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對話李雲迪: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

2020-09-1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理解音樂的內涵,使音樂成為我們感悟世界、思考人生、表達情感的美好方式

沉澱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道路,讓中國文化與古典音樂更好地對接,甚至形成古典音樂演奏的「中國學派」,需要我們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進行矢志不渝的創新

沉澱後的醇香更令人回味

記者:蕭邦是你最喜愛的作曲家之一,你最初踏入國際樂壇也是因為演奏蕭邦的作品。近200年來,眾多指揮家、演奏家、樂團都演繹過蕭邦的作品。你如何理解蕭邦的作品?

李雲迪:蕭邦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在創作高峰時還很年輕。我參加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那年18歲,和他從事創作時的年齡很接近。這意味著作為同齡人的我會找到很多共鳴。同時我是來自中國的演奏者,獲獎以前沒有在國外接受過音樂教育,相較於其他鋼琴家,多了一份東方人內斂、含蓄的性格色彩。此外,蕭邦音樂體現出濃鬱的愛國情懷,這一點也讓我產生深深共鳴,我會在演繹中把它體現出來。

演繹蕭邦要把風格把握好。我希望人們對蕭邦的認識不再停留於「憂鬱詩人」這個印象,而能進一步看到蕭邦作品層次的豐富性。

藝術創作沒有公式。我在演奏前都會先揣摩作品,了解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感悟作曲家創作的初衷和彈琴時的心境,然後對曲子進行解析,加入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對作品進行「再創作」。

記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音樂。巴赫、貝多芬、蕭邦等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歷經數百年流傳至今。如何認識作品經典性和演奏家創造性之間的關係?

李雲迪:作曲家留給後世,可供演奏家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限的——僅僅是一張樂譜。樂譜是全世界鋼琴家共同的語言,如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話,鋼琴家對音樂的演繹也是如此:在尊重樂譜和作曲家原意基礎上,每個人投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情進行演奏。拿我自己來說,不同時期演繹同一首作品,也會有很多新的感悟。這正是音樂迷人的地方。

古典音樂都是數百年前的作品,一部作品可能有幾十、上百個演奏版本。但是今天的大眾需要新鮮感,指揮家和演奏家也在思考怎樣把耳熟能詳的作品演繹出新意。這個空間越來越有限,但我們仍在努力尋求突破。「師古人不如師造化」,我尊重傳統,儘量把生命中感受到的新的信息融合進來,探索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

從不了解自己的潛力到不斷嘗試,再到逐漸明確自己的追求,是一個尋找、探索的過程,也是藝術家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藝術家應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並知曉如何把它展現給觀眾。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

音樂的創造創新無拘無束

記者:與古典音樂誕生的時代相比,當下的創作環境和傳播條件發生很大變化。原本在音樂廳才能欣賞到的高雅音樂,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機屏幕上。古典音樂應怎樣適應這種變化?

李雲迪: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我們的錄音設備和播放設備不斷更新換代:錄製呈現出來的音色更接近現場;我小時候要攢錢買磁帶、CD,現在可以輕鬆用手機獲取音樂。同時,社交媒體的發展也為古典音樂傳播提供很好的平臺,我本人就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很多演奏片段。可以說,技術的進步和媒介的發展為普及古典音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記者:傳播和普及古典音樂是你一直堅持的事情。

李雲迪:是的。我從2013年開始「中國鋼琴夢」音樂會巡演,每年都在國內外進行幾十場演出。國內很多二、三線城市既有專業的音樂廳又有熱情的觀眾。我將大量巡演安排在這些城市,一些場次特意安排在體育館,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到古典音樂、欣賞到古典音樂的美。我們不必將古典音樂想得多麼玄奧乃至覺得「欣賞不了」,只要覺得「很好聽」,就打開了通往古典音樂的大門。

我注意到,在國內演出時,臺下觀眾頭髮多是黑色的;在國外,望過去多是白髮蒼蒼。古典音樂在國外面臨受眾老齡化問題;在國內則是如何涵養年輕觀眾、培育審美趣味的問題。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理解音樂的內涵,使音樂成為我們感悟世界、思考人生、表達情感的美好方式。

記者:時代環境對音樂風格影響深刻,今天的時代滋養出眾多風格獨具的音樂家。你本人嘗試過多種音樂風格的演奏,包括與流行音樂相融合。如何認識古典與流行的關係?

李雲迪:我們現在所說的「古典音樂」,也曾是「流行音樂」:蕭邦、李斯特在當年都是擁有眾多「粉絲」的「偶像」。進入20世紀,許多傑出的古典音樂演奏家也經常參與流行作品的演出和創作。從形制上說,「古典」有它的定義和界限,我會嚴格遵守它的規範。但音樂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音符構成旋律,就像流動的水一樣,音樂的創造創新應是無拘無束的。

古典音樂是經歷時間檢驗,保留到今天的文化精華。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不可能一成不變。我們要在演奏中不斷探索,烙下時代印記。

讓民族民間音樂與古典音樂對接

記者:一方面演奏古典曲目,一方面傳承中國優秀音樂文化,是你多年來努力的兩個方向。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音樂文化方面,你近年有哪些新的探索、積累了哪些經驗?

李雲迪: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對音樂創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波蘭舞曲就體現了波蘭文化精髓。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濃鬱的中華文化特色。我在國外演奏《彩雲追月》等傳統名曲,獨特的東方風情讓現場觀眾沸騰。

幾年前,我將多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改編為鋼琴曲,突出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音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我錄製中國作品專輯《紅色鋼琴》,其中既有對中國經典鋼琴曲目如《黃河鋼琴協奏曲》的演繹,也有對雲南、新疆、陝西等各地民歌和戲曲的改編,如《遠方的香格裡拉》《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皮黃》等。其中,《皮黃》採用京劇西皮二黃風格及板式結構,音樂語言的民族化風格很強烈,一連串音符響起,如同生旦淨末醜一一登臺亮相,不少人感嘆「鋼琴也能唱京劇」,瞬間拉近了古典音樂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這類嘗試受到樂迷的喜愛,激勵我和作曲家創作演奏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我國幅員遼闊,擁有豐富的民歌資源,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實踐證明,用鋼琴演奏民族民間音樂,是傳承、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散發著泥土芳香、情感真摯的民族民間音樂,也為當代音樂創作提供無窮無盡的滋養。

記者:當前活躍在國際樂壇中心的中國青年音樂家很多,賦予古典音樂藝術以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你如何認識中國音樂藝術的獨特貢獻?

李雲迪:音樂之所以能夠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是因為音樂源自人們內心真誠的感受,這種感受對任何國家、民族的人來說都是共通的。與此同時,每個國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東方文化具有中和、細膩、豐富的特性,包容性極強。以東方文化背景去感悟和演繹源自西方的古典音樂,會賦予古典音樂別樣的韻致和更加豐富的層次。

如果把古典音樂比作大海,我們都還只是小小的浪花。沉澱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道路,讓中國音樂與古典音樂更好地對接,甚或形成古典音樂演奏的「中國學派」,需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話者、融合者、傳播者。

對話人:李雲迪(鋼琴演奏家) 張珊珊(本報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8日 第 20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對話李雲迪: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
    原標題: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對話人:李雲迪(鋼琴演奏家)核心閱讀藝術家應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並知曉如何把它展現給觀眾。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
  • 對話李雲迪: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
    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巴赫、貝多芬、蕭邦等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歷經數百年流傳至今。如何認識作品經典性和演奏家創造性之間的關係?李雲迪:作曲家留給後世,可供演奏家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限的——僅僅是一張樂譜。樂譜是全世界鋼琴家共同的語言,如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話,鋼琴家對音樂的演繹也是如此:在尊重樂譜和作曲家原意基礎上,每個人投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情進行演奏。
  • 「兩創」縱橫談 | 專訪李雲迪: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
    採訪者:人民日報記者張珊珊核心閱讀藝術家應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並知曉如何把它展現給觀眾。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
  • 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如何認識作品經典性和演奏家創造性之間的關係?李雲迪:作曲家留給後世,可供演奏家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限的——僅僅是一張樂譜。樂譜是全世界鋼琴家共同的語言,如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話,鋼琴家對音樂的演繹也是如此:在尊重樂譜和作曲家原意基礎上,每個人投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情進行演奏。拿我自己來說,不同時期演繹同一首作品,也會有很多新的感悟。這正是音樂迷人的地方。
  • 李雲迪陳立對話古典音樂 5月15演奏會門票售罄
    5月9日,鋼琴王子李雲迪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了「新唱片發布暨會員見面會」,著名音樂評論家陳立作為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跟李雲迪就古典音樂展開了一場生動對話。對話現場的氣氛非常活躍,聞訊而來的樂迷們把活動現場圍了個水洩不通,許多沒有座位的樂迷更是站著聽完了整個對話,  李雲迪的新專輯名為《蕭邦夜曲全集》,於4月16日在國內推出,它是一套雙CD古典音樂大碟,也是李雲迪加盟古典唱片頂級品牌——EMI唱片公司後推出的首張古典音樂大碟。今年是浪漫主義鋼琴大師蕭邦誕辰兩百周年紀念,因此此次發布會將特邀波蘭使館的工作人員參與。
  • 李雲迪對話舒曼 稱目前適合演奏浪漫派音樂
    北京晨報 李澄原標題:李雲迪 而立之年對話舒曼認為這個年紀和狀態最適合演奏浪漫派晨報訊(首席記者 李澄)李雲迪受到關注以來,人們總是熱衷於稱道他的「蕭邦」頭銜,而此次,他在10月3日的北京音樂會中選擇的曲目卻以舒曼和貝多芬為主,這正是李雲迪邁入而立之年對鋼琴藝術領域新的追求與探索
  • 鋼琴演奏家李雲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不可能一成不變
    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巴赫、貝多芬、蕭邦等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歷經數百年流傳至今。如何認識作品經典性和演奏家創造性之間的關係?李雲迪:作曲家留給後世,可供演奏家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限的——僅僅是一張樂譜。樂譜是全世界鋼琴家共同的語言,如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話,鋼琴家對音樂的演繹也是如此:在尊重樂譜和作曲家原意基礎上,每個人投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情進行演奏。
  • 李雲迪:15年來第一位世界音樂天才
    首先,欣賞美的音樂是人的本能;其次,聽懂鋼琴曲並不是指聽懂其中的樂理,而是聽懂其內在情緒。有一個人,能夠把音樂家們請下神壇,讓普通人也能穿越時空與蕭邦、李斯特、貝多芬對話。年少成名、身懷絕技他是最懂鋼琴之美的音樂詩人時間閃回到2000年,在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現場,有這麼一位少年技驚四座。
  • 用古典樂譜寫愛的樂章 環球網時尚對話國際鋼琴大師李雲迪
    【環球網時尚報導】李雲迪在18歲那年獲得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成為該大賽史上最年輕、也是中國首位且至今唯一的冠軍得主,少年有成的李雲迪並沒有因為獲獎而沾沾自喜,依舊保持初心,不斷努力,讓自己的藝術造詣不斷提高,他對音樂的理解、對鋼琴的理解、對藝術及人生的理解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此次深度對話鋼琴王子李雲迪,讓我們更為了解那個努力的他。
  • 李雲迪音樂會上失誤 恩師昭義回應很痛心
    第四,另外,雖然文內沒有涉及,但是有網友發現,在嚴重的演出失誤出現後的當晚,李雲迪在微博曬萬聖節裝扮。「雲迪音樂」有關演出的消息也沒有提及失誤。  針對這些問題,「雲迪音樂」官方微博解釋:「今天有非常多朋友關注云迪在首爾演出的報導,雲迪音樂抱著謹慎態度核對了韓語新聞報導、聯繫了演出主辦方,並且也瀏覽了一部分樂迷的留言。
  • 李雲迪:我是古典鋼琴家 會堅守古典音樂領地
    在關於李雲迪的紀錄片《新浪漫主義》中,母親講述雲迪自小最愛唱歌曲《回娘家》;手風琴老師發現,雲迪的演奏真實而充滿感性。天賦也許是敲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但對於今天已經是職業鋼琴家的李雲迪而言,鋼琴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生命中的這頭30年,算是一個夢想從誕生到初步實現,然後一直在慢慢實現的過程。」
  • 李雲迪三十而立彈貝多芬 回應音樂天才稱號[圖]
    9月10日,回歸環球音樂後的李雲迪攜新專輯《貝多芬》亮相。這張唱片是李雲迪音樂生涯中首次錄製貝多芬作品,收錄了貝多芬三首奏鳴曲《悲愴》《月光》《熱情》。   問及為何選擇貝多芬的奏鳴曲《悲愴》《月光》《熱情》,李雲迪說:「貝多芬的這三首奏鳴曲不僅是他浪漫主義階段作品中我最愛的三首,同時也是最出名的三首。無論是古典音樂發燒友,還是普通聽眾都知道這些作品。每首奏鳴曲都很美,充滿激情。」李雲迪稱,在他演藝生涯的這個階段演繹貝多芬的作品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進步,「今年我30歲,隨著閱歷的增長,對音樂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 李雲迪:理想生活如音樂世界,富有色彩
    通過鋼琴,我可以對世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反之生活認知讓我去解釋音樂裡的世界,融合的過程是非常奇妙的,這也是音樂對於我最具魅力的一點,讓我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快樂,越來越能夠把作曲家的理念進行跨時空交錯性的感悟。」李雲迪說。
  • 李雲迪:不介意與郎朗比較
    李雲迪談到錄製貝多芬作品時說,「蕭邦是我的最愛,」李雲迪坦承,「但我認為如今是時候彈點貝多芬,特別是這三首奏鳴曲。這不僅是他的浪漫主義階段作品中,我最愛的三首,同時也是最出名的三首。無論是古典音樂發燒友還是普通聽眾——幾乎人人都知道這些作品。每首奏鳴曲都很美,也充滿激情。」  對李雲迪而言,在自己演藝生涯的這個階段錄製貝多芬作品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進步。
  • 超級國際鋼琴巨星李雲迪空降臨沂 用音樂傾倒全城
    臨沂齊魯網2月2日訊(通訊員 田福超)2月1日晚,臨沂大劇院迎來超級國際鋼琴巨星、古典音樂的標杆和領軍人物李雲迪。當晚李雲迪以完美的表演為臨沂觀眾奉獻了一場無與倫比的音樂盛筵。儘管當晚氣溫很低,但完全沒有阻擋觀眾的熱情,臨沂大劇院歌劇廳座無虛席。  當晚,身著黑色燕尾服的李雲迪一出場,全場便響起熱烈掌聲。
  • 通訊:李雲迪香港開班授徒,回饋音樂教育事業
    中新社香港九月二十三日電 題:李雲迪香港開班授徒,回饋音樂教育事業  中新社記者 鄧卓明  「在這裡,琴聲還可以再厚一些」,「這裡聽起來感覺到有一點停頓」……李雲迪不時對身邊的小女孩細心地指點著。而隨著指尖在黑白琴鍵上划過,蕭邦《幻想波蘭舞曲》中一串美妙音符在演奏廳裡迴蕩。
  • 李雲迪奏鳴曲 泉州站依舊爆滿
    7月18日國際著名鋼琴家李雲迪在泉州繼續奏響《李雲迪奏鳴曲》2019世界巡迴鋼琴獨奏音樂會。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視聽盛宴,這是一場古典樂迷的鋼琴詩章。演出當晚,音樂廳座無虛席。在盛夏的夜晚,李雲迪以蕭邦、舒伯特、拉赫馬尼諾夫經典樂章奏響泉州城之美。為喜愛古典音樂、鋼琴演奏的愛好者呈現了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隨後李雲迪繼續演奏了莫扎特、蕭邦等優秀鋼琴作品,用精湛的技藝將作品裡蘊含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雲迪,享譽世界的著名中國鋼琴家。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和評委。
  • 夏至之夜 李雲迪奏鳴曲廈門站優雅來襲
    就在人們苦惱如何度過高溫天氣而內心煩躁的時候,國際著名鋼琴家、「鋼琴偶像」空降廈門,帶著《李雲迪奏鳴曲》2019世界巡迴鋼琴獨奏音樂會來到廈門嘉庚劇院。在夏日的夜晚為觀眾帶來優雅、純美的聽覺享受。在2000年,年僅18歲的李雲迪獲得第十四屆國際蕭邦鋼琴比賽第一名,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來自中國的鋼琴家,同時也是這個獎項舉辦70多年來最年輕的冠軍得主,並正式開啟鋼琴演奏的事業,更在第二年就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十九年間,李雲迪不僅榮獲國內外各大鋼琴獎項,更在大眾當中成為了人氣極高的「鋼琴偶像」。
  • 國際著名鋼琴家李雲迪:愛上音樂是我做過最浪漫的事
    如果說愛上音樂是李雲迪做過的最浪漫的事,那100場巡迴音樂會就是他做過的最瘋狂的事了。本次的《李雲迪奏鳴曲》世界巡迴鋼琴獨奏音樂會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次演出在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帶來一場饕餮音享的同時,也為古典音樂市場輸送了清風雨露。
  • 李雲迪獲獎後首度公演深圳大劇院
    東方網11月1日消息:剛剛獲得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歸來的深圳音樂天才李雲迪,10月29日晚在深圳大劇院舉行了他載譽歸來後的首場演奏。眾多慕名而來的樂迷終於可以親臨現場,一睹這位天才少年的風採,聆聽他詮釋蕭邦音樂的神韻。29日晚8時,深圳大劇院舉行第九屆藝術節,整個晚上的演出恰好都是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