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的詞早期天真熱情、敏感幽怨,晚期顯出離棄世情的淡雅風採

2020-12-19 我的感覺你已聽不見

本文乃作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朱淑真,自號幽棲居士,南宋寧宗及理宗間人,祖籍安徽休寧,因為其父親朱唏顏「宦遊浙西」,於是舉家移居杭州。她是理宗時權戶部侍郎卒封新安郡開國侯汪綱的妻子。其流傳詞作,張嶂、黃舍據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收錄於《朱淑真集》中,共28首,其中有5首明顯屬於誤收(《浣溪沙●玉體金釵一樣嬌》是韓堡詩,《生查子●去年元夜時》是歐陽修詞,《柳梢青》詠梅三首是楊無咎詞),另有3首則屬於存疑詞(《菩薩蠻●溼雲不渡溪橋冷》、《絳都春●寒陰漸曉》等),可以確定的朱淑真詞作共20首。朱淑真並不是一個具有強烈詞作興趣的作家,在她傳世的文學作品中,詩歌要算她最喜歡採用的文學樣式。

她存詩三百餘首,數量是詞作的15倍。而在題材內容上,她也不像李清照那樣嚴守詩詞之別。北宋人習慣以詩明志以及記載生活暇興,而主要以詞作來表現個人情愛興趣,她卻將它們同樣納入詩歌裡。她的詩歌涵容了她幾乎全部的生活感興,從極個人化的愛情遭遇,到對於山水自然、書畫琴藝乃至歷史感喟、筆墨遊戲,她都用比較精短的詩歌體裁一一承納。這使得從習慣的眼光看,她給詞留有的抒情餘地很小。像她這樣詩詞無分異的情況,正表明了詞到南宋所面臨的新走向:一部分作者還試圖嚴守詩詞的職分,可是在詞的題材向寬度伸進的過程中,另一部分作者早已用詩歌的興趣改造了詞的「發展性本體」,使之與詩歌合流。宋室南渡以後抗戰時代的到來又加快了合流的速度。

比如辛棄疾的詞作,除可為傳統意義上的詞的題材外,還可為「詞詩」、「詞論」。散文、詩歌和詞原有的題材內容差別被完全打破。這一由北宋蘇軾建樹、到南宋基本形成的詞詩不分異的現象,使辛棄疾全以詞、朱淑真全以詩即各以自己擅長又喜愛的文體,寫出他們從最個體化到最泛性化的生活情感內容。雖然辛棄疾也並非不能寫出較好的詩,就像朱淑真並非不能寫出與她同時代女性相比較好的詞一樣。朱淑真的詞作雖然在數量上無法與詩相比,但假如以詩歌為參照,我們則能通過她留傳下的在南宋女性作者中數量最多的詞,來考察她作為一個閨閣女子所走過的心靈蹤跡。

最初,她是一個多情的女兒,被父母按照大家閨秀的標準培養與鍾愛。她聰明早慧,於是學會了詩文書畫琴五藝。她曾經想作「萬首詩」,她寫過含意很深的散文《璇璣圖記》,她能寫得一手「銀鉤精楷」的小字,她還會畫蘭花與墨竹,她的琴藝是她後來藉以解悶的一法。她的早年經歷再次顯示出,家庭對於女兒的培養與寬容,對於造就一個聰明而自信的女性很關鍵,最起碼也會影響她的性格和心靈的成長。就朱淑真的心理興趣而言,她在意自己的美貌,具有明顯的自戀傾向。她經常寫一些「桃花臉上汪汪淚」的小詩,她聰明靈透,對自己的情愛是否得到回應更敏感。

但這個看起來相當具有「女性氣質」的閨閣女子,因為從小被嬌養,也有一些不被當時社會風氣所允許的出格心理和大膽舉動。比如,她在遊湖時與飄逸如仙的年輕人同桌而坐,會心旌搖蕩,明知無緣,也想要與他「吹簫歸去」。她也曾經放肆過,在與所愛者一起出遊時「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即使是在婚後,因為有少女時代受到的嬌縱和感情上的「冒險」經驗,她也對缺乏豐富細膩感情體驗的質實無文的丈夫懷有不滿。甚至在元宵燈節的模糊月影下面,因為丈夫的冷淡,她也有過「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舊夢重溫」

但她終究是一個被時代生活格局所限定的閨閣女子,她害怕真的被丈夫冷遇,尤其害怕像前秦蘇蕙那樣,因為小妾的得寵而被疏遠在一邊。對一個缺乏其他事務可以名正言順地消磨時間和寄託心靈的女子來說,即使是遭遇不如初願所懷想的愛人那樣稱心的丈夫,總勝過獨自打發漫長孤悶的時日。所以她對於婚後能隨宦各地、遊覽勝景和異鄉風俗,還是感到了相當的興會。但是當她父母亡故、年華老去後,丈夫汪綱還是讓她跌進了舊時代女子最怕去過的那種孤寂、鬱悶的生活情境。她被閉鎖在深閨中,「靜數飛螢」,「靜看飛蠅」,靜觀節物的流逝變化,感覺到一個「閒」字難以打發,一個「情」字難以消磨。

她內心一度積滿了憤怨:「婦人雖軟眼,淚不等閒流。我因無好況,揮斷五湖秋。」她有時出之以反嘲:「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她以直訴無隱的筆墨,寫下了自己被壓抑生活激生出的種種感情:悲愁怨離苦,點點行行地流淌在詩詞裡。晚年丈夫早於她而亡故,從未在詩詞中表現過親子之情的缺乏子嗣的她,最終又在尼庵裡度過了一段孤獨歲月。只是在那時,因為漸悟情緣,漸脫情役,她已經能夠接受清冷的生活處境,甚至在明知不可擺脫後玩味這種處境的靜美了。最後,她是在尼庵中度過了殘生。她被作為秋扇一樣摒棄的那段生活,那長期的閉鎖和分離,不僅釀造出她濃鬱的愁情,使她寫下「一葉涼風動扇愁,背時容易入新秋」的秋婦怨情詩,而且也使她多思多感多悟。

朱淑真除了面對花草自然和用內心的反省即精神內視而寫詩詞,還寫過不少詠史詩,雖然她對歷史的看法談不上多高明——有時候還形不成整體性的明晰看法,但也經常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歷史知識是有增加人的理性的力量的。借著對於歷史的理解,她漸漸認同了「生殺循環本自然」的道理,學會了以理性排遣自己的生命情感。而在這時候,她雖然更少作詞,但偶有所作,卻都一改舊貌:不復早期的天真熱情、敏感幽怨,而顯出了離棄世情的淡雅風採。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這種臻於枯淡而理性的風採,幾乎是所有遭遇大不幸而又力求自我振拔的女性作者在作品上體現出的共同傾向,它是她們心靈律動性降低的表現。

我是「我的感覺你已聽不見」,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哀婉細膩,悽苦纏綿,朱淑真六首幽怨悽婉詩詞,讀後令人斷腸
    宋代著名的女詞人不止有李清照,還有與她「差堪比肩」的朱淑真,二人並稱「詞壇雙璧」。但是,朱淑真遠沒有李清照幸運,朱淑真的不幸在於她沒有生在一個開明之家,並由此導致了她婚姻的不幸。據說她自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但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下,嫁給了一個毫無才情、與她完全沒有共同語言的小吏。
  • 讀朱淑真詩詞,探索她為愛休夫的秘密
    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憂愁鬱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豔詩人。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也有被認為是歐陽修所寫。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
  • 走進海寧才女朱淑真,感受她敢愛、深情、幽怨而不幸的一生
    走進海寧才女朱淑真,感受她敢愛、深情、幽怨而不幸的一生。朱淑真(約1135-1180),號幽棲居士,浙江海寧人。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亦為劫後殘存。朱淑真父母沒有給她選擇好夫君,嫁了一位市井民家為妻, 於是這位才女一生 抑鬱不如願,只能臨風對月,觸目傷懷,寄情於詩詞之中,最後抱恨而終。其死後也不能葬骨,無青冢可吊,所作詩稿亦為父母一-火焚之。魏氏讀其詩,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觀其身世,則不免發出「自古佳人多命薄,顏色如花命如葉」之嘆息。
  • 朱淑真最令人斷腸的一首詞,滿是愁怨悲苦,寫盡孤獨!
    唐有薛濤、魚玄機等女詩人,宋有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等女詞人。其中李清照更是被冠以「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但今天狗子所要介紹的並非李清照,而是南宋女詞人朱淑真。朱淑真可以說是繼李清照之後最傑出的女詞人,因其婚姻不幸,一生鬱鬱寡歡,所作的詞詞意悽厲悲涼,比之李清照南渡後的詞作更摧心肝,故而名為《斷腸詞》。
  • 聞香識女人——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朱淑真(下)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記載:&34;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朱淑真確實是才華出眾,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與李清照齊名,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之一。《玉鏡陽秋》云:&34;清代陳廷焯《詞壇叢話》認為:&34;。
  • 朱淑真經典的一首《謁金門》,詞中隱晦提及婚外戀人,卻不掩才情
    南宋著名女詞人,朱淑真,號幽棲居士,世人稱之「紅豔詩人」。朱淑真雖生平可考不多,但從她留存下的詩詞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知曉,她的丈夫為仕宦,婚姻不幸,「嫁為俗吏為妻,不得志歿」。她的詩詞作品《愁懷》就是她對自己婚姻生活的寫照「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依。
  • 朱淑真水平極高的一首閨怨詩,無一怨字,而字字幽怨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女詞人,歷史上有名的才女,後世都認為她是兩宋唯一可以和李清照比肩的女詞人。遺憾的是,在朱淑貞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所以朱淑真許多詩文也隨著她的玉體香消玉殞。幸好有一個叫魏端禮的人把朱淑真一些殘存詩詞輯錄起來,取名《斷腸集》。
  • 兩位才女作七夕詞,李清照滿是離愁,朱淑真卻是相見不如不見
    但這一天真的就那麼美好嗎?不見得,在天下有情人眼裡七夕當然美好,但在渴望又得不到愛情的人眼裡,這一天比平時更加悽苦。朱淑真,宋朝另一位可以李清照並肩的才女,都說李清照一生悽苦,要我說朱淑真更苦,為何這才女都過的這麼苦?在古代,女子十四五歲便可嫁人了,而到了二十還未出閣便可算的上是&34;了。朱淑真與一般女子不同,身為文藝青年的她,一般人她看不上。雖然父母一直給她婆家,但沒有一個小夥子是她能看的上的,無奈時間不等人眨眼間她便來到了&34;的年齡了。
  • 世人皆讀李清照,無人知我朱淑真
    提起女詞人,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同樣在宋代,有一位名叫朱淑真的女子,同樣的才情卓絕。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據傳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餘篇。
  • 朱淑真婚後因寂寞寫下此詞,開篇11個字共有5個獨字,成一首名作
    但在古代,女子要想走出錯誤的婚姻,或許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南宋才女朱淑真就是一個讓人心疼的例子。一身才情的朱淑真,沒等到才子佳人式的姻緣,聽從父親安排嫁給了一個文法小吏。面對冷漠的丈夫,朱淑真也曾反省過,甚至寫下了《自責二首》。「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她覺得婚姻的不幸是因為自己平日裡好舞文弄墨。
  • 世人皆知李清照,無人思我朱淑真
    再說朱淑真,她跟李清照「差堪比肩」,並稱「詞壇雙壁」,卻在不幸的婚姻中蹉跎了一生。朱淑真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史料不多,且多存疑。生卒年不詳,有人說她生於北宋,也有人說她生於南宋,我們只能大概推測她是兩宋之交的女詞人。
  •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三、詞作特點1、清新婉麗,蓄思含情魏仲恭稱讚朱淑真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可以看作是對朱淑真詞藝術風格的概括。寫清明剛過,豔陽、輕風、花徑、暗香、雲霧、朱樓,是一片春光駘蕩的景象,體現了朱淑真寫景「清新明麗」的風格。此外如《浣溪沙•清明》、《憶秦娥•正月初六夜月》也都具有這一特色。薛紹徽《黛韻樓文集》評李清照、朱淑真詞說:「《漱玉》則居臨柳絮,《斷腸》則家在桃村。」指出李清照詞「居臨柳絮」——以白描取勝,朱淑真詞「家在桃村」——以明麗擅長,確是慧眼獨具。
  • 朱淑真的一首相思詞,才華不輸李清照,卻被世人唾棄
    李清照和朱淑真並稱為宋代女性文學的雙壁,她倆都多才多藝,而且擅長寫詞,特別是閨怨相思詞在她們的詩作中佔有很大比重。然而,李清照被稱為南宋第一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詞中女帝,而朱淑貞卻截然不同,被千夫所指。
  • 賞蘇軾筆下的西湖美景,淡雅而空濛,慵懶而熱情
    蘇軾是宋代豪放派詞的奠基人,因此他的豁達心胸和自嘲往往被人津津樂道。然而,一首祭奠的《江城子》又道盡了人生多情,「多情自古空餘恨」。讀完蘇軾寫的淡雅的西湖,也能承受濃妝的西湖;我們再來看看他的一首詞,關於初夏閨閣。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縴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 聞香識女人——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朱淑真
    」 清代陳廷焯《詞壇叢話》認為:「宋婦人能詞者不少,易安為冠,次則淑真,次則魏夫人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提到,「朱淑真詞,才力不逮易安,然規模唐五代,不失分寸。」 戴冠有《和朱淑真斷腸詞》,後跋云:「始予得朱淑真《斷腸詞》於錢塘處士陳逸山。
  • 朱淑真,南宋著名的女詩人和女詞家
    在宋詞領域中,女詞人朱淑真是僅次於李清照的人物,人稱她為「斷腸」詩人,為什麼這麼稱呼她呢?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詩人和女詞家,有時也寫作朱淑貞,她自號「幽棲居士」,擅長詩詞、繪畫和音律。有很多名作流傳於世,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就是出自朱淑真之手。
  • 比肩李清照,紅消香斷無人憐的千古才女朱淑真
    她早年所作詩詞,洋溢著對大自然美景的欣賞與陶醉,對美好生活和甜蜜愛情的憧憬,少女天真浪漫情懷盡覽無疑。花樣年華裡的張望等待,閨閣歲月裡的無拘無束,都在這一首首詩詞裡盡情釋放、燃燒,暗香浮動。生命是花,愛是蜜。
  • 文豪蘇軾和才女朱淑真深夜睡不著,各寫了一首詩詞,誰高誰低?
    上面說的是男性文人,但歷史上還有很多才女也喜歡月亮,特別是宋朝,比較有名的才女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這些才女對月亮比較敏感,一到月夜她們就輾轉反側,很久難以入眠。蘇軾的憂傷可以從下面這首詞看出來:《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朱淑真《減字木蘭花》開篇獨絕,力敵李清照《聲聲慢》?
    儘管兩宋不乏優秀女詞人,在易安的光芒下,能被提到和想起的機會不多,其中就有一個朱淑真。朱淑真是被常常與易安並提的女性詞人,有詞壇雙璧的說法。作品之高產,人稱唐宋之際存世量最多的女作家(詩詞合約400首左右),而這只是她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在她早逝後被一把火燒了。
  • 才女朱淑真突破限制,寫下這些風月詩詞,大膽追愛卻難逃舊時牢籠
    但是殊不知,朱淑真也是南宋時期久負盛名的一位女詞人,她的文學成就也可以和李清照相媲美,兩人「並稱雋才」。然而朱淑真沒有李清照前期婚姻那般幸福美滿,朱淑真的生活充滿了悲劇色彩,在情感生活上一直處於抑鬱狀態,其情緒寫入詩詞之中,成為斷腸詞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