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遊記》設定中的邏輯,假如把天庭比作一個人間的朝廷,就很容易區別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的地位。按照這個邏輯推理,太上老君的地位應該高於如來佛祖。
毫無疑問,無論玉帝的水平能力如何,都是這個朝廷的主宰,也就是想當然的皇帝。在玉帝的統馭下,有中央集團和地方勢力兩種形式。
中央集團又以三清為首,地方各種勢力非常混雜,但是仍以道教為主要力量。而從各種神話傳說之中,太上老君都是道教始祖,並且在中央集團中屬於非常牛的存在。
而如來佛祖只不過是一個在外地偏遠地區的一個勢力的領袖,雖然武功高強,但是偏安一隅,時刻想著在中央佔據一席之地。而玉帝這時候深受道教三清等人的牽絆,權力並不是很大,有些政令不出九重天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下,玉帝想從外部找到一些支持,如來又想在中央謀些權力,所以二人才因為利益結合在一起,為西天取經埋下了伏筆,或者說二人聯手導演了西天取經的故事。為的就是壓縮道教也就是三清的權力。
按照封建王朝的統治結構來說。太上老君屬於中央的大佬,而如來佛只是偏居一隅的小諸侯,在朝廷中的地位,太上老君肯定要壓如來佛一頭。並且從西遊記安天大會、青牛精等情節上,三清並不怎麼給如來面子,而如來雖然有玉帝罩著,也要給三清一些面子。
結語:
《西遊記》中設定的各種情節都是在崇佛抑道,雖然道教因為內鬥、貪腐、散漫、驕傲等原因,實力大打折扣,但是畢竟執掌天庭多年,三清的地位仍然不容小覷,在天庭這個集團中仍然是高高在上的,不是一個偏遠的小諸侯可以比擬的。但是隨著取經的完成,佛教逐漸走進了權力中心,如來才有了和三清掰手腕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