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20米左右大道橫穿福泉市鳳山鎮三根樹村,將毗鄰2縣市發達區域緊密相連,本該憑藉區位優勢能很好發展,卻因村支兩委部分人員履職不力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戴上了「後進」村的帽子。為改變這一現狀,鳳山鎮三根樹村痛定思痛,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強化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知恥而後勇,積極帶領群眾開展治村興村行動,用實幹、苦幹的勞動成果摘掉「後進」村的帽子。
治村先治黨,黨員作表率
「我們三根樹村黨員共計42人,以前召開黨員大會僅有7至8人參會,現在除去因年齡大、行動不便或在外的黨員,其餘黨員只要開會都會來,變化非常之大,黨員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了。」中寨組黨員吳新明感慨地說。
三根樹村共有10個村民組,黨員42名,總人口320戶1286人,但是每逢開會,參加人數卻寥寥無幾,這也成為整治後新組建的村支兩委和駐村人員頭疼的事。為解決這一難題,大家經研討商議後,樹立了「治村先治黨,黨員作表率」的思想,決定從黨員這個關鍵少數入手,從而帶動大家。
為此,三根樹村從黨員思想教育著手,在學習方式上,採取新時代大講堂、農民講習所、學習強國、微信、會議學習、外出參觀學習等相結合的方式豐富「三會一課」,以主題黨日學習為載體,提升黨員的學習熱情。在學習內容上,除上級部門要求學的以外,三根樹村黨支部還積極通過網絡、學習強國等摘取時事要聞、政策法規等組織開展學習。針對部分年齡大、身體行動不便的黨員,三根樹村定期組織村支兩委成員、駐村幹部送學上門。截至目前,三根樹村選派村支兩委成員到州級以上學習3人,組織外出學習100餘人次,送學上門20餘次,組織集中觀看70周年大閱兵等視頻會10餘次,不斷強化教育黨員管理,全面提升黨員的思想認識。
治村先治心,群眾站出來
「入組道路兩旁雜草灌木鬱鬱蔥蔥,進組寨後牛馬糞便更讓人無法踩下腳,我的內心感覺奔潰至極。但通過幾個月的努力,現在看見塘坎和中寨的變化,我感覺以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福泉市公安局駐村隊員施吉海滿懷欣慰的說。
塘坎和中寨兩個組村民居住雖然相對集中,但水泥硬化過的主幹道路上隨處可見牲畜排放的糞便,村民們散養的雞鴨鵝三五成群地在路上閒逛,圈舍周圍到處是隨意堆積的農家肥。為改變這一現狀,施吉海、吳新明和中寨組組長吳世國等人集思廣益,首先,在建立的公益群裡面提倡讓組上的年輕人每人每月捐贈10元,集資400元請貧困戶來清掃糞便,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天,清掃人員反映「糞便剛掃完,回頭來看時,又有了,真的太難掃太累了,而且,糞便沒地方堆放,你們還是重新找個人吧!」大家雖然有些氣餒,但還是不願放棄,經多方打探,吳新明了解到鎮上有家回收牛糞的廠,150元/噸的價格回收曬乾的牛糞,於是大家興致勃勃的告訴以前願意清掃糞便的貧困戶,承諾糞便運輸由組上負責,賣得的資金歸貧困戶,但讓大家意外的是,沒人願意接手。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刻,吳世國75歲高齡的母親趙亨群毅然表示她來清掃。老人家2個月風雨無阻的堅持,喚醒了組上村民的心,大家也開始清掃家門前的糞便。為了不讓趙亨群過於勞累,也為了將清掃糞便行動能夠持續,更為了讓清掃徹底,將塘坎和中寨兩組劃分為6個區域,按所屬區域由村民輪流負責主次幹道清掃,組上實行門前三包,並將糞便倒入道路兩旁新建的花池作化肥,既讓環境乾淨整潔,又讓糞便能環保有效處理。
「糞便得到了有效處理,也該讓原本寬敞的道路變回原樣了。」施吉海暗下決心,經過近14天給村民作思想工作,終於得到了認可。8月14日清晨,在村支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的帶領下,村民們自帶工具齊上陣,50餘人經過一上午的辛勤勞動,消除了公路兩旁近3公裡的雜草灌木,讓道路寬敞了、交通順暢了、安全隱患也排除了。
帶頭組織群眾打掃衛生
一件件事情的完成,一次次心靈的觸動,心齊了,群眾也站出來了,村民們慢慢熱愛公益事業,自願為村寨治理出自己一份力量。8月下旬,群眾自願捐款4000餘元搞組上建設,施吉海、吳新明等人帶領村民進山找石頭,在進寨路邊立石頭刻寨名,組織群眾投工投勞,請鏟車、吊車協助施工,目前,一顆約6噸重的迎賓石已立好,字也刻好,正進行美化。為了保護和傳承好畲族文化,經與群眾談心交流,徵求群眾的意見,現正在施工建設鄉愁紀念館和組建一支畲族文化表演隊。
興村先興業,摘帽爭先進
「村支兩委和駐村隊員的付出,讓我們的村寨變美了、人心更齊了、日子過好了,這讓我感到無比欣慰和驕傲,我相信三根樹村的明天將更加美好。」這是一位74歲的老黨員、退伍軍人、老支書吳萬國的評價。
三根樹村秉持「興村先興業,摘帽爭先進」的理念,在生豬養殖、勞務公司、茶葉種植等方面重拳出擊,著力實施產業發展增收富民行動。在生豬養殖方面,將窩凼田生豬養殖場與大北農公司籤訂外包合同,每年承包費7.5萬元,以每戶600元、700元、800元逐年遞增方式分配給涉及土地的68戶群眾,剩餘資金留存村集體經濟。同時,立足三根樹村區位優勢,成立了勞務公司,有組織進行勞務輸出,目前,預計村集體收入達2萬餘元。在茶葉種植方面,採取黨員帶動模式,扶持茶葉種植大戶,形成以點帶面抓好三根樹茶葉產業管護工作。
人心齊,泰山移。三根樹村還著力實施產業技術服務,一方面發揮農業專家作用,及時將農業專家信息宣傳到組、到戶,主動聯繫農業專家到村做好茶葉、生豬養殖等的技術指導工作;另一方面發揮地方「土專家」作用,利用他們長期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給群眾生產生活進行指導,真正帶領群眾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據悉,2019年11月初,根據軟弱渙散黨組織評估驗收工作要求,市委組織對三根樹進行整頓評估驗收。市級評估驗收組訪談31名黨員群眾,黨員群眾滿意率達100%,實地查驗達標,經綜合分析,三根樹村通過驗收,順利摘掉了「後進」村的帽子,並向「先進」村評比標準大步邁進。
胡輝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葉梅
編輯 孫梅梅編審 張發揚