等特點。9月份,報導小組將重點赴吉林、湖北、廣西、甘肅、寧夏,尋找、挖掘殘疾人群體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的優秀案例。由於正值國慶節前期,報導小組屆時還將深入甘肅貧困地區採訪,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做深度報導。
在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不乏優秀的企業扶貧項目和致富帶頭人,10月份報導小組將重點前往寧夏、湖南、河北、安徽採訪報導,並採寫助殘脫貧、康復服務典型故事。
不同地區的扶貧經驗和致富模式也會有所不同。11月份,陝西、江西、山西、內蒙古、貴州為重點採訪報導省份,報導小組將繼續梳理和挖掘當地扶貧工作亮點。
12月份是收官之月,報導小組將赴黑龍江、海南、重慶、四川、雲南、新疆、青海、西藏,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收官,做好脫貧攻堅全國模式報導,梳理精準扶貧典型案例,並對殘疾人脫貧攻堅做總結性報導。
屆時,也將是脫貧攻堅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時。值得注意的是,縱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整個過程中,貧困殘疾人是脫貧攻堅戰中難啃的「硬骨頭」。貧困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如期實現脫貧,關乎貧困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脫國家貧攻堅戰的最後勝利,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格外關心殘疾人這個特殊困難的群體,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意義,明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今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圍繞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對貧困殘疾人這一特殊困難群體的脫貧攻堅提出明確要求: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
雖然當前我國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貧困殘疾人數量從700多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近50萬人,但剩餘的任務還很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的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將習近平關於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和脫貧攻堅工作重要講話貫徹到新聞宣傳實踐中去,凝心聚力打好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任務目標如期實現,華夏時報將聯合各大媒體平臺,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同時,與中央主流媒體配合、聯動,利用十餘家有廣泛影響力的社會新媒體平臺同步推送,唱響全國殘疾人脫貧攻堅宣傳的「大合唱」。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