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潛山:古陶非遺傳承用文化助力脫貧

2020-12-16 國際在線

精美的陶製品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劉崢、張攀):制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安徽省潛山市天柱山腳下的痘姆鄉,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繼續發揚光大。當地利用自身文化優勢,將非遺傳承與文化脫貧相結合,走出一條文化扶貧的新路。

痘姆鄉位於大別山餘脈東南,先後被認定為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痘姆古陶非遺傳習基地通過傳授當地貧困戶、殘疾人非遺技藝的方式,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一些技藝嫻熟的工人也可以通過售賣自己在基地生產的陶製品獲得收入。

程海龍是一名聾啞人,身體上的殘疾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困難,但通過在基地的勞動,目前年收入已達4至5萬元。

痘姆鄉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沉積了大量優質的陶土,具有得天獨厚的制陶條件。現存百米古龍窯一座。大量考古發現,痘姆曾經古窯密布,是歷代陶器的重要產地,特別是與距今已有六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薛家崗人類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陶器共冶一爐,被考古界公認為制陶史上的「活化石」。

依託蘊含大量富鋅富硒陶土資源和百米古龍窯的優勢,當地在保持非遺核心技藝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數百款餐具、茶具、花器等非遺產品,以及常態化開展「非遺+研學+旅遊+文創」活動,先後有來自28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前來觀摩交流。

痘姆古陶非遺傳習基地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穩步推進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工作,並結合文明創建、扶貧助困、鄉村振興,先後舉辦了國際文化交流、龍窯點火、研學體驗等數百場次文化傳承交流活動,累計覆蓋村居群眾及遊客超過30萬人次。特別是「2018首屆中國潛山痘姆古陶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舉辦以及「中國安徽痘姆三寶國際陶藝館」「痘姆三寶國際陶藝工作室」的落戶,直接推動了痘姆古陶高質量發展。

如今,一個「看得見發展,留得住鄉愁」的痘姆鄉,也因此成為了國內外遊客及藝術家們趨之若鶩的旅行選擇地。

琳琅滿目的陶器

龍窯

程海龍在製作陶器

制陶的拉坯工序

做好的陶坯

相關焦點

  • 「2018首屆中國潛山·痘姆古陶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即將拉開帷幕
    為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首位產業,深度挖掘潛山市特色非遺項目,豐富潛山文化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提升痘姆古陶國際影響力,促進全域旅遊和特色小鎮的發展與創建,由中共潛山市委、潛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潛山市文化委、潛山市旅發委、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博物館、中共痘姆鄉黨委、痘姆鄉人民政府承辦;痘姆古陶非遺傳習基地、潛山市天柱陶瓷有限公司協辦;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學術支持;鳳凰網安徽安慶媒體支持的「
  • 安徽潛山:制陶「老手藝」成就脫貧致富「新手段」
    現在一年有三、四萬的收入,家裡也脫貧了。」正在制坯的黃成虎告訴記者。黃成虎是潛山市痘姆鄉的一名制陶老師傅,現在,黃成虎所在的天柱陶瓷公司年產生活、工藝、景觀等陶器近10萬件,輻射帶動了周邊200多人參與到痘姆古陶特色產業中來。「十裡陶村、百座龍窯、千年陶鄉、萬名陶工」,是對歷史上痘姆古陶的真實寫照。
  • 安徽潛山,尋找即將失傳的手工技藝,6000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安徽省安慶市的潛山市,尋找即將失傳的手工技藝,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川劇變臉、西安古樂一樣,潛山依舊保留著這個古老的技藝,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化、現代化,像這樣用傳統手工藝去製作的技藝的人,越來越少,瀕臨失傳的手藝,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何保護傳統的手工技藝
  • 孫氏聚集地:安徽潛山
    潛山別名「舒州」,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裡、安徽之源、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的美譽,是古皖國封地,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城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別稱有古皖國,舒州,皖城,灊。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就是在潛山。安徽孫姓原居民並不多,大多屬移民而來。
  • 安慶師範大學在潛山舉行教育實習基地揭牌儀式
    3月16日上午,安慶師範大學在潛山縣痘姆鄉古陶非遺傳習基地舉行教育實習基地揭牌儀式。安慶師範大學副校長張群,安慶師範大學校友、潛山縣副縣長蔡婷婷出席儀式並進行研學交流。張群認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痘姆古陶,歷史淵源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潛山旅遊的一張特色名片;安慶師範大學作為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學科專業全,人才資源豐富,發展態勢很好,是一所古老而年輕的大學。張群指出,此次校企合作,既是安慶師範大學實現轉型發展、提升內涵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職能,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動研學旅遊基地建設以服務社會的重要行為。
  • 「古皖文化」煥生機
    「以前跟別人介紹潛山是『二喬故裡』,但除了一口胭脂井,我真不知道還可以說什麼。現在說及潛山,二喬公園是一張明信片,是可以觸摸的古皖文化。 」潛山的導遊員小張說。時值金秋,潛山縣梅城鎮二喬路上一片繁忙,經過加班加點打造的二喬公園已經初具規模,溼地、水榭、廊橋、觀景臺,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擁有「潛陽十景」之首美譽的胭脂井,完美融入二喬公園之中,為古皖名城增輝,為百姓休閒生活增色。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今天的皖國古都潛山,不僅是二喬公園一枝獨秀,張恨水、程長庚故居修復如火如荼,薛家崗文化遺址公園實現對外開放……古皖文化正在煥發新生機。
  • 文化自信助力脫貧攻堅 濰坊市民俗博物館開展非遺進社區活動
    6月13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濰坊市民俗博物館聯合濰坊市扶貧辦、北海街道南湖社區舉行助力扶貧公益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社區公益活動,讓流動的博物館、鮮活的民俗走進社區,展示精彩的非遺技藝、體驗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的同時,聚焦精準幫扶、助力脫貧攻堅,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 安徽潛山,黃梅戲發源地
    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裡、安徽之源、京劇之祖、黃梅戲之鄉」美譽的安徽潛山,春秋時為皖國都城,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城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潛山市日前提出以旅遊業為抓手,對接上海和其他長三角城市,借勢借力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 皖國古都、黃梅之鄉 2020安徽潛山在滬文旅推介
    人民網上海10月21日電   今天上午,由中共潛山市委、潛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大愛天柱 情系天下」 2020安徽潛山(上海)文化旅遊宣傳推介會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行。
  • 嘉興:讓非遺傳承後繼有人
    今天,來自全國各地對非遺傳承保護感興趣的32名練習生和全國20多家媒體齊聚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啟動首期非遺練習生訓練營。「傳承匠心·創業同行」是此次訓練營活動的主題,「期望將非遺傳承與青年人的創業夢想、網紅夢想結合在一起,打通傳統文化與年輕人之間的代際差異。」
  • 「樂天」院裡樂陶陶 ——金安區開展「集中供養模式」助力精準脫貧...
    「樂天」院裡樂陶陶 ——金安區開展「集中供養模式」助力精準脫貧側記 2020-08-26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潛山痘姆陶器燒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向社會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由安慶潛山市申報的陶器燒制技藝(痘姆陶器)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公示名錄。古陶手工製作技藝圖片展據悉,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公示期20個工作日,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痘姆陶器燒制技藝入選擴展項目傳統技藝之中。據考證,痘姆陶器手工製作技藝與薛家崗遺址出土陶器同根同源、一脈相承,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
  • 慶春堂陶藝工作室在潛山痘姆古陶基地首家入駐掛牌
    7月10日上午,安徽省藝術陶瓷名人王慶春先生個人工作室——慶春堂陶藝工作室在潛山市千年痘姆古陶非遺傳習基地入駐並掛牌,旨在為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及創新發展尋找新方法、探索新途徑。
  • 非遺文化|非遺購物節「雲探店」之四川省會理綠陶非遺工坊
    《中國旅遊報》,推薦中國非遺傳統手藝——會理綠陶。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屆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臺將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近期,中國旅遊報社、新浪微博聯合推出非遺購物節「雲探店」系列報導,展示非遺精美產品和傳統工藝,為非遺代言!《遠古的呼喚》豐富的窯變、古樸典雅的器型、自然的紋理……因採用天然孔雀石配釉,經高溫(1260℃)氧化焰燒制後呈寶石綠色而得名的會理綠陶,又被譽為「中國最後的綠陶」。
  • 探訪非遺文化基地:6000年陶器之鄉痘姆鄉
    @易鄉行據潛山縣誌載:痘姆生產陶器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名氣。《新唐書》載,舒州同安郡(今潛山)的「土貢、酒器」在朝廷佔有一席之地,其中陶瓷酒具三年一貢。而且民間至今仍流散有眾多造型奇特、做工考究的古黑陶。據專業人士推測,這裡製作古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
  • 安徽社會組織助力新疆皮山縣脫貧攻堅取得初步成效
    安徽社會組織助力新疆皮山縣脫貧攻堅取得初步成效 2020-06-29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過來,到潛山不可錯過的「皖」美之地
    北宋詩人王安石口中「物我兩忘」之地,便是皖西南風景旅遊名城——安徽潛山。 2018年,潛山成為全國首家以旅遊特色撤縣設市的縣級市,位於長江三角一體化規劃區域「西大門」,是安徽旅遊、文化、生態最優質資源的聚集區。
  • 讓港城非遺傳承保護與生活相遇 和遠方同行
    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附著的,既是區域歷史生活中的一個片段,更是群體精神的傳達載體;它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有閃光的現在,且還應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讓港城非遺傳承保護與生活相遇,和遠方同行。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港城非遺傳承保護緊扣年度工作主題主線及疫情防控根本要求
  • 千年瑰寶 潛山桑皮紙走進故宮的幕後
    根據《潛山縣誌》記載:早在漢代,潛山縣周邊地區就生產皮紙,迄今已有177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的土特名產。該紙因時代而名,稱為漢皮紙。規格分「大漢、中漢、小漢」三種,全為手工工藝生產。工藝流程為選料、蒸煮、揀皮、製漿、簾撈、焙烤等。特點是柔嫩、拉力強、不斷裂、不褪色、防蟲、無毒性、吸水力強。主要用於書畫、裱褙、典籍修復、包裝、制傘和文化工藝品。潛山的桑皮紙在故宮文物修復中,已成為專家們的首選。
  • 脫貧不脫鉤!中鐵四局助力安徽潁上扶貧包保村抗險救災
    中鐵四局助力安徽潁上扶貧包保村抗險救災 2020-07-31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