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8日,「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2019年度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市安科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的科技研發項目《基於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的城市安全畫像與智慧監管關鍵技術研究》喜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獎勵辦公室批准,在全國職業安全健康及其相關領域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省部級獎項。旨在獎勵為我國安全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中做出較大或重大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獲此殊榮是業內專家學者對我院研究成果及推廣應用情況的極大認可,這也是市安科院第三次獲得該科技獎勵。
當前,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速驅動城市精細化治理,幫助解決智慧城市建設領域中的政務、交通、應急等科技難題。在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了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與各產業深度融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系統化布局的加快,不僅帶動著整體經濟的發展,更是推動著城市安全應急管理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我國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研究和應用起步晚,長期以來數據管理支撐環境相對薄弱、數據交互標準規範不全面、業務數據質量管理模式缺乏、數據資產管理理念待推廣,適用於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分析的算法和模型研究不深入不成熟,從而導致反映安全應急深層規律的數據使用價值未獲得充分挖掘,不能為安全應急信息管理、業務優化、決策支持和應急指揮等科學管理需求所用。
為此,《基於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的城市安全畫像與智慧監管關鍵技術研究》以深度挖掘分析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為城市安全畫像和智慧監管提供決策支持為目標,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研究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資產管理技術,實現對多源異構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全生命周期統一、規範管理,探索系統間關聯融合關係;二是研究城市安全畫像多維數據挖掘分析技術,提升政務大數據挖掘分析能力,多個維度刻畫城市安全態勢;三是研究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輔助智慧監管應用技術,提升政務大數據輔助決策和智慧監管能力,實現安全應急向數據驅動模式轉變。
該項目的主要創新點包括:一是提出了基於社會網絡的安全應急政務大數據異構系統的關聯分析方法,建立了適用於安全應急業務系統關聯關係的社會網絡分析模型,從點度中心度、中間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角度實現業務系統關聯關係的定量化評估和網絡節點的重要性排序,為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整合優化提供數據參考;二是研究了基於德爾菲法的安責險隱患與出險事故關聯分析方法,提出了表徵隱患與出險事故相關性的德爾菲模型,建立了事故風險量化評價和分級方法,構建了不同隱患的風險指標和權重計算方法,實現了出險事故風險的定量預測;三是提出了基於統計和信號理論的執法人員畫像特徵定義方法及臉譜可視化技術,實現了各區執法人員監管能力的臉譜聚類,為執法力量差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四是創新性地提出了多系統隱患關聯分析下的檢查建議自動生成與精準推送技術,形成了基於不同企業、人員、位置、時間等的匹配關係,構建了隱患排查智能推送模型,實現了隱患面向企業、執法人員、專職安全員的精準推送。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進,科研體系正在向「開放科學」轉型,市安科院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深刻認識「大安全」「大應急」「大預防」帶來的新形勢新挑戰,立足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救援能力提升、安全隱患治理等關鍵核心問題,力爭在科學理論和技術創新中取得更大突破,為增進首都民生福祉提供更多科技答案。
【來源:北京市應急管理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