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面具戴久了,會讓自己都以為那就是真實的自己。
《燕雲臺》的大結局裡,大姐胡輦終於肯摘下那張戴了將近一生的面具,直面了自己的內心,她的這一舉動,也徹底擊碎了觀眾關於她「重視親情」的幻想。曾經我們和她都以為,親情對她才是最重要的,可直到最後才發現,她也有著自己的野心和抱負。
胡輦的這一生,一直都躲在那張重視親情的面具後面,就連她自己都分不清是真是假。所以我們看到的胡輦,是時而糊塗時而清醒的,她有時候明辨是非,有時候又顛倒黑白,她想讓親人都好好的,可她誰都左右不了。
原本我以為,燕燕錯失韓德讓,烏骨裡錯嫁喜隱,這都是她們的「意難平」。到了最後才發現,其實胡輦才是《燕雲臺》裡那個真正「意難平」的女人。她終其一生,什麼都沒守住。
為了親情,她嫁給自己不愛的人
烏骨裡為了救喜隱而差點兒拖累全家,胡輦為了妹妹不得不嫁給她不喜歡的太平王。那個時候的胡輦,大概真的是以保護妹妹為自己的最大責任的,這一觀念,是自從她母親去世就深深植根於她的心底的,因為她是家裡的長姐。
胡輦所表現出來的,一直是一個循規蹈矩和顧全大局的姑娘,她早就知道她的婚姻和愛情是由不得她自己選擇的,那麼對她來說,嫁給一個能對自己的親人和家族有益處的人應該算得上最好的選擇了。幸運的是,她嫁的那個人對她還很好。
只可惜,太平王的身份註定了他的結局不會美好,而胡輦一邊要忍受著失去丈夫的痛苦一邊還得表現出對妹妹的深明大義和理解。她不會像烏骨裡那樣把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可她的心裡也必然是經受了很多掙扎和煎熬的。
我就在想,如果胡輦不是那麼顧及她作為大姐的形象,不是那麼要求自己把親情放在第一位,而是像烏骨裡一樣率性一些,有什麼不滿就發洩出來,或許她這一生就能夠少一些苦吧。
我們總以為,有些話不說出來它就會不存在,有些情緒不表現出來它就會最終消失。但實際上,它們不過是暫時被壓制在了心底的某個角落,伺機反彈。這樣造成的傷害,往往會更大。
她為了親情而選擇一段婚姻,沒有得到烏骨裡的感激,最終失去婚姻,也沒能得到誰的理解,反倒大家對她說的最多的是:「反正你當初也不是自願嫁的。」而所有這些,卻終究是她一個人的「意難平」,那些傷痛都被積攢在了心裡。
為了「愛情」,她捨棄了大是大非
胡輦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聰明到她的父親不相信她不存在野心。但聰明的胡輦卻做了很多糊塗事,喜隱犯了那麼大的錯,她一再為他求情,烏骨裡毒害蕭燕燕,她反倒指責是燕燕無情,直至最後為了馬奴而跟燕燕反目。
記得曾經有那麼一句話:「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我覺得這句話用來形容胡輦最合適不過了,她在該考慮自己感受和原則的時候一味地堅持了親情,而在該為了親情做出抉擇的時候又輕易地放棄了許多年的堅持。
馬奴的出現,的確是對胡輦不幸婚姻的彌補。但一向顧全大局的胡輦,是不太可能真的因為「愛情」而失去理智的,她最後的反常舉動,更像是她這麼多年偽裝的一個後遺症,是她壓抑自己內心之後的爆發和放縱。
胡輦一直活在親情至上的面具後面,所有人都覺得她重視親情,她也一直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她的面具戴得越久,她就越分不清哪個是真實的自己,哪些是她真正的想法,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她想要自己的幸福,卻不得不為了親情而放棄這樣的幸福,她想要親人平安美滿,又不得不因為大義和是非而眼睜睜看他們離開,她也想要權勢地位,但她又不想丟了自己重親情的名聲。可以說她什麼都想要,卻什麼都失去了,這才是她真正的「意難平」。
她為了馬奴而捨棄了大是大非是她做得最糊塗的一件事,但其實,這個結果,從她戴上面具的那一刻就是註定了的。沒有誰,能夠欺騙自己一輩子。
是她自己放棄了自己
我一直很不喜歡烏骨裡,總覺得她做事不動腦子,容易被人利用。可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烏骨裡是活得最率性最真實的,即便她的結局悽慘,站在她的立場上來看,她的人生也沒什麼遺憾了。
相比之下,胡輦那樣的人生,就太累了。小時候要求自己做一個乖乖女,長大了以長姐自居,為了妹妹壓抑自己的喜好和抱負。即便丈夫離去,婚姻破碎,自己遠走他鄉,也沒說過一句埋怨的話。她顧全大局地活著,活出來的不過是別人眼裡的自己。
我並不是贊成每個人都像烏骨裡那樣任性和不辨是非,但我一直相信,坦坦蕩蕩真真正正以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生活是人生最好的方式。因為這樣的坦蕩和真實,即便你在年輕時有了錯誤的想法和方向,也是有機會被及時糾正和彌補的。
胡輦和烏骨裡不一樣,烏骨裡為了愛情可以全然不顧是非黑白,而胡輦的心裡是有著大是大非的標準的,像她這樣的人,若是能夠及時解開心結卸下執念,是可以活得很通透很清醒的。而敢於直視自己的內心,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正是她解開心結的第一步。
遺憾的是,胡輦的面具戴得太久了,忽略了真正的自己。所以她既不敢承認自己的想法和抱負,又無法放下潛意識裡的執念和遺憾,她自己無法化解,也得不到別人的開解,以至於終其一生,都在無關緊要時清醒,在至關重要時糊塗,最後什麼都沒能守住。
是她自己放棄了她自己,這真的是一場非常大的遺憾。
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做自己呢?
人生在世,除去大是大非上必須堅守的底線和原則,大部分人內心,都是有為自己趨利的一份私心的。真實地面對這份「私心」和感受,這沒什麼不對。我們不能只為別人活著,只做別人眼中完美的自己,適當地顧及到自己,這才是人之常情。
若只以面具示人,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行為,那麼終將造成什麼都無法守住的「意難平」。
作者簡介:孤獨的幸福樹,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