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玻璃、破門窗...國會山上的垃圾記錄著美國民主的脆弱

2021-01-11 界面新聞

據外媒9日報導,美國史密斯學會下屬的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計劃收集國會騷亂的遺留物,來記錄「美國人製造的變化」以及「美國民主的脆弱」。

△當地時間9日,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策展人、歷史學家弗蘭克·布拉奇克(Frank Blazich)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搜集國會騷亂遺留物的消息。(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6日美國國會騷亂發生後,國會大廈內外一片狼藉,衝突中留下的垃圾四處可見。7日,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策展人、歷史學家弗蘭克·布拉奇克就開始翻著國會大廈外的垃圾箱尋找歷史的見證;至於國會大樓裡面,工程建築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在數著破碎的門窗,列著一條長長的報修單。

破碎的門窗和塗鴉組成的報修單

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國會大廈工程建築辦公室出具了一份報修單,列出了之前在國會騷亂期間損毀的物品和維修項目。報告稱,建築物內的破壞主要都是破碎的玻璃、門窗以及塗鴉。

在國會大廈的入口,大廈正門上鑲嵌的雙層玻璃窗一側被打碎,另一側則被黑色噴漆塗上了塗鴉。

大廈正門的另一扇也未能倖免於難,雖然沒有完全破碎,卻也被抗議者擊出多道裂紋。

國會大樓內部,但凡是有窗戶的地方,窗戶靠內一側的地面上往往都會摞著一地玻璃碴。因為大門被封堵,眾多抗議者在騷亂當天尋找著窗戶,將玻璃敲碎後翻窗進入國會大樓。

大廳內部供議員們使用的桌子也被抗議者拖了出來,胡亂地堆在地上。

此外,保修單中還提到,國會大廈裡的諸多牆壁、地面還有雕像可能都有受損,需要專業機構進行鑑定和修復。

美國第十二任總統扎卡裡·泰勒的雕像在當天騷亂中濺上了鮮血,目前並不能確定沾染的血跡是抗議者的還是國會警察的。

當天國會大廈警察為驅散抗議人群所使用的胡椒噴霧、催淚瓦斯,以及滅火器殘留物給國會大樓的地板蓋上了一層灰白的粉末。

騷亂過後,國會大廈的一處走廊上留下的一隻口罩。在疫情期間,本次參與抗議的人群大都不支持佩戴口罩,國會警察在維持秩序時為了防止催淚瓦斯和胡椒噴霧的誤傷,大都直接佩戴了防毒面具,所以仍不清楚這隻口罩的主人屬於哪一方。

頗為諷刺的是,在美國國會山經歷混亂的一天後,7日一早,刊登題為《對民主的襲擊》頭版文章的《華盛頓時報》被準時送到了破亂不堪的國會大廈辦公室門外。而這篇頭條報導,講的正是前一天在這裡發生的故事。

足以印證「美國民主的脆弱性」

布拉奇克目前收集的物品包括抗議者攜帶的條幅、標語等。其中大都是關於支持川普言論的口號,諸如「停止偷竊選票!」「川普贏了!」「選舉舞弊」等。

除了這些口號和標語,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國會騷亂當天,抗議人群在國會外的空地上架起了一個木製的絞刑架。絞刑架的套索正對著美國民主制度的象徵——國會大樓。頗有意味的是,搭建絞刑架的是美國人。絞刑架對準的,卻是美國國會大樓。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於1月8日發表的官方聲明(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官方聲明裡,國會山發生的暴力活動被描述為一件足以印證「美國民主脆弱性」的歷史事件,而這些「垃圾」都見證了美國人「反思過去和塑造未來過程中的痛苦和各種可能」。

△6日騷亂暴發當天,抗議民眾與國會大廈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暴力衝突。

相關焦點

  • 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記錄美國民主的脆弱
    來源:海外網國會暴亂後,一位議員在大廳內撿拾遺留物品。(美聯社)海外網1月10日電在當地時間6日的暴亂後,美國國會內外一片狼藉,衝突中留下的標語、垃圾四處可見。據外媒報導,美國史密松學會下屬的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計劃收集這些遺留物,來記錄「美國人製造的變化」以及「美國民主的脆弱」。報導截圖據《每日郵報》9日報導,在暴亂後的第二天,館方人員就抵達了現場,其中一位策展人甚至已經開始「翻找垃圾」。該博物館館長安西婭·哈蒂格發布聲明稱,正在收集國會暴亂後留下的各類物品,還呼籲有能力的人拍下相關物品,並附上介紹發給博物館。
  • 示威者攻佔美國國會 魯哈尼:西方民主「軟弱且脆弱」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侯雅齡】美國部分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大廈引發騷亂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地時間6日批評說,「西方民主軟弱且脆弱」。報導稱,魯哈尼批評說,美國首都發生的暴力事件是川普總統「民粹主義」行動的結果。
  • 【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 在當地時間6日的暴亂後,美國...
    【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 在當地時間6日的暴亂後,美國國會內外一片狼藉,衝突中留下的標語、垃圾四處可見。據外媒報導,美國史密松學會下屬的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計劃收集這些遺留物,來記錄「美國人製造的變化」以及「美國民主的脆弱」。
  • 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 警察局長引咎辭職
    原標題: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記錄美國民主的脆弱海外網1月10日電在當地時間6日的暴亂後,美國國會內外一片狼藉,衝突中留下的標語、垃圾四處可見。據外媒報導,美國史密松學會下屬的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計劃收集這些遺留物,來記錄「美國人製造的變化」以及「美國民主的脆弱」。
  • 國會山被佔領,美國民主怎麼了?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國會山被佔領,美國民主怎麼了?此次美國大選特別是國會大廈事件帶來的亂象和衝擊,令世界看清美式民主的非普適性。  當地時間2021年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發生暴力示威活動,部分示威者衝入國會大廈,不僅導致數名示威者受傷甚至死亡,1名警察受傷不治,百餘名議員落荒而逃,美國首都被迫宵禁,更讓世界再次看到了美國的另一面。
  • 國會大廈——是加拿大人最自豪的價值觀民主與自由
    國會大廈所代表的是加拿大人最自豪的價值觀:民主與自由,它不只是首都渥太華的地標,更是國家的精神地標。 國會大廈位於渥太華河畔的山坡上,居高臨下,1826年英軍初到此地,便選定這塊山坡作據點。國會大廈建於1866年,以競標的方式建成。
  • 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中國網友:百年後將是重點文物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1月6日這一天美國發生了一件震驚全世界的大事。在美國的國會大廈現場爆發了反對選舉結果的衝突事件。大批的反對派衝過了美國國會警察的封鎖,登上了美國國會大廈,進行了大破壞。而當時國會大廈內還正在進行選票的統計工作。
  • 美國國會大廈與「民主燈塔」的雙重陷落
    歷史的弔詭之處正在於此:當年被美國軍民守護、象徵著「合眾而一」的建國理念、被稱為美國人民豐碑的國會山,今天在一夜之間竟然成為一部分怒火中燒的美國人衝擊和破壞的對象。儘管人們早已知悉川普頻繁鼓動支持者阻止國會認證大選結果,儘管華盛頓市長在此前明確發出了安全警示,但當如此真實的衝突和暴力畫面被傳播到全世界時,相信多數人仍然會感到大吃一驚:這還是那個被視為具有高度成熟和穩定的民主制度的美國嗎?顯然,隨著國會大廈一起「陷落」的,是美國一直以來竭力打造的所謂「民主燈塔」。推倒美國「民主燈塔」的首要力量,是與國會山互成犄角的白宮。
  • 美博物館收集國會暴亂遺留物品 抱走佩洛西講臺男子被捕
    在當地時間6日的暴亂後,美國國會內外一片狼藉,衝突中留下的標語、垃圾四處可見。據外媒報導,美國史密松學會下屬的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計劃收集這些遺留物,來記錄「美國人製造的變化」以及「美國民主的脆弱」。
  • 川普支持者攻陷國會,俄媒一語扎心:美國終於實現了「民主」
    【南方+1月7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當地時間 1月6日晚間,大批川普的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大廈,華盛頓特區實施12小時的宵禁。美國國會歷史協會表示,這是自1814年英國軍隊燒毀這座標誌性建築以來,國會大廈遭受破壞性最大的一次襲擊。
  • 《美國國會》:美國國會大廈是如何建成的
    美國國會歷史學家唐納德·A.裡奇在《美國國會》一書中,帶領讀者走到國會山的幕後,去進行一次引人入勝的遊覽:告訴讀者誰是主導國會的人物,分析他們的行為,並將專業的議會語言轉換成平實易懂的日常語言。作者回答了與美國國會相關的各種問題,解釋了各委員會的任務和工作、工作人員和遊說人員的角色、議場程序、會場規則以及聯盟的締結等。
  • 美國歷史博物館計劃收藏國會騷亂垃圾!
    1月10日,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著名國家博物館系統——史密森尼學會表示,他們正在收集這次國會大廈騷亂的傳單、破壞物品以及現場垃圾等,並準備將其收納進美國歷史博物館。  Hartig)發表聲明稱,博物館正在收集這次騷亂的各種物品,工作人員在騷亂發生一天後就去到現場,並進行垃圾收集工作,致力於了解美國人如何做出改變。
  • 當國會山被攻破後 美國媒體終於扭捏地承認美式民主出了問題
    國會當中的抗議者的到處破壞與過去美國支持的那些其他國家所發生的「民主」運動沒有任何區別,而這些現象在美洲,也只有過去美國看不起的那些「流氓國家」才會發生。從1950年以來,拉丁美洲就發生過多達150次政變,抗議活動和暴民暴動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美國是一次不落地進行了幹預和譴責,而今天美國終於是自己露了一回臉。
  •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贏得美國大選 罷免川普呼聲高漲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儘管今天我們的民主遭到了可恥的攻擊,但我們仍向世界展示美國(民主)是由什麼構成。」她還祈禱這一天的暴力成為「美國治癒的頓悟」。不過,不知道佩洛西說這句話時,是否記得在一年多前將香港騷亂稱作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英國《獨立報》稱,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在2020年的總統選舉中獲勝,這是美國現代史經歷了最黑暗一天後的一個「莊嚴結局」。
  • 「國會陷落」戳破美國民主的「濾鏡」
    「友好」對待示威者 美警為何雙重標準6日發生的川普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事件,在震驚世界的同時,也讓很多美國人不禁發問:作為美國最高立法機構的國會,難道是不設防的嗎?那些負責國會安保工作的警察都在幹什麼呢?
  • 就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楊光指出,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強烈反對,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一做法粗暴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公然為香港反對派和激進暴力犯罪分子張目,再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赤裸裸地暴露出美國一些政客的霸道本性和遏制中國發展的醜惡用心。
  • 美媒:全球目睹美國民主至暗時刻
    原標題:美媒:全球目睹美國民主至暗時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美聯社華盛頓1月6日發表題為《混亂、暴力、嘲笑,親川普暴民佔領國會》的報導,報導記述了發生在當日的美國國會山暴力事件。全文摘編如下:「他們在哪?」在幾十名舉著川普大旗在國會大廈到處亂竄和敲門的人群中,一名支持者發問。
  • 「民主燈塔」崩塌,美國危機遠未結束
    美國國會衝擊事件之後,首都華盛頓恢復了表面的平靜,而大選的鬧劇卻遠未謝幕。距新任總統宣誓就職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呼籲川普提前下臺的聲音卻不絕於耳。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盟友也紛紛譴責這場暴亂,美國「民主燈塔」形象正變得黯淡無光。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指出,國會事件反映出美國長期以來的分裂與衰落。美國政治亂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當選總統 暴力衝擊國會令國際社會震驚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消息報導:美國東部時間7日凌晨,歷時近15個小時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會議期間,部分示威者暴力衝進國會大廈導致國會一度休會,震驚國際社會。
  •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強烈譴責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楊光16日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發表談話,對有關做法表示嚴正抗議和強烈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