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中英文版2018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包括《2018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通報》《2014-2018年上海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以及《2018年度金融商事審判十大案例》。自2009年起,上海高院堅持每年公開發布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向金融行業、社會公眾通報上海法院的金融審判情況,剖析金融糾紛根源和案件特點,闡述法院裁判理念和觀點,提示金融風險,提出相關建議,得到了金融監管機關、金融行業的一致認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案件標的總金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白皮書顯示,2018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170955件,共審結一審案件168520件,結案率為98.57%。
記者注意到,2018年全市法院一審收案數排前五位的案件類型為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期貨類糾紛。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期貨類糾紛案件數量上升幅度較大。
數據表明,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審金融商事糾紛案件標的總金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人民幣1410.7億元,同比上升106%。案件標的金額居於前三位的案件類型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信用卡糾紛和融資租賃合同糾紛。
金融商事案件呈現五大特點 典型案例促市場交易規則確立
白皮書顯示,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的金融商事案件呈現五大特點:新類型案件和與金融市場交易規則確立相關的案件不斷湧現、信用卡糾紛案件標的金額增幅較大、融資引發的案件數量增多且呈多樣化趨勢、保理案件數量呈大幅增長態勢、涉眾性金融商事案件數量較多。
新類型金融商事糾紛案件包括金融創新交易方式、金融創新產品所引發的糾紛和傳統金融領域中發生的新類型法律糾紛,據悉,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了多起新類型金融商事糾紛案件,例如,上海黃浦法院在審理涉及支付寶「即時到帳」創新交易模式的案件中,對支付服務提供商對於未授權支付行為是否存在過錯作了認定。金融交易模式的司法審查對於金融交易規則的形成與確認具有重要的影響,對於金融市場健康良性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對規範金融市場、防範金融風險也有良好的示範效應。例如,在一起涉及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糾紛中,法院通過司法裁判樹立了「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上市公司股權代持行為無效」的規則,有助於嚴格落實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的信息披露義務,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環境,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發布會上介紹,自2012年以來,上海法院每年向社會發布金融商事審判典型案例,宣示司法裁判觀點、規範金融市場活動、促進形成市場交易規則,2018年,上海法院又審理了一批社會影響大、典型意義強、規範價值高的金融商事案件,從中甄選發布十起典型案件,涉及銀行、保險、證券、網際網路金融、涉外金融等多個領域。融資租賃糾紛多樣化據白皮書統計,截止2018年底,我國融資租賃企業數量達1萬餘家,融資租賃業務總量已達約6.65萬億元人民幣。上海融資租賃企業數量約2210家,在全國排名領先。與此同時,進入訴訟的融資租賃糾紛案件也逐年增多,已成為人民法院審理的一種主要金融糾紛案件類型。為進一步促進融資租賃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此次發布會發布了《2014-2018年度上海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
數據顯示,2014-2018年,全市法院共受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一審案件16055件,審結15667件,同期結案率為97.58%,收案數量呈歷年增長態勢,收案標的總金額高達人民幣341.67億元,案件數量與標的總金額均位居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審金融商事案件第三位。案件的訴訟爭點類型較為集中,承租人欠付租金是引發糾紛最常見的原因,出租人即融資租賃公司作為原告提起訴訟大多源於此。
白皮書對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作出趨勢研判,一是宏觀經濟及產融政策導向助推融資租賃案件數量將持續增長,且糾紛將逐步延伸至新興行業領域;二是融資租賃交易結構創新導致涉訴法律關係將更加複雜;三是租賃物類型多樣化趨勢促使權屬公示問題將更為突出;四是融資功能不斷強化引致「名實不符」融資租賃案件可能增加。
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長肖凱在發布會上就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應重視的問題及建議進行介紹,並表示,上海法院將進一步發揮審判職能,促進融資租賃市場的規範有序健康發展,一如既往地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而努力,為推進中央交給上海的新三項重點任務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服務保障金融中心建設 趨勢研判助力金融司法
除了融資糾紛及其衍生案件的數量以及類型將進一步增多外,白皮書同時作出研判,與市場交易規則確認有關的案件將不斷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股票正式上市交易。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將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企業的證券發行糾紛、證券承銷合同糾紛、證券上市保薦合同糾紛、證券上市合同糾紛和證券欺詐責任糾紛等第一審民事案件指定上海金融法院試點集中管轄。白皮書指出,在科創板證券上市交易之後,涉科創板的證券糾紛案件可能會逐步出現。上海法院將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做好涉科創板案件的審判工作。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上海法院共計向金融機構發出司法建議50份。司法建議反映的問題包括金融機構的不當訴訟行為、合同條款設計與履行瑕疵、金融機構風險防範機制的薄弱環節等。金融機構對法院的司法建議均給予高度重視,並積極反饋,承諾完善合同條款設計,加強風控機制建設,取得良好成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茆榮華表示,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進入了衝刺階段,為國家金融戰略實施提供堅實的司法服務和保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營造優良的法治環境是上海法院肩負的重要職責。同時,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營造優良的法治環境,不僅需要堅實有力的司法服務與保障,更離不開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為此建議,進一步落實金融風險防範各項措施,切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理念,依法保護科創板投資者合法權益。上海法院將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戰略部署,認真履行審判職能,不斷健全和完善金融審判專業化機制,深入推動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良好的司法環境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看看新聞Knews 記者:吳海平 實習編輯:史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