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有那麼多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以藝術的名義審視真相...

2020-12-19 Lens

韓國電影中有一類故事格外耀眼: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至今,韓國相繼上映了30多部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電影,這類電影不僅掀起了很多討論,甚至影響到韓國法律修訂和社會體制改革。

1.《熔爐》

豆瓣評分:9.1

本片改編自2005年韓國光州一所聾啞學校的性暴力事件。

這所聾啞學校位於遠離首都的光州,曾被評為「最優秀的聽障學校」,經營完全自主,不受外界監督。學校高層皆有私交,幾乎發展為家族式企業。

新來的美術老師剛入學就發現了校園氛圍的異樣:班上的男同學臉上總有淤青抓痕,女廁所常傳出女學生的哭喊聲,連續發生了好幾起學生自殺事件,想要探尋真相的他卻受到學校所有教職工的阻攔。

一段時間後,學生終於向老師說出真相:這所學校的教職工,從校長到老師10多人,2000年起持續對住宿的聽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學生年齡範圍7—20歲。

當地人權組織開展調查行動,並於2005年上訴法庭,但由於證據不足,加上犯事人員強大的後臺,罪犯最終被輕判。

隨後6年,正義之士不斷收集證據上訴抗議,卻屢戰屢敗。期間該學校正常開放。

電影源於小說《熔爐》,它是原案件曝光後,作家孔枝泳深入採訪後創作的結果。而真正促成小說電影化的是片中男主演孔侑。孔侑在服兵役期間讀到小說《熔爐》,深感觸動,託人詢問作者能否將小說翻拍成電影。

退伍後,孔侑極力奔走, 與經紀公司傾力籌集資金,把小說搬上銀幕。孔侑本人也飾演了男主角。

「熔爐」效應

2011年,電影《熔爐》上映,引起巨大的社會輿論,百萬人籤名要求案件重審。

壓力迫使案件調查重新啟動,原審判結果被推翻,罪犯重新被判刑。光州私立聽障學校也被勒令關閉。 同時,韓國國會重新修訂性侵罪行量刑標準,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 新法於2012年7月實施。

2. 《素媛》

豆瓣評分:9.0

本片改編自「2008年韓國趙鬥淳性侵案件」。

一個下雨天,獨自走在上學路上的8歲小女孩素媛,遇到醉酒大叔趙鬥淳,遭其殘忍性侵,造成其終身殘疾,身心受到重創。

影片講述素媛受害後,整個家庭所遭受的,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冷漠。

在決定要拍《素媛》前,導演李俊益曾一度苦惱要不要拍這麼一個痛苦的題材。但最終《素媛》的上映獲得熱烈反響,並在韓國乃至全球掀起了對「兒童性侵罪」的激烈討論。

影片效應:

趙鬥淳事件後,輿論壓力迫使韓國法院重新修訂兒童性侵罪判刑標準,加大懲罰力度。公眾開始反思整個社會對「受害兒童及其家庭」的態度。

導演說:「這種案件世界各地都有,剛開始這樣的大案件爆發,媒體和老百姓都會關注。但隨時間的推移,大家會慢慢淡忘,所以影片的焦點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他們之後如何度過創傷。」

3.《殺人回憶》

豆瓣評分:8.6

本片根據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

從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華城市泰安一帶連續發生十起婦女強姦殺人案,作案手法極其殘忍。這起案件動用了史上最多的警察介入調查,但最終未能查出真兇。

影片效應:

2003年,《殺人回憶》一上映,觀影人數就高達500萬。韓國人仍然很關心華城連環殺人案。隨著該事件的上訴時效終結日期的臨近,韓國人再次發起「延長重大犯罪上訴時效」的抗議。輿論迫使國會討論《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能否把殺人罪的上訴時效從15年延長至20年。

面對如此大的反響,影片導演奉俊昊透露了他的創作初衷。

「我出生於1969年,我的少年時代充斥著80年代的軍事獨裁和政治暴力。這部片子裡有我的少年記憶,暴力不僅僅限於政治,壓抑的環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邊。」

「我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4.《那個傢伙的聲音》

豆瓣評分:7.4

本片改編自「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1991年,9歲小孩李炯浩在首爾被綁架,綁匪要求1億韓元的贖金。無奈之下,父母只能求救警方,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和資源,但綁匪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在44天後,有人在漢江邊上發現小男孩的屍體。經法醫鑑定李炯浩於被綁架第二天就已經死於綁匪毒手,而綁匪卻折磨其父母長達一個月之久,並索得2億韓元。

2006年,此案件的上訴期終結,警方仍然調查無果。

導演樸鎮彪在一檔記錄節目中了解到「李炯浩被誘拐事件」,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決心將此片拍成電影,希望國人不要輕易忘記這個案件。

影片效應:

2007年,影片上映,韓國民眾紛紛開始關注「被綁兒童」,並再次對「上訴時效法」提出異議。

5.《孩子們》

豆瓣評分:7.4

本片改編自「青蛙少年失蹤事件」。

1991年,韓國大邱某小學的5名男孩,結伴上山抓青蛙時失蹤,音信全無。

大邱少年失蹤案震驚全國。韓國總統下達特別指示,將搜索範圍擴大到全國,據說警方動用了超過30萬民眾幫助搜索,企業界出高額懸賞金,社會團體共發出700多萬張傳單,學校也開展了「尋找青蛙少年」的活動。

但所有的搜索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孩子們的下落成為未解謎團。

時隔11年後,2002年,5名少年的遺體在臥龍山被發現,死亡原因確定他殺,但至今未查明兇手。

起初有很多人反對拍攝這部影片,認為重現案件會對受害者家屬造成二次傷害。但當導演徵求家屬意見時,家長們對這次拍攝高度支持,更希望再現那段痛苦的歷史,喚醒公眾的警覺和良知。

導演李奎滿在發布會上表示:「我相信他們是被謀殺的。還有太多這樣的案子,由於調查過程中的各種原因,並沒有被徹底地揭露出來。」

「《孩子們》表現的是精神上的痛苦,我希望觀眾能夠感受他們的痛苦,從而更加珍惜和熱愛生活。」

6. 《追擊者》

豆瓣評分:8.3

本片改編自韓國「殺人魔柳永哲」事件。

2003年9月以來,首爾男子柳永哲接連殘殺了至少19名漢城地區富裕階層老人、電話應召女郎和上門按摩女性,創下了韓國犯罪分子的殺人「最高記錄」,成為韓國史上頭號連環殺人兇手。

由於柳永哲的殺人動機是仇恨富人痛恨女性,手段超級殘忍,作案頻率極其密集,對韓國全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

當法院宣判柳永哲死刑時,不少被害人家屬痛哭失聲,站在被告席上的柳永哲卻一臉漠然,令人震驚。

電影《追擊者》的上映使得人們開始關注社會上的「柳永哲群體」,即殘忍的報復社會分子。民眾重新剖析「柳永哲現象」,反思其背後的社會原因和深層意義。「善與惡」的永恆話題被再次挑起。

7.《斷箭》

豆瓣評分:7.9

本片改編自2007年在韓國發生的大學教授「弓弩傷人事件」。

大學教授金慶浩由於直言指出入學考試中的一道錯題,被停職解聘。為此,他提出訴訟要求恢復自己的職位和名譽,但以敗訴告終。多年後,耿耿於懷的金慶浩自海外回國,再次向高等法院提出訴訟,但仍以敗訴告終。

此時的金慶浩已經極端憤怒,失去理智的他埋伏在法官所住公寓裡,用石弓襲擊法官,將其射傷。

金慶浩以殺人未遂罪被起訴。然而,金慶浩始終堅稱清白,目擊證人提到的那個作為兇器的「斷箭」也沒有找到,案件一下子陷入重重疑霧。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金最終仍然被判刑4年。

金慶浩的案件引起全國熱議,金成為韓國小人物同體制抗爭的一個符號,很多社會輿論倒向金慶浩一邊,甚至發起了「拯救金教授」活動。

電影上映後,最高法院再次受到輿論壓力。網民們紛紛稱「這是司法部的錯誤判決」、「是典型的包庇自己家人的事件」等,批評程度不斷增加。造成了公民與司法體制的新一輪對抗。

8.《梨泰院殺人事件》

豆瓣評分:6.5

本片改編自1997年韓國「梨泰院謀殺事件」。

1997年4月8日,在梨泰院某漢堡店的廁所裡,20多歲的年輕學生趙宗畢無故被韓裔美國人皮爾森和美籍韓人Alex殺害。兩名嫌疑人互相說對方才是殺人兇手,最終因證據不足均被釋放。案件不了了之。

已離世的受害者趙宗畢的母親寫到:「我們的孩子是三代單傳,非常乖巧的家中老小,但卻遭遇到無辜的殺害,殺人犯卻逍遙法外,在我死之前都無法忘記和這孩子的點點滴滴,為了在天上流著冤枉眼淚的孩子,我在死之前一定要抓拿到犯人,不然我的孩子死也不瞑目……」

影片導演洪其善為了把當時的案件重現,用了四年的時間,找回當時跟蹤這個殺人事件採訪的40多位記者,把具體事件的前因後果呈現在觀眾面前。

影片效應:

影片在韓國掀起了波瀾,要求重審此案捉拿真兇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案件被批准重審。兩名嫌疑人重被派遣回韓國。

「我們聽到了民眾的聲音,在慎重考慮了電影及電視臺員工提供的細節後,決定重審此案。」首爾一名法官說。

8.《辯護人》

豆瓣評分:9.1

本片改編自韓國「1981年釜林事件」及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生平事跡。

出生於農民家庭的盧武鉉寒窗苦讀,自學10年後,終於通過了韓國司法考試,成為一名專業律師。一樁為窮苦人民辯護的案件使其一躍成名,成為著名的「人權律師」。

1981年,釜林事件爆發,韓國獨裁政府以傳閱有害書籍、組織非法集會和涉嫌違反《國家保安法》等理由,非法逮捕並監禁參加讀書會的教師、職員、學生共22人並通過刑訊逼供讓他們承認不存在的犯罪事實的事件。法院最終對這22人中的19人做出了有罪判決,判處了一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期間,盧武鉉一直免費為這些被告辯護,對抗當時的軍事政權並為受壓迫的勞動者和學生爭取權益。

影片效應:

事件中的受害人在出獄後不斷提出覆審要求,都被法院拒絕。但影片《辯護人》上映後,更多的韓國人了解到「釜林事件」,民憤四起。輿論壓力迫使法院於2013年2月重新審判此案,至此「釜林事件」已有五名受害人終於在33年後被改判無罪,平反昭雪。

9.《華麗的假期》

豆瓣評分:8.3

本片改編自韓國「1980年光州民主運動事件」。

住在光州的兄弟倆父母早亡,相依為命,生活雖然清苦,卻平靜簡單。弟弟振宇為著當檢察官的夢想而努力,哥哥民宇全力支持弟弟,並單純地愛著當地的一名女護士。然而,在哥哥與愛人第一次約會的那一天,暴力事件突然爆發,揮舞著棍棒刀槍的軍人衝進電影院,衝進大街小巷,鎮壓甚至殘殺無辜的平民百姓。正義的弟弟在一次示威抗爭中犧牲。面對弟弟的死,哥哥再也抑制不住怒火,自發組織了市民自衛隊,開始了十天的民主鬥爭運動。

1980年光州民主運動中,獨裁政府下令用武力鎮壓這次運動,造成大量平民和學生死亡和受傷。

影片導演金智勳說,自己在上大學時就曾看過張善宇導演拍攝的講述5.18事件的電影《刺痛》,當時就被片中的場面感動了,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重現當時的歷史畫面。

9.《購物車》

豆瓣評分:7.0

本片改編自2007年轟動全韓的E-land超市罷工事件。

影片講述一群超市臨時工(大多為收銀員和清潔工),突然被公司單方面無理解僱,權益受到損害。職工被解僱後試圖與高層談判卻遭到拒絕和無視,憤怒之下發起示威抗議,中途遭受警方和黑社會的鎮壓,卻依然堅決捍衛自己的權益。

故事的原型是2007年E-land超市罷工事件:2007年,大型超市New Core Outlet及Homever分別解僱了三百多名及五百多名非正規員工。被解僱的員工在首爾開始罷工,一星期後罷工行動擴散至全國各地十二間集團旗下的超市。罷工二十天後,超市招來7000名警察強行清場,拉走200多名抗爭者,甚至招來暴徒襲擊示威者,其中數名人士身受重傷。

影片效應:

抗爭事件震動全國,在《購物車》上映後,捍衛臨時工權益的呼聲日益高漲,韓國政府最終出臺 「非正規勞工保障法例」,要求僱主必須為工作滿兩年的員工轉職為正規員工,為基層員工提供該有的基本保障。

10.《舉報者》

豆瓣評分:7.3

本片改編自2005年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的幹細胞論文造假事件。

影片講述,韓國著名科學家宣稱培養成功了11個人類胚胎幹細胞,並決定用科研成果來造福韓國國民,治療許多人的不治之症,一時間成為了韓國政府和民眾眼中的英雄。

就在民眾叫好之時,電視工作者尹敏哲突然接到科學院內部人士的造假舉報,在排除了來自各個利益集團的阻撓後,電視臺最終在節目中揭露了造假醜聞。

現實中,韓國著名科學家,「克隆之父」黃禹錫博士被揭發出論文造假,當時也在全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給韓國科學界、韓國國民以及韓國的科學經濟都造成了損失。成為了世界科學史上著名的一樁醜聞。

2014年,導演林順禮決定以這樁醜聞為原型拍攝電影《舉報者》,但拍攝期間阻力重重。導演林順禮說:「因為我們的影片涉及了韓國最有名的科學家,所以一開始藝人的經紀公司都不願意他們來參加拍攝。我們外出拍攝也不敢說電影涉及的是本國有名的科學家,有些人知道電影的內容後,就不願意配合我們拍攝了。」最終,影片的成功上映使得國民關注科學界,並重新審視學術界的真相和良心。

為什麼韓國有這麼多「真實改編電影」?

一部分人認為,韓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出現與韓國的電影史和電影制度有莫大的關係。

民族電影的觀念:

20世紀初期,韓國知識分子成立「朝鮮無產階級藝術同盟(KAPF)」,提出「把藝術作為鬥爭的武器」。KAPF秉承左派文化,宣揚朝鮮民族意識。羅雲奎還最早提出了民族電影的概念,要求影片內容必須反映民族現實狀況。

後來,雖然歷史多次劇變,這種現實感,依然存在於很多韓國電影人的意識中。比如著名的「作家導演」李滄東,1995年完成的劇本《美麗的青年全臺》,就是講述為爭取勞動者權益而自焚的全泰一的人生傳記。他其後導演的電影雖是虛構,卻都有真實的社會底色,比如第二部作品《薄荷糖》,就帶領觀眾重溫了光州事件、學生運動、金融風暴等折磨過韓國人的事件。他說,「我覺得人生中經歷過的痛苦是有意義的。我想通過我的電影給觀眾一個答案,就是對人生經歷的痛苦的一個答案。」

電影分級制度的產生:

1998年,韓國廢除舊的電影法,建立《電影分級制度》。分級制度的產生為「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創作提供更大空間,使得涉及暴力、犯罪、政治等敏感題材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得以上映。

正如《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所說:「沒有獨裁,沒有審查,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是幸運的。」

曲折歷史中的民主鬥志:

作為一個在歷史上飽受侵略和獨裁壓迫的國家,韓國的現代民主進程來之不易。有人說,正是這樣一段黑暗的歷史,使得韓國人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格外小心翼翼,不斷反思不斷修正。從這種意義上說,大批韓國電影直擊「現實題材」,揭露「社會傷疤」,也許是在以藝術的名義審視真相,吶喊民主和正義吧。

-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十七

轉載請聯繫後臺

Lens 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相關焦點

  • 真相比電影更嚇人!五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某些電影如果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會讓人覺得驚訝!「這麼不可思議的事居然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如果恐怖電影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那也讓人太不寒而慄了!仿佛恐怖就盤踞在我們身邊,蠢蠢欲動。這期我們介紹一下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五部恐怖電影。
  • 4部印度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4種不同的風格,值得一看
    我喜歡科幻電影、動作電影和懸疑電影,也非常喜歡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目前記憶中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有韓國電影《熔爐》、《素媛》、《辯護人》和《殺人回憶》,美國電影有《深海浩劫》和《恐襲波士頓》,中國電影有《盲井》和《天註定》。
  • 十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真的太敢拍了
    2、《素媛》;看的心疼,心疼素媛,也感動於父母對她的愛,可悲的在於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嫌疑人這個月就出獄了,而且他的性表現十分明顯,這樣的人放出來不會再危害社會?
  • 虐心如此 真實故事改編的韓國電影
    虐心如此 真實故事改編的韓國電影虐心電影指劇中主人公命運、感情十分糾結,或是因為誤會變成仇人,或是因為客觀原因彼此深深相愛卻不能相守,主人公們在愛與恨中苦苦掙扎的電影。今日本編就推薦一些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虐心電影。
  • 三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18禁電影,只有韓國敢這麼拍
    每日電影知識積累,不怕聊天沒得聊哪部國產電影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明星綁架案改編的??被稱為國產電影的最高峰是哪部電影??(這麼簡單都不知道?那就去文末看看答案去吧!!!)最近幾年來韓國電影犯罪片出現了增長,不少電影口碑不錯,例如《老男孩》這種暴力犯罪片中的上乘之作,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片,例如讓大家哭的死去活來的《素媛》,《熔爐》等,今天小編就分享大家幾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no.1《殺人回憶》殺人現場
  • 《南山的部長們》影評: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最大價值
    劇情簡介《南山的部長們》是一部2020上映的韓國歷史劇情電影,由禹民鎬執導,李秉憲、李星民、郭度沅主演,改編自金載圭刺殺總統樸正熙的真實事件,劇情講述1979年韓國中央情報部長金規泙是樸總統的副手人選之一
  • 推薦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更加殘酷
    推薦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卻更加殘酷1、《戰爭之王》美國移民尤瑞的家族生意原本是開飯館。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令他踏入了軍火生意的大門,從此開始了販賣武器的「職業生涯」。尤瑞遇事機智,膽大心細,這不僅讓他成功俘獲了美女埃娃的心,還使得他在地下軍火生意中愈戰愈勇。
  • 韓國將把N號房拍成電影,那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改變現實了嗎?
    作者 | 小茹在震驚世界的「韓國n號房事件」浮出水面之後,近日,據韓媒報導,根據「n號房事件」改編的電影《惡魔之房》將提上日程。其實,韓國電影界一直對社會現實保持著高度的關注,特別是當社會現實中發生了一些假惡醜事件之後,韓國電影節也會立馬展現出相當高的敏感度。根據真實事件翻拍的電影,在上映之後也能立刻在社會上也能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 40部韓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推薦4(附事件始末)
    25.玩物 《玩物》是由崔承浩編導,馬東錫、李升妍、閔智賢、紀柱峰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3年4月18日在韓國上映。《玩物》真實事件始末2009年03月08日香港韓國影星自殺風潮踏入09年又再燃起!張紫妍的遺書在媒體曝光後,韓國國會與韓國廣播電影公演藝術人工會以及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先後對張紫妍自殺案作出表態。韓國國會表示將推出「張紫妍法案」,以掃清韓國演藝界的「潛規則」,而藝術人工會方面則表示。今後將加強保障藝人合法權益的工作力度,以避免藝人與經紀公司之間出現「奴役合同」。韓國國會議員崔文順表示,將在下次舉行的韓國國會會議上就有關推出「張紫妍法案」的議題進行討論。
  • 九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值得一看
    影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真實事件「雞舍謀殺案」,講述了一位工薪階層的單親媽媽克裡斯蒂娜的孩子丟失了,並歷盡磨難終其一生尋子,直到去世也未尋到自己丟失的孩子的故事。一部根據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生下來殘疾並不能說話,大家都以為他是像植物一樣什麼都不懂,後來他被送到精神病院,被醫生發現他聽得懂並教他怎麼表達,用了近三十年時間證明自己擁有心智的故事。
  • 原來都是真的,5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曾經都是真實的!
    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平常在熒幕上看到的藝術作品,其中大多數可能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所以不少人在觀看這些影視作品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尋找電影的原型,看看真實情況是否與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作品有過大的出入,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盤點5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 6部由震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每一部都是震撼的真實事件!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場已知無人傷亡的飛機事故,竟也能拍得驚心動魄,且冷靜克制而不煽情,如新聞紀錄片一般緊張嚴肅。調查聽證貫穿始終,最終以堅實有力激動人心的高潮戲落幕。湯姆·漢克斯演技無可挑剔,幾乎讓人忘記他是湯姆·漢克斯。
  • 最可怕的不是電影故事,而是真實事件改編,這些電影你看過嗎?
    但是也有少部分電影,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故事,將當時發生的一切事情重新放在大眾眼前,讓人們再去體驗下當時的感受。第一部:《熔爐》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2011年,該片獲得第32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配樂獎。
  •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揭露韓國娛樂圈陰暗面!結局太寫實了
    《玩物》是由馬東錫、李升妍、閔智賢、紀柱峰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以2009年韓國的「張紫妍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記者李長浩和檢察官金美萱克服困難,查明女星自殺事情真相的故事。這部電影,製作以及播放,是因為一些正義的人,一直克服重重困難,而完成的。
  • 韓國「N號房事件」令人髮指,這些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還不夠嗎?
    最近韓國「N號房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某些人用卑劣的手段去誘導女性,拍攝不得體視頻,更有甚至,直接性侵女性,完全不把女性當人看待。而這次事件對於整個韓國的影響可以說是十分大,韓國總統文在寅更是發表聲明,要嚴肅徹查此事。而韓國的一些藝人也為「N號房事件」發聲,邊伯賢、李惠利、孫秀賢、權正烈等多名藝人都要求公開涉案人員的真實身份,要嚴厲懲戒罪犯。
  • 十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真實的劇情讓人百看不厭!
    1、《熔爐》;電影熔爐,大名鼎鼎,第一次看之前,我完美屏蔽了各種被劇透的渠道,連什麼題材的電影都沒看,結果有點兒失望。第一次看完沒什麼強烈的感觸,只是覺得殘忍,變態的大人,可憐的孩子,勇敢正義的老師,直率美麗的女主。
  • 最恐怖的犯罪電影,都是真實事件改編
    這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片,看完後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因為有很多人,生死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薦理由:改編自轟動韓國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警方在此案中投入高達十萬以上警力,可惜結果依然讓人遺憾,影片最後的那場哭戲十分震撼。
  • 原來這都是真的:4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都是曾經的事實!
    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很多人休閒娛樂的方式,而且每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歡看搞笑片喜劇片,有的喜歡看言情片,偶像片之類的,不知道有沒有人和小編一樣喜歡看那種真實 事件改編的電影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4部比較知名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原來這都是真的:4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都是曾經的事實!
  • 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件,哪個最觸動你?
    《湄公河行動》電影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編,共搭載有13名中國籍船員的兩條船舶在湄公河段遭到武裝販毒團夥勾結少數泰國不法軍人劫持、栽贓,全體船員被殘忍殺害。面對矛頭指向中國運毒、顛倒黑白的輿論,中國派出緝毒精英潛入金三角查明真相。3.
  • 6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值得深思
    不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很多都是通過編劇編出來的,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幾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不知道你看過幾部。 這起事件雖曾由好萊塢多次搬上銀幕,但大都拍成恐怖片。本片原汁原味的寫實方式作了探討:它究竟是精神分裂還是惡靈附體?小編不相信鬼神一說,所以小編選擇是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