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
道教所信奉的最高天神,居於無極之上清微的玉清聖境,為三濟首席。道教認為,元始天尊是一切天神、地仙乃至世間凡人的始祖。《隋書·經籍志》:「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衝虛凝遠,莫知其極。」「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
元始天尊雖位極尊,但在道教經籍中出現並不太早,道教最早經書《太平經》中尚未曾提及,至東晉葛洪《枕中書》,才出現「元始天王」的記載,雲:「昔二儀未分,溟幸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這位元始天王也就是盤古真人,住在天上的玉京山,山中宮殿皆用金玉飾之,後天地間又出現一位太元玉女,號太元聖母。「元始天王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於是,生下「天皇」,天皇又生地皇,地皇再生人皇,再後的「大庭氏、庖羲、神龍、視融、五龍氏等,是其苗胤也。」這是元始天王開天闢地、生化三皇的描述。
南朝道士陶弘景作《真靈位業圖》,排列道教各神,始有「元始天尊」之稱,全名為「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位居諸神之首。自此確立了元始天尊的地位。至今,道觀大殿中,供奉三清天神,元始天尊居正中,左右列道德天尊和靈寶天尊。然元始天尊在民俗中的地位,卻遠沒有如此的德高望宜。特別是宋代皇帝對玉皇大帝的推崇,導致後期三清雖然凌駕在四御之上,但是掌管世間萬物的卻是玉皇。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全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略稱「太上道君」或「大道君」,相傳他以《靈寶經》十部傳世,故道教中稱「靈寶天尊」,居於上清仙境,道教三位超級尊神之一,與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並為三洞教主,關於靈寶天尊的來歷,《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雲:「妙分為三元,……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雲笈七籤·靈寶略紀》亦敘靈寶天尊的來歷,較生動。
靈寶君前生為太上大道君,於五劫之後天地初開時,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洪氏,三千七百年後才降生浮羅之嶽,及長啟悟道真,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此時元始天尊下降,授他《靈寶經》十部,且和他同遊度化天人。《太上道君記》與此略同。靈寶天尊託胎降生、精思悟道的過程,極類似於佛經中有關釋迦成佛的傳說,甚至連端坐樹下精思的細節也無二致。可見佛道兩家有很多地方是想通的。
道教中傳說靈寶天尊的《靈寶經》是由元始天尊所授,後傳於帝嚳,帝譽封之鐘山。夏禹巡遊鐘山時得此經書,故治水有神力,夏禹後將此經封於洞庭山,春秋時吳王得之。至晉,《靈寶經》由丹陽葛氏家族傳播。後來,道士們又衍生出許多《靈寶》類經典,皆託言靈寶天尊所傳。
【道德天尊】
全稱「太清道德天尊」,民間稱「太上老君」。居太清仙境,道教所敬奉的三位超級天神之一。與元始,靈寶二位天神不同,道德天尊並非憑空創造,其原形是春秋未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創立人老子。《史記·老子傳》日:「老子者楚苦縣厲鄉典仁裡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漢末張修、張道陵等人創立道教時,苦於有術無學,而老莊等人修道養壽的理論與道教長生的教義有切合之處,道教乃依附於道家學說,形成一套獨特的神學體系。於是,老子被奉為道教教主,其著作《老子》也被奉為道教經書。
後來,老子的形象愈來愈被神化:《老子內傳》說他「生而白首」,「耳有三漏」。《雲笈七籤》雲:「三氣又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後八十一萬億八十一萬歲,三氣混沌,變化五色玄黃,大如彈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而吞之,八十一年乃從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在道教眼中,他是道之化身,道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