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建築藝術及其對城市建築的影響,值得一看漲知識

2020-12-04 折現浪漫芮美

我們知道哥德式建築有著很強的宗教風格,它是11世紀下半葉從法國開始起源的,在隨後的兩個世界開始在整個的歐洲開始流行。雖然哥德式建築有著很強的宗教風格,但是因為這種建築風格太流行了,後來也影響到了民間的建築。  哥特原來是一個日耳曼民族,它本身的作用是不雅的,甚至是粗俗的意思。理由是文化復興時期以後的歐洲人,有了文藝復興的啟蒙,有了對人文主義的嚮往,所以就厭惡中世界宗教統治的黑暗,就給了他們一個哥特的名字,是鄙視其文化特點。人們把中世紀的建築也稱為哥德式建築,只是文化復興以後這種建築慢慢的失去了其本來應該有的功能,它成了 它已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和新的人群集散地,成為市民大會堂、公共禮堂。在宗教節日時,教堂往往成為熱鬧的賽會場地。

  哥德式建築往往有著自己鮮明的藝術特點和藝術風格。它們空靈、高聳入雲、尖銳;它們的牆體是高聳的,是斜撐技術的一個突出表現。那種空靈入雲的外貌特點是其基督教精神的完美體現和最好詮釋。  它似乎告訴了人們從人間可以直達天堂,可以用這一世的修行換來入天堂的資格。哥德式建築的玻璃是花窗玻璃,而且上面往往有代表其宗教風格的聖經故事。這其中有一些具備代表風格的建築物,比如: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如圖一)、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和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等。哥德式建築從外觀上來說是高而直的,有一個高聳的尖塔,所有的建築元素都是以尖拱、尖劵、尖頂構成的,這整體上就給人一種宗教力量超凡脫俗的感覺。另外,從哥德式建築的內部構成上來說,它的中廳是也和外形一樣,是又長又窄的。教堂內部的結構是框架式的,給人一種空靈感,它的內部構造也和外形一樣,是為了讓空間更大更空靈,表達了人們對天堂的嚮往。那些室內的大柱子也是做成了束狀的,它們從地面直達頂棚,充滿了宗教意味,人們會感覺這些柱子像從天堂照裡照向人世間的光一樣,引導著人們走向天堂的幸福世界。

  哥德式建築因為其風格的獨特對世界範圍內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管是中國、歐洲還是其他地方,都可以見到很多有明顯的哥德式風格的城市建築。哥德式建築對後來建築的影響大概可以分兩個大類,一個是教堂一個是普通建築。就教堂來說,它的模仿性更強,有的直接是另一個哥德式教堂的複製品;另一種就是普通建築,它對哥德式建築營養的吸收更多的表示為技術層面和審美的層面。  中國的「石室」是我國建築受哥德式建築風格最明顯的例子。我國的石室位於廣東省越秀山,它所有的建築主要材質都是由純花崗石構成的,所以我們稱它為「石室」。「石室」本身也是一座教堂,它的設計和建築風格是模仿巴黎聖母院的,高58.8米,南北長78.69米,東西寬35米,整個建築氣勢恢宏,結構宏大。這是最大的一個哥德式教堂,也是中國的哥德式建築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座。

  除了這種直接模仿歐洲哥德式建築的宗教建築之外,其實現代的城市建築還有很多深受哥德式建築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的體現在建築風格上,有的體現在審美追求上。因為統一的風格會形成一個城市自己的獨特文化,如果這種文化有很強的影響力,那麼它的影響必將是源遠流長的。現代建築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它更追求多元化的發展,擺脫傳統的枷鎖,追求個人化的風格。1928,每個國家都參出自己的建築師去參加「國際現代建築會議」,人們在會議上交流各自己的城市建築經驗。總體來說,現代建築有著自己的一些總體特點,比如說它更注重的是建築的居住功能,設計的主要出發點就是建築的功能性,而不是像哥德式建築一樣,注重的是建築的宗教功能。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現代性的建築上面找到一些哥德式建築的影響。比如說北京的國貿很多建築出現了幕牆建築,這種建築就吸取了很多哥德式建築的營養。比如說哥德式建築是由骨架劵而成的拱頂,所以這種結構不但節約了建築成本,而且讓拱頂的結構性更強,總體的厚度減小,拱頂本身的承重就減少很大,不知不覺之間就增強了建築的堅固性。這種簡單而實用性的拱頂技術在國貿的建築群中就得到了很大的應用。其實不但是在國貿,在上海的徐家匯的很多商業寫字樓中,也採用了這種拱形結構,這些都是哥德式建築給現代建築重要的影響。  同時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也對現代城市建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飛扶壁是哥德式建築在結構上很有藝術性的一點,它利用飛劵把牆壁所要承重的一部分傳達到承重能力更強的遠端墩柱上。由於牆壁沒有那麼多的承重壓力,就可以解放出來,進行更為美觀的設計。這一技術對現代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現代建築中牆壁可以開很多窗戶,甚至可以一面牆壁沒有太多牆體,而大面積的用玻璃構成,這不得不說是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技術帶給我們的諸多便利。

相關焦點

  • 西方建築,什麼是哥德式建築?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上圖-《亞琛祭壇》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 從哥德式建築看宗教藝術的審美
    每個時代都有代表自己最高藝術成就的藝術風格,對於中世紀來說,哥德式藝術無疑是最傑出的代表。哥德式藝術風格首先是在建築上流行開來的,這一建築風格的興起,與基督教的興盛是同根相連的,尤其是與教堂的興起密切相關,典型的哥德式建築一般都是教堂建築,如巴黎聖母院、米蘭大教堂等等。哥德式建築風格之所以能夠取代先前的羅馬式建築風格,最終是根源於宗教的需要。
  • 哥德式建築的簡介
    哥德式建築,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
  • 【248】 簡述哥德式建築的特點及其代表建築
    本公眾號以從古到今的時間軸進行更新,考研考教師的小夥伴們快快關注起來哦,筆芯♥哥德式建築又被稱為「蠻人的藝術」,廣泛採用尖券助拱,豎柱長,輕盈纖細,因為牆體較薄,為了保證牢固性,在牆體外側增加飛扶壁,使建築形成了一種向上的動勢,給人高聳挺拔之感。
  • 2010年建築師:哥德式建築知識介紹
    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德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法國蘭斯主教堂的飛扶壁結構示意  哥德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特藝術」這一名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哥特人(Goths)創造的藝術 ,這種說法 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16世紀 ,「藝術史之父 」喬治 ·瓦薩 裡 (GiorgioVasari)在其著述中,首次使用 「哥德式」 (Gothic)這一名稱 。從瓦薩裡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這種高聳的、有著誇張高度的建築充滿了厭惡 。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哥德式建築 關鍵詞: 高聳入雲 尖頂 飛扶壁神權時代,「升天」是全民的追逐,想要升天自然是因為離上帝越近越好。因此,哥德式建築也要造的越高越好,畢竟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技術探討】哥德式建築概述
    ——蘇聯美學家  尤裡·鮑列夫一、哥德式建築簡述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介於羅馬式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的建築風格。其影響領域極其廣闊,北起斯堪的納維,東抵波蘭,南到拉丁地區,直至賽普勒斯和羅得島。
  • 西方哥德式建築藝術賞析——崇高神秘的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建築是建築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標誌著人類藝術文化和建築物構築水平上升至一個新的階段。哥德式建築的典型類型是哥德式教堂。12世紀哥特教堂最先出現在法國,後逐漸遍及歐洲。與莊嚴靜穆的古希臘神廟不同,哥德式教堂顯示出一種神秘崇高的氣氛,其藝術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創造性的結構技術。哥德式建築使用骨架券作為拱頂的承重構件結構,側廊屋頂上暴露的一條條「飛扶壁」將中庭拱肋的側推力傳到一片片橫墩上,使用二圓心的尖券和尖拱使不同跨度的券和拱一樣高,進深一致,造出整齊、單純、統一的空間。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德國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形成從時間上來講,遠遠早於我們上次講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但是哥德式建築斷斷續續持續了8個多世紀的時間。為什麼哥德式的建築會出現呢?我們來捋一捋當時法國的背景,12世紀的法國已經不是領主割據一方沒事兒就打仗的年代了。
  • 什麼是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
    一定時代的藝術是一定時代人們的現實生活的反映,它表現了一定的階級的思想感情。建築同樣也是如此。建築不僅是為了居住,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時代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羅馬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_建設工程教育網
    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德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法國蘭斯主教堂的飛扶壁結構示意  哥德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
  • 西歐各國中世紀時期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發展以及典型代表
    上篇文章中我們大致介紹了一下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哥德式風格將西歐中世紀的建築藝術推向了頂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西歐各國哥德式建築的發展以及有哪些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首先誕生在法國,法國在中世紀盛期的西歐文化發展中,一直居於領先地位。
  • 浪漫主義思潮下哥德式建築的復興
    浪漫主義思潮下哥德式建築的復興  浪漫主義起源於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意思是「傳奇」或「小說」)一詞,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手法之一,在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一種藝術思潮,流行於歐洲文學藝術領域。
  • 巴黎聖母院,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德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德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哥德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
  • 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今天的文章是《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我們現在買房子,住小區,選擇都非常多樣化了,現在很多樓盤的設計非常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不僅通過住宅我們那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現在我們去旅遊,尤其是國內外的建築,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歐洲有一種類型的建築,十分宏偉壯觀,而且還相當具有特色,我們一看這建築就知道是哥德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特點是什麼?代表建築有哪些?
    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哥德式建築。一、什麼是哥德式建築哥特(Gothic),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5-15世紀)的藝術風格。這個詞原指公元3-5世紀侵略義大利並瓦解羅馬帝國的德國哥特族人。15世紀,義大利人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振興古羅馬文化。
  • 關於歌德與建築藝術的事
    就連當時歐洲最熱衷於哥德式復興的英國,也不曾有人寫過如此讚美哥德式的文字。從哥德式建築中看出和諧與比例,看出美,「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是歌德的榮耀」[6]。這種對於偉大藝術作品的驚奇感和精神體驗,來源於年輕詩人對藝術的熱情,來源於他面對作品的直覺觀察,並非來源於建築理論傳統或專業訓練。另一方面,從該文內容來看,歌德對傳統建築理論和當代建築思潮是十分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