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首冷門詞,寫盡了相思,有人讀出了愛意,有人讀出了豔情

2020-11-23 史記人物傳

南唐後主李煜,一直是悲情悽苦的代名詞,以唱盡亡國之音的悲慘苦楚形象深入人心。但人的情感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不能把李煜簡單地劃分到只寫哀傷之詞的那一類去。

公元975年,是李煜人生重大的轉折點,也是他詩詞創作風格的分水嶺。這一年,38歲的李煜兵敗被俘,金陵城破,南唐覆滅。

李煜人生中最後的三四年裡,被俘居住在汴京,於是後期作品多是在思念故國往事,對現狀擔憂不安,以詞抒發無奈悲涼的情感。

不過因為其大半生都生長於宮廷之中,因此他的前期之作,大部分都在描寫極盡奢侈的宮廷生活,以及風花雪月的兒女情懷,顯得清新明快,旖旎動人。這首《長相思·雲一緺》便是其中之一。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

蓬卷如雲的鬢髮束著青紫色的綬帶,斜斜地插著白玉簪,著淡色薄裙羅衫的女子,風姿綽約,氣質高雅。

詞人雖未寫其容顏如何,但憑仙子一般的穿著與秀髮的比喻,可以想見,定是一位容貌出塵脫俗、清麗動人的絕色佳人。

輕顰雙黛螺。

淡然如仙的女子,輕蹙雙眉,眉間似乎蘊藏著幽怨。「輕」字悠長不突兀,顯得嬌嗔而不慍怒。

令人心生憐惜的同時不禁好奇,是何人引起了她的傷心難過,又是何人竟能讓這樣的女子牽腸掛肚,相思愁腸?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

是夜風雨交加,為這個秋日增了一分悽涼。女子獨倚窗邊,但見雨打芭蕉,風摧殘葉,三三兩兩,零落雜亂。

秋意更濃,相思更苦。「夜長人奈何!」這長夜漫漫,寂寥無邊,如何是好呢。她思念的情郎不知何時才會來看她呢。

這首詞的內容,好像與李煜後期的詞一樣寫愁。但不一樣的是,這是一首閨怨詞,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充滿了小兒女的情調

有人說,這首詩寫在他與髮妻大周后新婚後不久。那時候的李煜還是皇子,兩人雖為政治婚姻,但是畢竟是年齡相仿的少年夫妻。

大周后周娥皇本身也是一位極有才華、貌美如花的女子,兩人自是琴瑟和鳴,舉案齊眉,情深不渝。

婚後不久,按照習俗周娥皇要回娘家省親。此時為秋季,恰逢秋雨連綿的時節,李煜在宮中等待愛妻歸來,輾轉反側,倍感孤獨。

聽到窗外風吹雨打芭蕉葉的聲音後,在一片蕭索秋意中更加思念嬌妻的溫香暖玉,俏麗容顏。

於是便有了靈感,以娥皇視角寫下此詞。雖然詞中似在寫愁,但毫無幽怨悽厲之感,只有淡淡的哀怨與濃濃的相思。

但也有人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說此詞:這是一個春宵,上片寫男子眼中女子不勝嬌弱、待君堪憐的模樣。

下片寫窗外是秋風細雨,雨打芭蕉,窗內是春光無限,情意濃濃。但這個豔情的說法未免令人面紅耳赤,便不多贅述,大家自行感受。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都可以窺見李煜與髮妻婚後仿佛珠聯璧合、異常恩愛的生活狀態,不禁讓人豔羨不已。

身為皇帝的李煜,可以說是一敗塗地;但填詞譜曲的李煜,被稱為千古詞帝。前期生活在宮廷裡的李煜,人生還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大起大落。

也就還沒有他後期的作品那麼複雜的情感和憂思,而只局限於花前月下,男歡女愛。但是這不僅沒有成為束縛他才華的枷鎖,反而成了他前期無窮的創作靈感的源泉

早期的李煜,沒有經歷亡國之痛,自然在宮中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在這一時期,李煜的詞作,也大都是男女之情,頗為豔麗。這首早期的《長相思》便是最好的證明。

從多情才子,到亡國之君,李煜的才情和惆悵,都賦予在了詞作之中。喜歡李煜的朋友,可以看這本《李煜詞傳》,通過他的詞作,由淺入深地了解李煜的命運浮沉。

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蘇軾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呈現幾位詞人跌宕起伏的人生。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詩詞,你會發現,自己對了幾分書卷」仙氣「。

史記人物傳總結:

不過可惜的是,李煜最終沒能守住與大周后年輕時的山盟海誓。他們一直非常恩愛,但十年後,大周后病重,李煜對她關懷備至,卻在此時遇到了入宮探望她的妹妹,也就是後來的小周后。

二人一見鍾情,暗通款曲,甚至李煜還用曾經描寫自己和髮妻伉儷情深的文筆詩詞,去描述與其妹私會的情節,金陵城中萬人爭頌。大周后遭此背叛,鬱結於心,不久便溘然長逝,可悲可嘆。

相關焦點

  • 梁實秋很經典的語錄,有人讀出了個性,有人讀出了痛心,發人深思
    我們不妨看一下梁實秋很經典的語錄,有人讀出了個性,有人讀出了痛心,發人深思,文字如下: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梁實秋《送行》這段語錄很多人都讀出了很有個性,但也有人讀出了痛心,更還有些人讀出了自私。
  • 蘇軾寫12字讀出28字詩,有人比他更牛,只從一方絲帕讀出28字詩
    我這裡有一首詩,你先把它讀出來,我們再來比寫詩。」說罷揮筆寫了十二個字(如下圖)。這十二個字寫得各有特點,「亭」字寫得很長;「景」字則寫得極短;「畫」(繁體)字中間的人字還沒寫,「老」字寫得粗大,「拖」字橫了過來,而「筇」字寫得極細。「首」字反寫;「雲」(雲)字中間斷開了,「暮」字下的日斜了過來;「江」字右邊的「工」彎彎曲曲,「蘸」倒寫;「峰」字的山旁向右側偏。
  • 杜甫最奇特的一首詩,有人覺得美如畫卷,有人讀出了悽涼
    他曾寫過一首很奇特的詩,有人覺得美如畫卷,有人讀處了悽涼,也有人讀出了豁達。這首詩名為《狂夫》。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這兩句真的寫得太美了,無論是字面還是意境上來說,都令人驚豔。尤其是「含」、和「裛」這兩個動詞為本就清麗絕絕的畫面又增添了幾分靈動之感。詩人已然完全陶醉在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
  • 李煜最有爭議的詞,是絕美相思還是上不了臺面的豔?為難後世千年
    975的南唐的那一次降宋,從此君王李煜下線,詞中之帝上線!於是哀哀怨怨、愁腸滿懷就成了李煜詞的全部,但在看煩了「問君能有幾多愁?事實上,李煜前期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佳作,比如《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中「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的那提著鞋子相會愛人的可愛少女,有幾人能寫得出來。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煜前期的另一首詞作,也是李煜爭議最大的一首詞,名為《長相思·雲一緺》。這是完全可以用兩種角度解讀的詞作,有人讀出了絕美相思,有人讀出了一言難盡上不了臺面的豔,怎麼解釋好像都是對的。
  • 無愁詞寫盡千般愁,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訴盡惆悵
    誦讀古詩詞,能夠不僅能讀出文意的美好,更能誦讀出意韻的千般雋永。古往今來,詩詞大家用經典的詩詞描述美好的河山,寄託自己的情感,說到情感表達的細膩委婉,就一定要提到婉約派的詞。李煜作為婉約派著名的代表詞人,其作品雅致俊美,讀起來讓人深思。李煜除了詞人之身份,他還是一位皇帝,不過比起皇帝這個身份,詞人這個稱謂更讓我們尊重和喜歡。
  • 林清玄精闢的一段名言,有人讀出了唯美,有人卻悟出了人生!
    ——林清玄《境明,千裡皆明》很多人沒有過多去思考,去讀林清玄這段名言,讀出了唯美,他們認為蝴蝶從卵、幼蟲、蛹、成蟲,最後可以飛翔,是一種唯美。而蝴蝶自由自在飛翔,更是令人嚮往的。不彷徨,不思慮不回顧不憂傷,更是令人羨慕。她們讀完羨慕這翩翩起舞的唯美人生。
  •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稱快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叫絕談到後主李煜,後人有一句說的很恰當:「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李煜是位高產詞人,每有新作,便迅速傳出宮廷,流布坊間,成為當年的流行歌曲。他前期的詞作多寫宮廷享樂生活,其「冶豔」風格在多首詞中都可窺見,比如他的《一斛珠》:「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 李煜很冷門的一首閨怨詩,卻全詞不見一個「愁」字,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在歷史上被稱為「李後主」,雖然是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帝王,他是有很大爭議的,但是作為風華絕代的「千古詞帝」,他的才華是無可爭議的,李煜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詞篇章,展盡了他生命的風採,時時撩撥著人們的心弦。
  • 女子寫下無字奇詩,只有圈圈和點點,高手讀出一首相思的千古之作
    朱淑真曾為心儀之人寫過一首千古奇詩,全文無一字,滿紙都是畫的圈圈點點,然而對方卻讀出了一首詼諧風趣的相思之作。事情是這樣的:男子收到朱淑真的來信非常激動,可打開之後懵圈了,沒字就罷了,還儘是圈圈點點,這是哪顆星球的語言?不過,男子突然意識到朱淑真的鬼馬靈通,所以便反覆搜尋,終於在信的夾層裡發現了這一首詞。
  • 納蘭性德這詞男人讀出金戈鐵馬,女人讀出一往情深,美得令人心醉
    納蘭性德的詞風和南唐後主李煜相似,筆下多是相思離別和抒發個人感受之作,以悽清婉約為主。不過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卻是別具一格之作,男人讀出了金戈鐵馬,女人讀出了一往情深,結尾兩句14字,更是驚豔世人。而在嚴迪昌的《清詞史》中對於這首詞的評價是「幾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緒了」。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蝶戀花·出塞》。
  • 周邦彥一首很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寫盡了相思之苦
    周邦彥的詞情感細膩,特別是他的愛情詞,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無比深情,譬如這首經典的《蝶戀花.早行》,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也是道盡了相思之苦。現實生活中的周邦彥也是一位多情之人,他與李師師,還有當時的名緩都有過交往,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字裡行間儘是詞人的一片深情。
  • 李煜最「豔」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卻指責不配為人君
    李煜和蘇軾的詞各有千秋。他們每個人都寫過一首關於伴侶身體最美麗部分的詩。不過兩個人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兩個人欣賞的眼光不一樣,李煜更喜歡人的嘴唇,而蘇軾更喜歡情人的眉。李煜登上皇位,做了很多荒唐事,最終被北宋滅了。  李煜留給世人的,更多的是詩壇上的成就。作為一個浪漫的才子,他早期的詩歌大多是無拘無束的。他寫的是自己的風流韻事,對國家對世界的感情是晚年才出來的,當時被困在北宋,已經來不及了。
  • 除了砸缸,以剛正著稱的司馬光,一首豔情詞,盡得風流!
    似乎他就是應該寫《孫權勸學》這樣的文章,似乎他就是應該寫「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似乎他就是應該寫「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可是有一天,剛正不阿、溫良謙恭的司馬光,寫下了一首《西江月》,如泣如訴,令人心醉!
  • 蘇軾寫的一首冷門詞,句句柔情,寫盡對家鄉思念!
    蘇軾寫的一首冷門詞,句句柔情,寫盡對家鄉思念!文|常聞君言提到宋詞,我們腦海裡第一會想到婉約詞,豪放詞。這些詞因感情節奏不同,讀著有一種哀傷之情,從中對詞人的那份愁情熟了而知。但要說起宋詞最出名的詞人,想必對豪放派蘇軾再清楚不過了,他寫過狂詩,悲傷意境的詞,感嘆月圓人聚不齊的,可以說是應有盡頭。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位大詞人,寫過一首最冷門的詞,第一句已經流傳至今,很少有人能夠背誦完整首詞。
  • 《黃金時代》,能讀出性、情、真、荒、悲,你讀出了什麼?
    有人說,《黃金時代》,十歲讀出性,二十歲讀出情,三十歲讀出真,四十歲讀出荒,五十歲讀出悲。我還沒到五十歲,現在的體會,大抵如此。我第一次讀是23歲,像看小黃書,但格調不是低下的。王小波的文字有種特殊的,真實的美感,不是優美的美,是氣質上的美。
  • 蘇軾曾模仿蘇惠《璇璣圖》,寫過一首迴文詩,為什麼很少有人知道
    不過,蘇軾曾經寫過一首迴文詩,對於這個作品,我們卻很少知道。但是在迴文詩中,堪稱典範的就數竇滔之妻蘇惠所作的《璇璣圖》了,這首詩是蘇惠為了挽回丈夫的心而作,它曾被多位帝王解讀過,現在已經被解讀出了七千餘首詩。作為一個文學大家,蘇惠的這首《璇璣圖》也深深地吸引了蘇軾,他也嘗試過解讀,因為韻味無窮,這也激起了他的情緒,為此他還模仿《璇璣圖》的樣式,也寫了一首可以用來解讀的迴文詩——《反覆詩》。
  • 李煜洗盡鉛華之作,開篇就別具一格,最後5個字多數詞人寫不出來
    當年蘇軾寫出《江城子》,是因為經歷了喪妻之痛;而李清照的經典情詞,多數都是飽受相思之苦後所寫。因此在很多人眼裡,詞中之帝李煜其實是寫不好情詞的。被俘後他的感情是空白的,所以他晚期的經典作品寫的都是物是人非的傷感,基本不提感情。而在此之前,他過著醉臥花叢的生活,也體會不到情傷,詞風更是過於綺麗,所以有人論斷:李煜早期沒有佳作。
  • 同寫《長相思》,李煜和納蘭容若誰更勝一籌?
    ——李煜《長相思》俞陛雲在《南唐二主詞輯述評》中評價此小令:「此詞以清淡之筆,寫深秋風物,而兼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短而格高,五代詞之本色也。」此言一語中的。全詞處處寫秋,處處寫怨,卻不著一個「秋」,字個「怨」字。僅僅用秋日常用意象「煙水寒」、「楓葉丹」、「菊花」、「大雁」便寫出深秋之景的悽寒,以及觀景之人的相思愁腸。
  • 詞中之帝李煜,這首詞頗具爭議,是相思之苦,或是不雅之豔詞?
    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是很清新的,也有讓人陶醉的絕美詞句。而李煜在早期的一首《長相思·雲一緺》可以讓大家解讀他的絕美之詞,有著欲言又止的相思之感,這首詩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的。第一個角度理解這首詞從詞牌來看是寫相思的,但是詞牌並不是概括整首詩,因此不一定是寫相思的。這種理解是一般我們常用的解讀詞句的方法,詞人通過描寫一個秋雨的夜晚當中的一位有著相思之苦的女子。
  • 古人也使小性子,蘇東坡一首抬槓的古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
    不過即使是蘇軾這樣的大詩人也偶爾會使些小性子,蘇東坡寫過一首抬槓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種問題相比大家也都知道原理,不外乎是琴弦震顫才會發聲,要是生活中有人問你這樣的問題,早就當成是抬槓的一拳將它打出去了。不過向蘇東坡這樣的大詩人,一言一行都透漏著深意,就好比蘇軾在洗澡時寫的那首《如夢令·水垢何曾相愛》一樣雖然是簡單的描述洗澡的情景,但其中卻蘊含著蘇軾鬱郁不得志的情感,《琴詩》也是如此,看似簡短像是在抬槓,其實其中蘊含著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