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演出轉戰線上 小嗩吶吹出大舞臺

2020-12-17 站長之家

「感謝大家來我的直播間」每次直播結束,張峰都會念大家的快手暱稱,然後 90 度鞠躬,向來看他直播的每一位老鐵表示感謝。這是他開直播以來一直保持的「常規操作」。對於張峰而言,直播間一兩百位老鐵,都是他圓夢的見證者。

吹響嗩吶,讓更多人聽懂它,是張峰的夢想。從小受父親影響,接觸嗩吶, 20 歲進了劇團跟著師傅學,再後來自己出去闖蕩接商演。在這期間,張峰曾迫於生計,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麻木地吹嗩吶」,「但心裡總是憋著那一口氣兒,想把它吹出來。」

如今張峰輾轉來到快手做起了主播(快手暱稱:嗩吶張鋒(分屏哥);快手ID:340367072),以分屏的形式,一人玩起了樂隊。用張峰的話說,「兜兜轉轉,好像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張峰當初「典當」的嗩吶夢,正一點點被尋回。

嗩吶夢

1982 年,張峰出生在吉林松原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印象中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總在家吹嗩吶,偶爾也會接點活兒賺個外快。」張峰當時對嗩吶沒有太多概念,「只是覺得這個長長的物件,竟能發出如此動聽的聲音。」出於好奇,張峰總是趁著父親不在家,拿著嗩吶擺弄兩下。

「爸,你教教我唄」,張峰從八九歲開始和父親學習嗩吶,在這之前他已經自學了基礎的樂理知識。《東方紅》是張峰和父親學的第一首曲子。

「學嗩吶,吹響容易,找音準最難。」張峰跟著父親學了好久,才掌握了單吐、彈音、滑音等嗩吶的簡單技巧。「越吹越覺得帶勁兒」,張峰在上初一時,曾代表學校參加了少年樂器大賽。「算是第一次站在舞臺上表演,很緊張,中間有一段還吹錯了,但是我沒停,堅持吹完了。」後來,張峰在作文裡寫道: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音樂家。

張峰確實盤算過。「我聽說有藝術學院,可以專門學音樂」,本想努努力,但因為家裡供不起,張峰只能放棄,初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做裝潢時腿受過傷,又跟著下了煤礦,還做過翻砂。」

這期間張峰的音樂夢沒停,自己報班學習了吉他和架子鼓。「一個月最多賺 600 塊,會拿出 200 塊錢學樂器」,嗩吶也一直吹。下班之後閒著沒事,張峰就跟著父親切磋兩下,有時也會給村裡扭秧歌的伴奏。

2002 年,在父親朋友的介紹下,張峰獲得了進入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民間藝術團的工作機會。剛好當時劇團空缺了一個鼓手的位置,張峰的師傅常宏亮見他擅長吹嗩吶,就把嗩吶手的位置讓給了張峰,自己負責打鼓。「很感謝我師傅的栽培,跟著他學了不少吹嗩吶的本領。」加入劇團,張峰算是正式開啟了嗩吶之路。

早上八點上班,張峰六點左右就會起床,去松花江邊的公園裡練吹嗩吶的基本功。沒有演出時,就按自己的節奏排練,也會和其他樂手學習樂器聊音樂,貝斯、電子琴都是在那時學會的。「每天過得很開心,很充實」,張峰迴憶起劇團的生活,仍覺珍貴。

暫時「典當」

張峰唯一遺憾的是,自己沒有一直留在那裡。「沒辦法,當時一心想著能多賺點錢,幫家裡分擔。」 2005 年,張峰從劇團離開,開始了長達 11 年的商演。

對於張峰而言,吹嗩吶或者是演奏其他樂器,僅僅是為了賺錢。「再也找不回在劇團時的感覺。非要說出商演的一個優點來,那就是平均每場 350 元的演出費」,隨之而來的卻是巨大的壓力。「人家付錢,你就得演好,不能耽誤事兒。稍有疏忽,就容易丟了飯碗。」

沒有感情的演奏機器,張峰評價當時的自己。「心有不甘,也會自己在出租屋裡吹吹嗩吶,但更多時候,心靜不下來,總是沒有那個味道」,張峰坦言,在商演期間,除了寫了幾首歌,自己的音樂素養基本沒有任何提高。

但商演也無法讓生活過得更好。「在外演出不固定,而且車費、住宿、吃飯錢都是自己掏,只能說基本滿足自己的日常花銷。以前自己一個人還好,到了該成家的年紀,還是要多想一步」, 2016 年,張峰結了婚,決定換個表演舞臺。

「聽別人說直播平臺收入不錯,而且在家就能演,我就去了個小平臺試試。說實話,習慣了線下舞臺,對著鏡頭表演還有點不適應」,在張峰看來,觀眾們的反饋和互動在一場表演中很重要。「只有知道觀眾在哪兒笑,在哪兒鼓掌,才能總結出更好的表演。」面前只有一塊屏幕,有時張峰會覺得「提不起興奮勁兒」。

在小直播平臺摸索了兩年多,張峰慢慢「上道」,我告訴自己「還是把這個當成商演,只想著能賺錢,其他的放一邊」,除了安穩,張峰的生活沒有實質性改變,嗩吶夢還藏著。

快手築夢

「去快手看看呢?沒準有意外收穫」,身邊有朋友建議。「也不耽誤啥事兒,那就去碰碰運氣」, 2019 年年初,積累了直播經驗的張峰在快手發了第一條作品。

一上來就碰壁。張峰起初的幾條視頻播放量只有幾百個, 2019 年 10 月,張峰在快手開了直播,「在線人數不到二十人」。

「挫敗感肯定有,但我不信邪」,咋能讓更多人點進來看?張峰開始琢磨。偶然間,他看到有人把屏幕分成了三部分,一個屏唱歌,另兩個同時說口技。「這個形式挺好玩的」,張峰想到了自己會不少樂器,也可以弄個類似的形式。

雙屏、三屏、四屏、九屏,張峰都試過,考慮到頁面布局的問題,最後定成了四屏。二胡、電子琴、快板、鼓……拍的作品不同,用的樂器也不一樣,但唯獨少不了嗩吶。

關注度上來了,粉絲漲了,張峰對音樂也來了熱情。寫歌詞,定調,調音,譜曲,張峰都親力親為,拍攝一個一分多的視頻,張峰一做就是一天。每天六個小時以上的直播,每月直播 25 天以上,從去年 9 月至今,雷打不動。

不到一年時間,張峰在快手獲得了 20 多萬粉絲的關注。「和老鐵們熟了,大傢伙也總幫我出主意,這詞兒可以再改下,換個調吹會更好聽……真別說,改完之後比以前好了不少。」更難得的是,張峰覺得有人能懂自己了。

在張峰的直播間,總有固定的十個人,每天都來。大多與張峰年齡相仿,大家還建了個粉絲群,沒事在裡面聊聊天。「快手很神奇,天南地北的人都能聚到一塊,大家因為我吹嗩吶認識,互相分享生活,遇到啥難題了,能幫也都幫一把。」

張峰和他們約定,等直播間粉絲到 3000 人以上,這 10 個人就一起去旅遊,張峰掏錢。比起粉絲,張峰和他們更像兄弟。

張峰今年 38 歲,雖已為人夫,為人父,肩上的擔子更重,但對於重拾的夢想,他不想再輕易就放手了。「直播也不好幹,但能有個平臺讓我專心玩音樂,很知足,也想做好。」

臨近不惑之年,張峰的生活多了幾分純粹,一如他在劇團時的模樣。劇團裡養成的習慣,張峰也保留著。每次直播結束,他都會 90 度鞠躬,答謝每一位觀眾。張峰的夢想又重新步入正軌。「儘管未來充滿未知,但我仍感恩當下。」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鹹豐嗩吶大王易建明,他把嗩吶吹上了央視,硬是吹出了大名堂
    ,有40多年吹嗩吶豐富的經驗!紅事吹的是喜調,喜調輕快、歡樂,吹奏時激昂嘹亮、和諧悅耳;白事吹悲調,悲調深沉、低吟、委婉幽怨。嗩吶吹奏出的聲音獨特、洪亮、豪放、激昂,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方圓五裡之外都能聽見,在大山裡面吹嗩吶,嗩吶回聲會響徹雲霄!在鹹豐當地也有人把嗩吶稱為樂器中的「霸主」。一旦吹響,它能夠和一支樂隊抗衡,有以一當百的功效。
  • 在快手 尋回嗩吶夢
    線下演出轉戰線上 小嗩吶吹出大舞臺「感謝大家來我的直播間」每次直播結束,張峰都會念大家的快手暱稱,然後90度鞠躬,向來看他直播的每一位老鐵表示感謝。這是他開直播以來一直保持的「常規操作」。對於張峰而言,直播間一兩百位老鐵,都是他圓夢的見證者。吹響嗩吶,讓更多人聽懂它,是張峰的夢想。
  • 笑到靈魂出竅!大學生看流星時吹上了嗩吶,網友:嗩吶一出了此生
    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絕了」「不由自主躺平」……「一開始我就試探著吹兩聲,同學們特給面子,好多人鼓掌叫好,喊『再來一個』,我就又吹了一小段。」對於意外的「走紅」,張濤笑言「是件好事」,他說:「如果能通過我的努力,讓大家熟悉並喜歡嗩吶和更多民間樂器,那就太好了。」
  • 笑到靈魂出竅!山東一大學生看流星時,吹……吹上了嗩吶……
    這則視頻的主人公就在山東,他是魯東大學藝術學院大二學生張濤。14日晚,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光臨地球,引不少市民圍觀。「那天晚上我在宿舍裡打遊戲,聽著外面挺熱鬧的,去陽臺一看才知道大家在等雙子座流星雨。我想著也湊個熱鬧嘛,就吹了兩聲嗩吶,沒想到『火』了。」
  • 他把嗩吶吹出爵士風
    但上個月,嗩吶大師郭雅志來到成都,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進行了一場名為「當JAZZ遇上國樂」的跨界音樂會,把嗩吶吹出了爵士風,讓不少慕名而來的觀眾直呼「完全顛覆了對嗩吶的想像」。  其實,素有「國樂嬌子」「天下第一吹」之稱的郭雅志,也常與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合作,是《好漢歌》《三國演義》《滄海一聲笑》等影視歌曲的嗩吶配樂,同時他吹奏的《縴夫的愛》《999朵玫瑰》《百鳥朝鳳》等歌曲也家喻戶曉。
  • 這一夜 嗩吶吹出桃李香
    所以說加了這個『碗』,音色好了音量大了,還可以把音域加寬。」  說這話時,他手比畫著,嘴模擬著,再不行,就一開抽屜拿出實物遞給你看。絲毫不能想像,這就是前一天晚上匯聚四海演奏家贏得滿堂喝彩的晚會主角。他說自己不喜歡打麻將,退休了也沒啥娛樂活動,就喜歡琢磨這「管子」,有感於平時每次合奏時,小管在要發揮它的爆發力時就會音量不足,他為小管底部加了「小碗」。
  • 《百鳥朝鳳》:吹到骨子裡的嗩吶
    他是焦家班的傳人,是德高望重的焦三爺,也是眾多吹嗩吶弟子們的師父。在陝西一個叫做無雙鎮的小村落裡,用傳之久遠的嗩吶堅守著匠人們對藝術的執著。在這裡,嗩吶不僅能給勞作的人們一絲寬慰,更重要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 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 他用嗩吶,吹出了新時代的詩篇
    吹得眼睛紅巴巴,吹的臉蛋起疙瘩。這首短詩,正是嗩吶藝人的真實寫照。在舊社會,嗩吶並不被當作藝術,吹嗩吶的人社會地位很低,一般被稱為「吹鼓手」。在上世紀70年代,嗩吶班社是婚喪嫁娶等活動上的「名角兒」。在那個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嗩吶藝人不管掙錢多少都能吃上一頓好飯。因為一桿嗩吶,從人剛一出生就有了它那悠揚的聲音,吹到滿月、吹到成家,吹到慶壽,吹到最後葬禮。嗩吶陪伴了一個人的一生,見證了一個生命體的全過程,或喜慶,或悲傷,一曲嗩吶勾畫了一個人一生的生命軌跡。
  • 聲聲嗩吶吹,陣陣歡聲起
    近日,洛陽師範學院非遺調研隊採用線上訪談的方式對嗩吶省級非遺傳承人褚金德老師進行了採訪,了解了有關嗩吶的歷史、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戲班子經常到各地演出,很受人們的歡迎。在此影響下,人們對嗩吶的喜愛頗深,並學習吹奏嗩吶。隨著歷史的發展,這項技藝在民間廣泛流傳,延續至今。褚金德老師告訴調研隊員,他們村裡的每一個都很喜歡聽他吹嗩吶。 褚金德老師,自幼喜歡吹嗩吶,8歲,就開始學習吹嗩吶。15歲跟隨自己哥哥,外出表演。
  • 寧陽有個能將嗩吶「吹進骨頭縫裡」的嗩吶世家
    由於崔氏嗩吶音調優美,吹出來的音色明亮,音量大,深受鄉鄰們歡迎,方圓十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會請曾祖父、爺爺去吹一段,這一吹就是幾代人。崔文龍的祖祖輩輩都是當地有名的嗩吶高手,是一群能將嗩吶「吹進骨頭縫裡」的藝匠。父親崔元軍不僅喇叭吹得好,而且葫蘆絲、二胡、短笛等「十八件樂器」,樣樣精通。
  • 新規定,農村白事禁止吹嗩吶,專家給出了3大原因,都是大實話
    但是大多數地區都有共通的一點就是,只要是年紀大了的老人離世,不僅不會把葬禮辦得很苦情,而是熱熱鬧鬧。因為農村人覺得,老人能過那麼大的年紀,這一生也算是值了,所以應該是高興的。不今年有些農村地區除了新規定,農村白事禁止吹嗩吶,本來熱熱鬧鬧的嗩吶是最能烘託氣氛的,而且這樣的葬禮習俗也是流傳了很多年了,這一下子突然就禁止了,農民一時還接受不了。心理上不接受事一回事,但是實際行動是必須要遵守的,不然就會受到處罰。為什麼吹嗩吶這樣的流傳了多年的習俗卻突然禁止吹嗩吶了呢?
  • 【記者走基層】青山嗩吶吹進中南海
    午後,石鼓鎮銅梁山腳銅梁村,嗩吶世家左克和家。「受家風薰陶,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民間藝術,9歲時,把這個能吹響的東西認成了『玩具』。」左克和今年81歲,現在聽力不太好,但身體非常棒,說起話來依然中氣十足。嗩吶,陪伴了他72年。現在,左老一家三代有3個人是湘潭縣青山嗩吶藝術團的成員。聊到動情處,他乾脆給嗩吶裝上鼻引,表演了鼻吹雙嗩吶《雙點鼓》。
  • 鶴壁男子吹嗩吶40多年 可以口鼻同吹5支嗩吶
    代代傳承吹嗩吶「西善堂村自古以來就有『大弦戲 老館主』的說法。」一曲吹罷,李俊生和記者講起故事,原來大弦戲指的是明末清初民間盛行的宮戲,伴奏樂器以嗩吶為主,老館主指的是當年李俊生的祖上在西善堂村供養戲班吃喝,被戲班演員稱為館主。「俺家往上數十六、七代,有人從商開染坊,算是小康人家。
  • 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現狀:遭遇「凜冬」營業額斷崖式下滑已過驚蟄,氣溫漸升,但對於福州大多數的實體書店來說,依然經歷著「凜冬」的陣痛。變革:轉戰線上多元化方式自救突圍大夢書屋推出「你選我購」等線上活動,並助推門店銷售網絡化;鹿森書店聯合相關出版社開展「書店燃燈計劃」等線上分享活動,進一步活躍、壯大讀者群……疫情之下,困境之中,實體書店經營者紛紛自救突圍,線上成了他們寄望的新陣地
  • 郭雅志:吹著嗩吶走世界
    1993年,他發明了嗩吶「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吶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大大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獲得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後,他與多位現代音樂作曲家合作,先後以「活芯」嗩吶開創性地首演了黃安倫的《中國暢想曲》、秦文琛的《喚鳳》、賈平的《頹敗線的顫動》及溫德青的《痕跡之四》而轟動樂界。
  • 港口琴組合深圳公益演出 小樂器「吹」出大舞臺
    港口琴組合VELOZ為觀眾演奏《情熱大陸》四重奏  大公網11月2日訊(記者古寧)深圳音樂廳「美麗星期天」公益演出「走進基層系列」攜手VELOZ組合日前走進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口琴源自中國樂器笙,是極少數有吹有吸的樂器。而在近代不少演奏家的努力下,口琴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高端的演奏技巧方面有重大突破。演出當日,音樂會以一首口琴合奏《情熱大陸》歡快開場,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
  • 從線下到線上 音樂產業開啟「直播+演出」新趨勢
    雖然線下音樂娛樂行業暫陷低迷,但是公眾娛樂需求不斷,音樂行業轉戰線上求生存,線上演唱會、雲K歌、雲蹦迪等活動陸續上演,為音樂行業開闢一條新路。線上k歌、雲蹦迪突出重圍疫情期間想K歌怎麼辦?為了滿足「宅家一族」的娛樂需求,線上k歌、雲蹦迪、音樂直播等新方式逐漸興起。
  • 川版遊天鳴的嗩吶人生:不吹"百鳥朝鳳"會吹"小蘋果"
    楊家文在婚嫁慶典上吹嗩吶。   製片人驚人一跪,讓文藝片《百鳥朝鳳》票房幾天時間便逼近了7000萬。   5月25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了省級非遺傳承人楊家文,吹了30多年嗩吶的他,雖然不吹《百鳥朝鳳》,卻會用嗩吶演奏時下流行的《小蘋果》。這是嗩吶演奏的創新?還是不得不向商業妥協?聽聽嗩吶民間藝人自己怎麼說。
  • 吹嗩吶吹得火花四濺,你敢信嗎?
    吹嗩吶吹得火花四濺,你敢信嗎?,作者鄉村大舞臺 不要懷疑,這就是在吹嗩吶演奏曲子!你聽,這旋律,多帶勁兒!這就是「牧羊人組合」,在別的節目中也經常出現他們的身影,這一次在2021全國農民新年音樂會的舞臺上,他們還將帶來啥驚喜呢?信不信,這是一個「養眼」的節目一開場,就是「四大美女」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