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裙學生裝加迷你流星錘,李小龍同款裝加金髮武士劍,曝光過度的默片向黑白,抽水聲中白衣白雪配血跡的片刻意境,藍幕剪影,頭皮怨念,還有對日漫、港片與腳の愛戀。每一次往任意部位砍掠刺劃,都能邂逅動脈。無謂復仇的意義,只有絕美惡之花。寧死不願錯過一幀。《殺死比爾》:浴血新娘的復仇之路!
昆汀的暴力不單純是打打殺殺。如果只有開刀來滿足視覺刺激就太流於膚淺了,那種暴力分子應該滲入到人格當中,才能更顯出張狂的驚悚。新娘的敵人之一艾爾就是一個代表,她是個獨眼龍,殺人的方式十分冷酷。她將一隻黑曼巴蛇放在裝滿鈔票的箱子裡,巴德想用武士道做發財夢的時候,蛇突然竄出來,把他咬死了。而這時艾爾則是拿出在網上摘抄的有關黑曼巴蛇的資料,逐字逐句念給巴德聽。她的冷酷無情相當厲害。巴德其實也是個愛折磨人的傢伙,他處理新娘的方法是將她關進一個棺材,然後活埋在土裡。在日本這邊的兩個女人,也很「冷暴力」。Gogo是個看似清純的學生妹,實際上是個揮舞流星錘的女殺手。她往往先勾引男人,然後再猛的把刀插進男人的身體裡,這看起來更像是對男人的報復。而Oren則是因為小時候目睹了雙親被黑幫殺害,為了報仇,她長大後成了職業殺手。那一段動畫片裡,大胖子躺在床上,就在高潮快要來的時候,Oren一刀下去,鮮血如注迸發,染紅了屏幕。
「報仇一定要冷靜」。昆汀在故事的開篇就揭示了影片的主題:復仇。而這樣的故事主題,加上開頭熟悉的音樂和邵氏「SB」字樣,就知道遠在美利堅的流氓導演昆汀在向自己的偶像香港動作片大師張徹致敬。雖然是90後,可是對於好些年的港片腦殘粉來說,張徹這樣的名字依舊是不可忽略的,張徹的電影在現在來看依舊很好看,《刺馬》《獨臂刀》等經典現在依舊是不可不看的。張徹的影響力在華人影視圈也是無可比擬的,《刺馬》的副導演吳宇森在九十年代拍出來《喋血街頭》向張徹致敬,前幾年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依舊是向張徹《刺馬》的致敬,更不用說影視圈眾人對於《獨臂刀》的致敬和翻拍了。
昆汀對於張徹的顛覆不只在於完美的暴力美學,還有就是電影的主題還有愛情。張徹的電影向來陽剛,注重快意恩仇,女人在片中是分量很少的,更不用說愛情,注重的是兄弟情的刻畫(當然在腐女眼裡就不好說了),而昆汀直接顛覆了這一點,不僅英雄人物是女人,影片主題在快意恩仇之上加了兒女情長,無疑,《殺死比爾》更是一部愛情片。當然,昆汀花了四個小時去渲染復仇,對於愛情的渲染的時間缺少的可憐,結尾處新娘用「五雷轟心掌」結果了比爾的時候更是簡潔,幾乎沒有情感渲染。當然,沒有可以渲染的愛情不代表沒有愛情,反而是更濃烈的愛情,只不過我們的主人公雖然是女兒身但是同樣具有張徹電影的陽剛,除了最後在廁所哭泣的部分,幾乎不去渲染愛情,可是這樣的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更加令人心痛。
劇情非常簡單,雖然用了各種懸念各種插敘倒敘的手法還是很簡單,但是如果一開頭就什麼都知道也少了很多趣味。拍攝手法非常美,明知道他在裝B,在擺拍,在為了美而砍人,但是還是非常驚喜。所以看之前還是別看影評的好。新娘的白紗上沾滿黑色的血,黑白的畫面中只有一個男聲在徐徐講話,新娘說「BILL, IT'S YOUR BABY",還沒說完,BANG的一聲槍聲。然後就響起了美麗的歌曲,歌詞和情景再貼合不過,小時候男孩假裝用槍打中女孩,女孩假裝中槍倒地;長大了之後女孩為男孩哭泣,男孩用槍打中女孩,女孩真的被打中: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太美了,相愛相殺本來就很性感,情境和音樂配合得太美妙了,立刻吸引了我,昆汀又來了,又來他的開頭總是在結尾之後,又來了他的所謂圓形敘事,戀足癖和武士刀控又來了,長手長腳,美麗的烏瑪瑟曼又來了,殺人和被殺者的默契又來了,昆汀的世界每個人都身懷絕技,極度邪惡、極度冷酷又極度美麗,極度帥氣。
縱觀整部電影,劇情我不評價,RPG遊戲似的一路過場景打boss,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而且昆汀的電影看點也歷來不在這方面,經典的話嘮式對白也沒有昆汀的其他電影那樣讓人來的印象深刻,敘事方式相對昆汀而言經典而又中規中矩,除了中間一段美式漫畫實在是神來之筆外,我找不出這部電影一絲優點。也許有人說昆汀這部電影就是拿來爽的,順便再添油加醋幾句昆汀這是在諷刺評價電影一定就要有深度的評價標準當代電影苦心積慮總要內涵一堆正能量之類吧啦吧啦,仿佛昆汀放個屁都包含著對世界的隱喻。
其實暴力美學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就像所謂唯美主義一樣,只要「美」就好了。昆汀用一部電影花了一幅畫:大雪紛飛,一襲白色和服,一根紅色簪子,一把日本武士刀,接水的竹子發出梆梆的響聲,幾個回合之後,一絡黑髮飄向空中,一抹鮮血在雪白的地上格外刺眼。加上經典的配樂,和各種梗:單眼性感護士、穿制服的血腥女高中生、西部牛仔、日本武士文化、一點中國元素(李小龍連體服、長衫、中日混血黑老大),就足以吸引迎觀眾了《殺死比爾》:浴血新娘的復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