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燒紙錢與鬼習俗中的邏輯混亂

2020-12-12 可讀一二

在傳統文化中,有強大的祖先崇拜內容,追思祭祀祖先需要有節日作為載體。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掃墓,中元節燒紙錢,是兩大重要的習俗。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每到這天,或是前一天的七月十四,家家戶戶都要給逝去的上追三代的父、祖、曾祖燒錢,村莊空氣中往往瀰漫著燒紙的氣息。

如果說,清明節掃墓,只是追思祖先,那麼中元節帶有更多的鬼文化內容,如果要說中國的鬼節,只能是中元節。

人死為鬼的觀念,肯定產生於人類的遠古時期,對鬼的畏懼與祖先崇拜兩者結合,構成了中元節習俗最為最要的社會文化元素。需要注意的是,從東漢開始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逐步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到兩宋時期,形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局面,對中元節的習俗,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特質,有其兼收並蓄的一面,也就是能夠不斷吸收融合外來文化,但在融合外來文化時,又具有其粗糙的一面,因此吸收的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在融合之中,常常以大雜燴的形態存在,用柏楊的話來說,就是具有「醬缸文化」特徵。文化大雜燴,即使存在明顯的邏輯矛盾,也能安然並存。

中國的祖宗崇拜源遠流長,是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特點。基於祖宗崇拜,中國人認為逝去的祖先,能夠保佑子孫後代。清明掃墓,除了追思逝去的先人之外,當然還包含有祖先保佑後世子孫的內容,甚至中國的風水學說中,認為先祖的墳墓位置朝向等,關係到子孫能否興旺發達。

可是,從東漢開始傳入中國的佛教思想,也逐步融入到中國文化中。佛教的生死觀是「六道輪迴」,也就是說,人死後是要投胎再世的。你想,按照佛教的「輪迴」觀念,我們的祖先,早就投胎再世了,或成為人,或成為豬狗等動物,那麼祖先怎麼還能夠再來佑他的子孫後代呢?再者,祖先早就投胎再世了,那麼再保留墳墓祭掃,還有什麼意義呢?又怎麼會影響到後世子孫的興衰呢?然後,中國人對這樣明顯的邏輯矛盾,且不管去管它,既信祖先保佑,又信生死輪迴。不加思索分辨地一股腦兒給信了。

說起給逝去先人燒紙錢,當然是孝道的延續。對於父母祖先,在世時要孝敬奉養,死後還要給他們燒紙錢,讓他們在陰間生活無憂。當然,這要是用「生死輪迴」的思想觀念來看待,先人早就輪迴投胎不在陰間了,再給他們燒紙錢還有什麼意義?對此,中國人且不去管它,依舊年年燒紙不誤。

中元節給逝去先人燒紙錢的習俗,到底起源於何時,又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東漢。這恐怕很不靠譜。因為,東漢才發明造紙,那個時候,紙張應該是稀有之物,哪能燒掉?另一說法,是起源於魏晉時期。再有說法,是起源於唐朝。總之,時間晚的說法,會更靠譜。

因為,人們選擇燒紙錢,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捨不得將真錢送給已經逝去的先人。燒紙錢,既能表達孝敬的意思,又不會浪費錢財。這種用紙錢代替真錢的做法,體現了中國式的精明,往不好的地方說,就是苟且。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哄鬼的把戲而已。

在中元節習俗中,傳說從七月十三開始,閻王會開鬼門關,放出陰間的鬼來到陽間人世。以便讓這些鬼回到後代子孫的家中,享受供奉,並在後代子孫燒紙之後,領取這些紙錢,在七月十五日半夜子時關鬼門關之前,再回到陰間。

閻王,也叫閻羅王,是陰間的最高統治者。需要注意的是,閻王這個概念,就來源於印度文化,而不是產自中國的本土文化。中國許多關於生死的習俗傳說,都會與閻羅王產生聯繫。

儘管,按照佛教生死輪迴思想,中元節開鬼門關讓祖先回到陽世間來領紙錢,是不合邏輯的,但並不妨礙人們相信,開鬼門關之後,鬼會在中元節期間在世間出沒。甚至,還有人信誓旦旦向人們訴說,自己確實看到過鬼。於是乎,中元節會讓人們產生神秘的畏懼感,有些爺爺奶奶會告誡孩子們,在中元節期間,晚上不能隨意到戶外玩耍,以防不測。這樣的恐怖氣氛,是中元節特有的文化氣息,顯得與眾不同。

相關焦點

  • 中元節的燒紙錢的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在中元節的前幾天,無論是農村的鄉間野外還是城市的大街小巷、十字街頭都可以看到燒紙錢的痕跡。燒的紙錢也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模仿人民幣模仿 的惟妙惟肖,唯一區別就是把臺頭改成了:天堂銀行。
  • 中元節的燒紙錢的習俗
    ,在中元節的前幾天,無論是農村的鄉間野外還是城市的大街小巷、十字街頭都可以看到燒紙錢的痕跡。,古今人們為何又樂此不疲堅持這個習俗呢?第二天發現昨晚惠娘暴病身亡,棺材停在屋中,旁邊的丈夫一邊哭一邊燒他早出來的那些破紙。燒著燒著棺材裡傳出了異聲,惠娘居然有活了過來,而且還爬了出來。把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嚇得都要撒丫子跑,這時惠娘卻開口了: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她便拿出丈夫送的紙錢買通小鬼,小鬼便都替她推磨,這或許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看到陰間的鬼愛財後,她又用錢賄賂閻王,閻王就讓她還陽了。
  • 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有什麼禁忌?中元節如何燒紙錢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中元節,中元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祭祀先祖,如今全民注重環保,不少人會選用清潔的鮮花來祭拜先人,但傳統上中元節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元節的上墳祭祀,往往還是要燒紙錢和燒香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的講究。
  • 中元節,燒紙錢的一些看法
    中元節到了,各地有燒紙錢的習俗。 燒紙錢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習俗。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燒紙錢,只有還在餓鬼道的親人眷屬,才能享受的到,如果他們已經輪轉到其他道,燒紙錢則是沒有用的。那我們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錢,燒金元寶,燒衣服,是不是燒的越多越好呢? 《印光法師文鈔》裡記載:「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被強有力者搶奪而去。
  • 中元節:七月半,鬼亂竄
    這是很多老一輩的人的想像,在我們年輕人眼裡因為相信科學,從來不相信有鬼神,其實鬼神就是心裡的一種信仰與想像而已,只要心裡坦蕩蕩,自然心裡就活得心安理得,所以有句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之所以很多人相信鬼神,是很多人精神對鬼神的一種心靈寄託而已,很多人怕鬼神,是自己心裡有鬼而已
  • 七月半中元節要燒紙嗎 中元節燒紙的規矩有什麼講究
    中元節作為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很多地方在這個節日裡祭祖的習俗,這一天很多人會燒紙來祭奠逝去的親人,那麼,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元節燒紙的規矩。中元節燒紙的注意事項:一、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最好要買黃草紙。二、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
  • 中元節為什麼要燒紙錢?祖先早就投胎了,燒紙錢還有意義嗎?
    每個人都知道,中元節要燒紙錢給過世的祖先。可是,中元節為什麼要燒紙錢,大家真的知道其中原因嗎?中元節,是每一年的農裡七月十五,(部分地區是七月十四)。於是,人們就想到,人在陽世需要錢,那麼,在陰間應該也需要錢。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燒紙錢給死去的親人以及祖先。說到地府鬼魂的故事,那就要說另一個故事。
  • 中元節為什麼要燒紙錢?祖先早就投胎了,燒紙錢還有意義嗎?
    每個人都知道,中元節要燒紙錢給過世的祖先。可是,中元節為什麼要燒紙錢,大家真的知道其中原因嗎?中元節,是每一年的農裡七月十五,(部分地區是七月十四)。傳說在這一天晚上,地府會打開豐都鬼城,讓死去的鬼魂回家看望親人。
  • 「鬼差」不會迷路,中元節祭拜亡者沒錯,十字街頭燒紙可以停了
    鬼節,也就是中元節,有很多習俗,禁忌,但其中最讓人不寒而慄的,當屬大半夜在十字街頭燒紙,按照以前流傳下來的說法,中元節這一天半夜,會有「鬼差」從十字路口經過,所以在這個時候於十字路口燒紙錢,就可以將紙錢通過郵差,寄給陰間的親人。
  • 「中元節」不燒紙、不放鞭炮,是不是丟了傳統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今年的中元節有點特別,由於環境的治理嚴禁焚燒紙錢、嚴控燃放鞭炮。說起來這是好事,可在農村一部分人認為這是把我國古老文化傳統給丟了,是這樣嗎?老人們認為,上墳燒紙就是給已故之人所在的另一個世界送錢,亡靈才不至於在另一個世界上受罪。而又為避免燒的紙錢被其他鬼搶走,就又放鞭炮驅走其他的鬼。
  • 「七月半,鬼亂串」,江西各地的中元節習俗你知道嗎
    中元節雖然作為傳統文化節日,但全國各地的習俗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在山東,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在陝西,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
  • 2017年中元節是哪天? 要燒紙嗎 中元節燒紙的忌諱盤點
    中元節燒紙(圖片來源:百度 版權歸原作所有)說到鬼,我們總能談「鬼」色變,中國的鬼節是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我國對於傳統節日中元節可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你知道中元節要燒紙嗎?中元節燒紙禁忌是什麼呢?1、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那錢不實,都不如舊盧布、越南盾值錢。一摞下在下面連根冰棍兒都買不了。太毛了。不過在燒大錢的同時,多少燒點兒這樣的也未嘗不可,下面有不少討債鬼,死皮賴臉地跟你要錢,不給就磨你,那就得這種小錢兒答對他們。
  • 中元節祭祀需帶哪些物品?中元節燒紙錢有什麼講究?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今日中元節,農村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還執迷燒紙麼?
    今天是七月十五,也就是咱們農村人口中的「鬼節」,而很多地方也稱呼今日為中元節,其實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這一天還有七月半、盂蘭節、地宮節等別的稱呼,主要是看當地的習俗叫法七月十五這天人們會舉行祭拜祖先、放河燈、給祖先們送盤纏(燒紙錢)等活動來表達對先人們的追思。在農村,大年三十、清明節、七月十五都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而中國的傳統是,祭拜就要燒紙,都說燒的越多,先人們在那頭的日子就越舒服,可大家千萬別被封建的思想所蒙蔽了,在農村還流行一句話「燒的紙多,惹的鬼多」,下面小農人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俗語所蘊含的意義。
  • 中元節為什麼要在路邊燒紙錢?
    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民間就有燒紙祭祀的習俗。中元節的時候也是農作物成熟的標誌,民間就要舉行祭祀還要用新米等祭供。所以每年到了中元節,家家都要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就要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原來祭祖燒紙錢的習俗是這樣興起的
    說到紙錢我想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每到中元節、清明節這樣的日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以燒紙錢的是形式來祭奠先人,雖然現在提倡以鮮花或其他形式來代替燒紙,但還是會有很多人採用傳統的燒紙錢的方式,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紙錢通過燃燒會在冥界變成貨幣,已故的親人在冥界能夠收到這些錢,寄望他們能通過這些「錢」在另一個時間能夠過上好日子。
  • 原來祭祖燒紙錢的習俗是這樣來的
    說到紙錢我想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每到中元節、清明節這樣的日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以燒紙錢的是形式來祭奠先人,雖然現在提倡以鮮花或其他形式來代替燒紙,但還是會有很多人採用傳統的燒紙錢的方式,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紙錢通過燃燒會在冥界變成貨幣,已故的親人在冥界能夠收到這些錢,寄望他們能通過這些
  • 萬聖節、中元節 大家見的都是什麼鬼?
    中新社發 邵穎 攝  中新網10月30日電(宋宇晟)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萬聖節。在西方,萬聖節又稱「鬼節」。而在中國,最被人們熟知的「鬼節」之一就是中元節了。雖然都是以鬼為主題的節日,但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鬼節」也有各自的不同。資料圖:8月27日是中元節的前一天,在廣西也稱為「鬼節」。
  • 中元節為什麼要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晚上在微信群,見年近七旬的姨父拍來碼放整齊待燒的紙錢,才想起,又是一年一度中元節,又到該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了。紙錢,又稱冥錢、冥幣。《辭海》釋義:「祭祀時燒給死人當錢用的紙錠之類。」親人去世、清明掃墓、中元祭祖,都少不得要燒紙錢。
  • 中元節市民扎堆街頭燒紙錢,傳統習俗碰上現代文明,有人犯難了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有燒紙錢祭奠先人的傳統。在東北大城市瀋陽街頭,當地市民燒紙錢的場面十分壯觀。這是中元節當晚,攝影師在瀋陽街頭拍攝的畫面,多名市民扎堆在街頭路口燒紙錢祭祀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