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都很大,很多人都希望能權衡家庭和事業,而近幾年中國人的思維變化,逐步體諒女性在這個社會所承受的壓力,也出現很多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家庭煮夫的男性,他們想以此來證明家庭婦女其辛苦程度遠不低於在社會打拼的人。
由於文化的差異,日本女性對家庭婦女的執著程度更甚,在她們的意識中,為這個家庭、丈夫付出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事。日本人的嚴謹,講究細節使得日本的家庭婦女成為了歸納達人,家居小能手。
今天來看一位日本女性,她既是一名現代職場女性也是一名全能家庭婦女。尾崎友吏子在房地產公司上班,養育有三個孩子。本來她和很多人一樣,生活的重擔,育兒的辛苦,工作的壓力,丈夫無所謂的態度等都讓她長時間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每天下班回來,面對的是三個熊孩子的上躥下跳,又要做飯又要洗衣服,日復一日,生活冗長枯燥。
直到有一天,居住的房子太過破舊需要翻新,在她收拾東西的時候,越收拾越亂,她突然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在考慮自己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於是她開始一次徹底的斷舍離,涉及到衣食住行各方面。
她賣掉了原來90㎡的房子,用賣房子的錢全款買了70㎡的新家,沒有了每個月還房貸的壓力,物業費也剩下不少,這些省下來的費用她打算攢起來用做孩子的教育經費。房子小了,打掃的時間也縮短了,終於有了一點自己的時間。
不過尾崎友吏子也面臨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空間不足。70㎡住五口之家確實略顯擁擠,家具配置不好弄,還要預留出孩子的玩耍,學習空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尾崎友吏子果斷放棄了一些華而不實的家具,諸如沙發,大柜子這類佔地的家具。用摺疊的榻榻米來代替床,既節省了空間也免去了買家具的錢。
廚房是開放式的,由於地方有限,她追求的就是精簡主義。在她的廚房裡,以多功能廚具為主,餐具的數量僅限於柜子可容納的數量,力求實用,美觀只是錦上添花。餐桌也是可移動的,除了日常吃飯外,偶爾充當操作臺。
每一個家庭最多的東西是衣服,尾崎友吏子她自己的衣服就有400件,再加上3個孩子和丈夫的,每次洗衣服就是在清理一座小山。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她丟棄了不需要的衣物,從400件減少80件,再到後來的14件,留下的都是那些穿著舒服、不容易過時且耐看的。對孩子的衣服也是,每次購物回來都會做筆記,如何保養衣服,延長使用壽命。
當然了,尾崎友吏子的歸納能力也是一絕,碗筷歸置,衣服摺疊,孩子的玩具放置都有自己一套方法,僅用很短的時間就收拾好。
秉持著極簡主義和定時斷舍離,尾崎友吏子的生活獲得了新生。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作品《斷舍離》中對家庭生活給出了這樣的建議,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很多人都希望生活從加法轉向減法,然而對物品的執念,受縛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在做加法,無法獲得內心的平和與愉悅,自然也無法享受酣暢淋漓的人生。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