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1911學堂彰顯第三方平臺力量

2020-12-18 網易教育

近幾年,「家校共育」成了教育界的熱詞。2020年11月,人民日報曾發表時評《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再次強調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就是家校雙方在「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個一致的目標下,各盡職責,互相配合,共同進步,使育人效果達到1+1>2的教育過程。

但是家校共育,始終在口號層面喊得很響,在實踐層面卻水花不大。

儘管一些學校,在家校共育的內容和形式上作了創新嘗試,比如開展家長課程、家長開放日等,但仍然不能改變學校對家長的「一言堂」和「批鬥會」、家長走馬觀花的「一日遊」本質。更由於雙方對責任邊界的理解出現偏差,導致關係錯位,使微信群、校訊通等這些原本助推家校溝通的「聯繫簿」,淪為了「作業本」,加劇了本來就緊張的家校關係。

但家校共育是青少年成長的基石和必由之路,不容怠慢,無可迴避。在推進家校共育的工作上,學校又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主陣地。

人民日報在《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的時評中就指出「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在2017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已明確指出:中小學校要把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部署。同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也指明將家庭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體系。

既然學校要勘此大任,就要有一套衡量是否做到位、做到家的標準。筆者認為,評判學校在家校共育上是否能取得實效的標準有三點:是否建有長效機制,是否具有專業、系統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是否有驗收和評價體系。

這就像教育過程本身一樣。學到,學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歷一個時間過程;不由專業人士教,不用專業教材,不系統性地學習,達不到實質的教育效果;學得怎麼樣,沒有驗收和評價體系,等於「白學」、「沒學」。

很顯然,現有的家校共育達不到這三項標準:家長與學校的面對面交流機會,仍限於一年兩到三次的家長會;儘管有的學校開展家長課程或家長講座,也是蜻蜓點水式的,不夠深入;更別提家長接受教育之後效果如何,缺乏有效的評價和衡量標準。

基於此,我們是否該去追究學校的「不力」與「失責」呢?筆者認為,單憑學校一方的力量,開展出卓有成效的家校共育,基本不可能。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學校是教學機構,學校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家庭和社會的高期望。在這之餘,再去構建一套家校共育的平臺、教程、評價體系等,精力有限,資源亦有限。

其次,家校共育是一項專業、科學、系統性的工程,學校在教書育人上是專業的,不代表就能做好家校共育,需要藉助更為專業的外部力量,施以協助。

最後,近年來家校關係敏感緊張,家長和學校之間存在比較嚴重的信任危機。由學校牽頭做家校共育,未必能當下破除「對立感」,取得家長的全力配合。

所以,家校共育領域專業權威的第三方機構能夠作為中間橋梁,為學校提供成形的平臺、教程、輔導團隊和評價體系等,以客觀中立的優勢彌合家校關係,將對提升學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上的效率和質量,大有助益。

據筆者觀察,前瞻性地專注到這一領域,並首先發力的是一個專注於家長教育的平臺,1911學堂。1911學堂高管多畢業於清華大學,從涉獵廣泛的在線教育平臺逐步轉型為家長教育平臺的過程中,積累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及一體化學校等全國知名高校和中小學校的家長教育專家與課程資源。

在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支持下成立的「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致力於為學校提供完備的家校共育解決方案,協助學校建設家校共育特色校。目前已率先幫助清華附中,建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校教育平臺。

1911學堂幫助學校解決家校共育開展中的問題與難點,聯合全國各地學校成為「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家長教育、家校共育的實踐學校:

一、提供家校共育的實際解決方案。1911學堂依據實踐學校的具體情況,尤其是他們在家校共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給出家校共育實操方案,涉及家校職責分工、溝通協作、教師培訓和學生培養等方面。針對合作學校在家校協作中出現的問題與難點,定期匯總分析,答疑輔導。

二、提供定製化的家校共育內容和平臺。1911學堂依據實踐學校的實際需求,定製化開發家校共育線上學習課程,搭建專屬的線上家長教育平臺,在1911學堂線上平臺和合作學校官網開設獨立學習入口,將 「1911家長網際網路學校」體系內來自不同學校的優質家校共育課程廣泛傳播與共享。

三、協助學校定期組織家校共育專題線下活動。豐富長效的線下交流活動,是家校關係深入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1911學堂的家長教育專家前往合作學校,開設家校共育課程,以面對面方式,幫助家校雙方調整、重塑關係。同時,1911學堂團隊還會為合作學校策劃組織系統化的線下活動,包括家長論壇、家長大講壇、親子活動、共讀一本書、家長沙龍等。

通過以上方面,1911學堂較為系統地解決了家校共育缺乏長效互動機制、專業系統化程度不足以及欠缺評價驗收體系的問題。他們的家校共育實踐經驗,也已從清華附中向全國鋪開。在筆者看來,這是當前,能將家校共育在實踐層面向前做出實質性推進,較有成效的一家第三方平臺。

當然,中國的家校共育,僅僅依靠一家平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1911學堂的經驗基礎上,我們樂於見到有更多專業權威的第三方機構落地開花,發揮社會力量的資源整合優勢,共同擁抱變局,共同開拓新局,紮實推進家校共育的建設,促進家校共贏,讓協同育人的優質成效,落實到祖國下一代的成長中,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責任編輯:劉淑芬_NQ4973

相關焦點

  • 清平實驗學校:多樣化創新方式推進家校共育 關愛無差別鑄就學生...
    12月8日,第六屆「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大獎」評審結果出爐,清平實驗學校榮獲「年度家校共育典範學校」獎。作為創辦於2018年1月,同年9月正式開學的新生代學校,清平實驗學校家校共育成績斐然,現已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今年秋季招生,申請該校的一年級、七年級的人數均過千,其中,七年級申請人數與錄取人數比更是超過了5:1。
  • 具象「立德樹人」 理念 打造「家校共育」新平臺
    (原標題:具象「立德樹人」 理念 打造「家校共育」新平臺)
  • 聚合優質資源 為家校共育搭心靈之橋
    資料圖片家校合作育人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教育力量。此前,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協同育人,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近年來,海澱區充分利用現有優質資源,發揮家長和教育專家的作用,創新家校合作方式,優化育人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 為孤獨症康復機構謀福祉——「家校共育」模式助力孤獨症康復機構...
    「家校共育」孤獨症兒童康復機構發展研討會首站落地山東濟南。這預示著北大醫療腦健康「家校共育」模式正式進駐山東,將全面助力山東孤獨症康復事業向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發展。「家校共育」成為孤獨症康復行業的共識,教育部也在特殊教育相關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對發展「家校共育」的要求。但如何開展和實施「家校共育」,對於機構還有一段距離。作為校辦企業,北大醫療腦健康自成立起,就有一個使命,將兒童康復領域最專業、前沿的研究和教育成果推廣出去,讓這些成果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幫助更多的機構,幫助行業更好的發展。北大醫療腦健康總經理王磊說。
  • 彭城好爸媽 共育在泉山︱徐州市泉山區家校共育成果展成功舉行
    彭城好爸媽 共育在泉山︱徐州市泉山區家校共育成果展成功舉行 2020-12-03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城縣清河鎮:家校共育 培育英才
    為了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使學生健康成長,近日方城縣清河鎮二初中召開了「家校共育」座談會,清河鎮二初中校長李建芝、德育校長龐建成、育處主任蔡志傑及50多名家長代表參加了會議,討論對學生的家校共育問題。
  • 1911學堂,「終身教育」不是夢
    1911學堂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終身學習」的平臺。1911學堂創始人御智斐認為:終身教育的關鍵在於繼續教育。因此,1911學堂首先著力繼續教育領域,立足網際網路時代技術前沿,提供與時俱進的終身教育解決方案。​
  • 大手拉小手,家校共育齊步走 沛縣第三中學舉辦家校共育活動
    沛縣第三中學家校共育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家庭、學校共建和諧校園,家校協作共育孩子美好未來;家長、老師齊聚小教室,共話教育孩子的大問題。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育人,育人方式千萬種,如何讓教育的作用發揮極致,這需要家庭、學校攜手並進,兩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共同向前走。沛縣第三中學利用周四、周五、周六下午分別舉行了三個年級的家長會。
  • 【家校共育】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校共育】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一起成長!近日,茂縣婦聯、茂縣教育局聯合在鳳儀小學、鳳儀鎮小學、河西小學、七一民中附小、茂縣中學,針對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及家長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家校共育知識講座。講座邀請了中國心理教練陳斌授課。
  • 重慶鐵路小學:3000名家長為「家校共育」把脈
    重慶鐵路小學聽取意見座談會    華龍網訊(記者 羅強)4月11日,記者從重慶鐵路小學獲悉,該校已於日前召開的2013—2014學年下期「服務家長,家校共育」主題研討會暨家長學校培訓會,吸引了3000餘名家長、教職員工參加。
  • 家校共攜手 共育好習慣
    文/圖記者梁鬱文通訊員周柱茂名網訊 日前,廣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小學家校合作聯動共贏新模式」研究活動(化州市第四中學站)在化州市第四中學舉行。此次活動主題是:家校共攜手,共育好習慣。該課題組成員、化州市第四中學領導班子、化州市第四中學「好習慣之星」學生及家長等共300多人參加活動。為了鼓勵學生發展特長,充分展示學生的精神風貌,切實改變學生中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學習態度不端正等不良行為習慣,從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化州市第四中學以家校聯動方式推薦出一批「好習慣之星」,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平臺、學校宣傳欄分享其事跡,讓廣大學生嚮往榜樣、學習榜樣。
  • 亳州三十一中積極探索家校共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期末,學校向家長委員會通報各項工作,讓家長委員會及時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接受家長監督,從而實現民主管理和家校共育,促進學校和諧發展。舉辦各級各類家長會,充分體現家長知情權。每學期上好一次新生「入學教育課」,邀請全體新生家長共同參與。通過教育課,家長了解學校管理方式和思路,從而積極配合學校管理。
  • 人民日報談家長群變味兒: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
    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 海門:新教育實驗舉行暑期線上通識培訓「家校合作共育」專場
    原標題:攜手同行,智慧共籌——新教育實驗舉行暑期線上通識培訓「家校合作共育」專場「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家校合作共育作為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之一,是新教育實驗的獨特創新。7月30日下午,2020年暑期線上新教育通識培訓「家校合作共育」專場活動在CCtalk平臺未來學習中心如期舉行。第一位主講人是海門市少年宮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劉要武。
  • 華元集團、東魯學校共育家校社幸福空間!
    11月29日,諸城市民政局賈永忠副局長,諸城市教體局鄧鐵兵副局長、諸城市東魯學校王紹忠校長、諸城市東魯學校家庭教育中心丁木光主任、諸城市檔案局原局長朱自修、諸城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王培君副主席、諸城市天馬健身會經理孫桃桃、華元集團董事長劉季林、集團黨建指導員王澤科、集團大健康產業辦主任周瑞剛、集團黨委書記管廷勝,幸福空間社團團員、華元職工、潛在業主等齊聚龍海文苑,共同見證幸福空間社團啟動暨東魯學校家校社共育之幸福空間的揭牌儀式
  • 生輝暢談丨家校共育,你我都是踐行者
    其在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的同時,也對學校和家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空中課堂」,讓孩子們在延期開學期間進行有益、有效的學習是我們最為關注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線上教學開展之前,濟寧各中小學都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制定了詳細的教學方案和豐富的課程。
  • 「家校共育」的現代教育理念,只是一味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嗎?
    家校共育的理念是什麼?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為,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這就是家校共育的概念。家校共育的實質是什麼?家校共育即家校合作,實質上是聯合家庭和學校這兩個對學生最具影響的社會機構,通過家庭成員和學校老師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教育,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
  • 莒縣文心高級中學:打造「家校共育共同體」,寫好家校合育文章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客觀地向家長們反映近期我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況,打造更高水平的「家校共育共同體」,縣文心高級中學分別於11月23日至24日,召開了高一、高二年級家長會。高一年級家長會在各班舉行。
  • 重慶市合川區:香龍鎮香爐小學開展「家校共育」家長開放日活動
    「家校共育」家長開放日活動現場 通訊員 汪治忠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6日5時55分訊(通訊員 汪治忠)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合川區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工程實施方案
  • 泰安教育「理念」篇:紅色文化厚植校園 家校共育成就夢想
    泰安市教育局不斷革新教育理念,注重以德為先,注重全面發展,注重融合發展,注重共建共享,紅色文化厚植校園,家校攜手共育,讓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階梯式教育讓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家校共育成就雲端「滿漢全席」「煎炒蒸煮出世間百味,油鹽醬醋蘊生活真諦,開元中學的滿漢全席,開席啦!」疫情期間,開元中學停課不停學,鼓勵孩子們把廚房當作發揮創意的舞臺,個個變身小廚神,製作美食、玩轉花樣,利用「家長空間」平臺呈現出多彩的雲端「滿漢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