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最近刊發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精準扶貧東風勁 自強奮鬥拔窮根》介紹了寧夏農村昔日的特困戶馬天志借著精準扶貧的東風,苦幹實幹,不但擺脫了貧困,還成為十裡八鄉奔小康路上的「致富帶頭人」的先進事跡,再一次證明精準扶貧在「準」字上下功夫的關鍵所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扶貧相關的優惠政策惠及了千千萬萬個曾經貧困的家庭,但是,每一個貧困家庭貧困的原因又不盡相同。由此,不僅需要各級扶貧幫困部門在政策上發力、把各項措施實施到位,更需要「因戶施策」,在「準」字上破題。以馬天志為例,他家的貧困主要是子女身體殘障的拖累加上缺乏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所致。因此,有關部門不但為他安排了養殖業的「貼息貸款」,還幫助他制定了明確的脫貧發展目標,並且把他的女兒送到關愛殘障人士的專門學校學習,在「教育扶貧」上做足了文章。「物質扶貧」與「精神幫扶」的雙向發力,加上馬天志自己的不懈努力,讓他終於過上了「有車有房、全家團結一心奔小康」的好日子。這印證了精「準」扶貧中,有的放矢的靶向關係。
一個「準」字,不僅實現了「對症下藥」的幫扶脫貧目的,還從精神層面上激發了馬天志回報社會和鄉親們的樸素、向上情感。
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脫貧攻堅最後衝刺的「馬天志們"憑藉精「準」扶貧的東風,因地制宜,因風而起,湧現出更多自強奮鬥拔窮根的實踐者、受益者和創新者。(央廣評論員 郭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