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養心性,並非需要廣廈萬千,居處不在高廣,即便是雅致小室,亦能營造萬象天地。對一個文人而言,有屋一間,不論大小,有桌、椅、書卷,有燈、人、清茶,便有了安頓心靈、沉思靜悟之處。供他們休憩消遣的天地,就是書房。
圖源網絡
書房,在古代,又叫書齋,講求明朗、清淨。在書房,可讀書,練字,辦公,晤談,會友,也可賞畫、品香、吃茶,是安身之處,是修身養性之所在。
圖源網絡
對於書房的裝飾,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談到書房裝飾,崇尚「宜簡不宜繁」的搭配。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既是「陋室」,當然不求氣派奢華,也不求滿壁藏書,而是講求自然樸實的書房陳設。
南宋 劉松年《山館讀書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劉松年《山館讀書圖》局部
諸多文人喜愛將書齋築於郊野之地、山林水濱,以求獨享清歡。《山館讀書圖》描繪的是文人雅士所嚮往的閒適生活。長松掩映之下,桌案臨窗而設,清風徐來,寧靜悠閒,文人倚案展卷,何等愜意。
明 謝環《香山九老圖》局部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在書房裡有賓朋往來,偶爾行文作畫,亦不失為快意人生。唐代劉禹錫曾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吟詩作畫,彈琴對弈,歡欣會友,不亦樂乎。
《香山九老圖》描繪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及李元爽、禪僧如滿九位老者,因志趣相投,結為九老會。在白居易之居處歡聚,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 。
圖源網絡
中式書房,木蘊芳華,無處不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息。說到書房陳設,又怎能離開紅木家具。
書房陳設不求華麗精巧,一桌一椅一方幾,一窗一屏一天地。書房內只需一桌椅,再添置書架、屏、簾,便是大道至簡的心安處。
圖源網絡
以平頭案為骨架,在桌架椅榻上,添置筆墨紙硯、茶席器物、案頭蒲草、焚香道具,能為書房添置無限樂趣。
圖源網絡
談到書房,不得不說「文房清供」,它既是書房用具,也是文人雅客的賞玩之物。筆墨紙硯當然不在話下,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自成一種風雅浪漫的情懷。
圖源網絡
文房百器,必有一爐。古人重視香道,案頭設一爐,焚香一柱,煙氣氤氳,如紅袖添香,似書齋中之顏如玉。
圖源網絡
另外,文人雅士常以字畫明志。靈秀淡雅的山水,清秀靈動的花鳥,表明心胸豁達又富於情趣;警句格言的牌匾,則句句點醒人心。
圖源網絡
文人大多愛石,愛它的堅強和風骨,常將其置於文房之中為石玩。
永華 福運書臺
巴裡黃檀(酸枝)
臺 198cm*88cm*81cm
椅 58cm*47cm*120cm
永華 明式小書架
交趾黃檀(大紅酸枝)
63cm*39cm*175cm
咫尺書房,俯仰天地;徑寸雅物,陶冶性靈。
一間書房,一卷詩書,一份閒情,文心與書香,相互滋養,自得其樂。
-完-
圖/網絡
攝影/永華
編輯/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