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小提琴
5月北京,尤是乍暖還寒的季節,在經歷了2011年拍賣市場的相對低谷後,各界對2012年春拍都有著很多的期許。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投資政策指向尚未明確、傳統投資收藏品類出現價格預期真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本年度春拍的表現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投資收藏界的繁榮程度。就在此時,我們欣喜的發現,作為國際收藏市場中四大品類之一的古典珍品樂器——義大利古典小提琴,已悄然登陸國內拍賣市場,而且是首次以拍賣專場的形式,這無疑將為本年度的春季拍賣市場提供更多國際化的元素,並將為日趨理性平淡的市場注入更多的興奮點。
本次拍賣的亮點
本次保利春拍的小提琴專場是國內拍賣史上首次以專場形式進行古典小提琴的拍賣,展出和參拍的作品皆為義大利及法國名師製作,其中不乏有著義大利三大傳統制琴家族美譽的格利亞奴家族初代家長——亞歷山德羅•格利亞奴(Alessandro GAGLIANO)及其長子,開創了格利亞奴家族全盛時期的名師——蓋塔諾•格利亞奴(Gaetano Januarius GAGLIANO),以及繼承其家族優秀傳統,獲得過撒丁王國首相勳章的——約瑟夫•格利亞奴(Joseph GAGLIANO)所制的三把提琴;也有帕格尼尼的御用制琴師,被譽為18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制琴大師——讓•巴普蒂斯特•魏友枚(Jean Baptiste VUILLAUME)製作的提琴;還有另一位來自義大利三大傳統制琴家族瓜達尼尼家族19世紀的中堅人物——弗朗西斯科•瓜達尼尼(Francesco GUADAGNINI)的作品。
同時為了滿足中國小提琴獨奏音樂家的需求,本次拍賣亦將推出5~6把活躍於世界各國樂團的演奏用琴,其兼具優質音色與收藏價值的特性,和相比17世紀古典小提琴更易承受的價格,將成為優秀演奏家們演出的最佳伴侶和收藏的無上之選。
同時,為了更好的展現古典小提琴的魅力,本次配合保利春拍古典小提琴專場拍賣會的展出,拍賣會的組織方金色池塘文化(GPMC Ltd。)和斯特拉迪瓦裡工房(Stradivari House International Ltd。)特別提供了來自古典小提琴三傑中——「小提琴之神」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Antonio STRADIVARI)和「鬼才」巴託洛繆•久澤佩•瓜奈裡(Bartolomeo Giuseppe GUARNERIdel Gesu)的兩把名琴在拍賣前活動中展出,並邀請了國際著名小提琴家進行試琴演出。能夠親耳聽到這兩把國際市場的估值都超過了五千萬元人民幣的名琴在演奏家的手中變換出華麗美妙的樂章,對於收藏家和觀眾們都將是一場彌足珍貴的視聽盛宴。
本次拍賣預計於6月4日進行,並計劃在5月30日至6拍賣前日於農展館保利拍賣春季預展會場進行預展。主辦方保利拍賣和金色池塘文化將於5月20日在保利大廈藝術博物館舉行媒體發布會,屆時本次參拍的名琴和上文提到兩把世界級名琴都將亮相,供中國收藏界和藝術界人士一睹其風採。
古典小提琴的藝術價值
眾所周知,有著『樂器王后』美稱的小提琴,作為弦樂器的核心樂器,以其寬廣的音域、豐富的表現力一直以來活躍在獨奏、協奏、交響等音樂載體中,並孕育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和眾多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而承載著這一切的小提琴樂器本身,也在歲月的淘礪中,結出了璀璨的藝術果實。
提及古典小提琴(Classic/Rare/Old Violin)的製作傳統,必須要從義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納城(Cremona)說起,作為世界公認的小提琴發源地,克雷莫納從16世紀中葉開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湧現了一批堪稱神工巧匠的提琴製作大師及制琴師家族,從被譽為『小提琴三傑』的『現代小提琴之父』的尼古拉•阿瑪蒂(Nicola AMATI, 1596-1684)、『提琴之神、最偉大的小提琴製作大師』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以及『小提琴鬼才』巴託洛繆•玖澤佩•瓜奈裡(Bartolomeo GiuseppeGUARNERI『del Gesu』 ,1698-1744,到瓜達尼尼家族(TheGuadagnini’s),加裡亞諾家族(The Gagliano’s)等。他們的活躍,使得小提琴製作作為一門技術和藝術從克雷莫納迅速傳播到義大利全境,並對奧地利、德國、法國等諸多歐洲國家的音樂藝術創作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從而一舉奠定了小提琴作為弦樂中心樂器的地位。
正如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所說:「克雷莫納的小提琴開啟了歐洲音樂的一個時代」,而使古典小提琴成為一個收藏品類而舉世聞名的,也恰恰就是這位帕格尼尼。
古典小提琴的收藏歷史
在帕格尼尼之前,義大利的貴族們如翡冷翠的美迪契家族(The Medici’s of Florence)、米蘭的大公,以及後來的法國皇室、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The Habsburg’s)就以收藏名家製作的古典小提琴和資助制琴師為樂。帕格尼尼作為當時最為知名的提琴演奏家,依靠自身的財力和贊助,共收藏了二十餘把名家製作小提琴,其中就有斯特拉迪瓦裡制的七把、瓜奈裡制的四把,以及阿瑪蒂制的數把。這些藏琴經大師的演奏使用,在其去世以後亦獲得了極高的評定價值。經此發展,收藏、贊助、演奏這一系統在19~20世紀藉助著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Rothchild’s)等銀行家在歐洲的崛起,成為了歐洲上流社會炫耀財富和彰顯藝術品位的慣常做法,並為後世演奏家和美國富豪階層所效仿。當世著名的小提琴收藏家包括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葉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美國富豪埃米爾•赫瑪 (Emil Hermann)、小提琴鑑定權威蘭伯特•胡力茲(Rembert Wurlitzer) 及當代制琴第一人雅克•弗朗賽 (Jacques Francais)等。收藏家和基金會所擁有的小提琴也經常贊助借出給優秀的演奏家,包括我國著名的演奏家陳曦、呂思清等都受到過他們的名琴贊助。
近二十年來由於日本、香港、臺灣、韓國、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古典小提琴收藏的風潮也逐漸向亞洲轉移,其中較有名望的當推以日本斯特拉迪瓦裡基金會、臺灣古典小提琴博物館等基金會和專業收藏機構為首。經過多年的發展、資本的進入和社會關注度的提升,古典小提琴的收藏不再是專屬於某些音樂愛好者和收藏家的行為,更成為了經濟實力增強後,力求昭示文化實力的新興發達國家的文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收藏家早年便醉心於小提琴收藏,自民國時期以來,以司徒夢巖、譚抒真等小提琴家、提琴製作師為首的古典提琴發燒友即收藏了為數頗豐的古典小提琴。而著名的中藥房,「同仁堂」的東主樂家達仁父子,也由於在海外生活的眼光見識與對古典音樂的喜愛,收藏了很多西洋樂器和小提琴,並在天津樂家公館及上海紹興路私宅裡特闢一室,專門陳放提琴。後來這些國人收藏家手中的名琴大多失散,有些甚至遭到了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