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異代新聲」馬華文學與文化研究生研討會24至25日在臺北舉辦。為期2天的會議,共邀20餘位來自海峽兩岸及馬來西亞的碩士、博士生發表論文並參與講評。
馬華文學,指馬來西亞華文文學,泛指馬來西亞以華文寫作的文學作品,亦指「馬來西亞華人文學」或「華裔馬來西亞文學」,但作家不限於華人。
研討會由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辦。主辦方稱,會議旨在推動馬華文學在年輕一代中的影響,鼓勵他們就馬華文學的研究發出「新聲」。
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知名馬華作家黃錦樹表示,從歷史上看,馬華文學肇始於中國文學革命,同時又受到地緣政治的直接影響。「華文教育斷掉,東南亞國家的華文文學發展就斷掉了,像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都經歷過。」
他還指出,馬來西亞本土的馬華文學、在臺灣發展的馬華文學與受大陸影響的馬華文學,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面貌,很難概括馬華文學的共同特色。此次相隔近20年後,可以再度在臺灣參加有關於馬華文學的研討會,看到來自各地的年輕人參與研討,「覺得很好」。
臺灣交通大學外文系教授林建國指出,年輕學者對馬華文學的研究提出不少新的角度,有的已不局限在文學領域,更擴展到大的文化範疇。
研討會上,年輕學者就馬華文學的文本意象、馬共小說、馬來西亞華人的民族認同變化等議題發表論文。也有不少學者對黃錦樹、馬華作家黎紫書的作品等進行分析解讀。
來自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的王璇表示,馬華文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兩岸和馬來西亞都有關注度,廣東、福建等大陸南方省市的高校,都有相關學者研究馬華文學及相關領域。
此外,臺灣「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馬來西亞旅臺作家李有成在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概括介紹種族政治下馬華文學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