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唯一仍舊在學校裡舉行和教授茶道儀式的國度。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鳥居宏行先生在自己的茶室。 |
貴船左源太川床料理
茶道中的"規"與"禮"
京都正北十幾公裡,在車幾乎開不動的地方,我們到了貴船。此處兩山相合,中有一條清溪。最為有名的是貴船神社,非常古老,專為供奉山林水澤守護神。在這裡,我們將會見識到完整的茶道過程。
我們前來拜訪的師傅名叫鳥居宏行,他是茶道表千家家元教授山下恵光宗匠(師父)的弟子。日本茶道流傳至今發展主要有3大流派:裡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3家各有風騷,但均不離千利休風格。日本茶人的等級也極有組織、極有規範。掌門人稱"家元",學茶得道的人可被授予"茶名","茶名"均取"宗"字打頭的二字名稱,如同佛教中的法號。
鳥居先生經營著名為左源太的川床料理和名為右源太的料理旅館。因為這裡地處偏遠,非常幽靜,所以經常會有印度朋友前來修習瑜伽。
我們按照預定的時間在玄關等待鳥居先生,這個地方在茶道中稱為待合。客人們等待的時候,主人正在水屋(準備室)清洗及整裝茶具。眾人在這個時候要互相商定推辭入席順序,待主人召喚後,依序入內。
這間茶室比起瑞峰院的要大許多,但是布局和茶具都差不多。就座的動作必須保持安靜,並且需先向主人安置於壁龕的書畫插花行禮致敬。一直到客人全部入席,除了鐵壺煮水沸騰外,所有聲響騷動告一段落,房內再度恢復靜止無聲之後,主人才會現身。茶會所用的壺底鐵片經過特殊設計,讓沸水帶動出一種特殊的音律。
鳥居先生走出來之後,幾乎是邁著臺步徑直走到爐前坐下。他面對著壁龕,卻並不向著客人。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茶道不同於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嚴格程序和規則。茶室中書畫的風格及擺放、茶室的建築及庭院的布局、一應茶具的選用和擺放、飲食的烹製、甚至每次"茶事"進行的時間、每個動作的幅度、來客交談的"臺詞",每塊榻榻米走幾步,一碗茶喝幾口,甚至客人洗手時先洗哪只手……都是規定動作。留給茶師們的發揮餘地只有選茗、蓄水、備具、烹煎、品飲。因此,學習日本茶道是一種相當花費時間的嚴格修煉,並不能隨心所欲。事實上,茶道所要求的規範正是日本人至今的行為規範。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點茶、煮茶、衝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坐下之後,主人開始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衝茶,等到主人做好第一碗茶,客人要剛好把面前的甜點吃完。主人依次給客人獻茶,客人接過碗之後,要三轉茶碗,把正面轉過去,用背面對著自己。這是為了表示對茶碗的尊重,同時也請在座的諸位都能欣賞到茶碗正面的花紋形狀,是"敬"的表達。接過茶碗之後,要用右手託茶碗底部,左手輕扶碗邊。喝的時候,要"呼嚕"著喝,發出聲音來。喝完之後,把茶碗輕放在榻榻米上。當主人用眼神看著你的時候,意思是你還需要嗎?如果不需要,就把茶碗扣過來,等候其他客人一起鑑賞。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茶道品茶分"輪飲"和"單飲"兩種形式。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鑑賞,讚美一番。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茶碗追求"雅拙"的意境,那些看上去很粗糙,砂粒還露在外面,甚至陶工的指印還留在上面的茶碗卻被視為上乘,有的還價值千金。
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
日本最初的茶具都仿自中國。鎌倉時代末期,日本瀨戶市開始仿燒中國式天目茶碗。天目茶碗是中國宋代黑釉陶瓷的簡稱,它的名字來自於建盞。建盞在宋代是最適合點茶的茶碗,在日本茶道中也得到了流傳,現今保存於日本的"曜変天目茶碗"就是來自中國的南方的瓷器名作。
1587年千利休指導當時的首代工匠長次郎完成了"樂窯茶碗", 日本獨有的茶道用具首次被創造了出來。在此之後,三千家(日本茶道的三大流派,表千家、裡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的總稱)組織了千家十職,包括漆匠、木匠、風爐匠等十個工種,分別製作茶道用具。
鳥居先生特意拿出了自己最珍貴的茶碗,他說,我用的茶碗是用貴船當地的石頭做的黑"樂茶碗",攝影師用的是他的師父表千家家元山下惠光先生去印度旅行時買的大理石茶碗。他說:"不同的茶具會帶來不同的話題,談話的氣氛會更好,這就是茶具選擇的樂趣所在了。茶具經過長時間使用,就會經年變化透出美麗的閒靜,要長時間地放在手上,鄭重地對待。流傳下來的茶具本身就是歷史活生生的見證人,你會忍不住去想像跟它有關的人和事。"
每次茶會,都是一次即興演出,以茶、花、畫交織出當下的劇情。茶室、茶庭中的一切都是藝術品,連人、人的動作、水的聲音、人的話語、鳥的鳴叫也都被視為美的藝術品。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這就是所謂的"一期一會",它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
"獨坐觀念"一語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隻,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裡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湧起一股充實感,此時的心境可稱為"主體的無"。
"茶禪一味",日本之茶和禪關係極其密切,因為日本茶種起源是榮西禪師由中國五臺山帶回鎌倉幕府,原本意在學習中國之道,用茶水恢復修行者疲憊之身心。
茶道是一場靜心清魂的佛事,又是修心養性的過程。茶室相當於寺院的佛堂,茶人可以說是在家修行的僧。日本茶道思想是茶與禪的融會貫通,茶中有禪理,禪理又在品茶中深刻體會到。
茶道影響著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社會禮儀的慣俗,甚至是在任何日本人居家的枝微末節,都可以見到茶道的影響。許多精緻料理的做法以及上菜食用的方式、在家中要著素色衣裝、賞花弄草的態度、強調生來即愛好的簡樸等。茶,已經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茶室裡的基本用具 |
茶室裡的基本用具:
涼爐,注水用的風爐;茶釜,煮水用的鐵質的有蓋大缽;湯瓶,泡茶用的帶柄有嘴罐,稱"急須";茶碗,盛茶湯用的瓷碗。另外還有研磨茶葉的"茶磨"、夾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取茶粉用的竹製"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白炭的"炭籃"、清潔茶具用的"水翻"、裝香用的"香盒"、沏茶時用於攪拌的"茶筅"、盛茶葉末的"茶罐"、用大根大鳥羽毛製成用於拂塵的"羽帚"、盛炭的"炭鬥"、盛炭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