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可以說是中國的千古奇文!
南梁武帝蕭衍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他收集了王羲之書法中的一批字(傳說是一千個字,但慨文認為不準確),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周興嗣不愧是大文人,他把其中的一千個不重複的字,編纂成文,四字一句,句句有韻,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
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種兒童啟蒙讀物之一,另兩種是《百家姓》和《三字經》。
《千字文》成文以後,被王羲之後代智永所喜,他親筆書寫800份,散發給他人,《千字文》因此流傳。
《千字文》被稱為奇文還因為歷代大書法家多有手書流傳,最早的智永,歷代有歐陽詢、褚遂良、懷素、李陽冰、鮮于樞、趙佶、鮮于樞、趙孟頫、解縉、祝枝山、文徵明、鄧石如、吳昌碩等,當代書法家啟功等也書寫過!
到底《千字文》有什麼魅力呢?今天給大家獻上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完整版和元代趙孟頫的節選版,這二位其實是有血緣關係的,趙孟頫是趙宋宗室後人。
下面呈現的是趙孟頫行書版本。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絹本,縱26.5cm*橫373.4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引首系明代徐霖篆書「松雪千文」四個大字,卷後有元從張雨、趙雍、趙奕、黃公望,明代莫雲卿、張湘詹景鳳、徐霖等眾人跋文。
有「嘉慶御覽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趙孟頫酷愛以千字文為習字素材,他曾在一卷千字文中自題云:「僕二十年來,寫千字文以百數」足見共學書之勤奮。本卷是其晚年書寫的一件千字文,先是楷書,後漸舒展為行書。
宋徽宗趙佶也是《千字文》的愛好者,他也有好幾個版本的真跡流傳下來,這裡呈現的是他的瘦金體《千字文》完整版。這個真跡保存在上海博物館,是館內的鎮館之寶之一。
宋徽宗趙佶此人,本來沒有他的皇位,他哥哥宋哲宗,在位沒幾年就薨了,但沒有兒子,怎麼辦,就選了趙佶當皇帝。
當時,大家也是覺得趙佶聰明伶俐,在寫字、畫畫、彈琴吹管各方面都堪稱天才,而且,和大宋當時的各大文人墨客都關係相處的非常好,包括蘇東坡和蘇轍,我國最牛逼的足球明星高俅就是蘇轍送給趙佶的。
在宋朝時文人地位高絕,趙佶與大宋的文人能夠打成一片,大家覺得他當皇帝靠譜,於是順理成章的即位登基了!
可幹上皇帝後,趙佶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天賦真的發揮出來了,他的工筆花鳥,在哪個年代可以說舉世無雙,甚至同時代歐洲人,也難以匹敵。他自創的瘦金體書法更是讓他成為一代宗師,要知道中國書法幾千年,能夠自創書體流傳下來的,可就那幾位大師。
但遺憾的是,人的天分畢竟有限,趙佶的聰明天賦發揮到藝術上了,治國方面就不行了!
好了,這就承上瘦金體《千字文》,大家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