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來我的直播間」每次直播結束,張峰都會念大家的快手暱稱,然後 90 度鞠躬,向來看他直播的每一位老鐵表示感謝。這是他開直播以來一直保持的「常規操作」。對於張峰而言,直播間一兩百位老鐵,都是他圓夢的見證者。
吹響嗩吶,讓更多人聽懂它,是張峰的夢想。從小受父親影響,接觸嗩吶, 20 歲進了劇團跟著師傅學,再後來自己出去闖蕩接商演。在這期間,張峰曾迫於生計,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麻木地吹嗩吶」,「但心裡總是憋著那一口氣兒,想把它吹出來。」
如今張峰輾轉來到快手做起了主播(快手暱稱:嗩吶張鋒(分屏哥);快手ID:340367072),以分屏的形式,一人玩起了樂隊。用張峰的話說,「兜兜轉轉,好像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張峰當初「典當」的嗩吶夢,正一點點被尋回。
嗩吶夢
1982 年,張峰出生在吉林松原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印象中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總在家吹嗩吶,偶爾也會接點活兒賺個外快。」張峰當時對嗩吶沒有太多概念,「只是覺得這個長長的物件,竟能發出如此動聽的聲音。」出於好奇,張峰總是趁著父親不在家,拿著嗩吶擺弄兩下。
「爸,你教教我唄」,張峰從八九歲開始和父親學習嗩吶,在這之前他已經自學了基礎的樂理知識。《東方紅》是張峰和父親學的第一首曲子。
「學嗩吶,吹響容易,找音準最難。」張峰跟著父親學了好久,才掌握了單吐、彈音、滑音等嗩吶的簡單技巧。「越吹越覺得帶勁兒」,張峰在上初一時,曾代表學校參加了少年樂器大賽。「算是第一次站在舞臺上表演,很緊張,中間有一段還吹錯了,但是我沒停,堅持吹完了。」後來,張峰在作文裡寫道: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音樂家。
張峰確實盤算過。「我聽說有藝術學院,可以專門學音樂」,本想努努力,但因為家裡供不起,張峰只能放棄,初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做裝潢時腿受過傷,又跟著下了煤礦,還做過翻砂。」
這期間張峰的音樂夢沒停,自己報班學習了吉他和架子鼓。「一個月最多賺 600 塊,會拿出 200 塊錢學樂器」,嗩吶也一直吹。下班之後閒著沒事,張峰就跟著父親切磋兩下,有時也會給村裡扭秧歌的伴奏。
2002 年,在父親朋友的介紹下,張峰獲得了進入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民間藝術團的工作機會。剛好當時劇團空缺了一個鼓手的位置,張峰的師傅常宏亮見他擅長吹嗩吶,就把嗩吶手的位置讓給了張峰,自己負責打鼓。「很感謝我師傅的栽培,跟著他學了不少吹嗩吶的本領。」加入劇團,張峰算是正式開啟了嗩吶之路。
早上八點上班,張峰六點左右就會起床,去松花江邊的公園裡練吹嗩吶的基本功。沒有演出時,就按自己的節奏排練,也會和其他樂手學習樂器聊音樂,貝斯、電子琴都是在那時學會的。「每天過得很開心,很充實」,張峰迴憶起劇團的生活,仍覺珍貴。
暫時「典當」
張峰唯一遺憾的是,自己沒有一直留在那裡。「沒辦法,當時一心想著能多賺點錢,幫家裡分擔。」 2005 年,張峰從劇團離開,開始了長達 11 年的商演。
對於張峰而言,吹嗩吶或者是演奏其他樂器,僅僅是為了賺錢。「再也找不回在劇團時的感覺。非要說出商演的一個優點來,那就是平均每場 350 元的演出費」,隨之而來的卻是巨大的壓力。「人家付錢,你就得演好,不能耽誤事兒。稍有疏忽,就容易丟了飯碗。」
沒有感情的演奏機器,張峰評價當時的自己。「心有不甘,也會自己在出租屋裡吹吹嗩吶,但更多時候,心靜不下來,總是沒有那個味道」,張峰坦言,在商演期間,除了寫了幾首歌,自己的音樂素養基本沒有任何提高。
但商演也無法讓生活過得更好。「在外演出不固定,而且車費、住宿、吃飯錢都是自己掏,只能說基本滿足自己的日常花銷。以前自己一個人還好,到了該成家的年紀,還是要多想一步」, 2016 年,張峰結了婚,決定換個表演舞臺。
「聽別人說直播平臺收入不錯,而且在家就能演,我就去了個小平臺試試。說實話,習慣了線下舞臺,對著鏡頭表演還有點不適應」,在張峰看來,觀眾們的反饋和互動在一場表演中很重要。「只有知道觀眾在哪兒笑,在哪兒鼓掌,才能總結出更好的表演。」面前只有一塊屏幕,有時張峰會覺得「提不起興奮勁兒」。
在小直播平臺摸索了兩年多,張峰慢慢「上道」,我告訴自己「還是把這個當成商演,只想著能賺錢,其他的放一邊」,除了安穩,張峰的生活沒有實質性改變,嗩吶夢還藏著。
快手築夢
「去快手看看呢?沒準有意外收穫」,身邊有朋友建議。「也不耽誤啥事兒,那就去碰碰運氣」, 2019 年年初,積累了直播經驗的張峰在快手發了第一條作品。
一上來就碰壁。張峰起初的幾條視頻播放量只有幾百個, 2019 年 10 月,張峰在快手開了直播,「在線人數不到二十人」。
「挫敗感肯定有,但我不信邪」,咋能讓更多人點進來看?張峰開始琢磨。偶然間,他看到有人把屏幕分成了三部分,一個屏唱歌,另兩個同時說口技。「這個形式挺好玩的」,張峰想到了自己會不少樂器,也可以弄個類似的形式。
雙屏、三屏、四屏、九屏,張峰都試過,考慮到頁面布局的問題,最後定成了四屏。二胡、電子琴、快板、鼓……拍的作品不同,用的樂器也不一樣,但唯獨少不了嗩吶。
關注度上來了,粉絲漲了,張峰對音樂也來了熱情。寫歌詞,定調,調音,譜曲,張峰都親力親為,拍攝一個一分多的視頻,張峰一做就是一天。每天六個小時以上的直播,每月直播 25 天以上,從去年 9 月至今,雷打不動。
不到一年時間,張峰在快手獲得了 20 多萬粉絲的關注。「和老鐵們熟了,大傢伙也總幫我出主意,這詞兒可以再改下,換個調吹會更好聽……真別說,改完之後比以前好了不少。」更難得的是,張峰覺得有人能懂自己了。
在張峰的直播間,總有固定的十個人,每天都來。大多與張峰年齡相仿,大家還建了個粉絲群,沒事在裡面聊聊天。「快手很神奇,天南地北的人都能聚到一塊,大家因為我吹嗩吶認識,互相分享生活,遇到啥難題了,能幫也都幫一把。」
張峰和他們約定,等直播間粉絲到 3000 人以上,這 10 個人就一起去旅遊,張峰掏錢。比起粉絲,張峰和他們更像兄弟。
張峰今年 38 歲,雖已為人夫,為人父,肩上的擔子更重,但對於重拾的夢想,他不想再輕易就放手了。「直播也不好幹,但能有個平臺讓我專心玩音樂,很知足,也想做好。」
臨近不惑之年,張峰的生活多了幾分純粹,一如他在劇團時的模樣。劇團裡養成的習慣,張峰也保留著。每次直播結束,他都會 90 度鞠躬,答謝每一位觀眾。張峰的夢想又重新步入正軌。「儘管未來充滿未知,但我仍感恩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