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山西 讀歷史】長城在民族在,雁門關裡鑑往知來
【遊山西 讀歷史】長城在民族在,雁門關裡鑑往知來 2020-10-13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旅發大會」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最美古長城攝影展雁門關開展
遊山西 讀歷史 品非遺 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 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展期5天,以「遊山西 讀歷史 品非遺」為主題,共分為開幕式、「晉韻流芳」戲曲曲藝展演、「晉藝華彩」非遺傳統美術和技藝作品展示、「晉味薈萃」傳統食品展銷、非遺影像展、非遺項目推介會、「非遺+扶貧」工作交流等7項活動。
-
山西境內的明代長城
山西是全國長城遺蹟最為豐富典型的地區。境內有歷代長城約3500公裡,分布在全省9個市40餘個縣。其中許多段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大部分長城建在山脊上,遠遠望去,給人以綿延不絕之感。其中尤以代縣雁門關、偏關縣偏頭關、寧武縣寧武關、平定縣娘子關長城最具特色。
-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
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2020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推介(招商)會北京專場成功舉行 2020-12-16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歷史城市:甘肅,古長城遺蹟
現存於甘肅境內的古長城,大約始建於二千年前秦朝的昭公時期。秦代長城西起古臨洮(今岷縣),沿黃河而上到內蒙臨河縣,北達陰山,經山西雁代地區接燕國北長城,過燕山、錦州,綿延而至遼東,長達萬餘裡。修築這段長城,曾動用了三十多萬民工,歷時十餘年。 秦代甘肅境內的長城有著不同於其他各段的特色。
-
【遊山西•讀歷史】晉商豪宅,你猜有多豪?
山西大院文化是中國民居建築的典範,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晉中大院則以深邃富麗著稱。 在山西,元明清時期的民居現存尚有近1300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數集中分布在晉中一帶的晉商豪宅大院。建築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兼具南北建築文化。
-
【遊山西 讀歷史】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
自2017年以來,山西作出了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決策。九曲黃河、古塞長城、巍巍太行,江山如此多嬌。可你知道山西境內的黃河三大古渡、長城六口、太行八陘各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大禹渡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系山西南大門,歷史上是經濟文化發達之地,水陸交通要衝,是歷代驛道和鹽運的必經要道。【茅津渡】茅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城南。
-
【遊山西 讀歷史】 張壁古堡:藏在山間的千年古堡
【遊山西 讀歷史】 張壁古堡:藏在山間的千年古堡 2020-11-20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山西·讀歷史 彰顯三晉文化自信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悠久的歷史積澱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氣勢恢弘的雲岡石窟、風景秀麗的五臺山、古韻悠悠的平遙古城構成了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九曲黃河、古塞長城、巍巍太行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明的載體,也是山西正著力打造的三大旅遊板塊。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並指出,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
遊山西讀歷史丨這裡有一場尋寶之旅
遊山西讀歷史丨這裡有一場尋寶之旅 2020-12-22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朔州長城交響音樂會平魯專場成功舉辦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記者 鄭斌)2019年7月13日晚,朔州長城交響音樂會平魯專場成功舉辦,這既是獻給建國70周年的禮物,也是朔州建市、平魯區設區30周年的文旅建設的一個展示。音樂會場人頭攢動,旌旗招展。
-
朔州攬勝:平魯古城—鳳凰城
朔州攬勝:平魯古城—鳳凰城 中國網地產 2016/2/10 8:37:00 平魯古城又名鳳凰城;當地人稱了「老平魯」。城址位於今平魯縣城北部40公裡處。
-
遊烽火邊塞·讀長城歷史
李貴在致辭中說,舉辦塞上朔州長城旅遊節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開展「遊山西·讀歷史」活動的生動實踐。右玉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自古以來是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的融匯地,尤其是境內的殺虎口,一直是草原遊牧民族南下進入中原的重要戰略通道。特別是清朝年間,殺虎口作為著名稅卡,日進鬥金鬥銀。由於殺虎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右玉作為邊塞要衝、西口故裡、晉商通道,是一條歷史文化的走廊。縣內現存古長城84公裡、古堡80多座。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古堡之鄉」。
-
遊山西·讀歷史|長城在民族在,雁門關裡鑑往知來
雁門關全景9月上旬,2020年山西旅發大會以「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為主題在忻州市舉辦,忻州境內長城遍布十三個縣(市、區),是山西長城分布最廣的地區,著名的長城「外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均坐落於此。
-
打造山西長城品牌,任重而道遠
山西境內的長城,承載著太多山西的歷史信息和社會人文信息,它們的價值不可低估。——山西大學考古系主任、山西長城研究專家郎保利山西長城,跨越歷史朝代之多位居全國前列,戰國、漢、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明、清……大多數修建過長城的王朝都在山西留下了永恆的印跡。
-
遊山西 讀歷史 品非遺 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
9月10日下午,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式,在忻州秀容古城南城門樓廣場舉行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展期5天,以「遊山西 讀歷史 品非遺」為主題,共分為開幕式、「晉韻流芳」戲曲曲藝展演、「晉藝華彩」非遺傳統美術和技藝作品展示、「晉味薈萃」傳統食品展銷、非遺影像展、非遺項目推介會、「非遺+扶貧」工作交流等7項活動。
-
【遊山西 讀歷史】黃河古渡——蒲津渡
【遊山西 讀歷史】黃河古渡——蒲津渡 2020-12-0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朔北雄城·和諧平魯
小雜糧主要以莜麥、山藥、葫麻、蕎麥、豌豆、谷黍為主,種植面積50多萬畝,產量7000萬公斤,位居山西119個縣(區)之首,是全國小雜糧基地縣(區),聞名國內外的「紅山」蕎麥,多次被入選國宴,出口日本、韓國等10
-
大同長城與烽火臺,成龍先生看後連翹拇指,大聲叫好
大同長城現在延綿起伏的長城,大多數是明代所築,其分布情況是:天鎮、陽高段二百餘裡,左雲、右玉段二百三十五裡,平魯、朔州段一百五十裡,山陰、應縣段一百六十餘裡,廣靈、靈丘段二百五十餘裡大同長城雁門關外的烽火臺分布在長城內外,他們是長城最忠實的衛士,千百年來,櫛風沐雨 ,密切的注視著長城的動靜,一旦邊防告警,烽火頓起,千裡之遙,頃刻而至,
-
「遊山西 讀歷史」忻州篇:登長城 讀歷史
,欣然將六軍退守的險要之地稱作「忻口」時,忻州,這座有著1800年歷史的城市便已經有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名字。所轄14個縣(市、區),只有定襄沒有發現長城。憑著祖先的恩賜,以1000多公裡的總長度,大小100餘處關隘,保留下山西乃至全國遺蹟最多的長城,跨越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宋、遼、明、清12個朝代,烽、燧、關、城、堡、衛構成了古代軍事完整的防禦體系,且歷史跨度之久、形制之豐富、建築風格之多樣全國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