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地上哭鬧30分鐘,媽媽無奈蹲一旁,網友:千萬別抱,由他哭

2020-12-21 喬治麻咪

文/喬治麻麻

今天看到一個視頻,視頻裡面一個大約兩歲的孩子躺在地上不停的哭鬧,據說已經哭鬧近半個小時,而孩子媽媽只能非常無奈待在一旁。

對此很多網友都贊同媽媽的做法,讓媽媽千萬別抱,讓孩子哭個夠,但也有網友表示自己的孩子遇到事情也容易這麼哭,真不知怎麼辦?

我朋友的孩子也像視頻中的孩子一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躺地上哭鬧,不管在家裡或在外面都一樣,搞的很尷尬。

朋友說某次她帶孩子出去吃飯,路過一個玩具店,孩子硬是要進去買,朋友不同意,於是和孩子商量說今天出來是吃飯的,何況家裡玩具很多了,就先不買玩具了。

結果朋友孩子不同意,硬是吵著要買,朋友依然拒絕了孩子買玩具的請求,哪知孩子見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媽媽的同意,開始哭鬧起來,哭著哭著躺在地上大哭。

不管朋友怎麼勸說,孩子就是躺在地上不起來,搞得朋友無可奈何,最終朋友被孩子搞得沒有辦法,只能答應孩子買個玩具,才息事寧人。

其實我朋友孩子之所以會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家長,完全是由於家長平時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造成的。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在6歲之前一定要和孩子說不,因為在6歲之前說不,孩子最多哭鬧一番,可等孩子大了之後再說不,他們可能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反抗,讓家長妥協。

其實說白了就是立規矩要乘早,不然等孩子大了之後再立就晚了,所以對於孩子在小時候用哭鬧威脅大人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一定不能妥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解決。

1、趁著沒有旁人的時候給孩子立規矩

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哭鬧,說白了就是用哭鬧來威脅家長,讓家長妥協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一點不能心軟,就由著他們哭,不妥協,當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選好時機,最好只有自己和孩子。

因為有旁人在,特別爺爺奶奶在,孩子就可能請爺爺奶奶幫忙,所以最好趁著家裡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教育孩子,給他立好規矩。

2、孩子哭鬧,不要去哄,不要妥協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就任由他哭鬧,此時一定不能心軟,一心軟就前功盡棄了,家長可以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哭,也可以幫他們擦淚,但是一定不能妥協。

孩子其實很聰明,他們很會察言觀色,當他們發現家長完全沒有妥協的意思之後,也會慢慢知道,用哭泣這一招對於家長來說是沒用的。

如果孩子哭鬧幾次,家長都沒有妥協,那麼孩子就不會再用哭鬧的方法來讓家長達成自己的要求了。

當然這種立規矩的方法,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使用,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在6歲之前和孩子說不,因為當孩子大了之後,家長再和孩子說不行,他們可能就會離家出走了。

3、孩子平靜之後談心

當孩子平靜之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談心,探討一下他剛剛的苦惱的做法對不對,並且告訴孩子想通過哭鬧來達成目的是行不通的。

只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那他們下次就不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大人妥協,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有事情可以好好溝通,而不是用哭鬧打滾的方式來解決。

總之,對於孩子通過哭鬧來達成目的的方式,家長從一開始就不能縱容,如果縱容了一次,孩子以後就會屢屢用此方法,所以說家長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白哭鬧無用。

互動話題:你們家的孩子會哭鬧嗎?

相關焦點

  • 智慧的母親自帶絕情:兒子躺地大哭30分鐘,媽媽無奈蹲地陪伴!
    有的父母會心軟地答應孩子的要求,以為只有自己服服帖帖地順從,孩子才會第一時間結束哭鬧;有的父母瞬間來氣,要麼拿著棍子對孩子猛抽,要麼就直接動手動腳;有的父母以恐嚇的方式威脅孩子,若不起身我就消失在人群裡,讓你永遠找不到爸媽;有的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忘我地玩著手機、刷著小視頻,把孩子當空氣;有的父母靜靜地看著孩子哭鬧,等到孩子哭過了
  • 孩子躺地上大哭撒潑,奶奶一句話,孩子乖乖起來了,做法值得參考
    小迪就是典型的家裡寵到大的小霸王,任何事情都得聽他的,所以兩歲的小迪,身上從小就被慣出了很多壞毛病,讓家裡人對她都是束手無策,只要稍不順他的心意,便會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在地上打滾不起來。當家長們遇到這一狀況,總會不問條件地去滿足她的要求,以此讓他不哭不鬧,時間長了,小迪的脾氣是越慣越壞。  但就在前段時間,孩子的媽媽出差,讓小迪的奶奶幫忙照看一段時間。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新手爸爸在產房外被自己親媽氣哭,逗笑網友:媽媽那是我孩子
    新手爸爸在產房外被自己親媽氣哭網上有一位新晉奶爸引發關注,當他知道自己成為爸爸的那一刻,他的舉動逗樂了不少網友。在妻子生產當天,寶爸與家人一起在產房外焦急地等待著,尤其是寶爸,他十分地緊張,握緊拳頭,來回踱步,一直盯著產房的門在看。
  • 孩子哭鬧時 這樣做的媽媽100分
    說到孩子哭鬧,很多媽媽都紛紛表示沒轍,不管是小嬰兒時期「嚶嚶嚶」地哭,還是大一點的時候「哇哇哇」地哭,只要孩子的哭聲還沒停下來,大人們都會感到煩躁、鬱悶、不知所措……(關注微信訂閱號: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親子育兒那些事)  最常聽到媽媽們的一句話是:「別哭了!」結果呢?大人越是厲聲制止,孩子越哭越兇。
  • 孩子哭鬧讓媽媽走,又讓媽媽抱?了解下四種依戀關係,這種最糾結
    」當你真的站起來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又抱著你不讓走,有時候還會說:「媽媽,抱抱。」 這樣的場景不少寶媽都向我講述過,大部分人都覺得孩子是不是哭傻了,到底是讓走還是要抱?當寶媽們在講述孩子哭鬧時的表現時,總會在不經意之間表達出對孩子行為的不理解。
  • 小嬰兒寵不得 一哭就抱的孩子很難帶?
    作者:寶寶知道 薄荷街的毒教授小嬰兒寵不得,如果一哭就抱,那你就慘了,只能整天抱著他?NO!正確的觀念:不要忽視寶寶的哭,設法找出哭的原因,並且解決問題,以滿足寶寶的需要。新生兒哭鬧「又哭了,一天到晚就會哭!」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孩子就是想要抱抱,因為他們覺得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特別有安全感。所以這時候,一般只要把孩子抱起來,他們就不會哭了。2、 孩子餓了月子裡的寶寶胃還很小,每次喝不了很多的奶,所以他們很快就會餓。
  • 這樣的抱孩子的方法,可以讓他在5秒內不哭,你試過嗎?
    當時那個醫生的任務就是哄一個哭鬧的孩子。當時孩子的媽媽都哄不住了,一個勁的哭鬧。但是沒想到在這個醫生接過孩子之後,選擇了一種抱孩子的方法,那孩子在5秒之內居然就不哭了。現場的人也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這個醫生卻向我們說出了實情,為什麼他一抱孩子,5秒鐘之內就可以不哭了。
  • 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鬧,哭就對了,不哭問題可能更大
    變得越發黏人,有時自己只是上個廁所,他也會在門外嚎叫;想去買個菜,剛走到門口,他就哭開了;去上班時,每次都哭得撕心裂肺,真的沒有辦法,除非偷偷溜走,可下次他看得你更緊了。」也許這就是「甜蜜的負擔」吧,一方面讓媽媽們有一種被需要的甜蜜感,另一方面,媽媽們又苦於「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
  • 孩子賴在地上不起來,就是吃定你了!心理師揭孩童內心最恐怖盤算
    孩子是否面對每一個人都如此?還是只針對特定的對象,比如面對媽媽或特定的老師時,才會躺在地板上? 如果是後者,也就是孩子會看「人」來決定躺不躺,首先要特別留意:是否只要孩子躺在地上哭,你就會做出一些孩子所「預期」你會出現的反應,例如:扶他起來,告訴他不要哭;或大人乾脆就妥協了──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你不要,那我們也算了。
  • 孩子哭鬧、耍賴,懂得孩子心理的家長,只用4招輕鬆化解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想要得到某樣玩具,在超市或商場裡,眾目睽睽之下,孩子大聲哭鬧、耍賴,他的家長很氣憤地站在一旁,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家長可能會氣急敗壞地對孩子說:「丟死人了,你還不快給我起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教!說了不能買就不能買!再哭鬧我就揍你了啊!」 說完還要揮舞一下握成拳的手。
  • 孩子躺地上大哭打滾,奶奶的一句話讓他乖乖站起,網友:值得學習
    媽媽告訴他,家裡已經很多了,不能再買了,一哭二鬧三打滾已經被小夢運用得很成熟了,當小夢開始躺下哭的時候,奶奶立刻拉著兒媳婦假裝往前走。分析看見奶奶和媽媽要走,小夢一下子就蒙了,這次的媽媽怎麼沒有按套路出牌呢?
  • 小寶寶一哭就抱到底好不好?「一弊對三利」,寶媽自己權衡
    每次睡著,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就會醒,然後一直哭鬧,直到媽媽來抱他才不哭。有的時候,乾脆讓媽媽抱著睡覺,然後一往床上放就醒。遇到這樣的「磨人寶寶」,我表妹也是沒辦法。那天,她家寶寶哭鬧了好幾次,每次表妹就會立馬抱著哄,寶寶就不哭了。然後,她婆婆看不下去,就說她:「不能這樣慣著孩子,你就讓他哭兩聲,哭了沒人管,他自然就不哭了。」
  • 情緒控制太差勁,孩子哭鬧發脾氣成常態,父母該反思這3個舉動
    對於孩子而言,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在他們未來的成長中,會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寶媽直言自己沒辦法,網友:都是家長慣的此前有這樣一段視頻,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在視頻中,一個三歲模樣的小男孩正在衝媽媽發脾氣。
  • 「娃哭了不抱」已毀了無數外國孩子,中國媽媽卻還在做,別不知道
    「娃哭了不抱」已毀了無數外國孩子,中國媽媽卻還在做,別不知道 哭聲免疫法,這是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創建的,華生提倡要尊重孩子,但是在養育孩子的同時還要超脫於情感之外,用行為矯正方式來訓練、塑造以及矯正孩子,培養孩子獨立性,避免孩子依賴父母成習慣。
  • 她家教 |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收穫的不僅是姿勢的改變!
    可是每次她進門時,叫孩子過來讓媽媽抱抱,她的女兒表現都是不冷不熱的,有時候心情好,給個面子,就慢吞吞地跑過來抱一抱。這位媽媽是個非常睿智上進的媽媽,她的滿腔熱情遇上個冷鍋,她不甘心,她大量地閱讀相關的育兒書籍。綜合各方面歸納,她認為自己應該嘗試換個姿勢與孩子說話。
  • 孩子撒潑坐地上大哭不起,姥姥的一句話,就將其治得服服帖帖
    豆豆只要是喜歡上的東西,就必須要得到,如果爺爺奶奶不答應他,他就會滿地打滾,用哭的方式達到目的。有些時候豆媽也想狠狠心糾正豆豆的壞脾氣,可是看見豆豆在眾人之下如此哭鬧,還有些抹不開面子,所以不得不對豆豆妥協,達成他的目標。但如果經常這樣縱容著孩子,以後到底要慣到什麼時候?這樣的性格以後又要怎麼辦呢?在未來上學和工作生活中,以後誰又能慣著孩子呢?
  • 「孩子哭就要抱」,李玟瑾教授的勸告,父母要聽進去
    而稍微嚴格一點的父母,他們在看到孩子哭鬧時,第一時間是先讓孩子哭一會,讓孩子自己邊哭邊冷靜,過一會孩子不哭了再抱。01孩子哭了要不要抱?我們聽一聽李文瑾教授怎麼說著名教育家、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也針對於孩子的哭鬧說過自己的看法,她表示:「1歲以內的孩子哭了就要抱,因為是生理性的,一定要他感到快樂,感到人等,讓孩子覺得來的人可以幫助到他。」
  • 寶寶剛滿100天,一個表現讓媽媽心酸落淚,早知道就抱他睡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視娃如命的媽媽們,光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感到十分幸福,恨不得整日抱在懷裡寵愛,但是一些媽媽卻表示,不敢抱孩子。一位新手寶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聽說抱睡會慣壞寶寶,於是新手媽媽深信不疑,早早的為孩子準備好了嬰兒搖籃。只要寶寶困意來襲,就把寶寶放入搖籃之中,讓孩子自己入睡。入睡的過程非常不順利,寶寶剛剛被放下,就哭的撕心裂肺,要媽媽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