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詠物詩七首,暗香穿戶帶清寒

2021-01-08 愛尚古典文學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疏影橫窗飄韻雅,暗香穿戶帶清寒。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安然著寂寥與孤獨的清雅和淨素。此刻,除了擁萬千意境於心中蟄伏,仿佛,任何矯情的言語都是多餘之物。看皚皚白雪之中,一樹寒梅靜靜的綻放。多愁善感的心,又蕩起不盡幽思。文字裡並沒有江湖,縱放舟天涯,又怎可尋得歸路?紅塵夢事,風流成萬古。縱繁華傾盡,不過是一場浮屠。人生歲月久沉浮,糾纏終被塵網縛。身在塵俗,唯心自渡。——皛玊題記

暗香

《七律·詠梅》(平水韻上平十灰)

一夜東風秀蕊開,倩姿疏影暗香來。

馥痕幾點胭脂瘦,嬌靨三分美韻裁。

脈脈含情邀月晚,幽幽思緒待君猜。

深深淺淺藏春意,笑看紅塵舞玉埃。

暗香

《七律·詠梅》(平水韻上平五微)

日暮時分瑞雪菲,朔風凜凜失青薇。

空山鳥鵲啼聲斷,榭水漣漪映晚輝。

籬畔紅梅馨綻放,樓前清客淚紛飛。

欲生擷取瓊枝意,又怕來年花不肥。

暗香

《七律·詠梅》(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孤雁格)

荒山野嶺自繽紛,君子頭名美譽醇。

月下牽魂香韻嫋,花前攝魄醉佳人。

瘦枝疏影騷人詠,淡雅清姿墨客陳。

猶喜東風吹大地,花明柳葉又新春。

暗香

《七律·詠梅》(平水韻上平十四寒)

北風蕭瑟夜闌珊,數點紅梅入夢殘。

疏影橫窗飄韻雅,暗香穿戶帶清寒。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

忘卻更深宵漏盡,小詩寫就意難完。

疏影

《七律·吟梅》(平水韻上平四支)

寂寂紅梅驛外欹,冰魂嫋嫋綻芳枝。

遠眸疏影渾如畫,近嗅馨香四處馳。

錦字千行吟不盡,素箋一頁賦成詩。

待期春暖花開後,蝶舞蜂飛意快時。

疏影

《七律·吟梅》(平水韻上平一東)

梅馨點點傲西風,疏影斜橫小榭東。

陌野寒霜籠大地,天街冷月照瑤宮。

嬌花朵朵三春晚,香韻悠悠一樹紅。

忘卻他鄉煙雨渺,書齋提筆賦詩匆。

疏影

《七律·吟梅》(平水韻下平六麻)

夜色疏窗月影斜,斷橋碧水照梅花。

三分嬌媚桃裁出,數點香腮映月華。

小巧玲瓏清眼目,暗香撲鼻惹人嗟。

一枝獨秀凌風雨,笑看東風吹萬家。

暗香疏影

詩詞小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以詠物藉以寄意寓情,自古以來就是詩人詞家筆下的一大亮點。清代著名詩人李重華說:「詠物詩有兩法:一是將自身放頓在裡面;一是將自身站立在旁邊。」其實再詳細些,詠物詩大致分三種。

第一種是大多採賦體,圖狀繪貌,再現形象。通過著重表現物的外在形式、著重表現物的內在精神,以及形神結合、兼具以上兩者之長的寫法,也是直寫物象類詠物詩最理想的寫法。第二種是雖仍要圖貌寫象,表現物的神態,但主要目的已不在於物事本身,而是要託物寓意。所謂「意」,或言志,或抒情,或議論,或說理,是詩人要通過物而表達的主觀情意。第三種是指通過寫物來議論、說理,或借物議政,或以物喻理,或由物詠史。

詠物詩常用的手法,大約有對比、反襯、用典、象徵、比喻、擬人等。另外寫詠物詩時,在詩裡儘量避免出現題目中的字詩的內容的字,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避題。」詠物,重在度的把握,直白言物,則意薄,情語太多,則無根。景語活用才為根本。關於詠物詩的寫作,歡迎朋友們交流互動,共同探討。

暗香疏影

似是而非,虛空有路。胸有溝壑萬千,覺來,卻空無一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簷角的晨鐘,依舊呼喚著暮鼓。不離不棄,不棄不離。是否,便可尋得詩意裡的自在歸途?古典君每天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詩詞原創文章,用一闋闋詩篇,營造我們靈魂棲息的一方淨土。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還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為愛尚古典文學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

相關焦點

  • 讀一首姜夔的《暗香》,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暗香》姜夔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姜夔林道《瑞鷓鴣》「眾芳搖落獨鮮妍」中有詠梅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詠物詩藝術面面觀
    詠物詩最能體現一個詩人的這種藝術素養和能力。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首詩通篇正面描繪梅花,前兩句從梅花迎冰雪而綻放的特點出發正面直描,突出梅花與眾不同的個性。後兩句非常精巧,運用映襯烘託之法來突出梅花馨香。不說梅花香,而說梅花白,是因為聞到了淡淡的幽香才發現那是梅花而不是雪花。通過這樣一映襯,梅花的幽香得到了彰顯,也避免了平鋪直敘,別開生面。
  • 詠物詩句_描寫詠物的50首古詩
    新柳 - 宋代·楊萬裡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詠風 - 唐代·王勃版本一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小松 - 唐代·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 姜夔《暗香》《疏影》
    姜夔少有文名,詩、詞、駢文為時所稱,兼善書法,通曉音律。其詞名尤著,為辛棄疾所折服。其填詞與拘譜盲填者不同,多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集中有17首詞,自注工尺旁譜,是流傳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詞樂文獻。姜夔詞風以清空騷雅標格,時人擬之「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三六至三八則)詠物神作之比較
    不同處是周邦彥詠荷重在工描荷之神態,以樂景襯哀情;而姜夔兩首詞都是在重點以比興手法詠出荷之體態和香韻,荷與人之間,物我合一,在交融中把景與情一併訴說,姜詞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此則其實算是為後面幾則王國維「境界說」中「隔」與「不隔」的主張做鋪墊,同時也暗含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區別。周詞詠荷偏向「無我」,姜詞詠荷偏向「有我」。
  • 以詩讚春!鄭州女子詩社《甘棠》二期詠春
    滿園春色瓊漿溢,醉了毫端染畫濃。宋玉娟(玉如意)鷓鴣天·海棠文化節賦勝日尋芳碧苑中,嫩鶯啼醒滿枝紅。綺羅百媚扶煙暖,玉蕊千姿挹露濃。 芳灼灼,影芃芃,嬌娥無力也從容。嫣然一笑傾城處,淡遠情懷意已通。
  • 十首詠花詩,每一首都足夠驚豔
    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詠物詩,具體來說,是詠花詩。1、《山園小梅》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詠物詩在古詩詞中很常見,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抓住物體的某一特點,融入作者自身的情緒或志向,這樣的手法簡單明確,容易激發讀者的認同感。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三六至三八則) 詠物神作之比較
    不同處是周邦彥詠荷重在工描荷之神態,以樂景襯哀情;而姜夔兩首詞都是在重點以比興手法詠出荷之體態和香韻,荷與人之間,物我合一,在交融中把景與情一併訴說,姜詞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此則其實算是為後面幾則王國維「境界說」中「隔」與「不隔」的主張做鋪墊,同時也暗含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區別。周詞詠荷偏向「無我」,姜詞詠荷偏向「有我」。
  • 詠梅詞五十首——劉存發
    向芸窗、三分嬌色,七分清絕。應是瑤臺仙女採,折自雲中宮闕。似趙璧、孤妍皎潔。凍蕊玲瓏芳氣淡,嘆冰肌紅潤還悲切。春未醒,百花歇。念奴嬌•詠梅歲寒時節,正冰凝野徑,雪痕無跡。萬木蕭疏零落盡,唯有玉奴堪惜。千古心思,屢當信使,暗送春消息。東君未到,早聞南國短笛。好趁銀界清涼,群英酣睡,凍萼爭寒碧。
  • 11首成就最高的詠物詩,皆是託物言志的巔峰之作,平時收不齊
    顧名思義詠物詩就是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詩人人文思想的詩歌。詠物詩一般採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詩歌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下面精選11首託物言志的詩歌,供大家品讀。
  • 六首詠物詩,六種表達情感,尤愛第五首,經典絕唱千古
    詠物詩是指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一特徵(形態、色澤、環境)著意描摹,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寄寓在對物的描寫中。詠物詩在描摹外部特徵時,追求形似;在表現精神品格時,力求神似;最終取得形神兼備不即不離的藝術效果。
  • 沁人心脾,詠蘭三十首
    (三十)方格子匹夫《詠蘭》劍葉雜草沒,根盤澗底松。移至鬥室裡,香飄都市中。注:友人卅誕,特輯錄歷代詠蘭詩二十九首,並自打油一首,以賀。(一)文徵明《詠蘭》葉揚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二)楊 慎《採蘭引》秋風眾草歇,叢蘭楊其香。綠葉與紫莖,猗猗山之陽。
  • 暗香作為詞牌的文藝表徵
    下面是《暗香》全詞,為方便大家理解,我直接在詞下面進行標註。 首先可以看出暗香詞牌的特徵: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十句七仄韻。用韻在《詞林正韻》中屬於第十七部(入聲部)。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仄平仄仄。
  •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欣賞
    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百度百科。直白一些可以理解為:我寫的不僅是「物」,更是我的靈魂。本文整理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6首「詠物詩」。標題前的數字為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的排序。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㉗】詩詠黑龍江五常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扶貧之戰  王明久  新冠不誤準扶貧,責任落實戶到人。  低保醫療應照顧,住房飲水又關心。  摘舊帽,換新容。小康路上去貧窮。幫扶攜手傾心事,築夢中華愛更濃。  香雪壓枝蜂戀蕊,暖風吹雨燕穿雲。  一株豔李開妖冶,幾樹濃桃落繽紛。  最是西園貓耳菜,黃花惹眼更舒心。
  • 詩詞達人詠徐州,這首詩拿下一等獎!
    「詩詞達人詠徐州」全球詩詞大賽旨在圍繞「詩詞達人同詠詩意徐州」的主題,反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徐州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進步,展現新時代、新面貌和新氣象。大賽獲得了協辦單位徐州市詩詞協會、徐州市朗誦藝術協會和總冠名單位融創中國上海區域常徐公司的多方支持。
  • 王安石一首詠物小詩,詞尾堪稱神來之筆,肯定能驚豔到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詠物詩佔據了大量的篇幅,僅《全唐詩》就存詠物詩6261首。在詩中,詩人託物言志,把花鳥蟲魚,山川湖泊,風雲星辰等人格化,從而使這些外在的自然物象成為詩人自身品格和精神的象徵,藉以寄託自己的情感,志向和人生態度等。也正是這些詠物詩的大量純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浪漫情懷才得以不斷延續下去。這些被人格化了的自然物象,或高潔,或傲氣,或堅韌不拔,或幽怨孤獨,都成為作者個體人格精神和氣質的代表,情中有物,物中有情,物我交融。
  • 詠物詩: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體物肖形,傳神寫意」的同時,追求「不沾不脫,不即不離」的境界,詠之「物」往往是詠之「人」,正如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歷朝歷代詠物詩都數量眾多,佳作頻出,尤以唐為甚,名篇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