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水墨畫展望

2021-01-17 鳳凰書畫網

張大千潑墨潑彩作品


藝術形態展望


  構成現代水墨畫藝術形態的基本因素是藝術語言——藝術語言包括畫面中的技法、符號與圖式。


  古典水墨畫的技法建立在書法藝術之上,所謂「書畫同源」的思維模式,先天性地決定了水墨畫技法的趣味. 傳世的水墨畫作品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以書法的運筆技法作為畫面骨架的。這種趣味傾向對於後人具有考古學上的斷代價值。


  本世紀初出現的現代水墨畫正是以改變傳統技法為起點的。迄今為止,現代水墨畫在技法語言上已經有了多方面的突破。林風眠的西畫法,張大千的潑彩法,劉國松的拓印法、噴塗法、畫紙肌理後期處理法,周韶華的拷貝紙收縮法,谷文達的水洗法等等,都是對書法運筆技法的背離,也是本世紀最值得關注的新技法。這些技法在具體運用中出現的種種趣向不同的語言規則與效果,揭示出現代水墨畫的「現代」二字並非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

谷文達新水墨作品

  古典水墨畫有一套自成系統的符號語言。十八描可以說是典範,《芥子園畫傳》則是運用包括十八描在內的水墨畫系統符號的範本。人們照搬範本中符號化的線條和皴法,就能仿製出明清以前的水墨畫。現代水墨畫也在迅速地建立符號系統,我們不妨將現有的藝術符號粗略地分為元型符號、象徵性符號、幾何型符號和表現性符號。表現性符號從符號分析的角度看,還不是標準的符號。按符號學分類,各種記號可分為印記、索引、符號三大類。雪地上的腳印是印記,它沒有言外之意;烽火臺上的煙火是索引,它不是一般的燃燒現象而是戰爭的標誌。表現性符號類似於索引。如李孝萱畫面上的筆觸,寓一致於隨意之中,根據畫面需要,或指向恐怖,或指向激越,或指向麻木。指向不同的筆觸是不能混雜與替換的。元型符號係指不可再分的畫面筆觸它類似於無機物的原子,有機物的細胞,建築中的材料或部件。如羅平安的畫面,分解後只剩下兩三類形態趨同的筆觸,這兩三類筆觸即畫面中的元型符號。有類似追求的畫家還有陳平、龍瑞、姜寶林等人。象徵性符號係指具有某種明確或朦朧的文化意味的符號。這種符號在畫面中反覆出現,其形態多為公眾所熟悉。如谷文達畫面中的蝌蚪、紅叉等等。幾何形符號在水墨畫中使用成功者很少,盧禹舜作品的一些局部使用幾何形符號,儘管工藝化傾向有些過分,但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古典水墨畫的符號系統相比,現代水墨畫並沒有形成一套具有涵蓋力和通用性的系統符號。現代水墨畫的符號語言因而有著發展潛力。


  從藝術自身發展的邏輯看,古典水墨畫並沒有形成鮮明的圖式語言。這當然不包括母題固定的民間繪畫和宗教繪畫。由於文人畫是古典水墨畫的核心,而文人畫標榜自由野逸的作風,使得一些傳統的母題如花鳥、仕女、四君子等,在圖式的演變上並無序列性。

劉國松《太空系列》作品

  式語言是現代水墨畫形態區別於古典水墨畫形態的分水嶺。不過,對圖式語言的自覺探索,大抵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歷史。圖式語言注重風格化、定型化的大效果,這個大效果就是一個語言範式。現成的圖式語言主要有形象化圖式語言、符號化圖式語言、意象化圖式語言、抽象化圖式語言。劉國松的《太空系列》、於志學的冰雪山水,屬於形象化的圖式語言:陳向迅的《課徒系列》,邱振中的不可解讀的畫意書法,屬於符號化的圖式語言(符號化圖式不同於圖像的符號化。後者的圖像由無數符號組成,前者的圖像本身就是一個或一類符號);周韶華似山非山、似水非水的構成式畫面,袁運生近期的水墨系列,屬於意象化的圖式語言;趙無極、蕭勤等海外華人畫家的水墨畫,屬於抽象化的圖式語言。不言而喻,這裡僅僅只是對現成水墨畫圖式所作的不完全歸納。即便如此,上述每一種語言都存在著各種發展上的可能性。

趙無極水墨作品《無題》

  除語言形態之外,現代水墨畫的裝裱形態也將不同於古典水墨畫。正如明式服裝只能同故宮與天壇聯繫在一起一樣。有一次我陪美國亞太地區博物館館長去看一位畫家的作品當畫家準備把裝裱成捲軸的代表作打開時,這位彬彬有禮的館長竟毫不遲疑地說:捲軸畫不要看!很顯然,在他的判斷中,捲軸畫就是古典水墨的同義語。事實上,裝裱形態傷害作品自身的現象屢見不鮮,古典裝裱形態至今仍然充斥著現代中國畫壇。捲軸畫的軸是同古典建築中的圓形梁柱相呼應的,而現代建築中通常沒有與之呼應的建築部件。捲軸畫在現代建築中懸掛流於彆扭。遺憾的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畫家大都忽視這一微妙的視覺感受。


  流行的現代水墨畫裝裱方法大體屬於中西結合的範疇,即將畫面託裱之後裝框。這種方法同目前充斥中國大陸的國際式方盒子建築風格無疑是吻合的。不過,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後現代建築的湧現,水墨畫的裝裱形態將會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社會功能展望


  傳統水墨畫具有認識、教育和審美三大功能。這種藝術觀儘管已經過時,但至今仍是大陸高等院校藝術教科書中的教條。

《步輦圖》

  在清代以前,水墨畫具有顯而易見的認識功能。且不說閻立本的《步輦圖》、顧閎中的《夜宴圖》,即使是徐渭的大寫意芭蕉、鄭板橋的墨竹, 任何見過芭蕉和竹子的兒童都不會認錯。至於《本草綱目》、《三才圖會》中的附圖, 同現代紀實攝影相類比,可謂別無二致,只是前者在功能的有效性上顯得粗糙和拙劣而已。隨著攝影技術的普及,讓現代水墨畫體現認識功能,無疑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要求。所謂認識功能,無非是把水墨畫視為大眾傳播媒介。在大眾傳媒商業化的今天,依靠水墨畫去傳達圖像信息,顯然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思路。一幅能「準確」再現對象的水墨畫,必需由一位寫實能力高超的水墨畫家去完成,其再現的效果卻比不上一幅用最廉價的傻瓜相機拍攝的照片。一幅24英寸的彩色照片的攝製費用,大約在10-100美元之間,而一幅同樣大小的水墨畫,在畫廊中的標價大約在10-1000美元之間。一幅寫實水墨畫的繪製時間大抵需要1小時至500小時(如天津何家英工筆畫), 而一幅彩色照片的攝製時間累計需要1-5小時左右,一次成像的小相機則只需要幾十秒鐘。一幅寫實水墨畫需要繪製者積數年乃至數十年的經驗才能企及,而一幅照片的拍攝,卻可以委託每一位會按快門的中學生去完成。


  同樣, 水墨畫的教育功能也在大面積的隱退。除了一年一度、幾年一度保持固定主題的官方沙龍美展中的作品之外,體現教育功能的繪畫作品,在當代青年畫家的心目中無異於同現實錯位的宗教臆語。目前,486型電腦和蘋果牌電腦利用現成的攝影圖片,可以隨心所欲的製作出各式各樣寫實的、變形的、風格化的等等具有宣傳和教育功能的圖像,其速度比手工繪製快一百倍一千倍以上。在不遠的將來,當486型或蘋果牌電腦中計算機繪畫廣泛使用時,用水墨畫手段一筆一划地去體現教育功能的畫家,就會被人當作白痴或精神病患者。

何瑋明新水墨作品《樹林》

  在80年代興起的大陸前衛藝術中,水墨畫似乎在一種新的意義上體現出教化的功能,如谷文達的早期作品。然而凡具有這類傾向的作品都不是他的成功之作。如《敦煌》一畫,只是精緻的圖解中西藝術交融而已;《現代圖騰與禁忌》,只不過是弗洛伊德思想的中國化而已。當時在畫壇引起的反響也相應地表現在藝術思想而不是藝術感覺上。又如李孝萱表現唐山大地震以及男女性愛的水墨畫,它們引起畫壇的關注,不僅僅在於作者嫻熟的筆墨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們挑開了兩個圖像禁區:一是始終沒有被披露的令人驚心動魄的地震現場,一是裸體的色情情景。一旦新聞開放和黃色定義的嚴格化,有關的攝影圖像立即會削弱這些外在於藝術的魅力。中國種種圖像禁區的解禁還需要一二十年的全民心理鋪墊,因此,在一種新的層面上體現出的認識與教化功能,將維持到禁區的解禁之時。


  取消或淡化了認識與教育功能的現代水墨畫,是不是只剩下審美功能了呢?也不盡然。有另外兩大功能將在不遠的未來產生:一是審美兼實

用的補壁功能,一是審美兼消遣的自娛功能。


  傳統水墨畫的自娛功能,在大陸上流社會中差不多成了一種時尚。這個社會層面包括在職的文學家、美術界以外的藝術家、學者、科技人員以及下野的中高級政府官員。相當多的大中城市都成立了「老幹部書畫中心」,用傳統水墨畫來消磨他們的餘生。再過若干年,當現代水墨畫全面取代傳統水墨畫的現實地位後,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未來上流社會自娛的藝術樣式。

何國門水墨作品《思泓居漫記系列》

  現代水墨畫的補壁功能,在不少現代化的公共建築物以及現代家庭中已經得以體現。四面徒壁的國際式方盒子建築物的單調感日漸為新一代人所厭倦,而傳統水墨畫在這類建築中又顯得不倫不類,藉以補壁的現代水墨畫將會乘虛而入。貝聿銘在北京建造的後現代建築香山飯店中,請趙無極在牆壁上畫了一幅抽象水墨畫,有人問畫有何用,貝聿銘回答:補壁。新近走紅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有一鏡頭描述發了洋財的男主角家中掛著兩幅抽象表現的水墨畫,主人公還就畫發表了兩句頗為得意的評語。這個軟性廣告式的鏡頭,對公眾的審美情趣具有明顯的引導作用。


文化價值展望


  包括水墨畫在內的美術樣式,曾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過無比重要的角色。如果抽掉訴諸人的視覺的原始美術作品,人類的史前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將是一片空白。原始美術留下的殘片成為我們了解史前人類精神與意識的嚮導。即使在文字出現以後,美術仍然十分活躍地充當著意識形態的載體和人際交流的媒介。

楚帛畫

  水墨畫的起源是個無解的謎。蒙恬造筆的記載已被考古發掘所否定,大地灣新石器時代的線描「地畫」, 可以被視為已知最早的水墨畫直系遠祖。從大地灣地畫延伸至攝影術普及的二十世紀中晚期,繪畫作為圖像文本,始終具有無出其右的霸主地位。繪畫「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作用,「使民知神奸」的倫理鑑別作用,一直是繪畫藝術的文化價值中最神聖的面具。水墨畫的文化價值當然不會例外。晚至本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攝影與電視尚未大眾化的中國大陸,水墨畫仍然直接或間接地充當著對人間萬象進行歌頌與暴露的工具。


  藝術品的文化價值的轉換或蛻變,其過程的短暫常常會令人驚訝。在考古發掘中,一個末被擾亂而排列有序的文化層中,相鄰的兩個層面的文化遺物的樣式、風格與內涵,有時會大不相同。後者的存在與泛化,總是以前者的沒落與萎縮為前提的。在秦將白起攻陷楚國都城後,作為先秦水墨畫高峰的楚帛畫,同作為先秦詩歌高峰的楚辭一樣,半個世紀間消失得差不多無影無蹤。


  二十世紀末的中國畫壇正在面對水墨畫文化價值的迅速轉換。當水墨畫失去最神聖的社會教育價值後,它便同當初也曾顯赫一時的彩陶藝術、青銅器藝術、瓷器藝術一樣,變成有閒人在茶餘飯後偶爾瞟一眼的玩物。


  文化價值的轉換與蛻變,無疑會醞釀出當事人的強烈憤懣與感傷, 然而一切憤懣與感傷又都是無濟於事的。如果說一蹶不振的楚帛畫是戰爭的犧牲品而不是自身局限的話,那麼二十世紀的水墨畫就無法與之類比了。楚帛畫在「漢承楚制」的劉邦的朝中,曾經得以恢復與光大,然而二十世紀的水墨畫面對的不是一個摧毀文化的暴君,而是一個為全民擁戴的科技圖像時代。

田黎明水墨人物作品

  作為空間圖像的攝影與作為時間圖像的影視,將無可爭議地變成二十一世紀大眾傳播的主要媒體,二十一世紀的傳媒文本將是以科技圖像為主體的文本,而不是以往以文字為主體的文本。美術雖然也是圖像,但它卻是〖HT5H〗手工圖像〖HT5SS〗。手工圖像只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工藝圖像,它將以同社會意識形態分離的狀態存在。奈斯比特曾認為文藝是文化的先導,而美術是文藝的先導。這一判斷即將過時。未來的藝術家將更清醒地認識到藝術家的使命不在於花上幾年幾十年時間去完善某種微不足道的技巧,而在於發揮創造性。


  水墨畫當然也可以體現創造性,但節奏太慢。到本世紀末為止,中國數以十萬計的水墨畫家,挖空心思發明的各種表現手法和表現技巧,蘋果牌電腦都可以儲存並能輕而易舉地運用或進行組合式的再創造。把思維狀態直接顯示為圖像狀態的電腦技術的問世,為期已經不遠。克羅齊「直覺即創造」的信念將不再是沒有想像力的美學家們所謂的無稽之談。再過二三十年,我們的子孫一定會大惑不解:父親和祖父們當藝術家怎麼當得那麼艱難和刻板。


  歷史題材和科幻題材會不會為水墨畫維持傳統的文化價值保留一線希望呢?不會,因為攝影特技與影視特技也能無中生有。


  國際地位展望


  二十一世紀不是手工圖像的時代,美術中的手工圖像將被排擠到圖像舞臺的邊緣。


  水墨畫在這個悲觀的前景中卻有著令人樂觀之處,即它的國際地位會逐步提高,可望成為繼油畫之後,在國際上通行的第二大畫種。

何家英工筆人物作品

理由何在?


  第一,儘管美術中的手工圖像會退出圖像舞臺的中心,但它並不會消亡,而是以它自身的獨特風貌, 滲透進視覺文化的各個方面。


  同油畫相比,水墨畫較少工匠味。前者的工具和材料複雜和考究,它在製作過程中的技術障礙,比如吸油現象等等,直接影響藝術表達的連貫性。水墨畫的技術障礙則較小。以往令水墨畫家頭痛的問題,比如梅雨時節的畫面老是不幹,盛夏又乾燥得太快,冬季畫面結凍等等,由於電吹風和空調的使用這類障礙業已消解。


  同油畫相比,水墨畫對居住環境不形成汙染。油畫調色油則有明顯的汙染性。人工合成的調色劑的汙染就更加嚴重,以致油畫製作常常是令人不快的過程。水墨畫顏料的稀釋劑膠水沒有毒性,較高檔的墨或墨汁也沒有異味。翻檢中西美術史,水墨畫家比油畫家的壽命普遍要高。或許同材料對人體的影響有關。在日益熱愛生命和珍惜自我的未來社會,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們將更樂於接受水墨畫。


  同油畫相比,水墨畫的表現力不在其後。認為水墨畫的表現力不如油畫強的流行說法看來是站不住腳的。石虎在1993年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推出的一批寫意重彩畫,視覺衝擊力完全可以同油畫抗衡;何家英的工筆重彩畫,儘管趣味落俗,卻可證實水墨畫的寫實潛力不可低估。

石虎水墨重彩作品

  同油畫相比,水墨畫的人文氣息濃厚。水墨畫的筆戲傳統、詩畫兼容的傳統,使之更容易成為我們的後人聊寫胸中逸氣的畫種。


  同油畫相比,水墨畫的製作周期短。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的時代,這個時代將大幅度地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油畫的製作周期漫長,難以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情調。


  第二,二十世紀的全球文化是世界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天下,而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文化則是民族主義和地域主義的天下。這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已經初露端倪。哲學上的解構主義,藝術上的後現代主義,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國際政治中的國家主義和沙文主義,國際衝突中的綏靖主義政策的濫用等等,預示著一個沒有共同準則的國際社會正在形成。民族主義和地域主義的抬頭,對水墨畫提供了一大機會。它將成為東方文化同西方文化分庭抗禮的一個盾牌。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以及東南亞在內的東方文化圈,將是現代水墨畫的未來市場——一個佔全球人口總數將近三分之一的市場。

柳青凱水墨淡彩系列作品

  第三,現代水墨畫的國際地位提高,取決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只要不出現戲劇性的大災難,中國市場經濟推進的結果應該是大有希望的。中國文化近二百年間每況愈下,到二十世紀中期前後,已經到了不能繼續下滑的低谷。長期以來,西方文化藉助於經濟上的優勢,將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文藝現象等文化模式,全面而廣泛的灌輸給中國。時至今日,中國人除了膚色不改兼囊中羞澀外,其他方面同西方人並無太大的區別。這種文化涵化的現象使得文化交流形成不正常的傾斜狀態,或者說始終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交流。中國人了解西方遠勝於西方人了解中國,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始終不能對西方產生實質上的影響。這種落差的縮小直至消失,既有賴於西方有識之士的覺醒,更重要的是要仰仗於中國經濟的起飛。

(作者:彭德 )


*** 歡迎點擊屏幕左下角「閱讀原文」登陸鳳凰書畫網(www.fhshw.cn)【批評爭鳴】版塊詳細瀏覽該帖!

歡迎關注【鳳凰書畫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鳳凰書畫網】:
①點擊右上角的按鍵「查看公眾帳號」,點擊下方關注
②點擊首頁的「+」號「添加朋友」搜索號碼:fhshw2013,或者查找微信公眾帳號:鳳凰書畫網;也可以直接掃一掃下方的二維碼
◆分享【鳳凰書畫網】:
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鳳凰書畫網】: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中的「查看歷史信息




相關焦點

  • 「走向現代——楊佴旻水墨畫展」弘川現代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  2015年11月1日上午,「走向現代——楊佴旻水墨畫展」在山東省青州市弘川現代美術館開幕。本次畫展由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濰坊市文物局、中共青州市委宣傳部、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青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青州市文物局、山東弘川現代美術館共同舉辦,文化部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南京藝術學院新水墨畫研究所提供學術支持,美術理論家、國畫家邵大箴擔任學術主持。
  • 保定舉辦「人間水墨」畫展
    12月26日上午10時30分許,「人間水墨」 王東瑞個人畫展在保定市上谷美術館正式開幕。 畫展吸引了來自京津藝術圈以及保定、衡水等地的300餘位嘉賓前來觀展;當天下午,張靜伯、郝青松、鄧菡彬等多位藝術家、學者,還在展館四樓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學術交流,共話「人間水墨」。
  • 《蒼茫與浪漫—陳文燦漆畫、水墨畫展》舉行
    《蒼茫與浪漫—陳文燦漆畫、水墨畫展》舉行     12月25日,由中共省委宣傳部等舉辦的《蒼茫與浪漫陳文燦漆畫展》,在位於福州市西湖的福建省美術館隆重展出,陳文燦教授並在開幕式上向美術館贈送館藏作品《水中天》。
  • 韓敏水墨人物畫展大連開幕
    5月10日上午,中國美協會員、遼寧省美協理事、大連美協副主席、瓦房店美協主席韓敏的《心澄物觀·韓敏水墨人物畫展》在十五庫嘉匯藝術中心開幕,展出韓敏近期創作的高士、仕女系列的寫意小品30幅。  擅長中國工筆、寫意人物畫創作的韓敏,善於駕馭大尺幅的現代農村以及軍事題材,她將中國傳統工筆與現代抽象技法打通,融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的繪畫語言,使畫面既有酣暢的飽滿也有細膩溫情。其作品先後入選全國、遼寧省畫展並獲得市級以上專業獎項多達30餘項。  展覽到6月9日結束。(郝巖)
  • 汪新宇水墨人物畫展在平湖陸維釗書畫院舉辦
    水墨畫是極具中國風格的繪畫,其中的水墨人物畫,更是能體現一位畫家的繪畫水平。8月2日上午,在路上•汪新宇水墨人物畫展在平湖市陸維釗書畫院舉辦,吸引了業內多位書畫家和廣大市民前來參觀。他的水墨人物畫作品豐富,極具張力。其中,作品《岜沙》入選全國首屆插畫藝術展(中國美協),作品《雲中岜沙》曾獲「多彩貴州」2015年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中國美協),作品《蓮泗蕩•扎肉提香》入選中國夢•七彩雲南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此次畫展展出了幾十幅出彩的水墨人物畫,其中作品《雲中岜沙》極具衝擊力。
  • 範迪安致辭陳建輝《水墨之維》畫展
    著名畫家陳建輝《水墨之維》中國美術館當代水墨畫展。內容概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水墨之維--陳建輝當代水墨畫展"將於9月13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策展人範迪安,展覽時間2011-09-13~2011-09-26。
  • 「沅澧水墨精神」畫展開展
    本報訊(記者 王敏)11月9日,市文化館2樓展廳,飽蘸泥土芬芳的墨香四溢,一場名為「沅澧水墨精神」的畫展隆重開展。    沅水的沉穩大氣,澧水的奔放執著,形成了沅澧流域迥異的文化風格。靈活運用筆、墨、水的神韻,展現常德獨特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27位從沅澧河畔走來的本土畫家傾情創作的76幅水墨風格迥異、個性彰顯,在此次畫展中一經亮相便受到熱捧,並引起業界的關注。幽豔嬌媚的水墨花鳥、高潔淡雅的松竹、大氣神秘的壺瓶煙靄、鮮活生動的民風民俗……駐足一幅幅獨具風味的沅澧水墨畫前,市民如臨仙境,或悟人生,流連忘返。
  • 王潮安水墨畫展登陸法國
    【歐洲版駐法國特約記者  魯 佳】12月6日至10日,《潮起東方——王潮安水墨畫作品展》在塞納河畔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國駐法使館文化處公參李少平、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法國藝術家沙龍主席德拉勒芙、法國文化部榮譽戲劇總監伍爾茲、巴黎七區議員勒華、著名旅法華裔畫家王衍成、法國華人收藏家陸明以及百餘位中法嘉賓出席6日晚的揭幕式。
  • 臺水墨畫大師黃光男北京開畫展「得意忘象」
    臺水墨畫大師黃光男北京開畫展「得意忘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1日 1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圖片頻道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電 題:臺灣畫家京城開畫展「得意忘象」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從物像到「悟」象,從淬鍊自燃到「得意忘象」,臺灣的水墨畫大師黃光男十一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向觀眾展示了中華水墨畫另一個多彩的維度。
  • 「心靈的景象」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展在澳開幕
    7月15日晚,「心靈的景象」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展在澳大利亞吉朗美術館拉開帷幕。該展覽系澳大利亞「中國文化年」重點展覽項目之一,由中國美術館和澳大利亞吉朗美術館主辦。澳大利亞藝術部長西蒙?克林、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柯亞沙、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副總領事黃鳳文及吉朗市市長等澳各界嘉賓500餘人出席開幕式。
  • 水墨寫意畫家王東瑞26日來保辦個人畫展
    河北新聞網訊(馬晨輝)據悉,中國「70後水墨寫意畫家代表人物」王東瑞,將於2020年12月26日,在保定上谷美術館舉辦為期一周的「人間水墨」個人畫展,屆時還將召集多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共話「人間水墨」。
  • 水墨空間三人行·趙先聞、趙新波、張琳畫展開幕
    •趙先聞、趙新波、張琳畫展在濱州職業學院開幕。畫展由濱州職業學院,山東省企業文化學會文化藝術研究院,濱州市現代原創美術研究院共同主辦。三位畫家既有對水墨空間理論的統一認識,又有各自的藝術表現語言,和而不同、風格各異。
  • 賀丹晨黃國銘水墨畫展23日起亮相甬城
    (原標題:賀丹晨黃國銘水墨畫展23日起亮相甬城) 金報訊
  • 臺灣山東籍現代水墨畫家精品亮相濟南
    新華網濟南11月17日電(記者劉寶森)「赤子心·故鄉情——臺灣山東籍現代水墨畫家鄉情展」17日在山東濟南開展,來自臺灣的7名畫家為家鄉帶來了120幅精品力作。
  • 「馬國強水墨人物畫展」在京舉行
    □首席記者 張體義 文圖  本報北京專電 昨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河南省人民政府駐京辦共同主辦,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承辦的「生活,生活——馬國強水墨人物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如圖)。
  • 鄭泰均水墨畫展現場(深圳 2018)中國詩意水墨畫作品欣賞
    畫墨為光 行願十方-鄭泰均當代水墨畫展「畫墨為光,行願十方」-當代水墨藝術家、畫行者鄭泰均的藝術追求和藝術信仰,基本上就在這八個字裡面了。帶著光,懷著願。「畫墨為光——鄭泰均當代水墨畫展「為主題的全球巡展,正一步一步向前推進。2012年首次巡展在墨爾本得到了熱烈反響和認同。近期在上海和法國的兩場展覽,也是以畫作和空間的美感奉獻給前來的人們,蕩滌人心。2018年6月30日,又一場「畫墨為光——鄭泰均當代水墨展」在深圳「至美術館「開幕了。
  • 「金色海岸——李義弘水墨畫展」開幕
    由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主辦,邵大箴先生擔任學術主持,雅昌文化集團、財團法人晟銘文教基金會、藝術家雜誌社協辦,北京畫院美術館、羲之堂承辦的「金色海岸——李義弘水墨畫展
  • 蝶•新象—2016喬曉光現代水墨藝術展 首映上海
    此次展覽由瑞虹新城·悅庭主辦,壟上藝術機構與燦藝術空間聯袂呈現,匯集了喬曉光近年來對現代水墨藝術的探索成果,反映了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藝術意象與語言。何止,一場展覽之所以將畫展的舉辦地選擇在這裡,不止因為這裡的石庫門風貌,最能代表上海這座城市的特質;更是基於新天地在城市煥新中的代表性,與喬曉光對現代水墨的創新探索異曲相通。作為「泛水墨時代」的提出者,喬曉光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水墨藝術的多元化。
  • 人生華章在金秋——警界儒將蔡俊章博士水墨畫展頻頻閃新意
    2020年蔡俊章博士雖然也受疫情影響不能像往年一樣到處遊山玩水,周遊列國,參加各類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但蔡博士在寶島臺灣也沒閒著,他一口氣舉辦了幾場個人水墨畫展。蔡俊章博士現任:翰林院美術館國禮書畫家翰林院美術館臺灣館館長中國翰林書畫院臺灣分院副院長中國翰林書畫院江蘇分院榮譽顧問近三年水墨作品展2017年香港珍寶王國現代水墨畫個展1年。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國際藝術聯展。臺北市國父紀念館書畫聯展。
  • 施雲翔師生畫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舉辦
    3月30日,由江蘇省文聯主辦,江蘇省美協、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江蘇省書畫院、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承辦的《大風和暢施雲翔師生畫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開幕。本次畫展展出了由施雲翔導師攜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學員及大風堂研究會弟子大風堂弟子精心創作的百幅作品,首次來江蘇南京亮相併與廣大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交流。開幕式上,施雲翔教授向江蘇省文聯捐贈精心創作的山水畫《川江雲嶺盡朝暉》和《後山清溪圖》兩幅作品,這兩幅作品將由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