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古籍善本成收藏潛力股
近年來,古籍善本在拍場上十分走俏,價位更是節節攀升。但有一類古籍善本——古醫書在古玩市場上依舊是個「冷門」。 1000多年來,我國的藏書家一直對經史子集等書目情有獨鍾,而對古醫書卻是冷眼相待,所以古醫書一直無法成為主流收藏品。上世紀80年代,一套普通的中醫書,一般也就幾十元,甚至價位還要低;一套中醫書精品,也不過幾百元。
-
古醫書觀點摘取,自覺有其道理
在醫療用具收藏中,韓順平認為中醫典籍收藏也是非常有市場潛力的。據了解,古籍善本在拍場上十分走俏,價位更是節節攀升。1000多年來,我國的藏書家一直對經史子集等書目情有獨鍾,而對古醫書卻是冷眼相待,古醫書一直無法成為主流收藏品。
-
廣州東朝文化:古醫書收藏潛力大
收藏者需要有新的視角,善於發現有巨大收藏價值的收藏品。藏書就是收藏中的一個方面,種類可謂五花八門,古籍版本、碑帖、手稿、新文學、連環畫、畫冊、"文革"遺物等。今日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藏書中的古醫書,在藝術品收藏越來越熱的中國,醫書古籍也成了古玩市場上的一個話題焦點。What I'm introducing to you today is the ancient medical books in the collection.
-
陳景林致力傳承杏林古韻 中醫藥文物收藏大有可為
陳景林致力於收藏古醫書,固然受職業、家庭和個人愛好等因素影響,目的是傳承杏林古韻,弘揚中醫藥文化,但從古籍收藏的角度說,中醫藥古籍收藏過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陳景林的收藏成就也充實了這項內容,提升了此項收藏的地位。傳統上,中國的藏書家一直對經史子集等書目情有獨鍾,而對古醫書卻是冷眼相待,所以古醫書一直無法成為主流收藏品。
-
企業家收藏700餘冊古醫書,專家:研究開發價值大
(原標題:企業家收藏700餘冊古醫書,專家:研究開發價值大)
-
銀元收藏日漸走俏
銀元收藏不太火,但是也從沒冷過。近年來,傳統的銀元價格開始不斷攀升,銀元市場異常活躍。典型的銀元如「袁大頭」相較於過去五年的漲幅,更是達到10倍之多。 歷史內涵豐富 凸顯收藏價值 從自身特點及優勢分析,銀元是一種難得的收藏品。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不僅因為其外觀精緻,藝術價值高,存量稀少,而且銀元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這更加凸顯了其收藏價值。」
-
一本流傳350餘年古醫書的醫術與江湖
醫術與江湖 作為中醫世家,陳氏一族耗費百年心血,收藏數十本醫藥珍典。而後時局動蕩,為了護住祖傳醫術,陳氏一族將醫書交給精通歧黃之術,有救民之志的嫡系子孫陳子榮(陳小青祖父)保管,陳子榮幾番遷徙,上世紀初,最終帶著古醫書在溫水鎮安家。 陳子榮一邊往返於溫水、桃林之間行醫,一邊繼續鑽研醫術。 1919年,陳子榮的孩子陳海彬(陳小青父親)出生。
-
文房四寶走俏收藏市場:古硯備受關注
原標題:文房四寶走俏收藏市場:古硯備受關注 隨著電腦的普及,「紙墨筆硯」的傳統書寫方式,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但近幾年藝術品收藏熱的興起,使得硯臺又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從傳統的「文房四寶」變為一種收藏品。其中位列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更是受到藏家的熱捧。
-
江西一企業家收藏700餘冊古醫書,專家:研究開發價值大
江西一企業家收藏700餘冊古醫書,專家:研究開發價值大 柳俊武 華山 王昊陽/中國新聞網 2017-03-04 11:21
-
古代醫藥器具收藏,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壽全齋的藥瓶 十多年前,因為一個相對小眾的收藏愛好———古代醫藥器具收藏,他們與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日前,兩人聯合在寧波知青博物館展出他們的藏品———林林總總的古代醫藥器具、書籍讓前來觀看的市民大開眼界。 藏品裡蘊涵的中醫文化 邵宏國和王定海兩人的年紀相近,都40歲左右。
-
橫街鎮衛生院有一個70多年歷史的搗藥罐
「我們衛生院有一隻搗藥罐,有70多年的歷史,現在還在用呢。」看到媒體發出的「尋訪甬醫記憶」徵集令,橫街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翁宇傑推薦了一個搗藥罐,藥罐的背後還有鎮上兩代老中醫的故事。老藥罐用處不小雖然現在各種藥材粉碎機已經很普及,但在橫街鎮衛生院的中藥房裡,藥師們還是喜歡用一個銅質的搗藥罐為患者處理藥材。這個搗藥罐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罐身上布滿斑駁的痕跡,藥罐的手柄被磨得發亮。搗藥罐雖老,用處不小。「像川貝、牛蒡子、酸棗仁等藥材,只有把它搗碎了,才能最大程度把有效成分煎出來。
-
內蒙古阿拉善彩玉走俏收藏市場
近日舉行的主題為「阿拉善彩玉展銷」活動正在熱鬧開展,6000餘件精美絕倫的彩玉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在展覽現場,各類雕工精美的彩玉形態萬千,用金蟾、獅子、駿馬等吉祥物雕鑽的各種形態彩玉寓意美好,價格從百元到幾十萬元不等,頗受彩玉愛好者青睞。
-
樂善中醫門診的堅守:六代人傳承百年「樂善」
在瀋陽樂善中醫疑難病門診部,陳列著很多老式的藥瓶藥罐、藥杵藥臼和泛黃的醫書。據了解,這家瀋陽老字號中醫館,已經有著160餘年的悠久歷史,六代傳承人續寫著這個傳奇故事……傳統技藝持續創新早在十九世紀50年代,山東省樂亭縣有一個叫王洛清的人,從小自學歷代中醫典籍,長大後開了一間中藥鋪,懸壺濟世,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醫生,他就是樂善中醫的創始人。王洛清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積累了獨具特色的診療經驗。
-
東南預展今日啟幕 藏家熱議「潛力收藏」
本報已於昨日報導了壽山石雕和金石篆刻三個專場的相關信息,而璽印呈輝、茶禪一味、熠美流光三個專場也有不少藏家關注,並且,很多藏家和投資者已經將購藏的重心投向了這三個頗具潛力的專場。 雞血石收藏潛力大,各類印石受關注 近期印石市場春潮湧動,尤其雞血石漸漸走俏市場,上周六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當代國石專場拍賣中,昌化和巴林雞血石的成交佔據了半壁江山。
-
遵義一夫妻捐贈光緒年間的古醫書,有很大價值
遵義市中醫院院長朱曉鴻告訴記者,通過翻閱王祖錄先生捐贈的古醫書,可以發現這些書籍雖然陳舊,但上面記載的內容很是實用。例如,書中不僅有「楊梅瘡」這類臨床症狀的描述,也有治療傷寒、手足冰涼等病症的處方。△醫書上針對不同的疾病,列出了詳細的藥方,每個藥方處,都細心地做了很多標記。
-
鼎上微龍鳳茶杯走俏市場的背後:品牌發展唱主角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意識的增強,禮品消費已成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最近幾年,我國禮品市場更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禮品行業交易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而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主打品牌優勢,具有高檔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成為市場新熱,而這其中以鼎上微龍鳳茶杯和雕龍筆筒的走俏尤為引人注目——品牌發展唱起了主角
-
臺灣紅珊瑚走俏武漢收藏文化博覽會
臺灣紅珊瑚走俏武漢收藏文化博覽會 2014年03月10日 08:4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1日在武漢古玩城舉行的中國?武漢第二屆收藏文化博覽會上,臺灣展商集體推出的紅珊瑚系列藝術品成為博覽會上一大亮點。 此次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福建、廣東、湖北等20多省市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的近千多家古玩城及收藏機構參展,內容藏品涵蓋玉器、奇石、瓷器、根雕、字畫、錢幣等種類。 記者看到,來自臺灣的20多家紅珊瑚及珠寶業商,集體推出的臺灣產紅珊瑚系列藝術品達數百種之多。
-
馬王堆出土中華最古醫書,比黃帝內經還早,手術治療已出現!
現在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強盛,這些古文化,再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今天我們就來看下,馬王堆出土中華最古醫書,比黃帝內經還早,手術治療已出現!馬王堆漢墓,因為是在湖南的馬王堆鄉出土的,故此命名為馬王堆漢墓。馬王堆的發現是因為在1971年的時候,在墓的下方建醫院挖掘土方的時候,突然從地下冒出嗆人的氣體。
-
豬年賀歲幣和生肖票陸續推出 廈門市場情懷型收藏走俏
豬年賀歲幣和生肖票陸續推出,但廈門市場反應平靜投資型收藏熄火 情懷型收藏走俏但隨著「豬年幣」「豬年票」的陸續推出,記者連日走訪廈門市場發現,曾經十分火熱的賀歲幣、賀歲郵票市場如今反應平靜,過去購買者扎堆排隊的景象不再,投資型消費熄火,情懷型收藏佔據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