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沒有一個能託付的人,哪怕是兒子

2021-02-07 新周刊

本文轉載自叉燒往事(chashaows)。



新垣結衣主演的《LEGAL HIGH》中,摹畫了一位國寶級動畫導演。他極端嚴苛,說話不留半分情面。


在我看來,你們統統沒有才能,一個個都是笨蛋。」


工作室成員個個戰戰兢兢,精神緊張,一位原畫師甚至被逼到精神崩潰。法庭上,這位導演態度不曾軟化半分。


「才這點程度就不行,那我勸他還是趁早辭職、另尋他路,我是為了他本人好。」


是的,就是這麼硬氣。這位導演的原型就是宮崎駿


現實中,宮崎駿罵的是庵野秀明。當年,23歲的庵野秀明參與《風之谷》的創作,宮崎駿把巨神兵的創作部分交給他。


庵野秀明驚呆了。他不過是一個純新人,主修機械和特效,連人物都不會畫。


剛開始背乘法口訣,就要解微積分的題,庵野秀明痛苦得想死。


宮崎駿丟出一句:要畫就畫,不能畫就回去。


庵野秀明嘔心瀝血,每天加班到深夜,最後畫了足足35套。最終,恢弘壯麗的《風之谷》面世,巨神兵融化、解體的畫面震撼了無數人。


《風之谷》完成後,庵野秀明選擇離開。


沒有人能否認金字塔的輝煌,但是對建造金字塔的奴隸而言,過程如地獄般煎熬。14年後,庵野秀明創作《新世紀福音戰士》,一舉成名,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才華。


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同年上映,兩人正面硬剛。

 

< 《幽靈公主》和《新世紀福音戰士》 >


宮崎駿說:「我連三分鐘都沒看完,實在看不下去。


庵野秀明回懟:「從《紅豬》開始已經不喜歡了,那看起來就像是宮崎先生為了自我滿足而製作的個人電影一樣,很糟糕。」


師徒二人近乎反目。


以上,不過是宮崎駿動畫王國中的小浪花。




1958年,17歲的宮崎駿看了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被深深打動,哭了一晚。


「就是這個,這就是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


很長一段時間,宮崎駿對中國、蘇聯的動畫著迷。《鐵扇公主》、《小蝌蚪找媽媽》,這些水墨動畫有著驚人的美感。他認為,只有在紅色體制下,才會齊心協力,做出這種藝術水平極高的動畫作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為他心中的一處聖地。


1963年,宮崎駿進入東映動畫。在那裡,他結識了一輩子的摯友高畑勳。


高畑勳年長几歲,非常欣賞宮崎駿的才華,兩人亦師亦友。高畑勳導演《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時,把宮崎駿拉進團隊。


由於宮崎駿起的作用太大,高畑勳專門給他發明了一個職位——「場面設計」。


《太陽王子》是一個劇情漫長的冒險故事,以現在的目光看,情節偏混亂,畫面也顯得簡拙。但在意識方面,卻是突破性的。

 

< 《太陽王子》和《阿童木》 >


當時最成功的日本動畫片是《阿童木》。60年代日本動畫開始騰飛,動畫師們紛紛效仿迪士尼畫風,《阿童木》便是如此。宮崎駿很討厭這種風格,甚至說:「手塚治虫(《阿童木》創作者)動畫片的所言和主張,全部都是錯誤的。」


年輕嘛,渾身上下的骨頭沒幾根聽話的。宮崎駿和高畑勳已然開始探索自己的動畫之路,搭建屬於自己的動畫王國。

 

< 年輕的宮崎駿和高畑勳 >


1978年,宮崎駿執導第一部動畫長片《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魯邦三世的普及度非常高,是俠盜羅賓漢的後代,已經有TV版和劇場版,套路也很固定。十項全能的怪誕男主,爆乳性感的妹子,沉默寡言的大叔,神秘莫測的寶藏,將這幾樣原材料拼在一起,端上桌即可。


十足的商業套路沒有留給宮崎駿太多的發揮空間,可他從來不是個願意遷就的人,強烈的個人風格壓也壓不住,硬生生把快餐做成精品料理,最終創作出最不像魯邦三世的魯邦三世。


這部電影完成度很高,受到專業人士讚譽,連史匹柏都盛讚這部作品,聲稱片頭那段汽車追逐戰是電影史上最完美的追車戲。


但慘敗的票房給宮崎駿剛剛開啟的職業生涯一記悶棍。此後整整三年,宮崎駿無片可拍。他帶著自己的企劃案到處推銷,屢屢碰壁,前路渺茫。


一個人的成功,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命運的眷顧。


1981年,德間書店出版社的鈴木敏夫接到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三星期內創刊一本動畫雜誌。他對動畫一竅不通,找上當時小有名氣的高畑勳。掰扯三個小時後,高畑勳告訴鈴木敏夫他沒時間接受採訪,將其引向另外一個人:宮崎駿。



< 老年鐵三角:宮崎駿、鈴木敏夫、高畑勳 >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鈴木敏夫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決定,會引出吉卜力這個偉大的動畫王國。宮崎駿、高畑勳、鈴木敏夫,吉卜力最重要的三塊基石匯聚了,此後的幾十年裡,他們是通力合作的 「黃金鐵三角」。




1982年,宮崎駿在德間書店的雜誌上連載《風之谷》。在鈴木敏夫一力促成下,《風之谷》進入影視化階段。


宮崎駿嚴苛又專橫的作風暴露無遺。他就像奴隸主一樣,揮舞著長鞭,指揮奴隸們搬運磚石,不容許出現一丁點兒湊合。


但誰又能說他什麼呢?他最苛責的人是自己。他幾乎將自己獻祭,殫精竭慮,耗盡心神。


《風之谷》製作期間,宮崎駿母親臥床生病。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動畫製作上,疏於陪伴。母親離世後,他懊悔終身。


1984年,《風之谷》上映,如同一顆重磅炸彈,震得人頭暈目眩。瑰奇的想像,發人深省的思慮,震撼無比的畫面,打動了所有人。


《風之谷》是真正意義上宮崎駿的第一部作品,起點高得可怕。


他邁出的第一腳,就踏上無人能及的高度。

 

< 《風之谷》 >


《風之谷》成功後,德間書店組織了一場旅行,讓宮崎駿訪問兒時的夢縈之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然而,此行卻成了徹頭徹尾的失望之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已經完成改革,大師雲散,工匠精神被遺忘,逐利之蠅嗡嗡擾擾。


宮崎駿本來計劃在中國取景,中日共同製作一部動畫片。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人一心追著他問如何通過動畫掙錢……


中國的動畫王國已然坍塌,唯餘廢墟一片。 


《風之谷》上映同年,押井守的動畫長片《福星小子2》也上映了。


這部動畫十足驚豔,時間循環和夢中夢嵌套的設定驚掉了觀眾的下巴。押井守因之聲名鵲起,跟宮崎駿如同雙子星一樣交相輝映。


兩人成為一生之敵,一生之友。


押井守在宮崎駿的推薦下接手魯邦三世,素有「原作粉碎機」之名的他,興致勃勃提交了自己的企劃案《魯邦三世:完結篇》。製作方看著企劃案,目瞪口呆,打著哆嗦拒絕了。


大抵天才們的自我意識都過於旺盛,宮崎駿、押井守都是如此。談及兩人第一次見面,押井守不禁感嘆:「這傢伙是個混球吧。」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個很輕鬆愉快的人,但是當討論漸漸熱烈起來的時候,他卻完全不給你留點餘地。他精力旺盛到令人難以置信。他也很積極而且愛講話,仿佛誰說的多就比較厲害似的。每次說話我們總是想要去說服對方,所以真的很累人。」


兩人誰也別說誰,都是難伺候的主。


押井守最早受邀參與吉卜力,理論上也算創始人之一。宮崎駿傾向於按部就班,編織一個又一個讓人內心柔軟的故事。押井守思想超前,風格怪誕又獨特,愛他的人同厭惡他的人一樣多。


一個是老式唱片機,在悠閒的夏日午後播放悠揚的旋律;一個是重金屬,哐哐哐哐哐,密集的鼓點如暴風驟雨砸得你吐一口老血。


王不見王,兩人在創作理念上寸步不讓,討論如同吵架,全靠比嗓門。押井守最終對吉卜力徹底死心。

 

< 《攻殼機動隊》 >


押井守後來以一部《攻殼機動隊》享譽世界。他評價道:


「吉卜力培育了一種只有吉卜力才能培育出來的動畫師,他們的工作人員水準真的很高,從動畫設計到原畫都是。但如果你問我他們的做法完全正確嗎?我認為他們應該立刻被解散。」


他一定很心疼在宮崎駿身邊幹活的人。




吉卜力是一個人的吉卜力,所有人都是宮崎駿天才大腦指揮下的一個細胞,是高速運轉的零部件。宮崎駿並不像他外表那麼慈祥,準確而言,他是一名暴君。


這個偉大的動畫王國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由、輕鬆、歡愉,而是充滿高壓、苛刻、專橫


「你以為創作出少女在花田裡奔跑的動畫的人,就是那種在花田裡奔跑的人嗎?怎麼可能呢。他們是嘔心瀝血燃燒生命創作作品的人!」


宮崎駿既是這個動畫王國的國王,又是奴隸,他嘔心瀝血,燃燒自己的才華和心力,帶領這個動畫王國一次又一次創造輝煌。


1986年,宮崎駿的《天空之城》上映。

 

< 《龍貓》和《螢火蟲之墓》 >


1988年,吉卜力同時推出宮崎駿的《龍貓》和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票房、口碑大獲全勝。時至今日,這兩部作品還在收割著歡笑和眼淚。


1989年,宮崎駿《魔女宅急便》,年度票房第一。


1991年,高畑勳《歲月的童話》,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第一。


1992年,宮崎駿《紅豬》,年度票房第一。


1994年,高畑勳《百變狸貓》,第20屆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篇部門大獎。


1995年,近藤喜文《側耳傾聽》……


等等,出現了一個陌生的名字?


< 《側耳傾聽》 >


《側耳傾聽》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很多人都誤以為導演是宮崎駿。說起這個,得追溯到遙遠的1968年。


那年,18歲的高中生近藤喜文看到高畑勳、宮崎駿的《太陽王子》,感動不已,萌生從事動畫師的想法。十年後,宮崎駿創作《魯邦三世》時,近藤喜文如願以償,來到他身邊,這時的他已經是一個頗有經驗的創作者了。


此後的漫長歲月,他一直追隨在宮崎駿和高畑勳左右,成為他們的左膀右臂,是他們御用的原畫監督。等吉卜力創立時,他已是不可或缺的大將。吉卜力出品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由他擔任原畫監督。


90年代以來,吉卜力培養出許多新人,但近藤喜文的地位無可撼動,他是公認的接班人。


因為他拼起來不要命的樣子,像極了宮崎駿。


近藤喜文埋首在堆滿稿紙的工作桌上,一年,十年,十七年,他默默描繪著宮崎駿和高畑勳的世界,如同一名花匠,精心培育動畫王國的每一朵蓓蕾。


因為長年伏案工作,近藤喜文的身體很不好。可誰叫他深愛這個動畫王國呢?他依然專注努力著,常常獨自工作到深夜。


做了一輩子綠葉,直到《側耳傾聽》上映,他的驚人才能才為觀眾所知。《側耳傾聽》之後,他緊鑼密鼓地開展《幽靈公主》的工作。但他的身體狀況已很不樂觀,做了好幾次刺肺活檢。醫生再三告誡,一定得住院好好休息,不然會死的。


如果能聽勸,他就不是近藤喜文了。


1997年《幽靈公主》上映,好評如潮,攬獎無數,蟬聯日本本土票房冠軍三年之久,直到被吉卜力自己打破。但這些近藤喜文已看不到了,他在《幽靈公主》上映後三個月,過勞而死。


宮崎駿在悼詞中講道:


「由於長時間的工作導致的疲憊,他常常在朦朧的狀態下繪畫,在他桌子那蜷縮起來。但是,這個男孩的表情真的很讓人振奮,臉上洋溢著溫柔和藹的樣子。它真是一副很棒的圖畫。」


畫面是美好的,細思卻是可怕的。




2001,《千與千尋》橫空出世。

 

< 《千與千尋》 >


《千與千尋》是動畫電影的神跡,豆瓣上超過百萬人評價,評分9.3分。日本本土票房第一,蟬聯至今,已有18年時間。拿到的獎項更是橫掃一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香港金像獎,日本電影學院獎,還有動畫電影的最高榮譽安妮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宮崎駿拒絕出席,他不願意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


光芒加身,對宮崎駿而言,不過是多了件華麗的外套而已。他非常憂心另外一件事——吉卜力接班人。宮崎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黃金鐵三角都已是鬍子花白的老頭,這個龐大的動畫王國需要新國王


吉卜力不缺人才,裡面的原畫師都是被宮崎駿這個暴君打磨出來的,一個一個出門就是搶手貨。可除了過勞死的近藤喜文,沒有人能在這個動畫王國長久打磨下去。誰願意跟一個暴君長期共事呢。


2002年,森田宏幸導演完《貓的報恩》後不久,轉投押井守麾下,製作《攻殼機動隊2》。


2003年,《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的作畫總監安藤雅司離開吉卜力,成為今敏的得力助手,參與《東京教父》、《紅辣椒》等多部作品。2016年,他擔任新海誠《你的名字》的作畫總監,光芒大盛。

 

<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


近幾年的候選人中,呼聲最高的是米林宏昌,他導演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好評滿滿。可2014年導演完《回憶中的瑪妮》後,他同樣選擇離開吉卜力。


另外還有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朗。鈴木敏夫請宮崎吾朗挑大梁擔任《地海戰記》導演,宮崎駿強烈反對。他認為兒子在這方面沒有絲毫才能,罵起來不留一點餘地。到最後,父子倆避而不見,一句話也不說。


當爹當到這個份上,還能說啥呢。


製作《地海戰記》的一年,宮崎吾朗沒日沒夜畫分鏡,把自己逼到崩潰,一定要證明給父親看。《地海戰記》中,少年弒父,被心中的黑影糾纏,很明顯看得出,就是他內心世界的顯現。


《地海戰記》首映典上,宮崎駿看了一半就草草離場,兩個字評價:乏味


果然,影片播出之後,宮崎吾朗遭到一邊倒的質疑:大師的兒子,就這個水平?


兒子怕是要留下一輩子的陰影了。


宮崎駿也根本沒把希望放兒子身上,挺著老當益壯的身軀,依舊在為這個動畫王國添磚加瓦。


宮崎吾朗也沒有放棄,如同瘋魔一般,他一遍又一遍提企劃,一遍又一遍被否定,然後一遍又一遍修改。終於在2011年,宮崎吾朗以一部《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交出一份勉強及格的答卷。


 

< 《起風了》 >


2013年,宮崎駿新作《起風了》問世。創作這部作品期間,他的身體機能已衰退嚴重,多次心臟病發作,必須時不時放下畫筆,按摩全身緩解僵直。出於對健康的考慮,他再度宣布退休。


「屬於我的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


在接班人這件事上,宮崎駿徹底死心。2015年,他遣散了吉卜力所有的動畫製作人員。


「沒有一個能夠託付的人。


退休是不可能的。宮崎駿又一次食言了,他對cg(數碼)動畫產生興趣,開始製作純cg動畫短片《毛毛蟲菠蘿》。


一旦工作起來,宮崎駿的慈祥模樣瞬間消失不見,暴君的一面又顯現出來。cg導演始終達不到他的要求,差點被逼瘋,哭訴「精神嚴重失衡,想要自殺,只要醒來就很想死,睡著時做噩夢……」


唉,又是一名慘遭暴君「迫害」的可憐人。



沒辦法,一大把年紀的宮崎駿只能親自去學cg技術,他太追求完美了。




宮崎駿隱退期間,NHK跟蹤拍攝兩年,推出紀錄片《不了之人宮崎駿》。裡面宮崎駿說過一句話:「這幾年只要是我出門,那一定是參加葬禮去了。


與他同時代的老夥伴、老搭檔,一個一個都去世了。


2018年4月5日,宮崎駿最好的朋友,幾十年的老搭檔,動畫大師高畑勳離世,享年82歲。動畫王國失去一根頂梁柱,黃金鐵三角崩塌。


「與阿樸相遇的那一刻是在一個黃昏的下午,我站在公交車站等班車,當時剛下完雨的路上還留有不少的小水窪,直到現在我還忘不了那張熟悉的臉。」

 

< 鐵三角不再 >


老友離世,宮崎駿心中哀思縈繞不去。可就算面臨這種境況,這個國王依然不肯休息。


這個暴君,對自己比對誰都狠。


曾有記者問宮崎駿:「驅使您繼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


「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太無聊了。」


是啊,如他所言,做動畫是他這一輩子做過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怎麼也割捨不掉啊。


老頭今年78歲,頭髮花白,慈眉善目,是理想中的童話爺爺模樣,一點也看不出暴君的樣子。每天日落時,他會帶著團隊看天,看雲。他會閱讀這個世界,體驗城鎮的變化,觀察價格的改變,思考這個人到底怎麼了。



鈴木敏夫曾經笑問,你畫好分鏡死了怎麼辦?宮崎駿回答,做到一半中途死掉,總比什麼也沒做就死強。


宮崎駿這一生,的確是獻給了這個動畫王國的。


最近《千與千尋》重映,熟悉的旋律和畫面令人感嘆不已。千尋走出通道,不能回頭。通道的盡頭林木清涼,石像生苔,落葉塵封。


有人感慨:何其有幸,能與一個偉大的動畫王國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暴君?沒錯。在這個動畫王國裡,暴君可以替換成另外一個詞——赤子。


把動畫做好,不論其他,可不就是難能可貴的赤子之心嗎?


庵野秀明被巨神兵折騰到崩潰,但他一直稱宮崎駿為第二老師。外界都以為他們反目,可宮崎駿的最新一部長片《起風了》就是庵野秀明配音的。



高畑勳每創作一部作品都一拖再拖,時不時還想撂挑子,用他本人的話講:「能在夏天上映的話就是奇蹟了,但奇蹟不會發生,你們懂麼?」


關鍵是,你都不知道會是哪個夏天。



若不是暴君宮崎駿鞭策催促,他的大成之作《輝夜姬物語》很有可能不會問世。


近藤喜文是最慘烈的受害者了,他為這個動畫王國心血嘔盡,英年早逝。可早在三十年前《太陽王子》種下那枚種子,近藤喜文已做好一生的選擇。


以宮崎駿的「一生之敵」押井守的話做結吧:


實際上,我一點也不希望他安穩平靜地生活。他不能就這樣過著簡樸的退休生活,住在鄉村小屋裡畫畫,然後等小孩子來到他身邊。如果他變成那樣,我會覺得非常孤獨。


暴君,就是他最好的樣子。

 


部分參考資料:

NHK紀錄片:《不了之人宮崎駿》

紀錄片:《夢與狂想的帝國》

高畑勳《南方周末》專訪

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欄目:《動畫大師宮崎駿》

TBS鈴木敏夫專訪:《吉卜力的未來》

NHK紀錄片:《千與千尋誕生的秘密——創作全程記錄》

NHK紀錄片:《行家本色 宮崎駿創作的秘密》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為什麼看上去很美的童話,總是碎得特別快?


消失的央視標王,只留下幾句廣告詞


一條三號線,串起廣州人一半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暴君宮崎駿:沒有一個能託付的人,哪怕是兒子
    宮崎駿傾向於按部就班,編織一個又一個讓人內心柔軟的故事。押井守思想超前,風格怪誕又獨特,愛他的人同厭惡他的人一樣多。一個是老式唱片機,在悠閒的夏日午後播放悠揚的旋律;一個是重金屬,哐哐哐哐哐,密集的鼓點如暴風驟雨砸得你吐一口老血。
  • 他是宮崎駿的兒子,雖然也是動畫導演,卻沒有父親的成就
    說起宮崎駿,哪怕是不了解動漫的人都知道他,畢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動畫導演之一,可說起宮崎駿的兒子,恐怕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宮崎駿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宮崎敬介是木版畫家,也曾經參加過《側耳傾聽》的動畫製作,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這一位,而是宮崎家另一個動畫導演,宮崎駿的大兒子宮崎吾朗。
  • 宮崎駿兒子執導《紅花坂上的海》被大師狠批沒有天分︰主角就跟似...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自1986年拍完成名作《天空之城》後,先後宣布過多達7次要退休,但目前他又正著手製作長篇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萬一來到宮崎駿真的要引退的那一日,最傷心必定是一班粉絲,那麼同時是爸爸宮崎駿動畫電影忠實擁躉,又是動畫導演的宮崎吾朗又是否能繼承父業?這點宮崎駿就似乎覺得兒子未夠班。
  • 宮崎駿:100分的動畫導演,在兒子眼裡卻是個0分的爸爸
    不過宮崎駿也並非一直是個影子爸爸,長子剛出生那幾年,他還沒有現在那麼出名,仍有很多時間陪伴兒子。他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還為他專門製作動畫片,比如由他編劇的《熊貓家族》,片中的地鐵背景都是仿照宮崎吾朗的真實生活來創作的。
  • 跟宮崎駿相比,他兒子宮崎吾朗確實不算優秀,但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說到宮崎駿,大家都不陌生,這位拿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動畫片導演,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的觀眾。隨便問一個電影迷,不管他是喜歡看動畫片的還是不喜歡看動畫片的,多多少少都能隨口說出幾部宮崎駿的作品。他最為經典的《千與千尋》,帶我們回味童年樂趣的《龍貓》,呼籲保護大自然富有教育意義的《幽靈公主》,或是前幾年上映的《起風了》,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 宮崎駿79歲生日:「我不能死啊,活還沒做完」
    然而對「魔鬼化身」宮崎駿來說,這些都只是過眼雲煙,身為一名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哪怕把全世界都得罪個遍,他也絲毫不會放在心上。一直以來,宮崎駿最看好的接班人是《側耳傾聽》的導演近藤喜文。可惜由於和宮崎駿一樣是個工作狂,在1997年,四十多歲的近藤喜文因過度勞累而猝死。
  • 宮崎駿:不與世俗為伍,哪怕這是給自己許下的詛咒!
    其他人能模仿宮崎駿的畫面,卻永遠無法複製他真正的深邃,這是神對做夢人要的唯一祭品——他們自己的宿命與掙扎。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將來能做什麼?會不會是我的錯覺,搞不好我根本沒有繪畫的天分?他在這樣日復一日地自問中畫著,反覆懷疑著,觀察著。
  • 宮崎駿80歲生日快樂
    家庭和時代讓宮崎駿被迫浸泡在對戰爭的反思和對飛行的罪惡感裡,逐漸成長為一個內心纖細,還有點膽小的少年。他一度感到羞赧:「我為什麼是日本人?真丟人!」軍工廠老闆的兒子宮崎駿,堅定地長成了一個反戰活動家。▲青年宮崎駿但從小的耳濡目染,他又忠誠地熱愛著戰鬥機,無處不在地把這個與戰爭密切相關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裡。
  • 宮崎駿當眾訓斥兒子不認真 宮崎吾朗哭著謝罪
    宮崎吾朗哭著謝罪:都是我的錯   由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執導、宮崎駿本人擔當企劃和劇本的Stu-dioGhibli(吉卜力)藝術家工作室最新動畫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7月4日在故事發生地橫濱神奈川縣舉行試映會,其間發生的「宮崎駿激怒騷動」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事發後,兒子吾朗被責怪得幾乎是哭著謝罪。
  • 作為宮崎駿的兒子是什麼體驗?宮崎吾朗:他是個0分爸爸
    前不久,《龍貓》時隔30年登陸中國,無數人去電影院還了「欠宮老爺爺的一張票」。作為頂級動畫巨匠,宮崎駿溫暖治癒了全世界。卻唯獨漏了他的兒子——宮崎吾朗。和很多孩子一樣,宮崎吾朗也會在父親打擊下長大的孩子。年幼的吾朗繼承了父母的繪畫天賦,並夢想能成為父親那樣棒的動畫導演。
  • 宮崎駿「虎父無犬子」?兒子首部動畫口碑平平
    一些影迷對宮崎吾朗獨有的魔幻色彩和詩意風格稱讚有加,但更有宮崎駿的動畫迷很難接受這部作品,認為難以望其父親的項背。  在宮崎駿的盛名之下,其子也來拍動畫電影,既有榮耀,又有壓力:不少人都期待吾朗會成為「宮崎駿第二」。《地海傳說》一面世,仍是精細的2D手繪風格,影迷不由分說地要拿來與宮崎駿的經典電影對比,得出的結論當然是:不滿意。
  • 沒有宮崎駿的夏天,怎麼能叫夏天?
    有人說,沒有宮崎駿的夏天,註定是不完整的。所以,這個夏天,宮崎駿的經典作品《千與千尋》上映了。恰好趕上周末,或許是為了找回迷失的自己,又或者是為了找回童年的感覺,電影院裡坐滿了為了情懷「補票」的孩子們和已經長大的孩子們。
  • 不為自己留後路,宮崎駿曾經接受採訪時表態:我兒子沒出息
    前陣子被狗仔隊抓到,蹲點採訪出門倒垃圾的宮崎駿對於《鬼滅之刃》劇場版大熱後的態度,宮崎駿稱「我不知道」,而曝出了這麼一個新聞後,很多人在評論裡開始好奇宮崎駿這樣一個站在動畫巔峰的大師到底是什麼樣一個人,對待身邊的人是一副什麼態度(感覺),我這裡想借一些資料來回答他們。
  • 我的爸爸是宮崎駿
    當年在籌備《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時,吾朗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女主角松崎海的人物設定不夠亮眼,導致整部電影缺乏生命的活力。情況一度糟糕到製片人鈴木敏夫看了都無奈搖頭,表示這樣子還不足以上映。宮崎駿的評價則更加不留情面:「相當糟糕」、「沒有靈魂」。嘴上雖然厲害,但幾天後,吾朗發現父親在工作室裡留下了一張視覺圖。
  • 吉卜力中那些沒有宮崎駿卻仍然讓你念念不忘的動畫!
    當然不是,下麵包子君就為大家推薦那些沒有宮崎駿卻仍然讓你念念不忘的動畫!側耳傾聽——近藤喜文故事說的是一對互相暗戀的學霸情侶,互相勉勵,互相學習,為各自的理想而奮鬥,最後終成眷屬的故事。 吉卜力的故事都非常的治癒,彷佛用簡單溫馨的話語述說著那些偉大的情感。
  •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宮崎吾朗的二次作品沒有敷衍 他很宮崎駿!
    這部影片由宮崎駿大師的兒子宮崎吾朗執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在豆瓣網至今仍保持著7.9的高分。 這部電影,在這種事態下,對很多很多的人而言,如果能成為某種支柱的話,就是對我最大的欣慰。其實,這正是一個國家的縮影,面對改革,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打破和創新,打破舊思想,拆毀舊建築,創新新文明,營造新社會。 思想可以被更新,但終究是打不破的,如果沒有新的正確認知,所謂的新思想也不過是一種執拗的想法和態度。而舊建築本身是沒有思想的,它不過是一代人思想的匯聚,反過來說它更應該是歷史的見證。
  • 中國為什麼沒有宮崎駿這樣的大師?看看日本人是怎麼說的
    宮崎駿1988年的名作《龍貓》在國內上映,僅僅上映5天就票房過億,很難想像這樣一部30年前,畫面即便在經過修復的前提下依然顯得有些模糊的老動畫,能在中國掀起如此的影響力。很多國人開始思考,「中國何時才能擁有自己的宮崎駿?」何時能將中國的動畫作品在國際文化的舞臺上打響。筆者也在網絡上,尋找著來自異國民眾的看法。
  • 劉備在白帝城把兒子的安全和未來,託付給諸葛亮
    三國時期,劉備依著匡復漢室的名義,招來了許多人的加盟,導致他的隊伍一天天的壯大起來,其中有一個特別的人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具有才華的人,他沒去找當時佔有優勢的曹操,也沒有去比較安穩的東吳,而是選擇了實力最弱,簡直是沒有實力的劉備,只因為劉備是一個有道德的,有一個好的名義,那便是為了匡復漢室
  • 「動畫之神」宮崎駿被兒子打「0」分:別費勁心思養出最恨你的人
    文|好幼師育兒大家都知道,被世界公認最偉大的「動畫之神」,是日本的宮崎駿。但大家不知道,他也有一個做動畫導演的兒子,名叫:宮崎吾朗。他的兒子從小喜歡畫畫,而且極有天賦,但宮崎駿一直反對孩子從事畫畫,被父親否認的兒子,不得不成為了一名「建築師」。他兒子直到38歲,才回歸到熱愛的「漫畫導演」。當兒子51歲,卻依然是父親眼中「不成器」的庸才,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就相當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宮崎駿為什麼能當日本動漫第一人?
    宮崎駿之所以能成為日本漫畫(準確地講是動畫/動畫電影)第一名,甚至在世界動畫上數一數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宮崎駿的作品知名度高、影響力強,且不乏世界級的優秀作品;②宮崎駿的作品主題意義深刻,讓人不僅僅是看看而已;③宮崎駿身上的工匠精神,他視自己的每一部作品為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