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美家庭
2020年的春天,不該被忘記
本該萬家團圓的日子裡
一大批勇士捨棄小家、保衛大家
他們做彼此的鎧甲
互相支持全力以赴共克時艱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上
在基層一線的防疫陣地中
夫妻檔、父子兵、姐妹花,以至祖孫三代……
攜手同行,並肩戰疫
不同的職業和崗位
同樣的使命與擔當
這一刻,他們是家人也是戰友
成為抗疫戰場上美麗組合
……
我們追尋著最美家庭
講述他們的故事
傳遞最美「家」力量
今日推出第6期
李國林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李國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李鐵全國名老中醫工作室負責人,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姜雪,市友誼醫院醫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選擇迎難而上,衝鋒在前。李國林主動報名請戰去抗疫第一線武漢。妻子姜雪全力支持丈夫的選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醫院抗疫戰鬥中,共同譜寫了一個醫護家庭的操守和大愛。
臨危受命,馳援武漢
2月8日晚,李國林和醫療隊其他成員一起星夜兼程,馳援武漢。到了武漢他第一時間剃了光頭,許下了:「疫情不除,頭髮不留」的誓言。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工作期間,他勇挑重擔,衝鋒在前,處處做在先,搶在前,全心全意救治每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同時作為醫療隊副隊長,他帶領隊員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克服長期作戰產生的麻痺思想和厭戰情緒,時刻不放鬆防護。
在此次抗疫救治過程中,作為一名中醫內科博士,李國林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成立了雷神山醫院第一個中醫專家工作站,集中優勢資源發揮中醫特長,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進行集中討論,實施「一人一方,精準施治」。藉助電子化信息平臺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每天對雷神山醫院各病區進行中醫會診,每周與大連中醫專家進行遠程會診。開展耳穴壓豆、穴位敷貼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他所在的病區,中湯藥參與率達100%,無一例重症患者轉為危重症,重症患者轉為普通型,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都陸續痊癒出院。歷經52天,他圓滿完成了援鄂任務。
同在一線,互相鼓勵
姜雪在得知丈夫馳援武漢的第一時間,堅定支持,無怨無悔。在丈夫馳援武漢期間做好家庭後方保障工作,照顧老人,輔導孩子功課,免去了丈夫在前線抗疫的後顧之憂。和丈夫互相鼓勵,互相加油,給對方送上最大的支持。
同為醫護人員的她,在疫情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大連市友誼醫院抗疫戰鬥中。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防止院內感染,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她主動報名,堅守在醫院門急診預檢分診崗位上。每天的預檢分診工作瑣碎而複雜,她憑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服務意識,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靈活的服務技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為市民築起了一道生命安全防線。
薛曉瑩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薛曉瑩,市第三人民醫院護士長,我市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邵振江,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她逆行出徵武漢最前線,他堅守大連發熱一線,風雨同行,「疫」路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他們是夫妻,他們更是戰友,攜手戰疫,守望相助,用無私奉獻書寫了別樣浪漫。
「空著肚子輸液會刺激胃,更難受。"「不吃飯就沒有抵抗力,沒有抵抗力怎麼能夠戰勝病毒?"雖然戴著厚厚的口罩,用力說話就需要深呼吸,卻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說著患者吃飯的護士,是來自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護士長薛曉瑩,此時的她已經來到武漢馳援 1個多月了。
庚子年的春天,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得知要組建醫療隊馳援湖北的消息後,薛曉瑩主動請纓。大年初一,當大家還沉浸在新年的團聚與喜慶中時,正在病房值班的她接到了電話通知,她要作為大連首批醫療隊的一員馳援湖北,大年初二的清晨就出發,她毫不猶豫的立即應戰。
以最短的時間安排家事,收拾物品。當她告訴家人要去馳援湖北的消息時,始終面露微笑,她不想讓家裡人擔心。當時,她的愛人邵振江已經被醫院定為放射線科首批接觸發熱患者的醫師,得知妻子要奔赴武漢的消息後,邵振江糾結了許久。因為實在不想在疫情十分嚴峻的形勢下退縮,可是孩子尚小,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夫妻兩人商量決定相互替換,這次,她先上。晚上9歲的兒子認真的幫著媽媽收拾行李,當被問及擔不擔心媽媽去武漢時,他的童音稚嫩卻感人;「不擔心,因為媽媽有防護服。」」媽媽是要去學習。」薛曉瑩的父親,就呆呆的站在牆邊落著淚,對自己女兒的擔心與不舍,都沉甸甸的放在心裡。
在武漢期間,薛曉瑩工作積極主動,不怕苦累,,謙遜團結,克服重重困難,與戰友們齊心協力熱情溫暖的對待每一位患者,得到了馳援醫院同事及患者的一致好評。邵振江仍然堅守在醫院勤懇的工作;曉瑩母親主動擔負起輔導孩子學習的任務;曉瑩父親辭去臨時工作,幫助照顧家裡的生活起居;兒子邵鵬瑀年紀雖小,卻明理懂事,鼎力支持媽媽的馳援工作。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大的解除了薛曉瑩的後顧之憂,使得她能夠在武漢安心工作,圓滿的完成了馳援任務。
當她順利解除隔離的那天,正值我國境外輸入患者高峰時期,邵振江正堅守在發熱一線。69日的守望,只能短暫的進行了隔空的擁抱,正如之前兩人約定的那樣,相互替換。
「女子本弱,從醫而剛,她是母親,是女兒,更是戰士。」「只要被需要,義無反顧"請戰的微信,字裡行間都透著執著與堅定。正是這種堅毅的精神,才能守得此次馳援抗疫的勝利,正是這無私奉獻的家庭家風,呈現出了一家人的大愛之美,並得到市委書記譚作鈞的親自探望及好評。
馬林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馬林,市第三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關鑫,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他倆既是同事,又是夫妻,在抗擊疫情的不同陣地,同心抗疫,用最樸實的堅守守護醫患健康。小家大愛,因愛而美。
在武漢疫情嚴重期間,馬林多次主動報名請纓出戰,在自己身體情況欠佳,肋骨骨折的情況下仍堅持報名。正月十五,他作為大連市第三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出徵武漢,進駐雷神山醫院工作。馳援武漢期間,他工作積極主動,克服身體疾病疼痛,吃止痛藥堅持工作,發揮心內科專業優勢,在治療新冠肺炎合併重度心衰的病人中發揮作用,對患者精心治療,使其順利出院。同時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認真學習習總書記講話,提交入黨申請書,主動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工作期間他主動關心關愛患者,並組織同事和患者在雷神山病房裡一起升國旗,唱國歌,讓患者感到祖國的強大,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此事跡在遼寧日報,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報導。在武漢期間,他堅持每天一篇日記,積極向上宣傳抗疫精神,並在小學生網絡雲課堂開學之際,給小學生宣講、寫信,鼓勵引導孩子們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他關心關愛同事的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互相支持鼓勵,為遼寧醫療隊在雷神山的工作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
妻子關鑫作為醫院的婦科大夫,在後方積極堅守在一線崗位,克服家庭困難,任勞任怨,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兒子馬浩越,以爸爸為英雄楷模,自立自強,在家裡認真學習,堅持網絡上課,並在學校的線上開學典禮中作為代表發言。父親馬仕偉作為老共產黨員,在疫情期間,主動承擔起照顧孫子的日常生活,解除了兒子兒媳的後顧之憂。母親李淑芬在家期間不幸摔倒受傷,怕兒子分心,為了不影響兒子,一家人瞞著受傷消息沒有告訴馬林。有國才有家,一家人舍小家為大家,譜寫了一曲大愛之歌。
黃福林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黃福林,市第四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趙曉晶,市第四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生。他在雷神山,她在大連一線,兩地攜手戰「疫」,守護身後的萬家燈火。
當疫情肆虐,湖北需要支援時,黃福林第一時間報名馳援武漢。此時妻子趙曉晶已經在四院的發熱門診工作了一段時間,她上班的時候幾乎不吃不喝,因為不想浪費那套防護服。多次勞累、缺氧導致低血糖,她依然咬緊牙關不讓組織擔心。她說:「如果能控制住疫情,我們苦點,累點不算啥。」隨著「支援武漢」一聲令下,她的愛人黃福林即刻出發,她鼓勵愛人,放心家裡,全力支持!正月十五團圓夜,丈夫奔赴武漢,她守護大連,他們的女兒沒有父母的陪伴乖乖呆在家裡,全家就是這樣度過這個團圓夜。
當踏上支援武漢的飛機出徵時,黃福林在家庭微信群裡這樣囑咐妻兒:「我的老婆,我的女兒,我是一名黨員,國家有難之時,定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老婆,照顧好父母孩子,女兒,要聽媽媽的話,要做一個正直善良勇敢的人!爸爸愛你們,我一定平安回來!」和妻女的告別都是在家庭微信群裡完成的。女兒的話讓他偷偷流了淚:我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表示感謝以及感佩,為爸爸加油,也祝爸爸平安,你的女兒永遠愛你!」
到了武漢,為了提高戰鬥力,黃福林第一時間向院黨委提出申請成立「大連四院雷神山臨時黨支部」,由於南北氣候不同加上緊張的氣氛,隊員們心理都很忐忑以及不適應。他努力鼓勵著同志們的鬥志,並鼓勵一線隊員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他的帶領下,有兩名護士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一名非黨積極分子已火線入黨,他帶領隊員們在黨旗下宣誓:「我們鄭重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疫情不退,我們絕不回家!」。
雷神山醫院遼寧病區開診的第一個夜班,他被緊急抽調參與值守,他說他很光榮!他對待患者熱情周到,他經常鼓勵情緒低落的患者,患者的心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經常得到患者的表揚信。
執子之手,同心抗疫,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原標題:《致敬戰疫「一家人」|大連抗疫最美家庭事跡展播(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