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興寧墨煙張 松煙墨香傳百年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廣東興寧墨煙張 松煙墨香傳百年

日期:[2016-09-27] 版次:[A12] 版名:[發現廣東] 字體:【大中小】

●製作墨條不但考驗手藝,而且還要拼體力。在趁熱撈煙工序中,一大鍋四五十斤的稠膠要趁熱和進適量的松煙,一把大鏟反覆翻攪直到成團。

掃碼下載「廣東頭條」APP,《發現廣東》內容將在廣東頭條「廣東頻道」當日置頂

掃掃這個二維碼,即可欣賞上期《一代宗師黃嘯俠 心懷家國事 最重師徒情》專題的視頻短片。

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墨與中國人相依相伴,走過了兩千年時光。在崇文重教的廣東客家地區,墨條的售賣盛極一時,特別以梅州興寧西廂五裡亭外,小山村大社下的張姓人家所製作的松煙墨條更為人稱道,人送稱呼「墨煙張」。

相傳「墨煙張」起源於兩百多年前,至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到頂峰,廣東興寧新聯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墨。可惜到了八十年代,墨水的廣泛使用給墨條沉重一擊,「墨煙張」也隨之沒落了。現如今,懂得「墨煙張」全套手藝的人,全村只剩下一個74歲的老人了。

興寧墨煙張

原料:松香、帶脂牛皮,另加入冰片或麝香等中藥材

工具:要配有燒煙室、熬膠房等,要有專門的壓制墨條的模具

工序:柴火熬膠、趁熱撈煙、捶墨、炭火烤墨、分量捶打、揉形入模、開模、修剪、洗刷、晾曬、打蠟、描金等

對於墨,我們這一代應該不陌生。小時候就見爺爺蘸著墨汁寫毛筆字,每逢過年,他都要提前在大紅紙上用毛筆寫上許多春聯,村裡家家戶戶幾乎都要貼;誰家兒子娶媳婦也找爺爺寫喜聯,這不僅要寫,還要自己編對子,所以爺爺被稱為「喝墨水」的人。

上學後,筆墨紙硯的傳統日漸凋零,我們也不再用毛筆寫字了,改用原子筆、鋼筆,後來還發明了水筆,更加方便快捷。如今,小學生又提倡寫毛筆字了,全國各地都在弄「開筆禮」,讓新入學的小學生在一張宣紙上用毛筆學寫個「人」字。

個人認為讓孩子從小知道老祖宗的東西,總歸是好的!先人從自然界中獲取的這些寶貝,不但凝練著智慧,還有做人道理和處世原則。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一樣,都是從原始細胞開始的,憑什麼我們就能那麼「有文化」?不但能寫會算,還會製作拉弓射箭,還會舞文弄墨。

再說回墨。墨條肯定是見過的,我不久前還買了一根,因為見它好看,上面是一對龍鳳,描了金的,而且不貴。但是我從來沒細究過它是用什麼做成的,第一反應它是把鉛筆那樣的墨融化了做成的……沒文化真可怕!

採訪時,一聽說制墨條要用牛皮,我簡直驚呆了。超乎想像,不得不佩服古人聰明!更加覺得,想對這個世界有新的發現和創新,首先還是先把老祖宗的東西吃透吧!

(實習生王璐璐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74歲老匠親自演示:「墨煙張」是如何製成的
    原標題:74歲老匠親自演示:「墨煙張」是如何製成的日期:[2016-09-27] 版次:[A15] 版名:[發現廣東] 字體:【大中小】 懂得興寧「墨煙張」手藝的人已經不多,74歲高齡的「墨煙張」傳承人張洪昌,為新快報記者展示了全套「墨煙張」墨條製作工藝的步驟。「墨煙張」製作的墨條以松煙墨為基礎,製作煙墨是個複雜而精細的過程。張洪昌說,煙墨的關鍵在於菸灰的質量,最好的菸灰是由上等松材製成的。在準備好菸灰後,接下來就是浸泡牛皮、柴火熬膠、撈煙、捶墨、備模、稱重、入模、壓制等工序。
  • 廣東興寧葉南劉氏
    1世祖開七公,(145世龍公生9子:開七公是龍公之第七子,開七公為146世);妣黃氏、龔氏,生1子:廣傳。江西譜載生4子:廣傳,廣德,廣信(倩),廣寶。臺灣譜載劉開七生4子:廣龍、廣傳、廣慶、廣信。明朝狀元(開七公江西嗣孫)劉統升撰劉氏歷代流傳宗譜總序中載:開七公「生二子,長諱廣天,乏嗣;次諱廣傳,前名廣川。
  • 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燈鬧元宵
    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燈鬧元宵   中新網梅州2月6日電 題: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花燈鬧元宵
  • 廣東興寧賞花燈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羅贇│廣東梅州報導1月14日,「2020 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暨廣東省第八屆花燈文化節梅州興寧第二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在位於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藍排村的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開幕。
  • 【尋根問祖】尋廣東興寧贄公裔四世孫維新公脈族譜記載的外遷宗親
    其實,維新公很多族裔的族譜都以遺失,中間代際出現斷代,致使族人沒有了維繫,但從現有的族譜裡,還是記載了很多外遷宗親的軌跡,現在,我們把他們一一列舉出來,希望能夠看到的宗親歸家一敘,解開數百年來鄉愁。有道是:百年遊子長懷夢,千裡尋親總認村。
  • 廣東興寧劉氏總祠,螃蟹遊江形,後人繁衍兩千多萬
    這兩天筆者前往廣東興寧堪輿業務,與福主交談之際,得知在興寧有個劉氏總祠在當地非常有名,就相約一同前往察看。從興寧出發,沿著前往江西的省道北行約30公裡,到崗背,從鎮上街道走大約上三分之一的位置右拐,過了河就可以看見劉氏總祠了。
  • 「中國花燈之鄉」廣東興寧致力保護傳承600年花燈文化
    「中國花燈之鄉」廣東興寧致力保護傳承600年花燈文化   中新社梅州6月28日電 題:「中國花燈之鄉」廣東興寧致力保護傳承600年花燈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羅琳  地處粵東的興寧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隨客家先民一道由中原遷徙而來的花燈文化,是當地特有的民間傳統民俗文化。
  • 興寧竹板歌:四塊竹板演繹百年傳奇 一曲民歌唱出萬裡雲山
    因其通俗易懂、形象生動,逐漸在梅州全市,廣東河源、惠州、韶關,廣西賀州,江西贛州等地區流傳開來。並隨著留洋海外的客家人而傳播到世界各地,以致有「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興寧竹板歌」一說。因曲調靈活多變、唱詞通俗易懂、內容與時俱進,具有很強的宣傳功能,竹板歌至今仍是客家地區流傳較廣的民間曲藝之一。
  • 廣東興寧「兩海會館」見證潮汕與客家友誼
    廣東興寧「兩海會館」見證潮汕與客家友誼   中新社梅州6月12日電 題:廣東興寧「兩海會館」見證潮汕與客家友誼  作者 楊草原 蔡欣欣 古志軍  盛夏六月,一場急驟的暴雨過後,暑氣頓消。
  • 廣東興寧歷代七處縣治詳解
    古興寧於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從龍川析出,以古興寧江(今為五華河)為縣名,以今五華華城為重心,統興寧、長樂全境、永安(今紫金)東北境(北琴江和南琴江之地,時謂右別溪與別溪),龍川東部、興樂都(今龍川紫市鎮、黃布鎮),平遠大信鄉諸地,今興寧則轄古興寧析出的齊昌縣為境。
  • 廣州市興寧商會隆重舉行第三屆理事會就職盛典暨興寧商會戰略協作...
    原廣東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蕭耀堂副主席;原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劉煥彬院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李陽春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吳茂芹副秘書長;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王福軍局長;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羅小明副局長;廣州市工商聯陳立副主席
  • 圍龍屋之鄉廣東興寧古圍屋現客家建築文化奇觀
    圍龍屋之鄉廣東興寧古圍屋現客家建築文化奇觀   中新網梅州7月22日電 題:圍龍屋之鄉廣東興寧古圍屋現客家建築文化奇觀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黃佑鵬  作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客家圍龍屋以它獨特的造型吸引了眾多眼球。
  • 「中國花燈之鄉」廣東興寧賞燈節盛況百年不衰
    「中國花燈之鄉」廣東興寧賞燈節盛況百年不衰   中新社梅州2月11日電 題:「中國花燈之鄉」廣東興寧賞燈節盛況百年不衰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賞燈大過年」,在「中國花燈之鄉」廣東客家地區興寧,一直有這樣的說法。
  • 興寧百年杯花舞,創新發展迸發新活力
    文/林楊傑 杯花舞是興寧民間舞蹈藝術的一朵奇葩,是興寧的傳統節目,久演不衰,頗具客家風情,風靡海內外。杯花舞除在興寧全市(縣)活動外,在龍川縣興良、平遠縣大拓以及梅縣的南口和五華縣華城等地都有活動。杯花舞自清朝在興寧流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已經成為興寧文化事業的象徵。2007年,杯花舞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興寧市被文化部命名為「杯花舞藝術之鄉」。
  • 廣東興寧葉氏祭祖,願先祖福蔭後代!
    重陽節後兩天,廣東興寧葉氏一行50多人前往秋祭僐公,萬高公,祭祖現場經集宗長、耀光宗長分別發表講話,這次只是小祭,當天有來自惠陽葉氏宗親15人、江西葉氏宗親5人與興寧本地宗親30多人一起祭祀先祖,叩謝祖德,祈求先祖保佑葉氏後人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 鄉愁裡的廣東,梅州興寧有讓我回味無窮的蘿蔔粄和梅菜扣肉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位於廣東東北部的一個具有非常吉祥如意的名字的一個城市,那就是興寧市。興寧興寧,復興安寧,寓意就很美好啦!而興寧的名字的來源是縣裡的興寧江。興寧坐落於粵東最大的盆地興寧盆地,現在歸屬梅州代管。
  • 新興版畫緣何 在興寧百年不衰?
    羅清楨的藝術成就備受魯迅先生推崇,他曾有這樣的評語:「擅長木刻的,廣東較多,我以為最好的就是李樺和羅清楨」「羅李二人,其技術在中國是很好的」。在「第一代戰士」的影響和帶動下,興寧日益形成了「中國南方版畫之鄉」的歷史地位。
  • 羅香林(客家學奠基人,廣東興寧人)的後代簡況
    羅香林(廣東興寧人)的後代情況+羅香林險些喪命於土客之爭+羅香林年譜羅香林, 1906年生於廣東興寧寧新鎮水樓下石窩祖屋
  • 現當代廣東興寧籍著名畫家解讀——張運輝
    張運輝1932年1月20日出生,廣東興寧人。畢業於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本科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興寧畫院名譽院長。《客家山村》曾被選入「中國百年版畫展」和編入《中國百年版畫選(1900—2000)》畫集以及出版、發表於其他多種畫集報刊並出版成單張畫;《瓜棚》被選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版畫卷)和出版成單張畫以及發表於多種大報中;《客家山村》和《瓜棚》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南島山水》經出國展覽後被中國展覽公司收藏和發表、出版於多種報刊畫集中。
  • 曾祥裕風水團隊探訪人傑地靈的廣東興寧五裡大黃屋
    曾祥裕風水團隊探訪人傑地靈的廣東興寧五裡大黃屋曾祥裕 曾海亮早就聽說廣東興寧五裡大黃屋人傑地靈,有人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任憑風吹浪打,穩如泰山。一個小村落能出如此傑出人才的地方,肯定融聚了山水之靈氣。為此,曾祥裕風水團隊特地組織弟子考察其祖屋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