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生前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獎項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尤愛其散文。在林清玄的創作生涯中,散文居多,特別是十本「菩提」系列,震撼文壇。其散文樸素自然、溫潤細膩、清新浪漫,不特染華麗之辭藻,也不故設明顯之修辭,卻有著令人平心靜氣的「魔力」。讀其文字,猶如一泓清泉潺潺流過心田,伴隨著花鳥蟲魚對生命和詩意的禮讚;伴隨著檀香和禪音;伴隨著樸實而又深邃的人生智慧,在我們被膨脹的世俗利益佔滿的心田上開出一叢清麗的百合花。
林清玄的散文渾然天成,若僅為分析其遣詞造句,辭藻修辭,就似把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敲碎了來賞析,得不嘗失。另外,林清玄的散文重文意而輕結構,單獨分析字詞無疑會捨本逐末。不過,一個作家筆耕數十載,再怎麼自由也有其獨特的「弦韻」。為此,我謹以一個讀者的視角,用我的閱讀體會,來輕輕「彈一彈」林清玄先生的「清弦」,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帶給我們的玄妙之音。
崇尚自然,尊重生命
在林清玄的筆下,所有的樹、鳥、花、草都是有靈性的,每一個生命自有其獨特的靈魂,它們有個性,它們懂生活。於是,在他的筆下,「這樹見過溫柔的月光,看過漂流的白雲,聽過悠揚的鳥聲」;於是,在他的筆下,「雄孔雀喜歡獨自開屏跳舞,公黃鶯只是喜歡唱歌,它們心裡自有神秘與美麗的國度」;於是,在他的筆下,「『無花堪比倫』的曇花吐出了美麗的網,絆住我們的眼睛,使我們一秒也不捨得移開」;於是,在他的筆下,「草上有珍珠宮殿,萬蟻留戀其間,品嘗到青菜最甘美的滋味,仿佛山上的青翠與流雲一起來拜訪了我們。」生命在林清玄的世界裡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再細微的、再輕卑的存在都蘊含著自然界一個原始的真理,而林清玄用他的妙手捕捉到了並優雅地將之彈奏出來。
質樸升華,典雅浪漫
「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地烤起來聽……」林清玄的散文語言有種浪漫的氣息,儘管文字樸實無華,沒有過多地修飾,但是讀後縈繞在內心深處的那種優雅脫俗的浪漫讓人印象頗深。「第一次與美相逢,我還是少不經事的少年,美便會與我會面,點頭,微笑,錯身,如翼飛入花叢,逸失於天空。多年以後,我們已識得門外的青草,品過甜美沁人的氣息,聽過深深嘆息的聲音,走過黑暗中長路點燃的燈光,這時又與美相會,心裡的火被點燃、心裡的水起波瀾,從最深的地方傳來一聲驚呼:「呀!我認得你!」那像是一隻蝴蝶與一朵白玫瑰的相遇!讀來讓人心嚮往之。「呀!我認得你!」原來浪漫還有這樣清新質樸的表達方式。
參禪悟道,睿智人生
林清玄的散文裡氤氳著禪寺的味道。他32歲遇見佛法,高規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35歲出山,四處參學。修禪的所思所悟在他的散文裡得以體現。「這苦諦的人生呀!不管透過什麼,透過靈命雙修或透過燈紅酒綠;不管走過什麼,走過權勢名利或走過潦倒暗淡;不管穿過什麼,穿過文史哲學或穿過酒色財氣,人生本質的苦都不會改變,在棚架裡的苦瓜,放在富豪的餐宴與魚翅燕窩同席,或放在窮人的飯桌,與鹹菜豆腐共枕,滋味都是一樣的苦呀!」林清玄在散文裡說禪參禪,目的是抵達一種神思而不是沉思。神思不是呆若木雞,是在起心動念時靜觀,意念穿到高高的天空與深處的海底,他不逐取、不隨念,也不追索。他說:「我們在生命中的沉思,就如小魚對大海的沉思,大海太蒼茫、太廣,人生太複雜、太幽渺,放下吧!」
虛實相襯,交映生輝
林清玄善於從細微的事態變化中得出大的人生見地,這在他的散文裡非常常見,或許可以說,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支撐了他的散文。我覺得麵包皮是很美味的食物,常拿出來與朋友分享。有的朋友非常喜悅,有的朋友並不喜歡。於是他說:「我們一直在尋找知味的人,來分享我們生命中的種種體會,這種體會有時是來自大的震懾,有時是來自一片小小的麵包皮。可惜知味的人難覓,大部分的苦樂我們都要獨自品嘗。」由麵包皮上升到人生苦樂,由喜愛上升到知味,與知味的人分享人生苦樂,意味著對那些不知味的人不必強求。虛實結合,融為一體,既抽象又具象,既出塵又入世,就這麼在理想和現實中自由轉換,讓人感覺虛實其實是一體的,有著共同的特質,並無太大隔隙。能看到虛中的實,又能看到實中的虛, 這難道不是通靈嗎?
柔中帶剛,剛柔並濟
林清玄說,「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林清玄散文中的語言無疑是柔軟的,可並不像安意如或白落梅那樣柔美,他的語言柔中帶剛。如,他的散文中常見充滿力量的排比句:散步時看見一朵花,時光靜止。藍天飛過飛機,留下飛機雲,時光靜止。與人相會,驚鴻一瞥,時光靜止。看到孩子安甜的睡姿,童顏無染,時光靜止。分句最後的四字短小精悍,使句子戛然而止帶有力量,每句一重複也使整個排比句整齊有力。再如:「我說不動的山,也說流動的雲;我說不變的芒草,也說無常的芒花;我說歡愉的短暫,也說憂傷的恆久……」每一小分句內各設一組矛盾,句式一致,組合起來,顯得靈動而勁道。除了排比句,林清玄的散文語言中字詞的斟酌也使句子柔中帶剛,並有化簡生繁的奇妙作用。「這顆罕見的山茶花已經有七百多歲了,開起花來是紅火燎原,同時又上萬朵山茶盛放,春風一吹,紅瓣如雨。」長短句結合,具有音韻之美,「春風一吹,紅瓣如雨」。戛然而止,言盡而意無窮,字詞精練,意境留給讀者自行想像,可謂餘音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