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學詩詞]
第十三節 採桑子
【簡介】
始於唐代的詞體之一。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醜奴兒」、「醜奴兒令」、「羅敷媚」、「羅敷媚歌」等。正體為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詞譜】
1、正體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韻腳)。
中仄平平(韻腳),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韻腳)。
中仄平平(韻腳),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腳)。
2、變體一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韻腳)。
平仄平平(韻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韻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韻腳)。
仄仄平平(韻腳),
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韻腳)。
3、變體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韻腳),
平仄平平(韻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腳),
平仄仄平平(韻腳)。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韻腳),
平仄平平(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韻腳)。
【詞例】
1、宋代詞人晏殊《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此詞溫潤秀潔,境象高遠,以情感曲折細膩見長,於悽涼落寞中仍暗暗透出一種樂觀的希望,堪稱宋詞名篇。
時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長恨離亭,
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
淡月朧明,
好夢頻驚,
何處高樓雁一聲?
2、宋代詞人《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此詞運筆輕靈,情思沉切,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描繪芭蕉的形象,不僅準確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質特性,而且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
窗前誰種芭蕉樹,
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
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
不慣起來聽。
3、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採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該詞纏綿細膩,樸實自然,平白直淺,流暢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優美動人。
明月多情應笑我,
笑我如今。
辜負春心,
獨自閒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
結遍蘭襟。
月淺燈深,
夢裡雲歸何處尋。
4、毛澤東主席《採桑子·重陽》:此詞作於1929年重陽節,毛澤東主席在閩西徵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全詞詩情畫意,氣度恢宏,體現了領袖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極大地鼓舞了革命的鬥志與信心。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裡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