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大家紛紛抄寫的千古奇文有何魅力?趙孟頫、宋徽宗真跡完整版

2020-10-03 慨文

千字文可以說是中國的千古奇文!

南梁武帝蕭衍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他收集了王羲之書法中的一批字(傳說是一千個字,但慨文認為不準確),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周興嗣不愧是大文人,他把其中的一千個不重複的字,編纂成文,四字一句,句句有韻,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


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種兒童啟蒙讀物之一,另兩種是《百家姓》和《三字經》。

《千字文》成文以後,被王羲之後代智永所喜,他親筆書寫800份,散發給他人,《千字文》因此流傳。

《千字文》被稱為奇文還因為歷代大書法家多有手書流傳,最早的智永,歷代有歐陽詢、褚遂良、懷素、李陽冰、鮮于樞、趙佶、鮮于樞、趙孟頫、解縉、祝枝山、文徵明、鄧石如、吳昌碩等,當代書法家啟功等也書寫過!

到底《千字文》有什麼魅力呢?今天給大家獻上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完整版和元代趙孟頫的節選版,這二位其實是有血緣關係的,趙孟頫是趙宋宗室後人。

下面呈現的是趙孟頫行書版本。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絹本,縱26.5cm*橫373.4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引首系明代徐霖篆書「松雪千文」四個大字,卷後有元從張雨、趙雍、趙奕、黃公望,明代莫雲卿、張湘詹景鳳、徐霖等眾人跋文。


有「嘉慶御覽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趙孟頫酷愛以千字文為習字素材,他曾在一卷千字文中自題云:「僕二十年來,寫千字文以百數」足見共學書之勤奮。本卷是其晚年書寫的一件千字文,先是楷書,後漸舒展為行書。


























宋徽宗趙佶也是《千字文》的愛好者,他也有好幾個版本的真跡流傳下來,這裡呈現的是他的瘦金體《千字文》完整版。這個真跡保存在上海博物館,是館內的鎮館之寶之一。

宋徽宗趙佶此人,本來沒有他的皇位,他哥哥宋哲宗,在位沒幾年就薨了,但沒有兒子,怎麼辦,就選了趙佶當皇帝。


當時,大家也是覺得趙佶聰明伶俐,在寫字、畫畫、彈琴吹管各方面都堪稱天才,而且,和大宋當時的各大文人墨客都關係相處的非常好,包括蘇東坡和蘇轍,我國最牛逼的足球明星高俅就是蘇轍送給趙佶的。

在宋朝時文人地位高絕,趙佶與大宋的文人能夠打成一片,大家覺得他當皇帝靠譜,於是順理成章的即位登基了!

可幹上皇帝後,趙佶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天賦真的發揮出來了,他的工筆花鳥,在哪個年代可以說舉世無雙,甚至同時代歐洲人,也難以匹敵。他自創的瘦金體書法更是讓他成為一代宗師,要知道中國書法幾千年,能夠自創書體流傳下來的,可就那幾位大師。


但遺憾的是,人的天分畢竟有限,趙佶的聰明天賦發揮到藝術上了,治國方面就不行了!

好了,這就承上瘦金體《千字文》,大家收藏起來吧!



























相關焦點

  • 歷代大家紛紛抄寫的千古奇文有何魅力?趙孟、宋徽宗真跡完整版
    千字文可以說是中國的千古奇文!南梁武帝蕭衍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他收集了王羲之書法中的一批字(傳說是一千個字,但慨文認為不準確),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千字文》被稱為奇文還因為歷代大書法家多有手書流傳,最早的智永,歷代有歐陽詢、褚遂良、懷素、李陽冰、鮮于樞、趙佶、鮮于樞、趙孟、解縉、祝枝山、文徵明、鄧石如、吳昌碩等,當代書法家啟功等也書寫過!到底《千字文》有什麼魅力呢?
  • 宋徽宗真跡《鴝鵒圖》將首次對外展出(圖)
    宋徽宗真跡《鴝鵒圖》將首次對外展出(圖) 2014-12-16 08:21:32其中,江蘇地區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件宋徽宗真跡《鴝鵒圖》,系清宮舊藏,此次將首次對外展出。 通訊員 崔小英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鴝鵒圖》是龐氏最重要的收藏品之一  熟悉二十世紀中國書畫收藏史的人都知道,龐萊臣是二十世紀中國最著名的書畫收藏大家,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書畫收藏家」。
  • 宋徽宗的草書有多厲害?1000年來未逢對手,與懷素不相上下
    縱觀歷代的書法家,幾乎都是身居高位者,或者普通的士大夫群體,我們幾乎找不出一個平民的書法家,因為書法本來就是貴族藝術,普通的平民解決溫飽尚且不易,又何談藝術呢?首先他是一位收藏家,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歷代名帖,上面都有徽宗皇帝的鑑賞印,並且他主持編修的《宣和畫譜》與《宣和書譜》乃是後人參閱的經典書畫理論著作。此外他在建築上、音律上也極有造詣,我們不多談。
  • 宋徽宗的草書有多厲害?1000年來幾乎無人能及,與懷素不相上下!
    縱觀歷代的書法家,幾乎都是身居高位者,或者普通的士大夫群體,我們幾乎找不出一個平民的書法家,因為書法本來就是貴族藝術,普通的平民解決溫飽尚且不易,又何談藝術呢?宋徽宗是以喜歡藝術而亡了國,甚至人們因為讚賞他的藝術,而往往能夠原諒他的「亡國」,那麼宋徽宗的藝術究竟有多厲害呢?首先他是一位收藏家,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歷代名帖,上面都有徽宗皇帝的鑑賞印,並且他主持編修的《宣和畫譜》與《宣和書譜》乃是後人參閱的經典書畫理論著作。此外他在建築上、音律上也極有造詣,我們不多談。
  • 歷代書法名家《千字文》大比拼,你最喜歡哪家?
    自有《千字文》以來,歷代書家紛紛書寫和臨摹,無不盡思其妙。為何他們如此偏愛《千字文》呢?其實,《千字文》是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一千個字寫下來,功力盡顯。除此之外,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
  • 趙孟頫存世真跡到底有幾幅
    近日,「趙孟頫書畫特展」刷了屏  趙孟頫存世真跡到底有幾幅    ▲正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的趙孟頫小楷採神圖跋冊頁。同時展出的相關展品包括鮮于樞、錢選、黃公望、吳鎮、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作品,這其中有來自趙孟頫「朋友圈」的手筆,也有受其藝術影響的後人創作。展覽分為兩期,10月下旬起更換第二期展品,大體呈現出趙孟頫書畫藝術的淵源、成就以及影響,可謂前所未有的趙孟頫書畫大展,將持續至12月5日結束。
  • 宋徽宗酒後寫的一件草書,堪稱鐵畫銀鉤,不愧是國寶級書法!
    在這被禁止出境的百餘件歷代文物當中,有一件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的宋代書法,此作筆筆如刀、字字如劍,看完令人震撼不已!此作如同鐵畫銀鉤,看完令人讚嘆不已這件作品就是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此作乃是宋徽宗40歲酒後所寫,如今乃是國寶級書法!
  • 趙孟頫《玄都壇歌》,趙書晚年代表作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 日本博物館珍藏趙孟頫書法真跡,小楷堪比《靈飛經》,字跡真美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趙孟頫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珍藏在日本的博物館。
  • 千古皇帝宋徽宗,誰與爭鋒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才藝超群的宋徽宗偏偏被後人貼上這樣諷刺意味的標籤,然後除了這句話,似乎也沒有什麼詞更好的凸顯宋薇宗的才藝。特別是書法上的造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瘦金體,讓多少書法愛好者痴迷崇拜,當代啟功大師,其啟體很大程度上也是學習借鑑宋徽宗,可見宋徽宗書法的影響力。
  • 歷代10大書法家書《金剛經》
    自古至今有不少書法名家寫過《金剛經》,讓我們能在品鑑《金剛經》的空的智慧的同時,欣賞歷代大家寫經的書法名帖。 1.《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云何應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亂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靜?這其實是所有的科學想要解決的人類的終極問題,是需要每一個人都好好想一想的。2.
  • 歷代10大書法家書《金剛經》
    自古至今有不少書法名家寫過《金剛經》,讓我們能在品鑑《金剛經》的空的智慧的同時,欣賞歷代大家寫經的書法名帖。此為唐代行書碑刻。唐元序集王羲之書。該碑石久佚,拓本傳世很少,以明南子興藏拓本最佳。現藏故宮博物院。▲《集王羲之書金剛經》局部
  • 絕代伉儷:管夫人一首詩,讓50歲的趙孟頫斷了納妾心,賞書畫真跡
    管夫人一首千古《我儂詞》,斷了趙孟頫納妾心 《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 宋徽宗真跡 3.2億
    宋徽宗臨唐僧懷素聖母帖記者遊順然/攝影  一件打著「清宮舊藏」名號的宋徽宗臨懷素聖母帖,昨天現身臺北,即將在下月二十日進軍香港拍賣市場,起標價為三億兩千萬元臺幣。 1949年,一位國民黨大老將宋徽宗「臨懷素聖母帖」攜至臺灣。
  • 「稀世珍耳」 宋徽宗《花鳥蟲十景圖》真跡 全球首見
    「乾隆私藏」稀世珍耳 宋徽宗《花鳥蟲十景圖》真跡,宣和原裱,宋絹設色本,縱27.2釐米,橫280.2釐米,紫聖林衡藏卷後跋文一,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宋徽宗佛陀真骨舍利 十大名畫 蘭亭序真跡紫聖林衡藏世界超級巨星,頂級鑑藏大家 紫聖林衡
  • 宋徽宗書法真跡明起展出
    本報訊(記者劉冕)宋徽宗趙佶的行書《敕蔡行手卷》、元代趙孟頫的《歸去來辭卷》、乾隆皇帝的《立秋一律書軸》等數十件常年「養在深閨」的國寶級書畫作品,明起首次京城秀,將宋元明清歷代墨寶代表一網打盡。展品雖不多,但件件堪稱國寶,兩幅宋徽宗親筆將攜手展出。其中行書《敕蔡行手卷》是宋徽宗不準蔡行辭去領殿中省之職所頒布的敕書。
  • 趙孟頫的大楷《四時讀書樂》
    來源   中國書法從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後,有一本字帖在民間非常的流行,它既不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也不是歐陽詢的《九成宮》,而是一本署名趙孟頫的大楷《四時讀書樂》。其實只要看過幾本趙孟頫的字帖,就很容易做出一個判斷:它很像趙孟頫,但絕對不是趙孟頫。應該是後人寫的這本字帖,假託趙的大名。在清朝,有一陣子成親王的名氣很大,於是這本字帖的署名就成了成親王
  • 絕代伉儷:管夫人一首詩,讓50歲的趙孟頫斷了納妾心,賞書畫真跡
    管夫人一首千古《我儂詞》,斷了趙孟頫納妾心《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 秦孝公的「求賢令」,何以堪稱「千古第一奇文」!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很多豪傑都發布過求賢令,比如大名鼎鼎的曹操的「唯才是舉」,而數千年來,號稱「千古第一奇文」的求賢令,卻是秦孝公所頒布的。想當初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接位子的時候,秦國大概是這個模樣:連年徵戰,士兵打疲了,缺乏軍糧武器,百姓難以為生,紛紛逃往他國,國內的士族之間內鬥不斷,為平息戰事國家不得不將城池送給魏國,同時天下第一強國魏國還不斷生事,意圖聯合諸國瓜分大秦,如此形勢,大秦不得不變法,不變就要亡國!
  • 一國寶畫五頭老牛,仿作被日本人當真跡,專家:真跡永遠都在中國
    題記:這是一幅宰相畫家的傳世孤品,雖然被歷代藏家視若珍寶,它卻幾經戰火和流亡。幸運的是,那五隻溫厚而倔強的黃牛,在經歷了1200多年的歲月風霜後,依然生動傳神、光彩奪目,令人嘆為觀止。圍繞這件國寶的,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和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