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治麻麻
今天看到一個視頻,視頻裡面一個大約兩歲的孩子躺在地上不停的哭鬧,據說已經哭鬧近半個小時,而孩子媽媽只能非常無奈待在一旁。
對此很多網友都贊同媽媽的做法,讓媽媽千萬別抱,讓孩子哭個夠,但也有網友表示自己的孩子遇到事情也容易這麼哭,真不知怎麼辦?
我朋友的孩子也像視頻中的孩子一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躺地上哭鬧,不管在家裡或在外面都一樣,搞的很尷尬。
朋友說某次她帶孩子出去吃飯,路過一個玩具店,孩子硬是要進去買,朋友不同意,於是和孩子商量說今天出來是吃飯的,何況家裡玩具很多了,就先不買玩具了。
結果朋友孩子不同意,硬是吵著要買,朋友依然拒絕了孩子買玩具的請求,哪知孩子見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媽媽的同意,開始哭鬧起來,哭著哭著躺在地上大哭。
不管朋友怎麼勸說,孩子就是躺在地上不起來,搞得朋友無可奈何,最終朋友被孩子搞得沒有辦法,只能答應孩子買個玩具,才息事寧人。
其實我朋友孩子之所以會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家長,完全是由於家長平時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造成的。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在6歲之前一定要和孩子說不,因為在6歲之前說不,孩子最多哭鬧一番,可等孩子大了之後再說不,他們可能會通過其他的方式反抗,讓家長妥協。
其實說白了就是立規矩要乘早,不然等孩子大了之後再立就晚了,所以對於孩子在小時候用哭鬧威脅大人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一定不能妥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解決。
1、趁著沒有旁人的時候給孩子立規矩
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哭鬧,說白了就是用哭鬧來威脅家長,讓家長妥協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一點不能心軟,就由著他們哭,不妥協,當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選好時機,最好只有自己和孩子。
因為有旁人在,特別爺爺奶奶在,孩子就可能請爺爺奶奶幫忙,所以最好趁著家裡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教育孩子,給他立好規矩。
2、孩子哭鬧,不要去哄,不要妥協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就任由他哭鬧,此時一定不能心軟,一心軟就前功盡棄了,家長可以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哭,也可以幫他們擦淚,但是一定不能妥協。
孩子其實很聰明,他們很會察言觀色,當他們發現家長完全沒有妥協的意思之後,也會慢慢知道,用哭泣這一招對於家長來說是沒用的。
如果孩子哭鬧幾次,家長都沒有妥協,那麼孩子就不會再用哭鬧的方法來讓家長達成自己的要求了。
當然這種立規矩的方法,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使用,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在6歲之前和孩子說不,因為當孩子大了之後,家長再和孩子說不行,他們可能就會離家出走了。
3、孩子平靜之後談心
當孩子平靜之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談心,探討一下他剛剛的苦惱的做法對不對,並且告訴孩子想通過哭鬧來達成目的是行不通的。
只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那他們下次就不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大人妥協,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有事情可以好好溝通,而不是用哭鬧打滾的方式來解決。
總之,對於孩子通過哭鬧來達成目的的方式,家長從一開始就不能縱容,如果縱容了一次,孩子以後就會屢屢用此方法,所以說家長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白哭鬧無用。
互動話題:你們家的孩子會哭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