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專業的電廠,在很多企業,電工一直是個輔助崗位,其他部門有固定的工作時間,每天都有具體連續的工作任務,而電工除了機器損壞,設備故障時忙的焦頭爛額,其他時間的巡檢,維護等日常工作並不繁重,所以幾乎每個企業大多只有兩三個甚至是一個電工。
身邊的一位王師傅,他覺得日常保養比更換配件更重要,所以在日常巡檢,定期維護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因此電氣設備發生故障的頻率較低,生產工作也能順利進行,王師傅在上班時就到處轉轉,下班了定點走人。
但其他人就會覺得,電工這行也太好賺錢了吧,難怪有人說「吊兒郎當是電工」,有領導來查崗,一看自己花錢僱的電工都閒著,就會下意識覺得員工在偷懶,留下壞映像,下次招聘時自然而然將這個崗位定義為輕鬆崗,工資低且不要太多人手。
有資歷的師傅面對查崗該幹嘛幹嘛,但更多的人相信在面對查崗時,一定是手足無措,想解釋又覺得沒必要,乾脆裝裝樣子,明明是理所當然的事,居然搞得自己心裡偷雞摸狗似的,渾身不自在。
作為行內人都知道,維修電工越是清閒,就說明設備維護保養的很到位,運轉正常。如果維修電工忙的暈頭轉向,那就是設備運轉非常差,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生產,而且在配件消費方面對企業來說也是筆不少的花費。
很多電工會遇到這麼一個怪事:忙的死去活來的那個月,績效工資卻很低;反而輕輕鬆鬆沒啥事的那個月,績效工資就高。
但很多電工卻沒有說明這一個月輕鬆在哪?看著故障處理變少了,可巡檢,維護變多了,要仔細堅持的登記設備情況以及使用頻次等,這種日常工作才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工作習慣,耐心細心程度。
但企業領導就不會想這麼多,他們想的是:如何縮減電工崗位人員。但同時又會面臨一個潛在問題:設備維修、搶修時人手不夠怎麼辦?
維修維修,那就是修復故障,維修工作時間緊迫,任務難度係數不定,有時還有危險性,機器一停,所有人都停下來等著你,一分一秒耗費的都是老闆的錢,維修時間稍微一長,領導就死命催,弄的誰都不高興,平時嫌人多,嫌發的工資多,使勁裁員,這下好了,活這麼多,就差把一個人掰成幾個用了。對於這種現象,怨聲載道或盲目裁員招聘都不能解決問題,首先,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對電工以及電工作業有一定了解,經常能聽到有電工抱怨,自己的領導什麼都不懂,就知道瞎指揮!作為領導,技術層面不一定就是最牛的,但管理、協調,尤其是明察秋毫的能力必不可少,不能從表面就斷定電工作業清閒,是個人就能幹,於是就大量裁員,降薪,這樣不僅不利於提高電工作業的效率,還會使電工對企業產生消極甚至是抵抗敵對的心理,那就是企業和電工的雙重損失了。
如果因為人手不夠使得企業生產拖延,員工消極怠工,甚至釀成隱患或發生事故,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倒班制的選擇較多,多數企業選擇四班三倒,就是上班8小時,休息16個小時。再就是三班一倒,上班 24小時,休息48小時。其實我覺得三班一倒的制度比較合理,四班三倒制夜班比重大,夜晚,電工作業的危險性提升,是事故高發時間段。
很多監控視頻顯示,事故頻發的時間段大多是夜間,一是夜間人的神經活動、體溫、呼吸、心血管甚至造血機能都表現出傍晚高潮而在凌晨陷入低潮的特徵。
二是由於夜間工作人員少,一旦出事,如果不能自救,他救的可能性也沒有的話,那就無力回天了。
我還記得之前看過的一個監控錄像,半夜1點多,一男子被捲入卷布機,身體隨著機器一直360度上下旋轉摔打,無法自救,從生到死的7、8分鐘內,也無他人營救,估計等眾人發現時,就只能看到地上的斑駁血跡和涼涼的男子了。
減少夜間操作,保證電工良好的休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因個人疏忽造成的隱患和事故,保證安全生產。同時也減少了企業在這方面的理賠和法律糾紛。還能合理控制人員和班組的數量,有效生產工作。
本文為技成培訓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